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的根本要求(要不断推动粮食什么体系的高质量发展?)

admin 2024-01-26 12:11:12 608

摘要:要不断推动粮食什么体系的高质量发展? 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要加快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协调建立高

要不断推动粮食什么体系的高质量发展?

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要加快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协调建立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办法。

做好新时代**工作,必须积极适应高质量发展新特征,着力推动经济发来自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

A

1.2020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是什么?2.2020年我国经济发展的新要求是什么?

一是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

二是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

三是确保民生特别是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

四是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五是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六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1、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经营者的影响?2、如何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3、如何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4、怎样按照经济建设新要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高一**)

对人们生活的影响1、价格的变动会引起需求的变化2、不同商品价格的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程度不同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大。3、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既定商品需求量的影响1、替代品二者之间价格与需求量称反向变动2、互补品二者之间价格与需求量称同向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1、调整生产规模2、提高劳动生产率3、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高中**必修一7个问题:1.为什么要刺激扩大内需?2.如何刺激扩大内需?3.为什么解放和发展生产力?4.如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5.为什么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6.如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7.公司如何生产和经营的措施?

第1问(1)依据(理论上)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调节生产,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带动新产业的发展;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2)意义(现实上):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拉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增长(出口受阻的情况下,扩大内需);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综合国力,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第2问:(要点)(1)大力发展生产力(经济)(2)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扩大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3)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宏观调控,统筹城乡,统筹区域,缩小贫富差距(4)努力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生产率提高同步(5)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6)发挥财政的作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优化消费环境(7)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8)企业诚信守法经营,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9)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打击假冒伪劣(10)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内需)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抑制通货膨胀)

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两个轮子”(  )。

C解析:本题考查时事**。2019年12月10日至12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巩固、增强、提升、畅通的方针,以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为两个轮子,全面提高经济整体竞争力,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故正确答案为C。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要求--理论-人民网

2018年06月14日08:09来源:经济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前不久强调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要求。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经济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精神,对于做好当前经济工作,推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延续了稳中向好态势。经济运行表现出供求关系持续改善、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动能转换持续加快、质量效益持续提升、社会预期正在持续向好等特征。从主要经济指标看,内需拉动作用增强,工业和服务业协同性较好,结构调整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新兴产业成长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态势良好,经济运行内在稳定性有效提升,质量效益保持较好水平,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良好开端。

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在我国这样一个经济和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并不容易。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向好的结构性、深层次问题仍然突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还有不少难题需要攻克,世界经济**形势更加错综复杂。对此,我们既要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积极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又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抓住高质量发展不松劲。

应该强调,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后,已不可能像以往那样主要依靠要素高投入数量的增长,而必须转向更多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是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只有实现三大变革,我们才能在保持一定增长速度的同时,开创质量效益明显提高、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发展新*面。

高质量发展,集中体现了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是为了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对于各地区各部门来说,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必须主动与中央提出的高质量发展要求对表,对得上的应加紧推进,对不上的则应及时改正。另一方面,还必须抓紧出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办法,使各地区各部门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有所遵循。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要求。按照这个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着力开创发展新*面。

其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破”和“立”上同时发力。继续推动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适时将去产能范围扩大到更多产能过剩行业,并且,应逐步由总量性去产能为主转向系统性去产能、结构性优化产能为主。紧紧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把去产能与深化国企改革、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和升级改造结合起来,妥善处置企业债务,做好人员安置工作。同时,要从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从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入手,既补硬短板也补软短板,既补发展短板也补制度短板,通过改革使市场价格机制真正引导资源配置,营造有国际竞争力的营商环境,增强微观主体内生动力。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医疗、养老、教育等社会领域,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卫生、食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等问题。

其二,把提高供给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要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在农产品、工业制成品、装备制造、工程建设、服务业等领域提高标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提升竞争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引导企业突出主业,发扬工匠精神,加强品牌建设,培育更多“百年老店”,增强核心竞争力,使中国质量同中国速度一样享誉世界。

其三,注重创新驱动发展,紧紧扭住创新这个“牛鼻子”,强化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这包括,围绕新一代信息网络、智能绿色制造、现代农业、现代能源、资源高效利用、海洋等领域推动产业技术体系创新;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改造升级传统产业,以技术的群体性突破支撑和引领新兴产业集群发展;促进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融合,拓展数字消费、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互联网金融等新兴服务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智能经济,从而不断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开辟我国发展的新空间。

(作者单位:中央*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的根本要求|《百名*员读原著》⑨

我说不能简单以生产总值论英雄,既包括对正确开展经济工作的要求,也包括正确判断经济形势的要求。不是经济发展速度高一点,形势就“好得很”,也不是经济发展速度下来一点,形势就“糟得很”。经济发展速度有升有降是正常的,经济不波动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只要波动在合理范围内,就要持平常心,不要大惊小怪,更何况我们具有宏观调控的主动性。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但也不能过了头,不要杞人忧天。

《经济工作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2014年12月9日),习近平《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34页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必须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大力增强质量意识,视质量为生命,以高质量为追求;必须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转变发展方式,以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质量变革,加快形成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2023年3月5日),《人民日报》2023年3月6日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23-24页

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我国发展不协调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区域、城乡、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关系上。在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情况下,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是要跑得快,但跑过一定路程后,就要注意调整关系,注重发展的整体效能,否则“木桶效应”就会愈加显现,一系列社会矛盾会不断加深。为此,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2015年10月29日),习近平《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40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了新时代。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征,就是我在d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的,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一个重大判断,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其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17年12月18日),习近平《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214页

① 品读红色经典感悟思想伟力,市财政*“有声原著”上线!

② 坚持和加强d的全面领导|《百名d员读原著》②

③ 始终坚持d的领导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百名d员读原著》③

④ 把d的领导落实到d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百名d员读原著》④

⑤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百名d员读原著》⑤

⑥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才能实现现代化?|《百名d员读原著》⑥

⑦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百名d员读原著》⑦

⑧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共同富裕|《百名d员读原著》⑧

2021年7月22日,《中共中央***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发布,根据该意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解析:本题考查时事**。A项错误,《意见》指出,到2025年,中部地区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投入产出效益大幅提高,综合实力、内生动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到2035年,中部地区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成,产业整体迈向中高端,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达到较高水平,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安康,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B项错误,《中共中央***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推动地级及以上城市加快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系统。C项正确,《中共中央***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大力发展粮食生产,支持河南等主产区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确保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保持稳定,巩固提升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地位。D项错误,《中共中央***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中部六省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主体责任,完善推进机制,加强工作协同,深化相互合作,确保d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故正确答案为C。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的根本要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发展规律,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必须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为我们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明确了工作要求。十年来,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面向未来,高质量发展仍然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须紧紧把握、长期坚持的根本要求。我们要深刻认识高质量发展的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题,切实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一、切实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是*领导人民治国理政必须回答好的重大问题。*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国内正处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质量这一重大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习近平总书记着眼长远、把握大势,提出了一系列重大论断,系统回答了“为什么转”“怎么转”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始终强调必须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统筹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工作,这标志着我们*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运用达到新高度。

针对“为什么转”,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用“三个必然要求”,深刻阐明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这是因势而变,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现实使然;这是紧扣时代脉搏,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历史使然;这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推动从量变到质变的逻辑使然。针对“怎么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现工作重点转变,提出“十个更加注重”;强调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工作主线,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强调要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焕发新活力、迈上新台阶。

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切实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努力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就什么是高质量发展,从供给、需求、投入产出、分配、宏观经济循环等5个维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从投资有回报、产品有市场、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有税收、环境有改善等6个方面,提出如何衡量发展质量和效益;从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高度,强调高质量发展必须是安全有保障的发展。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形象地说,高质量发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这一系列重大论断,为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南。

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必须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和核心要义,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科学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以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来检验经济工作成效。要坚持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走内涵式经济增长道路;坚持推动城乡、区域和行业协调发展,加快缩小区域、城乡差距,走共同富裕发展道路;坚持推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生态保持协调均衡,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建设和发展更高水平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走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走增进民生福祉的文明发展道路;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发展道路。

三、走出符合本地区本领域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每到一个地方调研,每到一家企业考察,都站在*和国家事业全*和战略高度,提出一系列战略性深邃思考和发展要求,鼓励各地区、各行业立足比较优势,抢抓历史机遇,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努力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针对新形势下各地区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增强创新发展动力,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强调各地要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比如,京津冀协同发展,要着力破除制约协同发展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构建促进协同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保障。长江经济带发展,要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建设好粤港澳大湾区,关键在创新,要大胆闯、大胆试,开出一条新路,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让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要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与此同时,对全国四大板块、重要城市群、特殊类型地区等走出一条产业优、质量高、效益好、可持续的发展新路,也提出了明确要求。

针对各领域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明确指示。比如,强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增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强调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强调要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优化融资结构和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强调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必须深刻理解高质量发展是全方位、系统性的变革,不能简单要求各地区在经济发展上达到同一水平,整齐划一、千篇一律,各地区各领域要坚持因地制宜,加快动力转换、效率提升、结构优化,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促进各领域各方面协同配合、均衡一体发展。

四、不断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2021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这三个“不是”与“而是”,深刻阐明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全*性和长期性,必须坚定不移地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

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坚持系统观念,保持战略定力,不断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战略眼光和专业水平。要进一步提高**站位,牢记“国之大者”,从讲**的高度认清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极端重要性,自觉树牢和坚持新发展理念,完善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体系,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要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科学化、法治化、专业化水平,更加自觉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理经济,努力成为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行家里手。

(作者: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本文发表于《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期刊2022年第三期)

文章推荐: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的根本要

心广体胖是什么意思啊(富润屋德润身原文?)

一吨汽油等于多少升98号汽油(有哪位知道汽油1吨

人民币汇率历史最高(美元人民币汇率历史最高(

花呗临时额度在哪里领取(花呗额度券有什么用?

中远海控近期上涨原因(中远海控分红送股最新消

军工题材股票有哪些(博时军工主题股票A,军品集

卐卍两个字怎么读(“卐卍”这两个字怎么打出来

相关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