摘要:业绩翻倍的股票能涨多少 股价的短期波动,受供求关系影响很大。卖出多,自然下跌多。为什么卖呢?碰到解禁,原来的原始股已浮盈多多,现在要变现了。另外,真正的业绩来自主营
业绩翻倍的股票能涨多少
股价的短期波动,受供求关系影响很大。卖出多,自然下跌多。为什么卖呢?碰到解禁,原来的原始股已浮盈多多,现在要变现了。另外,真正的业绩来自主营利润,有时候业绩中的营业外收入等偶然性因素占多,投资者并不好看好公司。
2016年年报预增100%的股票
目前为止,已公布2008年年报10送10的股票有:002169智光电气10送转10派0.8600082海泰发展10送转10派0.5600158康美*业10送转10派0.6002153石基信息10送转10派3002241歌尔声学10送转10派3
多氟多是做什么的?
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多氟多,主要从事高性能无机氟化物、锂离子电池材料、半导体照明及光伏材料、纳米金属材料等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是在氟、锂、硅三个元素的细分领域进行化学和能源研究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布*无机氟化物、含氟电子化学品、锂电池、电动汽车四大领域。
多氟多现在还值得买吗?多氟多2021年季度度财报?多氟多今天资金进出?_学霸说股票
提问:三魂六欲七魄时间:2021-12-03分类:多氟多
在全球方向下来看,在全球趋势下,没有人能够阻止未来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新能源行业越来越多了,上游行业也会伴随着快速增长。在上游中,受技术限制的新材料成了当下受资本热捧的发展方向,未来也将会如此。那么关于多氟多这个企业在行业中手握着两个“王炸”,我们可以多加关注。
一、公司角度
公司介绍:公司主营高性能无机氟化物、电子化学品、锂离子电池及材料等领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中,公司氟化盐(一种助熔剂)产品的实力已经到了全球第一梯队,自主研发的晶体六氟磷酸锂产品(主要应用于锂离子动力电池等),打破了国外企业对六氟磷酸锂市场的垄断,由于该公司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因此它是该行业的领先企业。
介绍完了公司的基本情况,我们将对公司的投资价值更深入的了解一下。
亮点一:一号王炸,六氟磷酸锂打破垄断
锂电池主要由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组成,主要组成部分是电解液,而电解液的主要原料是由六氟磷酸锂合成的,在电解液的总成本中占比45%左右。多年来经过好几轮科研攻关,多氟多不再受到国外封锁技术的限制,公司生产的六氟磷酸锂纯度达到99.99999%,品质很不错,在世界上水平都属于先进的。与此同时的多氟多,将技术和产业链结合在一起,把六氟磷酸锂从曾经100万元/吨的高价格,最低降至约7万元/吨,成功进到国际市场。
此外,六氟磷酸锂属于高壁垒行业,它有易燃易爆、有毒等这样的特性,所以它对安全方面的要求非常高,这样做就成功地阻止了新企业的进入,也让公司始终稳居第一而持续获益。
亮点二:二号王炸,电子级氢氟酸国内第一,挤进全球行列
电子级氢氟酸不光有巨毒、且腐蚀性极强,它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用于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的清洗和腐蚀,在微电子行业制作过程中,关键性基础化工材料之一就包含它,因为生产工艺比较杂乱,核心技术主要由日本等国家把持着。
而这么多年来多氟多一直做技术攻关,目前已经能做到5万吨电子级氢氟酸产能,国内第一家突破UPSSS级氢氟酸生产技术并具有相关生产线的企业是它,也是全球少数能生产高品质半导体级氢氟酸的企业之一。
可以看出,该公司两个王炸所处赛道是备受瞩目的赛道,在未来的行业中将继续快速增长,国内“碳达峰、碳中和”的持续布*惠及新能源,欧盟预计的是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2030年新能源车销售计划中,美国是想要其占新车销量的50%的;相关产业的国产化大背景让半导体受益匪浅,因此行业的未来空间极具想象力。
上一篇:天泽信息为什么还涨停?天泽信息年报最新排名?为啥都不看好天泽信息?
下一篇:百洋医*财报速递?百洋医*今日如何?百洋医*千股点评?
多氟多股票还该持有吗
002407多氟多这个股票去年恶炒过了,反弹就是卖出去的机会,不大会再来炒作了,现在是下降通道中,股市有风险,仅供参考。
焦作有几种股票都是啥?
焦作万方——000612
风神股份——600469
多氟多——002407
佰利联——002601
另外,焦作科瑞森、焦作钰欣机械、焦作鑫衡机械都将准备上市。
多氟多2022年年报简评
定期报告简评系列,即更偏向于商业模式、未来发展方向的理解,对公司具体利润、财报等方向不会细致解读。
目录
一、业绩情况(概貌)
二、主营业务分析(业务发展介绍)
三、定增
四、其他(财务等其他信息)
导读:
多氟多有四大板块,铝用氟化盐、电子化学品、锂电材料以及锂电池,这些都是发展历程中,多氟多通过技术积累起来的。氢氟酸之前是多氟多的第二曲线,未来也会变为基石业务,接下来还要继续做电池,将这个作为第二曲线。公司目前营收、利润增长主要来源于6F产能的扩张,2022年产能如预期般扩产至5.5万吨,产量超2.6万吨,同比增长100%,2023年仍有4万吨产线的规划。
2022年,在补贴退坡的前提下,下游新能源车超预期销量大爆发,使得公司产品上半年仍处于供不应求的阶段,价格大幅上涨。但随着对于下游产能的逐步释放、2023年补贴取消的预期、碳酸锂价格的高企、疫情的影响,厂商对于排产、库存等也持有愈加谨慎的态度。由此带来了供需关系逆转,六氟磷酸锂价格的大幅下跌,重挫了产业链的盈利水平,甚至二线厂商也步入亏损行列。
随着过去几年行业的扩产能,即使扩产周期较长的六氟磷酸锂,也进入供需平衡阶段,未来价格的竞争将会是行业的常态,目前行业的48家企业,未来可能有超过40家不赚钱,仅有二线的4、5家赚辛苦钱,头部的1-2家能赚到钱。多氟多凭借多年来工艺的积累,设备的自研,对于上游原材料碳酸锂的储备,萤石、磷矿的合作开发,在成本大幅低于同行的前提下仍能获取一定的盈利,但单吨盈利情况也远不如2022年上半年。
随着公司产能的增加,公司也通过长协的方式,与下游客户深度绑定,有一定的锁量锁价订单,提前锁定了产量。另一方面,公司也与EnchemCo.,Ltd达成子公司层面的股权合作,使得双方关系更加紧密。在六氟磷酸锂可能大幅波动的行情下,通过自身成本优势和客户优势,逐步扩大市场规模。期望通过多氟多第四代、第五代的产品,在2025年市场占有率到30%以上。通过新技术的运用,有效降低成本,更好地吸引日韩客户。
另一方面,公司抓住日韩摩擦、中国半导体行业国产化替代的机遇,磨砺自身半导体特种气体的工艺,氢氟酸可达到最高的G5级别,成功打入德州仪器、韩国三星、长鑫存储、台积电的供应商体系。近期其半导体氢氟酸也正式成为台积电国内唯一氢氟酸供应商,后续有国产替代的空间。同时,公司有3万吨电子级氢氟酸的产能在建设中,对未来业绩增长埋下伏笔。到2025年合计有30万吨湿电子产品的产能规划,该业务每年将带来几个亿的利润。公司目标为通过更高的品质管控形成品牌,从销售公司转型为平台公司,B端产品C端化。
其他几个板块,新型锂盐,包括LIFSI和二氟磷酸锂,公司产能并不大,LIFSI的一期0.5万吨产能已在建设中,预计2023年下半年将投产并贡献利润。
电池板块,公司目前90%以上用于动力电池,客户群体相对稳定,分别为通用五菱、奇瑞、广汽。广西5GWh产能也成功投产,整体业绩有望大幅增长。
公司参股14%并提供技术服务、产品支持、享受提成的美国公司KORE Power,也成功打开美国、欧洲的储能市场,成为ABB、西门子等知名企业的供应商。其与多氟多2022年发生关联交易1.35亿元,2023年截止3月10日已发生关联交易0.74亿元,实现快速增长。
氟化铝、冰晶石目前公司已位列全球前列,有着技术、成本、全产品系列的优势,但下游电解铝领域产能较为平缓,整体需求饱和,该领域未来预期也较为平缓。且该产品毛利率一般,只能保证业务线不亏损,属于鸡肋的业务。
公司在2019年收购的生产萤石的洛阳蓝宝,可能存在一定的资产瑕疵。近期也成功出售该子公司,成功剥离亏损,对其的财务资助进行全额的坏账计提。如若后续接手的公司能够起死回生,则坏账仍有转回的可能。
一、业绩情况
2022年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23.5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45.49亿元,同比增长58.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48亿元,同比增长54.64%。
2022年公司六氟磷酸锂出货约2.6万吨,同比增长约100%,全球市占率提升至20%。预计2023年出货量5万吨,市占率提升至30%。
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2022年公司锂电池装车量约1.76GWh,位于国内13名。其中三元锂电池装车1.72GWh,位于国内10名。随着广西宁福20GWH锂电池项目一期5GWh的投产,目前公司锂电池共计有效产能提升至8.5GWh,2023年出货及装车量有望进一步提升。
业绩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下游新能源汽车销量的高景气,带动6F的量价齐升。另一方面,公司也通过自研设备、良好的**关系等快速扩大产能,满足下游的需求。而从成本方面,公司也在2021年囤了不少低价碳酸锂,有效降低了2022年Q1的平均成本。2022年H2虽然没有了低价碳酸锂,成本与业内相似,但仍凭借其技术优势在原材料、设备折旧摊销等多方面实现降本增效。
新产品方面,目前公司LiFSI、二氟磷酸锂、电子级氢氟酸、电子级硅烷年产能分别为1600、500、50000、4000吨,规划产能预计将从2023年起陆续投产。其中,电子级氢氟酸品质可达UP-SSS级,已进入台积电供应链,年产3万吨超净高纯电子级氢氟酸(Grade5级别)项目预计年内投产。
新技术方面,公司钠电池加速落地:1)部分搭载车型已在黑龙江完成冬标测试;2)第一代钠电池圆柱产品已实现155Wh/kg,第二代产品目标为180Wh/kg;3)目前建成500吨正极中试线和300吨负极中试线,2024年目标为7000吨正极和2000吨负极;4)焦作已有1GWh产能,南宁工厂规划建设5GWh新产能。
分季度看,2022Q2实现营收30.62亿元,环比下滑6.32%;归母净利润2.19亿,环比减少33.03%。营收环比小幅下降,主要源自于6F产量与Q3接近,但售价小幅下滑。而利润的环比大幅减少,则主要是Q4在6F售价小幅下滑的前提下,核心成本碳酸锂仍有一定的涨幅。
二、主营业务分析
分板块看,公司的核心业绩来自于新材料板块,下半年的营收占比从H1的62%上升至65%,毛利占比从H1的83%下滑至H2的74%。
公司的新材料板块主要包含6F、新型锂盐、电子化学品,其中6F预计下半年出货量1.4万吨,均价23万,带来32亿元的营收,即占新材料板块的79%。预估6F在下半年单吨净利润从上半年的10万降至2.5-3万,暴利阶段已经过去。现阶段按照六氟磷酸锂的价格和成本计算,小厂已经处于亏损状态。
随着碳酸锂价格的快速下跌,公司也采取了谨慎的库存态度——碳酸锂库存现在一般要求是3~5天,六氟磷酸锂的库存一般控制在7~10天。并未受到存货减值的影响。
(一)铝用氟化盐
公司早期以铝用氟化盐为主营业务,主要产品包括无水氟化铝和高分子比冰晶石。无水氟化铝主要以无水氢氟酸(含量为99.9%)和氢氧化铝为原料反应生成的。高分子比冰晶石是以氟硅酸钠、氨水等为原料制成。
氟化铝、冰晶石作为助熔剂能够有效降低电解铝过程中电解质的熔化温度,提高导电率,无水氟化铝主含量高,杂质含量极低,能有效调整电解质分子比,减少铝电解生产中的水解损失,有利于提高铝锭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氟化铝、冰晶石产品质量对于电解铝企业节能减排、产品质量起到较大影响。
公司无水氟化铝生产工艺是自主创新开发的第三代新技术,该生产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产销量、出口量持续多年保持行业龙头地位。经过多年对产品质量的深耕以及对下游客户的积累,公司产销量稳定,每年可创造持续稳定的经济效益。
但这块业务下游市场增速有限,而产品本身毛利率低,公司在该产品上新投入的资源有限。新入*者也会被该行业的低毛利,高研发壁垒等所阻挡。
(二)新材料
近年来公司凭借先进的氟化工技术和氟资源优势,发力重心不断向新材料领域倾斜,新材料逐渐跃升为主要盈利来源。
六氟磷酸锂是目前商业化应用最广泛的电解质,是锂电池电解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应用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及其他日用系列电池等产品中。与其他电解质相比,六氟磷酸锂具备较高的性价比优势。
六氟磷酸锂作为目前主流锂盐,在溶解度、离子电导率等方面具备优势,但也存在热稳定性较差、易水解等缺陷。新型电解质溶质锂盐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在这些新型锂盐中,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是目前发展前景较为明朗的新型锂盐之一。
电解质盐的发展历程,2006年开始研究六氟磷酸锂理念,2010年百吨级投入生产,2-3年大台阶。2015年研究LiFSI,截至现在,工业锂盐及添加剂,六氟磷酸锂5.5万吨,双氟磺酰亚胺锂1600吨,二氟磷酸锂500吨,其他锂盐是150吨,具备生产规模。电解质盐也开发了不同技术,以六氟磷酸锂为例,先进的技术,双釜、连续合成技术、梯度降温结晶技术,五氟化磷制气技术、超声波诱导、连续结晶。
单釜法物料损耗高,生产设备利用低,开发了双釜,气体和氟化铝溶液并联进去,不能解决连续化生产,开发了连续合成技术,连续合成是逆向流,气体和液体逆向,设备利用率提高,物料损耗降低。
结晶技术,在六氟磷酸锂生产起到决定作用,技术好坏决定性能和生产成本的高低,开发了梯度降温结晶。
最开始生成的6F,密度大小不一,外观不规整。超声波诱导加进去,前期形成稳定的晶核,后期晶核生产形成均匀的规整。
1、六氟磷酸锂
公司自主开发了利用工业级碳酸锂、无水氟化氢、三氯化磷法制备高纯晶体六氟磷酸锂,该产品纯度高、品质好、稳定性强、运输安全,关键性能指标优于国内同行业水平。2022年底公司已经具备5.5万吨高纯晶体六氟磷酸锂的生产能力。客户涵盖国内主流电解液厂商,并出口韩国、日本等国家,产销量位居全球前列。
六氟磷酸锂从百吨级到万吨级,纯粹靠装备叠加,装备数量多,控制点繁多带来管理难度和产品的不稳定性,难以管理,因此开发万吨级工艺线。
六氟磷酸锂分为三大工序,制气,合成,结晶。老的生产安全性不够,现场环境混乱,装备管理困难。开发了万吨级制气设备,实现了一台中,三硫化锂和氟化氢,直接生成五氟化磷气体。在合成端,整备数量累加,开发双向流反应器技术,具备快速混合,高效传递,安全,环境均一。实现了单台套万吨级。老的结晶工艺,静态或者动态的,都是间断生产,不能连续,装备放大困难。在技术上开发了万吨级结晶装备,具有能耗低,连续、设备数量减少,安全性高,稳定性提升。
技术应用阶段,6F的生产工艺,分为五代。第五代正在研发,前四代已经投入生产,研发的技术进入应用。第四代开发单台套万吨级别,具有高稳定性。相比于三代技术厂房需要占地面积8000方,四代仅需3200方,下降了60%。成本方面,因为四代技术连续生产,装备数量少,制造费用下降30%,物料降低18%,折旧降低60%以上,人员降低到30%,稳定性提升。制气工艺,100多台设备才能制造万吨,后降到100台,四代降到4台。
随着四代技术的普及以及五代技术的研发,未来有望将成本做到每1万吨1个亿以内投资。
作为电解液核心电解质的六氟磷酸锂,由于其技术壁垒高,工艺复杂,对新建产能而言仍有较大挑战,从立项建设到产出合格产品需要较长周期。考虑到产能爬坡、生产成本、产品质量等问题,尽管未来竞争会更加激烈,但在市场优胜劣汰的调节机制作用下,行业出现产能严重过剩的概率较小;且随着相关产能的逐步落地,市占率将逐步向投产效率高的行业龙头企业聚集。相较二三线企业而言,行业龙头仍有较确定的扩产达成率,产品市占率提升趋势明显。以公司为代表的行业龙头将凭借技术领先和规模效应,取得相应的市场竞争优势。
(1)6F定价模式
公司目前大概70%是长单,20%到30%是散单。散单属于较为灵活的形式,都是基于市场价格临时的报价,临时地出货。长单分两类,一个就是海外的长单,另一个是国内的长单。
海外的长单基本上都是锁价锁量的,大概占比30%。因为签订的都比较早,从去年陆续都开始签两年、三年、四年的长单。而由于那时候碳酸锂的价格还没像现在那么高,也就是该部分产品现阶段毛利是最低的。海外的客户因为也都是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在此基础上他们也做了一些补偿,譬如会在追加一些按照市场价格有比较少折扣的订单,或者是按照国内客户的一些价格来签订的。
国内客户多数的长单都是锁量没有锁价,价格都是在每一个月,或者每三个月重新谈判商定来保证它跟市场价格的挂钩机制。长单也都有相应的折扣,但这个折扣,会因客户不同、商业条款不同而各有差异。
除非就是某一家客户规模特别大啊,或者是时间特别长,这种公告我们会选择性的披露。其他正常经营的订单,因为没有达到规模特别大或者时间特别长这种标准,公司就不做特别的公告。
(2)6F价格
可以看出,Q1 6F的市场价格环比大幅下滑16.48%,特别是春节后随着碳酸锂价格的下滑,6F价格也在加速下滑。由此也带来公司6F产品营收、利润方面的下滑。
随着中国国补的结束,以及碳酸锂高价位对于库存资金的压力,出于谨慎态度,正极厂商、电池厂商等纷纷采取了降库存提高周转率的策略(多氟多基本都是一周以内的库存周转),从而使得行业对于碳酸锂的需求有所减少,继而引发了碳酸锂为主导的价格快速下跌,倒逼6F、正极材料、电池等一系列产品都在成本下滑的前提下售价也跟着大幅下滑。
(3)6F成本
与同行业对比可以发现,与多氟多一样只做6F没做电解液的天际股份,Q4已陷入亏损。而6F及电解液一体化业务的瑞泰新材、永太科技,环比都有较大的下滑,仅天赐材料在成本管控上较为优异。而未涉足6F的新宙邦,环比也有较大的下滑。
得益于碳酸锂及其他辅材价格的下滑,多氟多毛利较Q3有小幅提升,但由于6F产品销量持平、售价下滑,多氟多总的净利润仍有较大幅度的下滑。
目前,工业碳酸锂贡献了6F约55%的成本,而由现在的碳酸锂市场定价模式也注定没有哪家企业能够拿到低价的货(去年的低价库存、长协也消耗殆尽)。从原材料的价格(工业碳酸锂、五氯化磷、氢氟酸)可以匡算出6F的大致成本,借此可以推算出现阶段6F的价格基本就是行业平均成本价格(含材料、人工、折旧等),行业内多家企业都难以为继(头部企业有微弱盈利,其余企业亏损状态)。
仅有诸如天赐材料通过涉足电池回收业务、参股锂矿企业从而自产碳酸锂能够有效降低成本。
多氟多则分别通过技术端、设备端、材料端等,全方面提升自身的成本优势,单吨成本相较于二三线同行低2-3万元。①产品制造工艺方面,公司在合成、结晶、干燥等每个环节都具备精细化工的水平。②公司目前六氟磷酸锂生产工艺已经是第四代,固定资产投资金额大幅下降,能耗控制与尾料回收环节都有较大改善。③通过延长产业链,对成本占比约10%的五氯化磷有超过一半是通过采购三氯化磷后续自产供应,对成本占比约16%的氢氟酸则通过采购萤石后提炼而成,从而在原材料端获取了比同行更低的成本优势。而制造业在品质差距不大的前提下,成本将是竞争的核心要素。
(4)单吨利润
2022年上半年由于碳酸锂价格的大幅拉升,带动6F价格的大幅上涨,使得多氟多单吨净利润超过8万元,但Q3开始随着6F价格的回落,其单吨利润在不断下滑,预估下半年在3万元/吨附近。而随着Q16F价格的进一步回调,其单吨净利润仍会进一步下滑,但相对于同行在Q4已经步入亏损行列,多氟多表现出了其优异的成本管控能力。
(5)产能投放
2022年,虽然有部分产能因疫情或者其他原因导致投产期比预期的略晚,但总体而言,公司扩产节奏与预期相符,将产能从2021年底的2万吨扩产至2022年底的5.5万吨。
六氟磷酸锂出货量已从2021年的1.3万吨大幅上涨至2022年的2.6万吨,实现销量翻倍,但仍低于指引的3万吨。猜测主要系2022年四季度,特别是12月份疫情因素的影响,产业链下游排产减少带来需求下滑,另一方面也是公司在降库存,主动减少排产。
另一方面,由于公司股价持续低迷、六氟磷酸锂目前盈利水平较低,后续的定增计划和扩产计划也有所延缓,预估定增的8万吨六氟磷酸锂产能建设可能延期半年一年执行。
(6)出货量及指引
三季度因为产线调整6F整体出货7,100-7,300吨左右,环比上涨+5%-8%。四季度预计因为疫情因素,出货量从预期的1万吨大幅下调至7000吨附近,环比持平。2022年全年出货量约2.6万吨。
随着新增产能的投放,预计23年产量达到6-6.5万吨左右,但考虑到行业一季度备货谨慎,全年预估产能利用率在80%附近,即出货量约5万吨。公司目前手头也有充足的订单予以销量保障。
对多氟多来说,尤其在六氟磷酸锂这个产品上,公司有足够的成本优势。目前会按照自己的节奏,定增部分会有一定放缓,即2023年年底9.5万吨左右的产能规划去扩产建设。
2、LIFSI和LiPO2F2
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具有电导率高、热稳定性高、耐水解等诸多优势,通常作为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与六氟磷酸锂混合使用,以提升电池容量及电池的电化学性能。过去复杂的制备工艺、昂贵的生产成本制约了应用场景。公司现已成功开发新一代技术路线,生产成本开始大幅下降,为广泛商用创造了条件,在动力电池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的需求环境下,双氟磺酰亚胺锂的竞争力将得以体现,迎来发展机遇。
现在随着碳酸锂价格下滑,6F售价约十万,LIFSI售价约20万。制约其大规模使用的仍是成本问题。
二氟磷酸锂(LiPO2F2)作为电解液新型添加剂,可显著提高电池的高温循环性能及低温输出特性,市场前景广阔。
LIFSI现在有一条不到2000吨的旧产线,产能利用率不到50%。一是因为现在市场的需求没那么强烈,二是因为公司的这条旧产线的技术和工艺比较老,性价比远不如六氟磷酸锂。随着最新技术的新产线的投产,这条老产线会退役,改造用于做研发和中试。
公司计划开工新建LIFSI和二氟磷酸锂各10000吨产能。LiFSi产线技术、工艺、设备、运营的方式等都比老线有了颠覆性突破,成本能控制在接近六氟磷酸锂的水平,一期产线已经开工,2023年估计会投放5000吨,24年投放1.2万吨。1万吨二氟磷酸锂产能为定增募资项目。
3、PVDF
公司年产1万吨高端锂电池用聚偏氟乙烯(PVDF)项目已开工建设,计划于2023年内投产。PVDF是锂电池粘结剂及隔膜涂覆的首选材料,在航空航天、高端涂料和医疗、科研等前沿领域应用广泛。目前随着新能源电动车产销两旺,PVDF市场需求正在迅猛提升,进入高景气周期。
4、电子化学品
近年来,国内电子化学品在全球市场规模的增长取得长足进步。我国电子化学品行业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行业吸引力强,潜在进入者数量较多,未来行业竞争将进一步加大。电子化学品系化学、化工、材料科学、电子工程等多学科相结合的综合学科领域,各种电子化学品之间在材料属性、生产工艺、功能原理、应用领域之差异较大,产品专业跨度大,单一产品具有高度专用性,应用领域集中,行业替代品威胁较小。
电子级氢氟酸是湿电子化学品中的一种,其主要应用在集成电路、液晶显示器、太阳能光伏和LED制造等领域,市场前景广阔,需求旺盛。按照产品纯度划分,电子级氢氟酸的纯度级别由低到高分为EL、UP、UPS、UPSS、UPSSS五个级别。多氟多是国内首批突破UPSSS级(G5级别)氢氟酸生产技术并具备相关生产线的企业,也是全球为数不多能生产高品质半导体级氢氟酸的企业之一。公司半导体级氢氟酸现已通过台积电(TSMC)认证,具备先发优势。
光伏行业对湿电子化学品等级要求相对较低,目前,我国光伏行业湿电子化学品国产化率高达98%。未来在能源革命的趋势下,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将继续增长,光伏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上游电子化学品产生较强的需求拉动。公司的电子级氢氟酸、电子级硅烷等电子化学品发展势头强劲,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有望打开长期增长空间。
在电子化学品这个领域上,公司计划等有了一定体量后,除了自己扩张以外,还会通过收购兼并进行扩张。通过合资兼并、合作等多种方式,将自身的品质管理能力输出,形成多氟多的技术支持平台。
电子化学品,特别是在半导体领域,其在成本里占比大约1.5%(即使降价10%,对于芯片而言就降了0.15%,很小),但由于半导体的精细级别,一丁点产品质量问题都可能导致流片失败,故而品牌优势在这个领域非常关键。多氟多想通过平台化的方式,把产品做再多一些,同时找一些有潜质的企业,通过培养、收购兼并、合资合作的方式,做成一体化,未来希望做到湿电30万吨,干电1万吨,一共31万吨。
电子化品这一块出货稳定,每个季度业绩都比较平均,没有特别大的变化,半导体级的湿电子化学品毛利率可达到50%以上,光伏级的会低不少。氢氟酸2022年全年预估有3,000-4,000万的利润。新增的3万吨半导体级氢氟酸目前符合预期,将在2023年体现业绩。
现阶段半导体级的产能有1万吨,2022年出货约9000到1万吨。半导体级的客户,公司目前与台积电合作良好,供货稳定,除台积电以外,公司长期与三星、合肥长鑫、德州仪器等行业头部企业保持良好的供应合作关系。
现阶段光伏级的产能有4万吨,2022年出货约3.5万吨。光伏级的客户,包括通威、隆基等,都是公司的客户。
2022年底电子级氢氟酸做到4万吨;2023年底电子级氢氟酸做到7万吨;2025年电子级氢氟酸(半导体级)做到10万吨,同时电子级多酸(硝酸、盐酸等)做到10万吨,光伏级的产能也会做到10万吨,一共30万吨湿电子化学品产能规划。电子级氢氟酸(半导体级10万吨)届时市占率做到25%,预计带来4-5亿净利润。电子级氢氟酸公司也会加快引导国产替代,国内需求还是比较大的。
干电子化学品(硅烷电子级特气),到2024年底规划做到4000-5000吨的产能规划。
(1)电子级氢氟酸
公司利用自产无水氢氟酸为原料,采用“多级精馏、二次换热、微过滤等工艺”生产电子级氢氟酸。
电子级氢氟酸按照下游用途的不同可分为半导体级氢氟酸和光伏级氢氟酸,其中半导体级氢氟酸主要应用在集成电路、液晶显示、半导体领域,用于集成电路制造中晶圆表面清洗、芯片加工的清洗和腐蚀等过程,涉及超过50多个环节,是半导体制造中不可或缺的电子级化学品;光伏级氢氟酸主要应用在光伏太阳能电池领域,用于太阳能电池片表面清洗、去除氧化物。
依据杂质含量和液体中颗粒数目,电子级氢氟酸分为5个级别,其中可用于半导体集成电路的为UPSS(Grade4)级以上,12寸晶圆要求UPSSS(Grade5)级以上。多氟多作为国内电子级氢氟酸能量产UPSSS级产品的稀缺企业之一,产品已获得德州仪器、韩国三星、长鑫存储等大型半导体企业认可,并大批量供应国内多条8英寸和12英寸半导体芯片产线。公司和众多国内外半导体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未来市场空间广阔,有较强的进口替代需求,未来公司将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扩产进度,进而满足更多的高端市场需求。
公司现具备年产5万吨电子级氢氟酸的产能,其中半导体级1万吨(氢氟酸国内唯一供货台积电)。第一个3万吨(Grade5级别)扩产预计23年上半年开始投产,2025年规划扩到10万吨。光伏级氢氟酸目前4万吨产能,主要供应国内光伏太阳能企业,2025年规划扩到10万吨。公司电子级氢氟酸目前每月出货量在800-1000吨左右,售价在1.3万—1.5万,毛利率30%—40%。
(2)半导体级多酸
半导体级多酸(硝酸、氨水、BOE等)第一个3万吨预计23年开始投产,2025年规划扩到10万吨。
(3)电子级硅烷
子公司浙江中宁硅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电子级硅烷等电子气体和电子新材料的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自主研发采用四氟化硅还原法,经过多级精馏提纯后得到电子级硅烷气体。电子级硅烷(纯度达到99.9999%,即6N级)主要应用于半导体、TFT液晶显示、光伏行业、高端制造业等战略新兴产业领域,是化学气相沉积(CVD)的硅原料。现具备年产4000吨产能。
电子级硅烷(22年开始批量供货台积电台湾工厂)目前产能2000吨,2025年规划扩到5000吨。
(4)其他
乙硅烷历经了几年的研发,现在是在客户那边测评,很快导入。其他以硅为核心的产品,重点关注碳化硅,也有专利在对外公布,进展比较顺利。现在正在筹划产业化,小试、中试都已经效果不错。还有一个产品是硅碳负极,原先是负极行业跟公司要纳米硅粉,因为公司的纳米硅粉性能很好,成本低,后来公司发现一步法去进行复合,做硅碳负极母料比较有优势,下一步不排除会直接做硅碳负极,目前正在筹划一个万吨级硅碳负极的项目。公司比较擅长做氟硅的结合,氟化硅直接卖得量不太多,但是在这个市场价格是比较高的,现在已经实现直接销售的突破,下一步这也是非常好的利润增长点。
高纯乙硅烷、高纯氟氮混合气、高纯四氟化硅等半导体特种气体也正在扩产。高纯纳米硅粉目前200吨/年产能,正在扩建500吨/年的产线,这是硅基负极的关键母料。
(三)新能源电池
1、锂离子电池
由于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无记忆效应等优势,锂离子电池是目前最常见的可充电电池,广泛应用于消费、动力、储能等领域。
公司从新材料跨到电池,逻辑和LG一样,从化学到材料到电池,后扩展到电解液板块。目前为止,公司员工数量2000,主营业务在动力电池汽车、储能板块。主要产品为软包、圆柱、方形铝壳系动力锂离子电池和钠离子电池。产品主要用于大规模分布式储能、工商业侧储能、UPS备电电源、EV电池汽车、家用储能、电动两轮车和电动三轮车等领域。
公司从2010年开始专注动力电池,在2011年切入A00和A0级。17年-22年,公司成为奇瑞的核心供应商,覆盖其所有车型,同时也供应五菱。20年和21年开发布*3C和6C产品,合资公司有2GWH的产能,率先推出3C和6C的产品。
2017年在美国开始筹建欧洲美国市场,布*未来欧洲美国市场,在美国的工厂一期6GWh进入招标阶段,目前欧洲美国储能市场布*做好比较的布*,去年虽然有疫情,但通过美国能源部DOE审核,合资公司(KOREPower,Inc,多氟多持股14%,2022年发生关联交易1.35亿元,2023年截止3月10日已发生关联交易0.74亿元 )也有非常好的政策,还成为韩国现代起亚供应商,批量供应启停电池产品。通过美国合资公司拓展,如ABB,西门子,高盛在领头,预计2024年在美国IPO。
公司是最早从事新能源动力锂离子电池自主研发、生产及销售的企业之一。目前主要聚焦在三大细分市场:(1)大规模储能业务。大储更多在国外布*,国内主要是电网,国有企业做。公司2017年布*海外大规模储能业务,在美国和欧洲等国家具备完善的客户结构和售后保障。目前第一代产品Mark1在国外的销售赢得了客户的信赖,目前订单状况良好;第二代产品P1基于南宁基地280AH方形电池开发,预计今年6月份完成产品定型。在国内的大规模储能和工商业侧储能上持续推进市场化进度;(2)动力汽车市场。公司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主要是以软包电池为主的的快充方案(3C以上倍率,提供了3C、4C和6C市面产品),和外部客户建立电芯工厂制造的合资公司,是最早批量生产的厂家之一。其次,在EV领域主要是以大圆柱为技术方案的产品布*,400KM以下的车主要是以铁锂和钠离子电池为主;400KM以上的车主要是以高镍对硅碳的布*;(3)小储能。公司有大圆柱标准530,不管是软包还是方形,可靠性和成本更有竞争力,目标客户为两轮车、三轮车,做的逻辑是300km车往上延申,客户资源和钠电协同。
软包方面,第一代产品3C、4C和6C,第二代使用钠电,现在已经在使用。钠电用多元复合钠,一维二维三维材料复合方式,未来做高倍率的无钴,最早提出6040无钴,从材料电池到装车到批量,处于行业领先。下一代要把电子和离子通量做起来,在无钴要做到高倍率。目前新能源具备的技术,613可以做到811容量,三倍率,相比市面上有竞争力。针对方形280,南宁产能2GWh,采用多元复合钠结合方形,开发面对未来大规模储能,钠解决方案,和国外签战略合作协议。圆柱方面,主要应用于小储和300km以下的车,未来迭代的4680,EV3倍率以下和300km以下。
2022年,锂电池业务营收19.80亿元,同比增长101%;毛利率11.75%,同比下滑2.36%。
宁福公司为公司新能源板块的核心,2022年在广西建设20GWh。第一个项目5GWh,当年建设,当年投产,产能3GWh的圆柱电池,2GWh的280方形电池,现已建成达产。为公司的产能建设做了核心保障,目前焦作和南宁两地有效产能合计8.5GWH。核心客户为通用五菱、奇瑞汽车、广汽集团。目前多氟多动力电池的装机量基本排在14名。
未来规划中,电池板块计划从上市公司分拆出来,现有上市公司专注于新材料。电池板块这部分是重资产,计划独立融资,会向下游合作(既能带来资金,又能带来市场),让更多外部资源融资进来,包括广汽(成立合资公司)等,保证新增产能、出货量的落地。最终电池业务将实现独立IPO。
2、钠离子电池
钠元素具有资源丰富、分布广泛、成本低廉、安全性好等优势,在锂资源短缺、价格高企以及储能需求旺盛的行业背景下,推动新型高效的钠离子电池快速发展并与锂离子电池形成互补,正逐渐成为业界的共识。钠电的提出非常早,这个过程里也一直在往前推进,也带动了相关的产业大规模发展。目前基本面上来讲,硬碳未来的产业化,包括成本是有非常大的确定性。公司认为钠离子电池2023年规模商用是很大概率,主要用于两轮车和储能。公司匹配钠离子电池电解质的六氟磷酸钠产品已商业化量产并批量销售。
在终端场景的状况下,目前钠电相对于锂电来讲,在一些特定的应用场景里面,比如两轮、三轮里面,它在安全性、低温的充电上都有一些特定的性能,但是它的能量密度又能满足,成本相对铅酸有很大的优势,锂即使跌到几万块钱,跌到10万元附近,它依然在成本上有一定的竞争力。
整个规模化路径来看,电芯以圆柱和方形为主。对于圆柱市场,主要是两轮、三轮,以及200-300公里以下的车,从电芯原理来看,不论是制造、品质、可靠性,是最合适的选择。方形是应对未来大规模的储能,钠电寿命做到7000-8000次,成本能做下来。未来它在终端我们会以方形的形式体现。
公司具备生产钠离子电池的核心材料优势,拥有完整的电池制造技术,且正极、负极、电解液等材料可实现部分自供;未来随着钠离子电池的技术优化,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公司将根据市场需求加快推进产业化进度,扩大相关产品的竞争优势。公司目前500吨级别正极中试,300吨级别负极中试。2024年目标实现正极7000吨,负极2000吨。公司在普鲁士化合物上没有投入太多,主要走过渡金属氧化物路线。目前第一代钠电池产品0.1C做到155mA/g。
目前钠离子电池仍处于产业化初期阶段,技术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产业链也有待完善,钠离子电池在储能、中低速车和电动二轮车的潜在市场空间十分广阔。公司目前正在对钠电池及其材料体系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和布*,站在创新和科技的高度,深化对电池体系的认识,加大研发的投入,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力争实现在钠电池行业的领跑地位。
钠电的负极是两个路线都在走,首先从煤去做软碳的系列,煤的路线目前我们有一些比较好的进展,但是也有一些问题,因为不同地方的煤层的结构、沉积的年份、杂质含量等都不是特别可控,煤做完之后,灰分相对来说比较高,到后面的可逆容量、首效比较低,所以按照煤的这个部分,如果容量做特别高,其实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是要通过一些工序做过来的。另外一种就是目前从生物质做过来,现在可逆容量可以做到320mA∙h/g,目前成本也是在2万块钱以内,现在用氧化物第二代的材料,做到了155mA∙h/g。在低温20-30℃放电曲线性能表现良好,55℃的高温存储性能好,循环寿命常温循环可以做到3500次,圆柱高温循环1500次。
公司还有包括六氟磷酸钠在内的多种电解质的技术储备及研发,目前六氟磷酸钠产品已商业化量产,客户涵盖所有主流钠离子电池和电解液厂商,未来随着钠离子电池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六氟磷酸钠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多氟多作为国内最早商业化量产六氟磷酸钠的企业之一,目前具备年产千吨级的生产能力,具备从六氟磷酸锂产线高效切换六氟磷酸钠产线的工艺技术,可适时根据市场的需求情况进行产能调整。将来随着钠离子电池需求增长,一些小规模可以在2-3个月内开辟出新的产线,大规模的6-7个月也能够开辟出新产线。六氟磷酸锂产线可以柔性切换到六氟磷酸钠,技术储备——小试——中试——送样——小批量——大批量——产线切换,多氟多已经完成了全过程,处在行业绝对领先地位。
公司也计划在其锂电池业务下,自主开发钠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的中试线已经可以做出合格的钠离子电池,目前已经在储能及低速车上做测试,规划2023年底建成1GWh/年的钠离子电池产线。
2022年年底的时候,有几款车在黑河做冬标。一般装车的时候是先去做电芯的测试,即电芯的dvp,把电芯的指标整体测一下,测完之后再把这个数据跟bms去做互动,因为bms要控制整个过程里面的SOC、放电、电流等部分,所以在整包也是测完的,测完之后在车里最终批量生产之前,有一个夏标、一个冬标。把冬标标完之后,按照目前对应的钠电产品,300公里以下的车,包括两轮车,从产品的性能上来讲是没有明显的障碍在里面。另外一方面,还有很多细节需要去处理,比如大规模生产过程中间的一些工艺选择、成本的控制,实际在性能测试过程中间有一些东西需要去调整,有一些性能还需要持续去优化,而且优化的过程里面需要电芯工厂的技术跟材料的技术结合起来,具备产业链的认知能力,才可以大幅度快速地去把这个问题解决。
三、定增
此外,公司预计发行定增,拟募投8万吨6F及2万吨新型锂盐。详见《重点公司公告跟踪2022-9-23》的第7节。
11月30日,公司已获得证监会批文,但基于目前股价低迷、公司手头有足够的资金进行一些先期投入、6F价格大幅下跌等多重原因,暂未急着发行定增。定增项目的6F由于现在市场有一定的供过于求,投产进度有所放缓;0.5万吨的LIFSI则已经在投资建设中。
四、其他
(一)费率及毛利率
公司主要是大B生意,所需的销售费占比较少。而由于年底仍有9亿合同负债的存在,且公司盈利状况良好,也使得公司资金充足,省下不少的财务费用。
公司管理费率环比有较大提升,主要是Q4涉及到年终奖等费用支出。
公司研发费率稳步上升,主要是公司注重研发,特别是近期在资金充足后,研发人员同比增加87%至1259人,而且研方向也涵盖了氟化工、新型锂盐、锂电池、钠电池等多个领域。
公司毛利率环比小幅上升,主要为主营产品6F的销售价格环比平缓且所需原材料五氯化磷、氢氟酸等价格有所回调。
(二)现金流
1、经营性现金流
由于营业收入大幅增加带来了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大幅增加。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17.53亿,而去年同期仅为7.01亿。
另一方面,净利润为20.22亿,与现金流的差额,主要为剥离洛阳蓝宝带来的3亿资产减值,以及产能增加所对应的折旧摊销增加2亿。
由于现阶段公司对于碳酸锂基本采取现货现结方式,在一周内完成周转,故而2022年半年度的6.47亿预付款也大幅减少为0.67亿,主要为工程、材料预付款。
目前公司应收账款/年化营业收入为12.23%,比2021年年底的13.2%接近,即公司应收账款与营业收入同步增长。另一方面,公司99%的账龄在1年以内,非常健康。
本期营收30.62亿,当期收到现金34.82亿。应收账款及合同资产相比半年度减少了约1亿,30.62×106%+1≈34.82亿(销售货物增值税率为6%),显示整体回款质量挺好。
2、投资性现金流
全年公司扩建产能所需的固定资产支出了25.74亿。
具体而言,公司在2022年新建6F产能3.5万吨,同时还有LIFSI产能0.5万吨,半导体氢氟酸3万吨和动力电池一期项目5GWH。这些产能都将在今明两年为公司业绩的增长带来增量。
(三)应收账款周转率
半年度报,60.27亿营收/【(13.69+10.41)/2】亿平均应收账款余额=5.00次。180天/5.00次=36天,即账期差不多1个月;
三季度报,92.96亿营收/【(13.35+10.41)/2】亿平均应收账款余额=7.82次。270天/7.82次=35天,即账期差不多1个月。
年度报,123.58亿营收/【(15.12+10.41)/2】亿平均应收账款余额=9.68次。360天/9.68次=37天,即账期差不多1个月;
从中也可看出公司账期稳定,基本都是一个月,期间可能因为开票、发货、确认收货等环节因素稍多几天。
(四)存货
公司目前存货有19.24亿,与去年年底16.57亿小幅增加。其中主要包含5.22亿的原材料和12.38亿的库存商品。
原材料相对去年年底的8.85亿有-41%的下滑,主要在2022年年底碳酸锂处于高位时,公司有意提升周转效率,减少库存。
库存商品相对去年年底的6.50亿有90%的增长,主要是公司6F、锂电池产能相较2022年初有较大的提升。
(五)合同负债
公司合同负债8.98亿,比年初的9.76亿小幅减少。
(六)对外投资
2022年,公司出资2500万元入股航盛新能源,获得3.68%股权(整体估值6.8亿元)。此前,公司关联方(李世江等高管)入股法恩莱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龙蟠科技、小米等战略入股),也是一家知名的电解液产商,在2022年与公司发生4亿元关联交易(同比增长300%),为公司第四大客户。
航盛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致力于锂离子电池专用电解液的研究开发和生产销售的高新科技企业。公司创办于2016年3月,注册资金5000万元,总公司位于广东省东莞市大朗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分公司坐落于湖南宁乡高新科技园区。公司拥有在电解液制造行业从业10年以上的核心团队,先进的生产工艺和严谨的品质管理,用心做好每一批产品,不断创新,为客户提供稳定高品质的产品和一流的客户服务,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
本文仅作为报告阅读笔记,不构成股票推荐。
智氪点评丨电解质龙头躺着赚钱的日子过去了_多氟多_公司_毛利率
原标题:智氪点评丨电解质龙头躺着赚钱的日子过去了
8月9日晚,锂离子电池电解质龙头多氟多发布了2022年上半年财报,作为锂电产业链不可缺少的环节,多氟多的业绩情况自然也牵动着资本市场的心。
从具体的数据来看,多氟多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0.27亿元,同比增长107.52%,而归母扣非利润更是达到13.83亿元,同比增长超379.98%。利润率方面,公司上半年的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达到37.29%和23.98%,相比去年增加约12个百分点。
同时,公司也在今年上半年加大了研发力度,研发总投入达到5.03亿元,同比增长超4倍,其中约2亿元作为研发费用计入利润表,剩余部分则资本化计入资产负债表(推测作为试验产品计入存货)。
从同比数据来看,多氟多的业绩不可谓不亮眼。不过,由于公司的主打产品六氟磷酸锂,以及主要原材料碳酸锂均属于周期性产品,财务数据同比变化的参考性其实并不大,而资本市场也更关注关键指标环比的边际变化。
从多氟多的业务类型来看,主要包括新材料(六氟磷酸锂、电子级氢氟酸、电子级硅烷)、铝用氟化盐、锂电池三大部分。
2019年以前,多氟多的业务结构以氟化盐为主,但氟化盐业务受产能过剩的影响,毛利率一度不到10%。同时,由于公司所在的化工行业为重资产行业,多氟多的资产负债率在2019年也高达60%,存在较大的财务压力。
但是,从2020年开始,受新能源汽车市场回暖的影响,公司的另一产品六氟磷酸锂需求大增,驱动价格大幅上涨,因此多氟多的新材料业务逐渐成为营收主力,并贡献了大部分利润,现金流及利润情况大幅改善。
同时,公司借助其在锂电材料领域的优势,开始涉足下游的锂电池业务。尽管多氟多在锂电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本开支,但目前尚未形成规模,目前营收占比并不高。
因此,目前市场对多氟多关注的焦点就在于六氟磷酸锂业务的盈利情况。
多氟多核心业务营收情况(左)、毛利贡献情况(右)资料来源:Wind、36氪整理
多氟多净利润与现金流情况资料来源:Wind、36氪整理
接下来,本文将结合六氟磷酸锂与碳酸锂的价格走势变化,对多氟多的各项财务指标进行分析。
二季度六氟磷酸锂毛利率开始下降,三季度可能还会更低
从财务角度来看,多氟多的盈利能力主要看六氟磷酸锂与碳酸锂原料的价差,其中生产1吨六氟磷酸锂约需要使用0.3吨的碳酸锂。
通常原料采购领先于产品销售,所以价差所反映的利润空间与真实采买和产品销售的入账时间有一定的偏离,因此上述的毛利率与价差之间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
从2021年起,六氟磷酸锂与碳酸锂均供不应求,两种产品价格均开始大幅上涨。与此同时,六氟磷酸锂与碳酸锂价差开始走阔,并在2022年一季度才开始收窄。
六氟磷酸锂与碳酸锂价格情况资料来源:Wind、36氪整理
因此,多氟多的单季度综合毛利率也从2021年开始逐季增加,并从2020年4季度的7.9%一路飙升至2021年四季度的41.17%。
同时,受滞后效应的影响,多氟多2022年一季度的毛利率仍继续上行至42.57%。
而从2022年二季度开始,随着六氟磷酸锂的价格开始大幅下行,叠加公司使用的的仍是一季度高价收购的碳酸锂,因此,多氟多二季度单季的综合毛利率也下降至33.13%。
展望2022年三季度,由于多氟多原材料库存仍是二季度高价采购的碳酸锂,如果六氟磷酸锂的价格仍维持在目前水平,那么多氟多的成本压力将会非常大,毛利率很可能还会进一步下降。
因此,对博取公司短期业绩弹性的投资者而言,这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多氟多单季度综合毛利率资料来源:Wind、36氪整理
2022年上半年,多氟多实现净利润14.45亿元,而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仅7.01亿元。从各项经营性资产的同比变动情况来看,存货与预付账款占用公司的现金流最多,新增占用资金合计近13亿元,而这主要包含碳酸锂的备货、以及购买碳酸锂的预付款。
从经营性负债的变动情况来看,多氟多的应付账款及票据则大幅增长至34.62亿元,其中银行承兑汇票约19.78亿元。也就是说,公司通过对下游供应商的占款,为公司延后了约15.58亿元的增量现金流出。否则,多氟多的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将会“惨不忍睹”。
多氟多经营性资产与负债变动情况资料来源:Wind、36氪整理
另外,从资本支出的角度来看,多氟多除了扩产六氟磷酸锂产能外,还将大量资金用于扩产锂电池产能,公司的资本开支连年升高,仅上半年就投入了14亿元。根据中报披露,现阶段公司锂电池具备3.5GWH产能,子公司广西宁福新能源将于年底再落地5GWh产能,同时仍有15GWh电池产能在建。
多氟多资本开支资料来源:Wind、36氪整理
从更长的周期来看,六氟磷酸锂的价格战不可避免,但对多氟多不一定是坏事
从供需格*来看,根据光大证券测算,2020-2021年,六氟磷酸锂的产能实际上是略大于终端需求的。但是,下游电池厂商出于对未来的乐观预期,在终端需求的基础上加大了对六氟磷酸锂的囤货,因此才导致六氟磷酸锂价格的暴涨。
暴利之下,各家生产商也纷纷加大了对六氟磷酸锂的产能布*,但由于六氟磷酸锂的扩产周期一般在1.5年以上,因此在2022年,六氟磷酸锂供求仍处于紧平衡状态,对价格形成一定的支撑。然而,从2023年开始,随着各家企业六氟磷酸锂产能的陆续落地及爬坡,将会出现供给明显大于需求的态势,从而压制价格。
根据华安证券,2025年全球六氟磷酸锂需求约27.2万吨,而届时多氟多的产能将会从目前的约3万吨增加至超15万吨。届时,价格战将难以避免,而各家企业竞争的核心也会从稳定供应转为成本比拼。
六氟磷酸锂供需测算资料来源:光大证券,36氪整理
在成本方面,华安证券测算,在碳酸锂价格为45万元/吨的时候,多氟多单吨六氟磷酸锂成本为约为17.12万元,显著低于当前行业平均成本22万元/吨,因此公司产品具备更高的盈利能力。
简单对多氟多做一个测算,目前六氟磷酸锂的价格约为26.75万/吨,推测多氟多相关产品的毛利率约为36%。假如未来碳酸锂价格仍维持不变,六氟磷酸锂的价格下降至22万/吨,多氟多仍可获得约22.18%的毛利率,并借此抢占市场份额。又根据2021年数据,多氟多的期间费用率约为10%,那么多氟多在价格战的情况下,其六氟磷酸锂产品仍可获得约10%的净利率。
2025年,在多氟多约15万吨的六氟磷酸锂产能全部出货的情况下,公司仅六氟磷酸锂产品就可实现约34亿元的净利润。
另外,假如碳酸锂价格未来下降至10万/吨,在保持利润率不变的情况下,多氟多六氟磷酸锂产品仍可实现约16.42亿元的净利润,这也是目前市场对多氟多估值的支撑所在。
因此,长线投资者可能更关注六氟磷酸锂进入激烈价格战后,多氟多的成本控制及市占率情况。
多氟多六氟磷酸锂利润测算资料来源:华安证券、Wind、36氪测算
总结与展望:为价格战做准备,财务政策应更稳健
整体来看,多氟多本期的财报表明公司主打的六氟磷酸锂产品,正在从“躺着也能挣钱”的涨价逻辑,向成本拼杀、“剩者为王”的降价逻辑转变。未来投资者对多氟多的关注重点,应从靓丽的营收与利润增速,转向市场份额的占比、以及成本控制等偏防御性的角度。
此外,对多氟多多线出击导致的高资本支出,我们也应随时关注公司的现金流情况,避免企业出现流动性风险。
*免责声明: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我们无意为交易各方提供承销服务或任何需持有特定资质或牌照方可从事的服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多氟多2023年度报告之我见
3月23日,多氟多发布了2022年年报。因为3月1日发布过业绩快报,而且这个业绩是低于我的预期的,所以对于年报我更多地想知道业绩低于预期的原因是什么,公司有哪些新的亮点、原来的隐患是否有改善、是否出现新的隐患。于是,阅读、研究多多的年报就成了我的周末功课。
这次我是把财报打印出来了,360多页的报告,几乎一页一页翻看了。这样翻看的好处就是,确实能够发现一些以前阅读电子报告没有注意到的细节。下面就一一道来。
一、业绩情况
2022年营业收入123.58亿,同比增长58.47%;归母净利润19.48亿,同比增长54.64%;归母扣非净利润18.23亿,同比增长47.54%。
营收首次突破百亿大关,归母净利润接近20亿元。从多氟多自身发展历史上看,这个业绩无疑是靓眼的。
二、行业地位
年报中陈述,2022年全球电解液出货量达到104.3万吨,中国电解液出货量达到89.10万吨,全球电解液占比达到85.40%。2025年全球电解液需求量将达到272.6万吨,2030年电解液需求量或将超过800万吨。
按照1吨六氟磷酸锂配8吨电解液计算:
2022年全球六氟磷酸锂出货量为13.04万吨,中国六氟磷酸锂出货量为11.14万吨。多氟多业绩说明会披露2022年六氟磷酸锂出货量为2.6万吨,则其国内市占率为23.34%,全球市占率为19.94%。
2025年全球六氟磷酸锂需求量将达到34.08万吨。业绩说明会公司披露,预计2025年多氟多六氟磷酸锂全球市占率达到35%。据此计算,2025年多氟多出货量将达到11.93万吨。
目前公司具有六氟磷酸锂产能5.5万吨,在建产能4万吨。公司之前规划2023-2024年突破10万吨产能。与上面的计算,基本吻合,龙头地位无疑。
三、产业布*
公司规划将六氟磷酸锂作为“第一价值链”,电子化学品作为新的价值增长点,是支撑公司未来发展的“第二价值曲线”。在锂电池赛道定位为“跟随者”,在钠电池赛道则定位为“领跑者”。
在电子级化学品方向,拥有最高等级的电子级氢氟酸产能5万吨,电子级高纯硅烷产能4000吨、纳米硅粉产能200吨、高纯四氟化硅产能500吨。
钠电池已经装车,去年底进行了冬测。较早布*国外储能市场,具备良好的客户资源,二代、三代储能产品相继推出。
此外,公司还布*了锂电用材PVDF1万吨产能,计划2023年内投产。
每一个布*方向都是朝阳产业,但似乎有摊子铺得太大的嫌疑,毕竟多氟多之前在激进的产业布*上有过惨痛教训。希望管理层能够吸取教训,行稳致远。
四、“长协单”双刃剑
公司吸取上一轮六氟磷酸锂周期的教训,采取长协单绑定客户,力求经营业绩稳定。没想到的是,本轮六氟磷酸锂价格飞涨,公司因长协订单却错失丰厚的利润。
年报披露,国内毛利率35.18%,国外毛利率仅4.50%。这一数据印证上述判断。雪球球友认为虽然碳酸锂价格飞涨,但多多签订的长单有利。我就提出了质疑。
“长协单”的实际效果,再加上蓝宝的失败并购,让我对公司管理层的经营管理能力心怀疑虑。
五、蓝宝计提减值影响当年业绩
2019年9月25日,并购的洛阳蓝宝氟业有限公司70%股权,并购价格为7700万元;2022年7月27日,多氟多与洛阳龙轩矿业有限公司签署了《股权交易合同》,以1000万元的价格转让70%股权。
这一并购至始至终感觉充满着玄机。在并购的2019年之前,公司已经在做“低品位氟硅资源高效利用”项目,应该说研究成果曙光出现,公司却高举“上游延伸获取萤石资源,打通产业链”的幌子以极高的溢价并购了蓝宝,动机很是让人困惑不解。仅仅并购不到3年,却以近乎白菜价折价出售。
股权出售定价原则,以2021年12月31日为基准日,洛阳蓝宝股东全部权益的市场价值评估值为-58.95万元,账面价值为-9719.93万元,评估增值9660.98万元,增值率99.39%。评估后的总资产为29815.61万元,总负债为29874.56万元,股东全部权益价值为-58.95万元。没看懂怎么定出了1000万元的转让价。
年报P33披露计提资产减值3.20亿,包括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存货、长期股权投资等计提的减值准备。合并利润表P125信用减值损失3.04亿、资产减值损失1694.24万、资产处置损失4652.61万。附注说明,“信用减值损失本期发生额较上期发生额增加1.56亿,主要系本期处置原子公司洛阳蓝宝氟业有限公司对其财务资助款单项认定计提预期信用损失金额所致。”
多氟多并购蓝宝,持有期间经营损益不算,仅明面上的账损失达0.77-0.10+1.56=2.23亿。难怪2022年业绩低于预期,若还原回去,归母净利润应为19.48亿+2.23亿=21.71亿。
六、大幅增长的费用项喜忧参半
喜得是,研发费用5.00亿,同比增长89.60%,营收占比为4.05%。在研项目有:复合铝盐体系和镁系列混凝土添加剂、氟代碳酸乙烯酯、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固态电解质、半导体加工用超净高纯试剂、大容量磷酸铁锂电芯、高集成式CTP系统、软包快充电芯、气相沉积法制备碳化硅粉。
忧得是,销售费用6719.08万,同比增长81.97%;管理费5.91亿,同比增长39.25%。
从附注销售费用明细看,售后服务费、职工薪酬、物料消耗这三项合计占比74.46%,同比也是这三项增幅较大,售后服务费翻番、职工薪酬增长66.54%,更夸张的是物料消耗惊人地增长了15.79倍!实属让人难以理解。
一时激起我的好奇心,于是去查找往年的情况。这一科目首次出现于2019年报,之前的年报中无此科目,估计是会计准则的变化。并且,该科目所列示金额年度变化极大(见下图)。不知道销售中的物料消耗究竟为何神圣,如此上下翻腾。
从附注管理费用明细看,职工薪酬、折旧费用这两项合计占比65.04%。职工薪酬、环保治理费、安全生产费同比增幅较大,可以理解,但夸张的是使用权资产摊销巨幅增长上千倍,匪夷所思!
为了解开这个谜,我特意去查了一下2021年的管理费用明细。一对比发现,2022年的明细恰恰比上一年度多了“使用权资产摊销”这一科目,这笔金额的来源是“其他”和“差旅费”。2021年报“其他”科目金额为42,274,746.56元,2022年报表“上期发生额”这一科目少了16,948.35元;2021年报“差旅费”科目金额为3,312,255.31元,2022年报表“上期发生额”这一科目多了5,988.59元;两者相加5988.59-16948.35=-10,959.76元,与2022年报“使用权资产摊销”科目金额一致。不知道这个“使用权资产摊销”到底是何东东?为什么以前不需要单列,现在要单列?是会计准则的变化吗?
七、账上的货币资金真的就是“纸上财富”
年报披露,2022年账上货币资金36.84亿,总资产占比20.20%。直观反应,虽然说不上很有钱,但至少不差钱。可是,真实的情况是这样的吗?
虽然有息负债不高,偿债能力无忧,但仍需注意的是,短期借款+长期借款=26.75亿,也就是说账上的货币资金的70%多是借来的。与2021年相比,长短期借款增加了11.89亿。
再看附注货币资金,期末余额较期初增加22.41亿,主要系本期销售收入增长收到的货币资金增加以及本期借款增加所致。则,本期销售收入增长收到的货币资金增加额为22.41亿-11.89亿=10.52亿。
并且,货币资金中受限资金达16.96亿,真正可以产生流动性的资金仅36.84-16.96=19.88亿。同时,可以看到年报中P294-P297近4页有关定期存单质押、票据质押、股权质押的情况。质押虽然有金融运作的可能,但倘若公司不缺钱,需要这样频繁质押吗?
八、有点唬人的技术实力
年报P31披露的公司研发人员情况,2022年研发人员数量1259人,同比增长86.52%。乍一看,很是欣喜,说明公司重视研发啊,这不正与公司一贯标榜的技术过硬形象相符嘛!可是再一看P62披露的公司员工情况,技术人员仅457人,不足所谓“研发人员”的一半,不知道公司是按何口径统计出来的。
再从职工薪酬的角度去验证一下。2022年研发费用中职工薪酬为93,869,969.08元,按1259人计算,则研发人员平均年薪为74,559.15元;若按457人计算,则平均年薪为205,404.75元。年薪7万多的研发人员,这么廉价能够支撑起公司的技术实力吗?你觉得哪一个更为真实?公司的用意何在?
此外,公司享受***特殊津贴的技术人才有3人,分别为李云峰(总经理,无任何技术工作履历)、郝建堂(副总经理,无任何技术工作履历)、杨华春(公司董事,有技术工作履历)。3人中仅一人有技术工作履历,这***特殊津贴确实够“特殊”的。
再看公司当家的六氟磷酸锂技术,号称“自主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打破国外垄断”等等,非常牛逼不是。可是要是了解过公司与德国CHENCO化学工程的纠纷,恐怕这个牛逼的印象大打折扣。甭管技术怎么来的,公司确实以一己之力,带动了中国整个行业的发展,这一点必须承认。
九、高管薪酬翻番
2022年关键管理人员薪酬高达4839.39万,同比翻倍。
其中:董事长年薪591.85万、总经理年薪517.11万,副董事长年薪456.29万,李姓一家薪酬超过1500万。2021年董事长年薪180.88万、总经理年薪150.7万、副董事长年薪144.87万。这爷仨可真没亏待自己,直接3倍走起。
从高管薪酬也可以一窥新能源行业的景气度。高管们薪酬到位,士气也应该不错吧。作为非控股纳米股东,希望李家不负我等小散。
十、高频关联交易
无论是采购,还是销售,关联交易金额营收占比、营业成本占比不到10%,没有太离谱。但吸睛的是,采购商品之丰富,既有原材料的采购,还有饮品、餐饮、办公用品、*品等等,叹为观止。截至目前,这是我看到的上市公司财报中独此一家。
再去看看饮品供应商,河南省淼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实际控制人弟弟李世轩先生控制的公司,河南聚氟兴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是实际控制人弟弟李世斌先生控制的公司。有没有一种上市公司这块肥肉上吸附着李家氏族的感觉?
再看看与烟台业达的租赁合同纠纷,整个一个无赖的行为,对于老李家确实生不出好感。
十一、其它
六氟磷酸锂5.5万吨/年,产能利用率88%,则5.5×0.88=4.84万吨,但出货量仅2.6万吨,也就是说,尚有2.24万吨(占比近50%)未能销售出去。(此处计算有误,产能是逐步释放)
对照年初存货16.50亿,年末存货19.17亿,年内增加2.67亿。
2022年新材料(基本以六氟磷酸锂为主)毛利率38.36%,同比降低12.42%,还是受到原材料碳酸锂价格高的影响较大。存货周转率上升、毛利率下降,也表明行业竞争激烈。
十二、未来展望
年报为投资者展现了一个真实的多氟多,正如月亮的光明与阴暗。我们为其财务基本面的转好而欣喜,更为其宏伟的规划而震撼。但同时也看到了诸多不尽人意的槽点。
投资投的是未来,未来的多氟多会为投资者带来福气吗?下面就拆解一下季度业绩,回顾一下那翻腾的股价,试图得到一点点启发。
看看上表归母净利润同比变动、环比变动幅度,不得不感叹周期的力量。结合业绩说明会上多氟多总经理李云峰的说法,碳酸锂价格尚未见底,预计1-2月后底部到来。2023年的曲线是不是该向上了呢?
去年一众大V预估多多的业绩,把计算器都快摁爆了。但市场先生是明智的,多多的股价自2021年10月27日创出历史新高65.90元(股价几乎提前1.5年反应),一直跌至2022年4月27日最低点27.30元(大市不好股价过度反应预期)。之后,股价反弹至2022年7月7日55.59元(估值修复行情),又重新进入下跌通道,2022年10月31日低点30.70元企稳后,股价处于年线下方低位震荡。
显然,现在是行业的至暗时刻,等待着拐点出现。资本市场在等待一季报业绩这个拐点信号。神棍一下,一季度业绩同比肯定很差,但环比要是有大幅改善,多多的股价就很可能转而向上。冬天即将过去,春天即将到来。心怀期待,耐心守候,静待花开。
怎么看一个股票的业绩好与坏
最简单的,看基金公司都喜欢长期持有哪些公司的股票,则那些公司的业绩就不会坏,基本上都是业绩优秀的公司自己看报表,公司财务,经营管理,经济分析,不懂的再去橙牛TV直播里面去问问……慢慢学啦有决心的话,好好学习!玩的话,就像打台球,打牌或打麻将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