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学生贷款晨星成长计划有利息吗? 大学生贷款,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利息、还有就是还款周期。最靠谱的肯定要正规的渠道。晨星成长计划,在校期间不用还款,毕业后可以根据自己设
大学生贷款晨星成长计划有利息吗?
大学生贷款,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利息、还有就是还款周期。最靠谱的肯定要正规的渠道。晨星成长计划,在校期间不用还款,毕业后可以根据自己设定的还款额度、还款年限去偿还,比较自由。
在深圳晨星资讯工作真的像网上说的那样吗,有没有人了解实况?
实习的薪资我就知道~晨星资讯深圳待遇:数据分析员平均薪水税后3500/月;软件开发员平均薪水税后6000/月;年终奖发3个月薪水。三险和住房补贴,这些已经算到工资里。满一年的员工,可报销1000块书费。年假,节假日按***规定安排。夏天没有高温补贴。(数据来自网络)
每类仅有1只基金获奖,晨星基金奖靠谱吗?历年数据告诉你 一年一度的晨星基金奖提名名单已经出来了,正式获奖名单将于3月31日公布。今天老K就用这篇文章来分析下最新的提名产品,并猜... - 雪球
一年一度的晨星基金奖提名名单已经出来了,正式获奖名单将于3月31日公布。
今天老K就用这篇文章来分析下最新的提名产品,并猜想下最终获奖名单。
然后咱们在一起复盘下历年获得晨星基金奖的产品,看看这个每类产品每年仅有一只基金获奖的奖项选出的基金到底靠不靠谱。
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下晨星基金奖,这个奖项是由专业机构晨星从2003年就开始评选的,到2023年已经是第20次了。
晨星基金奖是一个年度奖项,主要是评选出长期业绩出色并且在上一年度业绩表现突出的产品。比如说2023年的奖项就是颁发给长期业绩优秀,在2022年有突出表现的基金。
从2017年开始,该奖项一共设了5个产品奖项,分别为股票型、混合型、积极债券型、普通债券型和纯债型基金,每类基金最终仅有一只基金获奖。
看上去有一种选出每年各类基金的“冠军”的感觉,只不过年度业绩冠军是只看业绩,而这个奖项是会考虑更多的其他因素,像长期业绩、风险控制、管理团队等。
那么这样一个评选出来的“冠军”,到底靠不靠谱呢,会不会也有冠军魔咒?这个老K一会再用历史数据跟大家复盘下。
咱们先来看看2023年的基金提名名单,股票型基金提名了大成高新科技和工银创新动力!
数据来源:晨星***,截至2023.03.02
要想猜出这两只基金哪只能获奖,不是很难!咱们直接来做个基金PK就行了。混合型的5只基金也是一样,咱们直接从基金基金经理业绩、规模、控制回撤能力等方面一起比较下。
我们先来看看基金经理,股票型基金中的大成高新技术产业的刘旭和工银创新动力股票的杨鑫鑫,由于任职时间不同,我们看任职年化回报和任期最大回撤可以发现,工银创新动力股票的杨鑫鑫更占优些。
而混合型基金中,广发睿毅领先的林英睿和易方达科汇的杨嘉文相对更突出些。
数据来源:Choice,截至2023.03.03
再来看看这些基金的阶段业绩表现,从2022年全年的业绩来看,股票型基金中的两只,工银创新动力股票明显更好些。而混合型基金中,广发睿毅领先、交银国企改革更好。
而从今年来、近1年、近3年这三个阶段业绩来看,股票型基金中,工银创新动力股票今年来和近1年明显占优,但是近3年跑输大成高新技术产业。
因为晨星奖比较看重2022年的业绩表现,所以股票型的奖项,老K综合判断,大概率会是工银创新动力股票。
数据来源:Choice,截至2023.03.03
而混合型基金中,广发睿毅领先、交银国企改革这两个有点难分伯仲了,但是老K觉得广发睿毅领先获奖的概率更大。
这是老K猜测的结果,准不准3月31日就知道了,大家也可以看着猜一猜。债券基金老K就不去多说了,这些防御性品种,最需要看重的是防御能力,这个大家牢记就行了。
接下来,我们就从2017年开始,看看晨星奖的历年基金在获奖后的表现到底怎么样。
选从2017年开始,是因为这之前的年份里奖项啥的都不一样,不好统一比较,所以咱们就从2017年开始。
数据来源:晨星***网站
晨星基金奖,积极配置型基金从2017年到2022年的获奖名单分别为中欧新趋势、银华富裕主题、兴全趋势、易方达中小盘、兴全合润、易方达新经济。
混合型基金从2017年到2022年的获奖名单为广发稳健增长、景顺长城动力、广发稳健增长、南方优选成长、嘉实增长、国富***收益。
这些基金中,银华富裕主题、兴全趋势已经换过基金经理,银华富裕主题在拿奖的2018年年底,基金经理就换成了现在的焦巍。拿奖的2019年是董承非和乔迁共同管理,易方达中小盘改了名称,现在叫易方达优质精选。整体来看,变动比例还是很小的。
我们整体来看这些现任基金经理的业绩,这些基金在控制回撤上做的其实并不好,连股债轮动的广发稳健增长,在6年内两次获得晨星奖的广发稳健增长混合最大回撤都超过了27%,而焦巍在管理银华富裕主题期间,最大回撤超过了51%!
数据来源:Choice,截止:2023.03.03
这些基金在近3年中,表现整体上也都不如人意,基本上没有特别出彩的。
数据来源:Choice,截至2023.03.03
老K把这些基金拿奖的决定因素年份的业绩都标红了出来,大家可以看看这些基金在获奖后的年份里的业绩表现和沪深300的对比。
数据来源:Choice,截至2023.03.03
我们可以发现,广发稳健增长混合基本上在所有的下跌年份里,都是大幅跑赢沪深300的,而在上涨的年份里会比沪深300表现的相对差一点。这跟这只基金的策略有关,这只属于股债平衡基金,债券持仓占比长期维持在40%以上,在股市整体上涨的年份里跑输沪深300可以理解。
而且我们能发现,这些获得晨星奖的基金,在大部分的年度里都是能够跑赢沪深300的,由于这些基金大部分都是均衡配置型产品,所以在每个年度里表现的都不是那么显眼。
所以很多人觉得获奖的基金表现不好,是有原因的。那就是低于预期,对于普通基民来说,获奖的基金应该很优秀,但是买了之后发现市场跌的时候也跌,比一些同时期的黑马基金表现差很多。
越对比就越会觉得获奖的基金不靠谱,但是从长期来看,这些基金大部分都比较稳定,表现还都是不错的。
我们对于各类获奖基金就用一个平常心看待就行,毕竟每年的行情,基金经理、基金规模等各种因素都在不断变化,如果看一个基金获得过奖项就去买入那肯定是不明智的,但是获奖可以作为历史业绩的一部分,成为你考察基金的一个指标。
免责声明:本账号发布的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能作为买卖依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以及基金组合的过往业绩不能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研究、分析和基金组合服务不构成投资咨询或顾问服务,敬请阅读相关法律文件和风险揭示书,基于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理性投资。#2023晨星基金奖提名名单出炉#
单纯的以晨星评级来选基金可靠来自吗
不可靠。 决定个人投资基金是否有盈利,盈利多少的主要因素并不是基金好坏。 首先,晨星评级也就是评级一个历史而已,未来不能完全用历史代表,因为基金是一些人运作的,人的水平会波动,会有高有低。基金经理会跳槽,人员会变动。比如华夏大盘5星的时候,王亚伟已经走人了。嘉实增长5星吧,邵建也不在位了。 其次,好基金,做不好也是亏,坏基金,做的好也能赚。是因为方法。不同基金投资方式不同,频繁买卖,预测市场就跟大部分股民一样,最终就是亏***而已。所以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如何投资基金上,选择基金可以用晨星,这个没问题,问题是基金选出来了,自己怎么做的问题。
我的投资历程 - 知乎
那时因为艳羡那种“每月用工资定投标普500,到退休时获得财富自由”的***传说。作为投资小白,我就发出了“类似场景能否在***实现?”的提问。
现在看来,这个问题的主要意思有两层,一是***股市是否值得长期投资;二是普通人是否能找到在***股市长期赚钱的方法。
关于以上两点,网上已有过无数讨论,似无必要再做展开。
不过,做长期投资,还是非常有必要把基本问题搞清楚,毕竟,无信心、信念、缺乏底层认知是很难在动荡曲折的股市中坚持下去。
通过投资前的知识储备和投资后的实战探索,我渐渐对自己的提问有了较深的认识,篇幅关系,直接上结论:
第一点,纵观几百年世界股票投资历史,各国股市长期都是上涨的,百年来投资股市资产的回报率相对最佳,除了极少数的失败***,大多数***即使遇到战乱动荡,股市行情也只是增大了震荡幅度而不改长期向上的趋势,历史上各国如此,***股市也大概率如此。
第二点,不要被N年不涨的上证指数所欺骗,也不要被“七亏二平一赚”的股市术语所迷惑,***股市中存在长期回报丰厚的指数,也有与各国股市相通的投资盈利法门,即使普通的小散户也能找到大概率盈利的长期投资方法。
2014年是个人真正的投资元年,上半年主要是在知乎、雪球等平台的学习,在A大等大V的指点下实战试水。形成上述的基本认识和投资信念后,正式进入股市是14年下半年。
那时逐步从债券市场转到可转债市场,再然后就毅然决然的投入股市了,以我当年求稳的心态,入手的自然是当时估值极低、几年不涨的大蓝筹股票。
正是因为之前建立了对股市投资的信念,一出手就是重仓,把家庭可动用的现金资产全部投入了进去,而时间节点恰好在蓝筹暴涨的前夜,结果半年的收益约73%。
这是本人投资历史中获得了大运气的一年,至今也是收益率最好的一年,此后历年的投资回报就普普通通了。
经历了15年牛市后暴跌,遭遇过16年全市场熔断,这些年的腥风血雨每次都是满仓熬过,好在按年看基本都是盈利,除了最凄惨的18年(当年收益-15.8%),到21年底,大致算算是7年半5倍收益。
这个收益既包含了打新收益,也有上杠杆的影响,只能是毛估估。
回首这些年投入自己最大精力和时间的投资理财生活,千头万绪难以尽述,想想看还是以关键字来小结一下吧。
我的好运气可说只有一次,就是在14-15年牛市前入场,如果这个时间提前一两年,可能会长期处于不盈利的状态,而动摇心态放弃仓位;如果时间推迟半年,可能陷入牛市的狂热状态,而倒金字塔加仓,最后在牛转熊的阶段亏到肉里。
把“运气”排在第一,一是运气爆棚的第一年极高拉升了本人的年化收益率;二是提醒自己貌似好看的收益率是运气加成的,实际水平还是有限,把运气和能力混淆,这也是很多初入股市者犯的错误。回头想想,不禁后怕。
时光倒回,作为一个普通人能否还得到这份掐着点入场的好运气呢?如果做到以下几点,似乎也可以。
1)市场普遍高估时,投资固收类标的或寻找确定性机会小规模试水;
2)在市场不贵不便宜的时候,根据温度高低保持一定仓位,并持续定投;
3)在市场进入普遍低估状态或某个品种进入极度低估状态时,敢于大仓位入场。
我的心态一直较淡定的,16年满仓经历熔断,18年全年陷入亏***,这些时间段里,也是偶尔有几天心理略有压力,睡眠质量还是很好,可以说是婴儿般的睡眠(当然不是“哭醒了睡、睡醒了哭”的婴儿式睡眠)。
心态好的原因,一方面,入市前做过心理建设,投的是长期不用的闲钱,而且靠第一年的获利有了较厚的安全垫,在后续的投资中始终没有亏到过本金,心态上不会太焦虑。
另一方面,最早的投资预期只是达到10%年化收益,对股市有了一定认识后,才加到15%,甚至也奢望长期年化20%,但总体还是不疾而速、跬步千里的想法,心态上不会太焦躁。
每个人入场的时间不一样,最好能做到:
1)对股市历史有一定了解,既要知道股市长期的投资回报率,也要明白历史上曾经有股市长期低迷不赚钱的阶段;
2)对自己投资品种有总体了解,大致知道估值的高点与低点,特别要是对买入后可能的达到下跌幅度有心理预期。然后再用闲钱来投资,是个获得好心态的办法。
个人感觉,总体仓位比标的选择重要。该稳坐泰山时,*股坐得牢,比眼花缭乱的短线操作重要。
我也曾做过一些成功的个股波段操作,沾沾自喜后发现,这点收益,与重仓穿越整段趋势相比,都是蝇头小利。
不过,在投资初期如何确定总仓位的轻重(也就是股市高低的指标),是件难事,寻来找去还是拜于估值派门下,用全市场股票的PE、PB数值说话,来确定仓位,从那时起,我才算有了定心丸,找到真正投资的锚。不过,那时网上数据不多,散户很难拿到可供参考的估值数据。
得益于网络时代的投资信息不断迭代不断丰富,现在普通投资者大多已经知晓了市场整体估值的说法,而且了解市场总体估值高低已不是难事,有不少指标可以参考,比如A大的温度计,这些指标,可以用来大致确定一个总仓位比例。
我对自我的定位是实战能力不行,学习能力尚可,如能找到好的信息渠道,或许可以站在牛人的肩膀上学投资。
在13年前,我家曾有两次投资经历,一次是07年我妈跟着银行理财经理买基金(那一年银行渠道发新基金是要排队抢购的),结果7年还亏30%;
一次10年我亲自下场,根据晨星评级买基金(小仓位试水,买完了就不管不顾了),结果3年微赚但没跑赢银行定存。
这两次不成功的经历,可以归于那个时代信息的缺乏和自己犯懒没有认真学习。
而到了13年,中文网络在发展,知乎、雪球、集思录等平台在完善,让我有了必能找到适合普通人的投资方法的信念,果然在学习和交流中,我在网上寻到了不少如A大这样的靠谱大V,又活囵吞枣了不少的投资策略,逐步有了自己肤浅的投资策略、方法。
就这样,在解决了总仓位的问题后,也开始掌握投资具体标的方法了。
时间到了22年,个人感觉现在的投资资讯是多而不精、杂且很乱了,有效信息往往被繁杂的资讯给覆盖了,如何形成个人的投资体系呢?
1)要看看经典的著作(个人推荐:《聪明的投资者》《有效资产管理》《大数投资》);
2)要了解主流的投资理论,再则是寻找有多年实绩验证的良心大V。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多年实绩验证的基础上,我个人还要看其投资理念是否被我理解,其投资策略是否经得起历史数据回溯检验,其操作方式是否可以复制为我所用。
可理解、可验证、可复制操作是我当时的学习标准,这样即使老师不授业传经了(也就是不给抄作业了),我还能自己走下去。
以上是对有学习精神的小伙伴说的,这年头有闲暇的朋友想来也不多,对更大多数人,建议形成初步投资理念后,寻找靠谱的投顾,毕竟我虽说得天花乱坠,其实19、20年的投资收益是比不过A大的组合的。
不同于经典物理世界的确定性,金融市场更像是量子物理的世界,满是随机波动的状况。
普通人最重要的是,勿忘查理芒格的名言“如果我知道我会在哪里死去,那么我就永远不会去那里。”
回避那些大概率会输的途径,比如高杠杆单吊一支股(虽然也有小概率让你一夜暴富),寻找那些大概率会赢的道路,比如分散投资估值合理的股票并定期轮动(虽然也有小概率在中短期内亏钱)。
那么如何寻找A股中的大概率事件?这里分享一个指标——申万风格指数。
早期曾看到过一段话:“申万A股的十几个风格指数中,低市盈率指数、低市净率指数、小盘股指数、低价股指数,其长期收益稳稳的位于第一方阵”(出处雪球魏员外的文章)。
现在看来,这短短的一句话,带来的启发和形成的认知,价值万金!也就是说,起码在A股市场,用以上这些指标选股后长期投资,收益大概率超越整个市场平均值。
另一方面,申万风格指数中长期年化收益率排在最末的是:高市净率指数、高市盈率指数、活跃股指数等,其中最奇葩的活跃股指数(编制方式是每周选取换手率最高的100只股票)用17年的时间,创造了99%的跌幅,因为跌无可跌,已于2017年1月停止更新。也就是说,如果有人热衷此类指标,长期追买当期最热门、换手率最高的股票,大概率输掉底裤。
以上是选股的例子,大道相通,只要有心,我们也可以从历史数据中找到选ETF、选主动基的大胜率策略。当然,市场也有层出不穷的暴富实例,你也可以去投机小概率事件,所谓“心存侥幸者,赌徒是也”,谨记自己赌徒身份吧。
分散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安全,在此基础上,也不放弃超额收益。
大的分散,是跨市场跨***的分散,寻找相关度低的资产标的,每半年或一年再平衡一次(“将资产组合分散在不相关资产之中,可以减少风险且增加收益”摘自《有效资产管理》);
中的分散,是同一市场不同投资品种的分散,在A股市场,债券、可转债、主动基金、分级基金、指数基金、股票、打新,只要能找到有大胜率的策略,我都有涉猎,每季度或半年进行再平衡;
小的分散,是同一投资品种的数量分散,如在持股上“格雷厄姆认为,20-30只左右为适度分散”,这里的再平衡就是高卖低买,也就是按某种选股策略,卖出涨幅高的买入跌幅大的。
三层意思,一有长期投资的信念;二抱长期投资的打算;三用长期眼光来选择投资策略和标的。前两点不啰嗦了,大胜率往往是靠长时间的坚持。
第三点展开一下,“近期偏好”:更重视近期的数据或经验,忽视早期的数据或经验——这是人类很难克服的认识偏差或说是人性弱点,好的投资者往往是逆人性的。
“必须研究各种资产类别的投资收益和风险的历史记录。一项资产在一个相当长时期(超过20年)里的投资记录是对这项资产未来的收益率和风险的一个很好的估计。摘自《有效资产管理》”
想做一个***明智的投资者,有必要加强长期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举一个自己例子,21年年初,受公募基金前两年平均收益率翻倍这个近期因素的影响,我也打算再次杀入基金市场,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应该算是大方向选择错误,不过在具体标的的选择上,我没有去选热门明星基金,按照长期的、逆向的思路,选了一些长期业绩出色、中短期相对落后基金,分散投入下来,幸而还是正收益的。
负面教训比正面经验更重要:
这里仅以个人最惨痛的港股投资经历举例——港股投了6年多,到21年底是不亏不赚,原本投入港股的资金占总仓位约33%,现在变成了13.5%,严重影响了整体的年化收益率。
非常有必要总结教训:
首先在投资策略上,大金额进入港股市场本身就是战略性失误,大类资产分散的首重指标是低相关性。
既然主仓在A股,本应选择相关度低的欧美市场,却因为估值原因主观选择了“全球估值洼地”港股市场。
如果当时按原则选美股市场的话,大类资产轮动的超额收益应该已经吃到几波了。
其次在投资方法,因为在港股市场上有较重的赌徒心态,存了搏一把就走的想法。
加杠杆、低抛高吸、倒金字塔加仓,小散常犯的错误都犯了,个股轮动还有总仓位再平衡,这些该做的却没做,所以即使港股有过牛市,也只是做了次过山车。
最后在个股选择上,还有超过能力范围投资的问题,要是我按既定策略,只抄低估垃圾股的作业,本应该还有过得去的收益。
但实际操作中受热点影响,无脑追了很多大涨过的热门股,基本都已翻车告终,留下了亏50%甚至亏80%以上的一地鸡毛。
犯了这么多错误,加了很重的杠杆,还没亏到肉里,还是分散的功劳吧,总体还是以分散买入低估值高股息股票为主的,靠着它们苟延残喘至今。
在取得了一点投资成绩,也常常懊恼——要是07年能够认真对待自家真金白银的投入,做到不懂不做,而不是无脑跟风,然后慢慢在实战中积累经验,也许到今天已经财务自由了。可惜浪费了七年,现在只能奢望一下能否提早几年退休了。
所以,内心深处还是很羡慕那些刚工作就开始学理财做投资的年轻人。话说回来,这个要趁早的前提是,有成熟的心态和明智的理念。
投资不是目的,投资收益也不是目的,幸福的活着才是人生目的。通过投资获得收益也只是为了人生过得更幸福美好些,这些是我早就想明白的。
但在具体操作上,因为过于谨小慎微、锱铢必较,我却耗费了太多时间和精力,甚至轻微影响身心健康,实实在在的得不偿失,本末倒置了。
其实,个人最早确定的投资策略,其中就有“简单易行”这条,可惜却在实操中抛之脑后了。
这里的深刻教训是,除了早期学习基础知识、确定投资策略这些战略性事件应该投入一定的精力之外,其它的按既定策略简单执行即可。
如果硬要在实操中加戏秀操作,结果往往是既消耗时间,又降低收益。
所以,不以投资为职业也非兴趣爱好的小伙伴们,从人生幸福的角度而言,亲自下场不如找靠谱投顾。
这些年里,上证指数表现不如***股指,个人资产的上升幅度则远超标普500涨幅,也算用实际行动回答了自己的问题,只是其中得失,难以尽述。
以上是一个半老不新投资者的琐碎感想,望对大家有所助益。
晨星网下
在看一只基金时,除去看基本信息还有基金经理把钱分布在哪里。还需要看其他几个地方。
在晨星网,你会看到对一只基金做3年,或者5年的评估,这个星星是根据以下几个做出评估的:
标准差:是指基金增长波动情况,这个数越大收益变化也越大,反之则越小。
夏普比率:综合了收益和风险的系数,如果两只收益一致的基金,夏普比率高的那一只说明风险较低(备注:夏普比率一定要在同类基金中做比较,如果拿股票基金和货币基金比那不是开玩笑嘛)。
阿尔法系数:代表基金多大程度能跑赢市场,当然越高越好啦。
贝塔系数:基金相对于大盘的波动情况。
R平方:代表基金和大盘的相关性。基金和大盘越相关,贝塔系数的参考价值就越大。
这些概念你需要要了解的很详细,你只需要做大概的了解即可。
再来介绍一下晨星网哪几个功能比较好用
基金业绩排行榜:你如果搞不懂上面的专用名词,就直接看这只基金有几颗星,还是比较靠谱的。
基金筛选器:你可以在筛选器里自定义各种标准对基金进行选择,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的闲钱情况,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做出合理的筛选,系统会帮你挑选出相应的基金。
Ps:在5月24让-6月12日这段时间,因为参加活动,所以要坚持写理财文章。如果你是一个会玩的理财人士,那就按照你自个的方式来。我只是按照自己的流程来。除非是有写错的地方。
晨星网官网有app吗?
有
是有app的,可以到官网进行下载 晨星网基金筛选器是款相当不错的手机工具,开启之后用户们就能轻松获取我们的工具完成各种筛选和助手功能。 帮助我们轻松获取超多的基金信息和资讯。
那个“晨星网会员卡”在淘宝上我怎样找不到!
骗人的吧不要找了
晨星基金奖靠谱吗_财富号_东方财富网
***基金类的奖项多不胜数,其中影响力最大的有两个奖项,一个是国内机构评选的金牛奖,能评上金牛基金经理的,身价翻倍,规模暴涨,;一个是国际机构评选的晨星奖,能评上晨星奖基金经理的,是在上千只基金中搏杀后的胜者,数千只基金参选,最终5只基金获奖,真正是“千里挑一”。
晨星基金把公募基金按照投资类型分成5个大类,股票型,混合型,积极型,普通型,纯债型。
股票型基金的股票仓位不能低于80%,偏股混合型基金股票仓位要求是大于等于60%,在仓位限制上,偏股混合基金和股票基金有所差距,但是在实际投资中,这两种基金的仓位差距不大,所以后续我们把这两种基金放在一起进行讨论。
积极型债券基金,是指主要投资债券,长期投资约10%到20%股票的混合偏债基金,这种基金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固收增强的基金。
普通型债券基金是指投资普通债券和可转债的基金,可转债具有债性的同时具有股性,所以此类基金不能算作纯债基金。
纯债型基金是全部投资于纯债的基金,不会投资于可转债,可交债等具有股性的债券。
一个合理的筛选规则是选出好基金的必要条件。
自媒体平台的基金榜单,多以过去一年或者是几个月的业绩进行排名,这种基金榜单毫无意义。基金的历史业绩并不代表该基金未来的业绩。基金的历史业绩常常受行业周期、资产风险等因素影响,历史业绩不等于基金经理的管理能力来。而晨星评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晨星年度基金奖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评选。
按照投资品种,投资风格对基金进行分类,先按照股票,转债,债券等投资品种把基金分成5大类,在同一个大类里按照投资风格再进行细分,例如股票和偏股基金的分类就包括大盘成长、大盘平衡、大盘价值、中盘成长和中盘平衡等,不同投资风格的基金业绩不能直接进行对比,投资科技成长行业的诺安蔡嵩松不能和投资医*的中欧葛兰直接比较业绩。
当期年度总回报率排名居于同类基金(指数基金除外)的前1/4,不包括债券型基金。
和同类基金相比较高的综合晨星风险调整后收益(MRAR)。综合规则如下:
资产的风险和收益是成正比的,基金经理可以选择暴雷更多风险,例如购买业绩波动更大的科技板块,利润增速快同时估值也很高的成长股,通过放大基金的风险获得更高的收益,如果选择同类基金中收益最高的基金,我们只能选出最为激进的基金经理,而不是最好的基金经理。
在选择基金上,风险调整后收益才是有参考意义的,它体现了基金经理在相同的风险下获得收益的能力,真实的体现了基金经理的管理能力。
在所有情况下,风险都要受到惩罚;回报率为负的波动要受到更多惩罚。
从定量上看,晨星的计算方法下,越近的年份基金的风险调整后收益权重越大,且需要符合近一年前1/4的标准,使得晨星基金比较注重近期的收益和超额,这有一定道理,基金经理的能力随着时间的变动和市场的进化会有所变化。
比如一个基金经理在2019年的管理能力相对市场平均的管理能力强,他的风险调整后收益很高,但是随着市场的进化,市场平均的管理能力提升了,而他没有进步,2022年他的管理能力相对市场平均的管理能力弱,他的风险调整后收益很低。在这种情况下,晨星的统计方法就有优势。
但是太看重最近的业绩,使得晨星基金的筛选有一定的追涨成分。
风险调整后收益,在所有情况下,风险都要受到惩罚,回报率为负的波动要受到更多惩罚,这使得晨星基金更看重基金的稳健收益能力。
定性分析考察的是基金经理任职的时间、基金公司管理团队的稳定性、投资策略和流程是否与招募说明书中描述的一致、投资人服务以及合规情况等。定量分析是粗筛,需要定性进一步排除暴雷风险,确认基金经理的稳定性等。
晨星奖基金的筛选标准可以简化为两句话,定量选出风险调整后高的基金,定性确定风格和排除暴雷风险。
国内的基金奖金牛奖的评选标准也类似,只不过更为量化。
我们的红星股多筛选标准也类似,算出风险调整后的收益进行排名,然后选出每个分类中排名最高的基金。
晨星基金奖历史时间较长,这里我们取了近5年的晨星基金奖的获奖基金和入围基金进行观察。获奖和提名基金中,有部分基金更换了核心基金经理,所以我们剔除了这些基金,不进行观察。
对于晨星提名基金,我们先概览一下它们的业绩:
对于单个基金,晨星奖提名基金在提名晨星奖一年内,跑赢沪深300的概率约为75%。
晨星奖提名基金从提名至今跑赢沪深300的概率约90%。
晨星奖提名基金从提名至今最大回撤小于沪深300的概率约为55%,
从2018到2022年,从这5年的数据来看,每年提名晨星奖的基金都获得了正超额收益,且在除2018年下半年,2021年,2022年外,晨星基金都能稳定跑赢沪深300。
2018年下半年和2022年是股票熊市,在熊市中,股票呈现齐跌的行情,所有股票都在下跌,在这种环境中优质股票也被市场的悲观情绪带崩一起下跌,选出了优质股票的晨星提名基金难以获得超额收益。
2021年虽然整年市场没有下跌,但这却是非常典型的结构市,大盘白马股下跌,小盘股票和资源股上涨,晨星提名基金在这种行情中跑输了市场,是因为它持有了市场中最弱势的白马股,晨星提名基金的颓势和它们的风格偏好有关,2018,2019,2020,2021的晨星提名基金都偏大盘,所以在这种大盘股下跌的行情中,业绩表现欠佳。
这些获得晨星奖的基金,在获得晨星奖后,在大部分的年度里都是能够跑赢沪深300的,但是每个年度里表现的都不是那么显眼,相比于获奖前的表现,获奖后的表现确实是相对平淡。
所以很多人觉得获奖的基金表现不好,是有原因的,那就是低于预期。对于普通基民来说,获奖的基金应该很优秀,但是买了之后发现回撤控制有限,收益也并未达到市场前10%,业绩表现比一些同时期的黑马基金表现差很多。越对比就越会觉得获奖的基金不靠谱。
对于得奖后和得奖前基金收益差距明显,我们认为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获得晨星奖的基金,在获奖后规模上涨,规模是超额收益的敌人。获奖获得的名气使得晨星奖基金规模快速增长,快速增长的规模严重拖累了超额收益。
第二,晨星奖基金的过往业绩是行情,基金经理能力等多重因素影响下产生的,获得晨星奖的基金经理是在市场热门行业,风格是自己最擅长的时候,做出很好的基金业绩,从而获奖。每年的热门风格,热门行业是变动的,可能获奖后的行情不适合基金经理了,所以基金经理的收益有所下降。
晨星提名基金的历史平均业绩能跑赢沪深300,从这个角度看,晨星选出的基金确实是靠谱的。但是也不要因为它获得了晨星奖就对它抱有很高的期待,晨星提名基金毕竟每年平均只能跑赢沪深300大约5%。
科学分析:晨星奖靠谱吗?——但见新人笑哪闻旧人哭
2023年的晨星基金获奖名单在今天揭晓了,很多人开始分析这些基金有多么多么优秀,纷纷送上赞美,热闹非凡。
然而,投资中没有后视镜,我们在一年前并不知道哪些基金或获奖,也就没法提前买入来赚钱收益。
所以,合理的分析应该是:如果我们在一年前买入了2022年度获奖基金,持有至今表现如何?
2022年获奖基金近一年表现
2022年,获奖的两只权益类基金是$易方达新经济混合$ $国富***收益混合$ ,这两只基金近一年和今年以来的收益率表现如下图。其中,易方达近一年收益率-3.26%,国富***近一年收益率-0.33%,都跑赢了沪深300指数。但是这个收益率在同类基金里比较平庸了。
而两只基金今年以来的收益率表现更差,分别是1.23%和0.37%,同时跑输了沪深300和同类基金,相信很多基民今年以来的收益率都跑赢了去年的这两个晨星获奖基金了。
2020年获奖基金近三年表现
接下来,我们再看下2020年获奖的南方优选成长混合。假设我们在获奖当天就买入,则3年来收益率是15.66%,略胜沪深300,但是不到同类平均收益率的一半。而今年以来的收益率更是负数,其回撤幅度之大让人非常失望。
总结:晨星基金靠谱吗?
晨星奖是基于基金过去几年来的表现进行评选的,入选的基金都在过去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因此,会有大量的评测文章分析其如何如何优秀。
然而,未来的收益会如何呢?我们买基金的时候,关注的是未来几年的表现,也就是希望找到明年、后年可能获奖的基金。如果只是简单买入当年获奖的基金,从历史数据看,很可能会取得一个跑输同类平均的收益水平。
在十拳剑长投星组合中,提前半年多买入了20多万元今年获得晨星奖提名的广发睿毅,这个纯属于意外。另外,如果能够一年多前就买入,才算是我们的投资目标,需要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