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近一年涨幅超50咋样算收益(科创50年内上涨近20%,如何看待当下的科创板?|焦点)

admin 2023-12-14 20:07:02 608

摘要:科创50年内上涨近20%,如何看待当下的科创板?|焦点 一个宏大故事的开端,往往会在一些不经意的地方,留下草蛇灰线的伏笔。 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首批25家公司上市,上交所科创板

科创50年内上涨近20%,如何看待当下的科创板?|焦点

一个宏大故事的开端,往往会在一些不经意的地方,留下草蛇灰线的伏笔。

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首批25家公司上市,上交所科创板市场正式启幕。在大洋彼岸,美国时间的2019年7月22日,微软宣布向OpenAI投资10亿美元研发通用人工智能,ChatGPT的诞生由此开始。

当下,GPT-4的进步让世人惊讶,而在科创板上市的500余家企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企业超200家,占比超4成,亦成为科创的绝对主力。

在技术爆发的背景下,今年以来科创板表现亮眼,科创50指数涨幅近20%,较沪深300指数的6%,大幅领先。连续上涨往往意味着波动加大,伴随市场回调与市场噪音,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当下科创板的位置,如何理解人工智能引领的TMT行情?

数据来源:iFind,截至2023.4.10

01

信创企业占比高

估值仍处较低区间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科创板上市企业已超过500家,在产业分布上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生物医*,高度契合了人工智能、国产替代、能源革命的时代方向。

数据来源:iFind,截至2023.04.10

从估值的角度看,即便经过一季度的上涨后,科创板的整体估值依然不算高,以科创50为例。其动态市盈率为38.96,自上市以来的历史分位为35.05%,处在上市以来的相对中低位。

数据来源:iFind,截至2023.04.10

如果我们放大到科创板的整体,其动态市盈率也仅为41.22,历史分位仅为33.14%,也属于历史相对低位。从市场底部估值来看,2022年4月26日科创板整体法下(剔除负值)PE-TTM为31倍,12月23日为35倍,接近创业板2012年底(29倍)、2018年底(28倍)两大市场底下估值水平。

数据来源:iFind,截至2023.04.10

02

7成公司营收增长

景气度提升

从盈利的视角看,从当前已披露业绩来看,剔除47家未盈利上市企业后,板块整体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归母净利润的增幅分别为30%、13%和14%。其中,科创板七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增长,76家公司营业收入增幅超过50%,超四成公司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超八公司实现盈利,近五成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79家公司净利润增幅超过50%,其中41家公司净利润翻番。

在未来的盈利预测方面,以科创50指数为例,浙商证券研报显示,从盈利增速来看,整体法下,根据截至2023年4月6日的Wind一致盈利预测,测算得科创板23年和24年分别为62%、40%,而科创50则分别为22%、27%,较其他板块盈利优势突显。

分行业来看,结合Wind一致盈利预测,整体法下,剔除公司数量小于5个的行业后,科创板各行业的23年和24年盈利增速多在30%以上。

03

机构资金关注

公募基金逐季加仓

优秀科创企业的成长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以公募基金为例,如果以季度为单位,从2021年-2022年,罗列8个季度的公募基金持仓比例,可以看到一个非常明显的加仓趋势。

2022年4季度公募基金配置比例为7.92%,3季度为7.05%,2季度为5.29%,1季度为5.06%,在2021年1季度,公募基金配置比例仅为2.76%。

数据来源:iFind

在海外资金方面,截至今年4月10日,陆股通科创板配置比例也升至2.41%,一年前这一比例仅为1.15%。

从政策面来看,数字经济是今年政策的重点,包括《“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关于加强数字**建设的指导意见》、《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规划》等文件陆续发布。

此外,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中也通过了包含“组建国家数据*”,“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内容的《***机构改革方案》。

嘉实基金大科技研究总监王贵重认为,从预期看,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相互促进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动力,有效带动投资提质增效。我国需要通过数字手段提升各行业生产效率、从单纯的依赖土地、资本发展向以数据为核心的数字经济转变。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成为共识,数字经济有望进入高速发展阶段。2023将是信创政策+订单双重确定性之下的加速放量之年。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因为科创板相对风险较大,我们需要识别前瞻性的产业或具备先发优势的公司,并关注市场数据和政策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我们可以选择优秀的基金公司来为我们服务,提供更专业、更及时、更切实的咨询和建议。

大家都在看

*基金投资需谨慎。投资人应当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特别是特有风险,并根据自身投资目的、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是否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谨慎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损失。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业绩,其他基金业绩不构成本基金业绩的保证。

重磅来了!最牛基金一季度收益逼近50%,顶流基金经理这样看后市

  

     

     

我刚学买基金假设我买10000元的基金近两年涨幅20%近半年涨幅50%我想问一下半年前收益和现在收益分别是

我是来看评论的

基金收益如何计算?

1.收益一样,虽然一个份额多,一个份额少,但是如果同样涨1%,1元的基金是10.1元,2元的基金委2.02元,都是涨1%,如果都是10000元,涨1%就是都涨了100元。2.这个题也一样,都是涨2%,这种涨幅是百分比形式的,所以都是根据你的本金来算。不管你在什么价格买,涨2%赚的钱就是一样。

狂飙!11只近一年收益超过30%的混合型基金_财富号_东方财富网

2022年,在国内外多重复杂因素影响下,A股市场波动加剧,结构化行情明显,以跌为主基调。2023开年以来,随着疫情全面放开、美联储加息脚步渐缓,A股、港股携手上扬,北向资金大举买入A股,刷新历年纪录。不少公募基金凭借着过硬的专业投研能力,取得不俗的超额收益。今天我们分享11只近一年收益超过30%的混合型基金!

第一名:招商核心竞争力混合(014412),近一年收益55.53%

这只基金2022年04月13日成立,由当红基金经理朱红裕管理。成立初期,刚好是股市低谷期,但从近一年各阶段的涨跌幅情况来看,逆势而上,自成立以来涨幅高达55.53%。不过春节过后的表现整体较为疲软,主要原因可能有两方面,一是随着知名度提升,这只基金的规模增长较快,A类规模42.61亿元,C类规模19.14亿元;二是该基金持有港股,最近一段时间港股的表现整体不太理想。

随着规模的快速膨胀,基金经理紧急踩刹车,今年已陆续三次发布限购公告,分别限购10万元、5万元和1万元。朱红裕在接受访谈时也坦言,随着基金规模的不断扩张,当突破200亿规模时想管理好是非常有难度的,因此会限制限购,以便更好管理好基金。其也表示虽然2023年行情大概率比2022年好,但如果不加以管控,也未必那么容易获得利益。

第二名:金元顺安元启灵活配置混合(004685),近一年收益37.55%

作为混合型基金的“一哥”,基民们又爱又恨。爱于该基金近几年的收益稳步上升,频频突破新高,恨于早早关门谢客,暂停申购已超半年的时间。至于何时放开申购,还是个未知数。截至去年第四季度,基金规模15.29亿元,对于偏好中小盘管理风格的缪玮彬,这规模似乎已达到其管理上限,毕竟注重基金持有人的持基感受是其管理理念,严控基金规模和回撤,来确保持基人的收益。

第三名:万家宏观择时多策略混合(519212),近一年收益35.82%

由基金经理黄海管理,去年该基金在混合型基金排名第一,一度成为基民追捧的对象,去年10月中旬开始该基金表现较为低迷。2023年开始,煤炭板块整体走强,对于重仓煤炭板块个股的万家宏观择时策略混合似乎又逐渐恢复活力,今年以来的收益12.33%。

第四名:易方达瑞享灵活配置混合(001437),近一年收益34.03%

2019-2020年涨幅均超过50%,2021-2022年也有14.53%和21.72%的涨幅,连续4年同类排名前25%。2022年更是排在同类基金第四的位置,而今年以来收益4.72%。从去年的持仓情况看,基金经理的两次精准调仓(2022年上半年重仓有色金属,下半年又重仓航空、机场、酒店等后疫情方向),奠定了该基金绩优的基础。

第五名:圆信永丰兴源灵活配置混合(001965),近一年收益33.14%这是一只医*类基金,由基金经理肖世源管理。从业绩表现和回撤控制来看,是近一年表现最为出色的一只医*类的混合型基金。去年10月开始医*板块持续走强,也使得该基金的收益水涨船高,但今年2月份以来,医*板块出现回落,而这只基金的表现也相应较为疲软。

第六名:圆信永丰医*健康(006274),近一年收益33.04%

这也是一只医*类基金,同样由基金经理肖世源管理。持仓和圆信永丰兴源灵活配置混合类似,所以两者近一年的涨跌曲线基本一致。

第七名:诺安进取回报混合(001744),近一年收益32.83%

这只基金主要重仓机械设备、电力设备等板块相关个股。该基金去年4月26日收益创造新低后一路高歌猛进,历时不到一年时间,在今年3月1日成功突破自成立以来的收益新高。

第八名:国金量化精选混合(014805),近一年收益32.70%

由“黑马”基金经理马芳管理,其管理的基金——国金量化多因子股票,曾一度被认为可以顶替金元顺安元启。今年3月1日马芳又新发一只基金——国金中证1000指数增强。从以往业绩情况来看,马芳所管理的基金的收益和回撤都很不错。

第九名:万家新利灵活配置混合(519191),近一年收益32.40%

同样由去年混合型基金冠军黄海管理,持仓和万家宏观择时多策略混合类似,所以两者近一年的涨跌曲线基本一致。

第十名:融通鑫新成长混合A(011403),近一年收益32.06%

这也是一只医*类基金,由2019年医*冠军基金经理万民远管理,他管理的另外一只基金融通健康产业灵活配置混合也是绩优。

第十一名:招商瑞利灵活配置混合(LOF)A(161729),近一年收益30.69%

根据去年四季度报,该基金主要重仓计算机软件板块。相信大家也清楚,近期ChatGPT概念大火,与ChatGPT有密切关联的计算机板块个股也相应大涨,该基金在前两天3月3日才突破自成立以来的收益新高。

总结:

1.招商核心竞争力混合最近受困规模增大,业绩表现略有不佳,隐形冠军的位置似乎存在悬念;

2.去年冠军万家宏观择时多策略混合今年以来的收益逐渐回升,和行业赛道轮动存在关联,至于能否持续,得看后续的行情变化;

3.多只医*类基金表现出色,医*类基金中的新锐不少;

4.混合型基金“一哥”金元顺安元启何时开放申购,一直是大家讨论的话题,只能等待其所在基金公司的通知了;

5.最近数字经济近期再次被热议,与其相关的ChtaGPT概念是否能否延续火爆,有待观察。

工银瑞信旗下30只主动权益基金近1年涨幅超50%-和讯网

2020年的上半年“非比寻常”,全球范围各类资产大幅震荡,A股市场、债券市场震荡起伏。在此背景下,公募基金再次展现出值得信赖的专业投资能力,整体跑赢市场。今年上半赛程,全市场共有13只基金(剔除分级B)涨幅超70%,工银瑞信独占四席。此外,公司旗下25只主动权益基金上半年收益超30%。

作为国内领先的全能型资产管理公司,工银瑞信旗下18只基金近三年涨幅位列同类前十(银河证券数据,截至2020年6月底),涵盖股票、混合、债券、ETF、QDII等各类产品,其中工银养老产业、工银前沿医疗、工银文体产业等7只主动权益基金高居同类前三。在十五周年之际,公司用“超A”的业绩回馈投资者信任,彰显持续提升、全面优胜的投研实力。

今年前6个月,上证指数小幅下跌2.15%,股票型、混合型基金分别实现14.56%、18.35%的涨幅,工银瑞信旗下有25只主动权益类基金上半年回报超30%,显著跑赢同类平均水平。

今年可谓医*大年,医*主题基金业绩霸榜,工银瑞信旗下医*主题基金更是绽放异彩。银河证券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底工银瑞信旗下4只医*主题基金收益超70%,领跑主动股票型基金,公司成为全市场拥有业绩超70%产品最多的基金公司。其中,工银前沿医疗、工银养老产业分别获得75.76%、74.27%的收益,工银医*健康A、C年内净值增长率达73.2%、72.69%。此外,工银医疗保健也取得了61.7%的涨幅。

除医*之外,工银瑞信在科技、消费、农业等行业主题领域也均有业绩领跑者。在科技主题中,工银战略新兴产业涨幅达47%,工银高端制造、工银智能制造、工银战略转型、工银信息产业等涨幅均超过35%,工银科技创新3年封闭也达到34.77%。消费主题方面,工银文体产业、工银新生代消费上半年涨幅分别为33.44%、27.82%。此外,农业基金方面,工银农业产业股票涨幅也达到33.46%。

在全市场基金、风格基金和其他策略基金方面,工银瑞信同样表现突出,如工银中小盘成长年内收益达46.44%,工银新趋势混合A涨幅为44.09%和43.72%。此外,工银主题策略、工银聚焦30、工银新焦点、工银灵活配置等基金的上半年回报也都超过了30%。

值得一提的是,不仅今年上半年表现出色,在投资长跑中,工银瑞信也保持着良好的赛绩。银河证券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近一年,工银瑞信旗下30只主动权益基金涨幅在50%以上,8只位列同类前十。其中,工银前沿医疗、工银医*健康A和C、工银养老产业4只基金近一年累计回报超100%。三年期来看,工银瑞信旗下10只主动权益类基金涨幅居同类前十,各类产品中跻身同类Top10的共18只。

凭借领先的主动投研实力,工银瑞信打造出一批“长跑健将”,如今年表现领先的工银前沿医疗、工银养老产业在近一年、三年、四年均位列同类前五,近三年累计收益率分别达到164.81%和131.72%,工银前沿医疗成立以来年化回报达31.74%。此外,工银文体产业近三年也凭借116.84%的涨幅位列同类前三。

根据银河证券最新公布的《中国公募基金长期业绩排名榜单》,过去五年,工银战略转型、工银新金融、工银新财富、工银全球股票和工银全球等基金业绩均位列同类前十。

全面优胜的业绩背后,是工银瑞信历经15年打磨而成的领先的投研体系和雄厚的投资管理实力。今年恰逢工银瑞信15周年,自成立以来,工银瑞信坚守“稳健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投资理念,并植根于此,不断完善投研体系,力争长期稳健的投资回报。公司基于业务特点和投资团队成员能力综合评估分析,设立了15个能力中心和4大研究板块。通过全方位引入国内外优秀人才,组建了一支风格稳健、诚信敬业、创新进取、团结协作的专业团队,公司自己培养的基金经理占投资团队总人数的比例超过50%,投资人员平均司龄5年以上,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工银瑞信以不断提升的投研实力,为投资者创造了实实在在的回报。

附表1:

附表2:

2023年以来个人养老金基金全部实现正收益 最高涨幅近6%

个人养老金制度启动实施以来已有两月,随着权益市场在元旦假期后持续上攻,个人养老金基金也实现开门红,2023年以来个人养老金基金全部实现正收益。

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最新数据,目前个人养老金基金名录共包含129只个人养老金基金,包括50只养老目标日期基金和79只养老目标风险基金。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1月20日,129只基金今年以来均实现上涨,平均涨幅约为2.23%。

具体来看,中欧预见养老2050五年持有(FOF)Y年内涨幅第一,达到5.73%;民生加银康泰养老2040三年持有混合(FOF)Y、工银养老2050五年持有混合(FOF)Y等6只基金紧随其后,年内涨幅均超过4%;涨幅超过3%的基金共有32只,占比接近25%,均为养老目标日期基金。

另外,共有10只基金今年以来涨幅低于1%,汇添富添福睿享稳健养老一年持有(FOF)Y涨幅最小,仅为0.18%。

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黄大智对央广网记者表示,与其他个人养老金产品相比,个人养老金基金依托于权益类产品的投资,在收益方面“进攻性”更强,长期来看能产生较大的收益率差距。

黄大智同时指出,个人养老金产品也不能仅以收益率一个指标来评判,而是要着眼长期,兼顾个人风险偏好、未来预期收益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买的基金涨幅了钱怎么算

卖出就可以看到了

文章推荐:

基金近一年涨幅超50咋样算收益(科创50年内上涨近

2022年8月15日是黄道吉日吗(2022年8月黄道吉日有哪

西安十大景点介绍(西安最大公园排名榜?)

长安电动汽车价格大全表(长安奔奔新能源e-star最

今个限号限尾号几?(小车限行尾号是几?)

000667股市行情(哪里可以查到最新的沪深300指数所

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有多大(武汉高德红外

1850年英镑美元汇率(请你结合当前英镑兑美元汇率

相关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