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京为什么叫金陵 南京为何叫作金陵 - 天气预报 导语: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上,南京有过许多动听的名字,如金陵、建业、建康、白下、江宁、丹阳、应天、秦淮等等。那么你知道,南
南京为什么叫金陵 南京为何叫作金陵 - 天气预报
导语: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上,南京有过许多动听的名字,如金陵、建业、建康、白下、江宁、丹阳、应天、秦淮等等。那么你知道,南京为什么叫金陵?南京为何叫作金陵?下面是小编精心准备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因为金陵是南京最雅致而古老的正式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南京拥有“金陵”这个称号,是从公元前333年楚威王时开始的。
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于灭掉了吴国,一雪前耻。
然而,战国的*势危机四伏。虽然消灭了一个敌人,还有无数个敌人正在虎视眈眈。尤其在越国的西边,就有强大的楚国,正觊觎着越国的土地。
于是,勾践灭吴的第二年,便派范蠡在吴国和楚国之间的秦淮河岸南岸,修筑了一座军事堡垒,称为“越城”,又称“范蠡城”。
可惜,这座“范蠡城”,并没有赋予越国永久的国运,更没能阻挡楚国的入侵。
公元前333年,楚威王公然在南京石头山(今天的清凉山)一带修建了“金陵邑”。
不久之后,楚国进一步进攻,灭掉了越国。金陵,也顺理成章成为楚威王的“囊中之物”。
一般认为因南京钟山在春秋时称金陵山而得名,公元前333年,楚威王打败越国,杀越王无疆,尽取越国夺取的吴国的地域,而在石头山(今清凉山)筑城,称为金陵邑。那时的钟山叫做金陵山,它的余脉小山都还没有自己的名字,石头山当时是金陵山余脉的一部分,所以这座建在石头山上的城邑就被命名为"金陵邑"。
唐代《建康实录》对此有明确记载:"因山立号,置金陵邑"。陵,作为名词一般有二义。一为《说文解字》上讲的"大阜",就是较高的山。二是借用为帝王的坟墓。古人把山陵比作最高统治者,帝王的去世称为"山陵崩"。帝王坟高起像一座山,建坟往往是在帝王活着的时候,为避不吉,讳称为陵或山陵。
在"因山立号"说中,"金陵"原是山名,"陵"作"山陵"解。金陵,就是现在的钟山,又称蒋山、紫金山。《舆地志》说:"蒋山古曰金陵山,县之名因此山立"。当时很多地方都以山名做地名,陵就是山,金陵就是金色的山。在"金陵"之后加一个"山"字,已是后来的习惯了,古时应该就是叫金陵。钟山顶上的岩石泛紫色,类赤,所以称金陵,其名因山石颜色而来,而其实山上并无金矿。"金陵"之"金",作金色解,其实是指铜的颜色,而非黄金。铜也称赤金,我们现在把纯铜称为紫铜。这与后人称其为紫金山是一样道理。当然,如果要按现在的认识,就应该是"铜色之山"了。
钟山的古称"金陵"在这一地区是神圣的。楚国地名往往用"陵",就是高山崇拜的必然结果。楚威王选用祖山为邑立名,符合古人命名城邑的习惯。由于当年的长江还在清凉山的西麓下流过,金陵邑临江控淮,形势十分险要,所以楚威王选在这里置金陵邑,欲借长江天堑为屏障以图谋天下。
金陵邑是南京历史上年代仅次于越城的第二座古城。当时的"金陵邑"只是个具有军事意义的小城堡,城市规模不大。城区结构上看,它貌似小城堡;但从性质讲,已和越城迥然不同,它是一座具有行政区治所性质的古城,标志着南京设置行政区划的开始,也是南京称为金陵的发端。而由于"金陵邑"险要的地理位置,随着此地影响力的越来越大,"金陵"之名也越叫越响。
南京为何叫金陵?
南京称作金陵的原因一般认为是南京钟山在春秋时期叫做金陵山。
在公元前333年的时候,楚威王打败越国夺取吴国地域,在石头山那里筑都城,将其称之为金陵邑,石头山也就是金陵山余脉的一部分,后来金陵就成了南京的雅称。
中国最美古都南京
-
最美风情集(best-feelings)汇集天下美景、美图、美画、美文、美照、美食、美人.....华丽视觉盛宴,精彩感动瞬间!不再犹豫,赶紧关注,一饱眼福!
最近,
中国有座最美古都
又双叒因美得像“天空之境”爆火全网!
空旷的湖面上,
一条“天路”通向远方,
风平浪静时,湖面倒映出天空的白云,
宛若漫步云端。
大桥中间还有缓缓行驶的地铁,
要是遇上晚霞,
更是梦幻得像宫崎骏里的漫画!
一经发现被发布网上,
就以媲美茶卡盐湖的颜值,
被人民日报等官媒转发,
迅速美上热搜!
但它不在青海,也不在**,
不在**,也不在四川……
而是静卧在六朝古都南京的
石臼湖!
坐上S9地铁线,黄昏时分,
称之为国内最美地铁线一点都不过分!
(团结圩站和明觉站之间,大约10分钟,
整条地铁从石臼湖湖面上穿梭而过)
这也让不少人发出感慨,
南京也太让人羡慕了吧,
动不动就美得意外、
动不动就以各种方式美上热搜!
从鸡鸣寺的春日樱花,
到兜率寺夏日飞舞的萤火虫,
从秋天梧桐美倾城,
到让人梦回金陵的冬天;
魏晋南北朝时,
王谢两家所在是乌衣巷,
一度盛极一时,
至今仍让人津津乐道!
千百年来,
才子佳人汇聚夫子畔、秦淮旁,
不知留下多少千古佳话,
南朝四百八十寺,而今古韵犹存!
明时一度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首都,
留下城墙、明故宫等遗迹;
漫步在绿意或金黄的梧桐大道,
路过一座座百年老洋房,
恍惚间,就穿越回了民国。
在联合国人居署2019—2020年亚洲城市排名中,
南京仅次于国内的四大一线城市,
位居大陆第五,亚洲第十一位。
21世纪经济的
《2020年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报告》中,
南京仅次于“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
排在全国第5位,新一线城市首位。
仿佛每个时代最美的印记,
都被它妥善保存。
就穿越到魏晋、穿越到唐宋、
穿越到诗词歌赋里、
穿越回民国……
在南京,有种山水叫: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在南京,有种底蕴叫:
金陵百万户,六代帝王都!
在南京,有种诗情画意叫:
六朝金粉地,最忆是金陵!
在南京,有种民国情怀叫:
六朝金粉地,最忆是金陵!
朱自清在《南京印象》里写道:
“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
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痕迹。
你可以摩挲,可以凭吊,可以悠然遐想……”
走近南京,你会发现很多地方:
外面的世界已过去一百年,
这里却还是民国的样子。
“北有大马路,南有夫子庙”。
这条路接着江两边的下关大马路▼
路旁集中着书作数座建于民国时代的精美建筑。
汇聚了无数的故事。
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
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
南京大学(鼓楼校区)▼
金陵大学旧址的所在地。
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
中国第一所女子大学——
金陵女子大学的遗址,就在这里,
来到南京师范大学,仿佛穿过时光的隧道。
在南京,有种四季叫:
四季美如画,季季不同景!
让人一踏足,时光流转到金陵。
◆ ◆ ◆ ◆ ◆
这就是南京,
一座活着的时空博物馆!
得闲了,就去南京走走,
去邂逅历史书里的往事,
走进李白杜甫等的诗词歌赋中……
去那些梧桐老街走走,
去看看那些历经百年的民国老建筑。
而也正因为这样,
南京才如此令人喜爱,
图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南京为何叫做“金陵”?答案就在老门东
老门东
一处回荡着古老文化气息的地方
汲取中原之大气,内敛江南之风韵
今天,让我们跟随金陵爱旅大V
尼玛次仁的镜头与笔墨
一同寻味老门东~
进入中华门,东侧即是老门东
于南京人来说,老门东是会客厅
也是深刻的味觉记忆
过年带着亲戚朋友,在这里连吃带逛
充满仪式感!
--------->>
老城中的老城
南京城并非一座方方正正的城,而是一边踞着山形险要,另一边被秦淮河围绕,天然形成一道山水护防格*。城墙巧妙地卡在山水间,化作一道绝对防御屏障。在所有的城门里面,中华门修得最大最坚固,而以中华门为界的老门东与老门西自古便是江南繁华之地。
明初的老门东是一大片营房,朱元璋为解决修建南城墙兵夫宿食,在此处盖起东、西向三条营房,依次称为“边营、中营、三条营”。明清两朝,这里住有达官贵人,其中尤以晚清时期蒋寿山故居占地面积最大。蒋宅和甘宅几乎是同样规格,人称“门东九十九间半”。
老门东入口处石牌坊的楹联上刻着:“半壁门东回照诗书礼仪,两弯淮水摇来灯影桨声”,精准而形象地为老门东定位。街区在保留大量历史建筑和文物保护建筑的基础上,将近代一些老厂房改建成南京书画院、老城南记忆馆、金陵美术馆,引入名人工作室、百年老店、古玩会所,还增设民宿精品酒店和时尚活力街区……
老门东极力表现的是南京的过去,南京人的念古情怀流淌在这一砖一瓦一桥一井之间。
--------->>
苏皖徽州风
除了丰富的美食,老门东也备足了精神食粮。南京曾经是中国的文化中心,到处都是知识分子的身影,书香总比饭香浓一些。所以门东保护修缮了骏惠书屋。
骏惠书屋作为先锋书店门店,就在安静的城墙跟。这是一座复建的古建筑,书屋在这条老街上尽显明星范儿,不为看书,只是看看房梁,也很满足。粉墙、黛瓦、马头墙,纹饰和图案强烈地表现着那一代人的期待和价值观,典型的徽派建筑的风格。
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将安徽和江苏并为一省,合称“苏皖”。明清时期,南京有很多来自安徽的工匠,他们聚居在老城南一带,工匠也将徽派建筑的精华带到了南京。所以不仅是老门东,秦淮河沿岸很多类似的风格。南京和徽州挨得太近了,南京人性格中的包容、内敛、低调,让徽派建筑有了南京特色。
--------->>
如果把南京老城南比作一扇大门,那么门西和门东就好像两扇门版,它们一左一右,开启了整个老城的记忆。
老门东的改造并没有使其失去原貌。而是在原貌的基础上加以整新。另外,其周边的建筑居民楼也或多或少有意地沾染了老民居的风格,与大环境形成一种和谐的美感。
南京作为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城市文化悠远流长,而老城南既是南京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仅存的能够代表南京本地文化的活化石。
老门东的开发也是一项拯救传统记忆工程。老门东可以用来解释:“对于过去我们应该保留些什么?告诉后人,这里为什么叫金陵?为什么叫门东?曾经的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
图文来源:尼玛次仁
乐途旅游网超级旅行家,头条、一点资讯、腾讯快报、新浪、搜狐、大鱼号、北京时间、百度百家旅游板块原创作者,途牛大玩家、同程旅游签约达人、携程旅行家、驴妈妈旅游达人、飞猪旅行家,中国自媒体联盟5星达人、我是达人网特约旅行达人,同时入驻马蜂窝、百度旅行、网易、博客中国、青驿、遨游旅行。
【公交路线】
1、可乘46、14、706、305、701等至箍桶巷站下,向南走300米进入老门东。
2、可乘23、33、43、63、81、87、88、703、301、304、305等到琵琶巷站下,西行50米至箍桶巷,向南走进入老门东。
【停车场】
1、地下停车场:导航地址箍桶巷56号,地下停车场入口在牌坊两侧,1.5元/15分钟。
2、地下停车场入口在剪子巷牌坊两侧,由马道街拐入箍桶巷两侧道路均可通行。
【地铁路线】
地铁三号线武定门站2号出口出,右拐进入马道街,行至十字路口南拐即见老门东牌坊。
南京的伟大在于文化传承
来源:新华日报2014年10月15日
我们今天讲座的主题是古都南京,就以我喜欢的诗,刘禹锡的《石头城》开场:“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故国、空城、寂寞,这是南京特有的味道。我们今天就讲南京这座城市的历史,它是怎样的故国,这座曾经的空城又是如何寂寞的。
若干年前,我们曾经做过一个南京旅游形象调查,在旅游景区请游客填表。我们设计了很多问题,其中有些是关于南京的城市印象的,了解外地游客心目中南京是什么样。关于您为什么到南京来旅游?排在第一位的是来参观古都遗迹,这说明南京最有吸引力的不是现代化的东西,而是中山陵、明孝陵、总统府这样的历史遗迹,这跟上海、香港都不一样。排第二位的是自然风景,以紫金山、玄武湖为代表。说老实话,南京的自然风景并不突出,至少不能和中国西部比,但一个景点凭什么有名啊?重要的是有多少古代诗人、文人写过、吟咏过。《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曾经评选过100个中国最美的景点大部分在西部,而国家旅游*发布的中国40个最著名的景点绝大部分在东部。东部的山水是有文化的山水,西部的山水是自然的山水,玄武湖风景一般,但有历史有文化;紫金山并不高大雄奇,但还有哪座山里有中山陵、明孝陵呢?大家想想,把中山陵、明孝陵从紫金山里面拿掉,那这山还有什么可看的?所以来南京看自然风景,实际上看的是自然风景里的人文。
第二点,南京的代表文化是什么?西安的代表文化是盛唐文化,开封的代表文化是宋代的文化,那么南京呢?超过60%的人选择的是六朝文化。南京的文化名片很多,有雨花石,有盐水鸭,还有中华民国文化,但大家觉得最具代表性的还是六朝文化。有趣的是,很多人包括一些南京人,都说不清到底是哪六朝,例如南京六朝博物馆在青奥会前开馆,我现在是六朝博物馆的馆长,很多游客就问我:“馆长,你们这里为什么没有朱元璋啊?”我说:“不好意思,朱元璋那时候还没出生呢,六朝结束于公元589年,而朱元璋生活在公元1300年以后,差得远呢。”
还有一个问题是,你感觉南京的城市氛围是怎样的?我们游客的答案排列出来,基本上是厚重、平静、包容、休闲、风雅、沧桑、悲伤、文艺等等,这个印象跟上海、杭州、香港不一样吧。形成这个印象并不奇怪,我帮来南京的朋友制定旅游路线,当然要看看夫子庙、秦淮河、总统府等景点,但是陵墓类的景点也是非看不可的,往东走看明孝陵、中山陵、灵谷寺,灵谷寺主要看里面的无梁殿,墙上是国民革命军烈士的名录,有几万个名字;往南走看雨花台、菊花台、南唐二陵、郑和墓;除此之外,往西走还有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这些景点当然也会对南京的城市印象产生影响。
调查表里还涉及到南京的文学。大家最熟悉的诗是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我认为这首诗是南京的灵魂,读懂这首诗,就大致把握南京的城市性格。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沧桑!朱雀桥、乌衣巷,曾经是南京建都的六朝时代最重要的渡口和高门大宅族的住宅区,到了唐朝刘禹锡的时候,已经野草开花,夕阳余晖。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我们说起一座城市,常会想起一首诗,说起一首诗,也会想起一座城市。以江苏的城市为例,说起南京,马上会想起这首《乌衣巷》,说起扬州,那肯定是“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再有就是“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而扬州对岸镇江,最先让人想起来的就是辛弃疾的《北固亭怀古》,“金戈铁马,气吞**如虎”,一股英雄之气扑面而来。而苏州,毫无疑问是《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几首诗一读,大家是不是就能体会到各个城市不同的味道?体会南京的那种与众不同的沧桑?
南京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城市印象?当然是因为历史和文化,南京的旅游形象是历史的积淀,是文化的聚焦。那么总体来看南京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呢?关键词是“古都”。
中国的古都很多,上下五千年,纵横一**,拿江苏来说,就有很多地方建过都,最北边的有徐州,著名的西楚霸王项羽建过都;江淮之间的高邮,元朝末年张士诚建过都;苏州、扬州也都建过都。中国总共有多少个古都呢?200多个!中国超过1/10的地方做过都城,那么南京这座古都有什么地位呢?南京是中国第四大古都。我们用什么标准为古都排座位?第一条,建都时间的长短,第二条,统治地区的大小。排在第一位的古都是西安,超过1千年,建都的王朝包括周、秦、西汉、唐,鼎鼎大名;第二位是北京,建都时间900多年,建都的王朝包括元、明、清;排第三位的是洛阳,建都时间800多年,东汉、西晋、北魏、武周等建都于此,它们都曾长期而且连续地作为统一王朝的首都。排第四位的就是南京,建都时间400多年,除称霸一方的六朝,也曾做过统一国家的首都,如明朝初年50多年,以及后来的中华民国。再往下数,第五位的是开封,第六位的是杭州,后来又评了一个古都安阳。现在中国古都的排列顺序是西安、北京、洛阳、南京、开封、安阳、杭州。这些城市今天仍然是非常重要的都市,如果我们为古都引入现代权重,那么南京应该可以排在第二位,因为今天的南京城市地位比洛阳重要一些,这个大家没有异议,那么南京和西安相比呢?南京依托长江流域,西安依托的关中平原,显然前者的地位更高一些。再往下说,如果按照南方、北方来说,上面提到的七大古都中,五个在北方,南方只有南京与杭州,“龙盘虎踞”的南京,比起“西子姑娘”的杭州,作为历史古都的地位,更加重要一些。
那么,南京凭什么拥有这样的古都地位呢?凭它优越的地理条件和悠久的城市历史。古代城市建设受自然条件限制比较大,而南京恰好是一块风水宝地,至今没地震过,台风轻易也吹不到南京,这个风水按照现代语境就叫环境选择,古代建设一个大城市,既要看经济条件,也要看战略地位,利于攻防。南京东有钟山,西有石头城,诸葛亮说:“钟山龙蟠,石城虎踞”,北面有幕府山,南面有秦淮河,山环水绕的地理条件本身就是防卫力量。更重要的是,南京的北面和西边是长江,古代是天堑,等于在北面和西边给南京筑起了一道防线。南京的西边和南边还有秦淮河,秦淮河现在很窄,但在古代则很宽,史书记载,公元490多年的时候,有一天晚上南京城刮大风,到第二天早上,石头城下的秦淮河段翻了近万艘船。秦淮河上著名的朱雀桥,当时是一座浮桥,那一段秦淮河宽度大约有100米,一旦发生战事,把这个桥拆了或者烧了,便于防守。在经济上,秦淮河号称南京的母亲河,秦淮河流域2千多平方公里,提供了南京基本的物资需求,南京也有长江的交通便利,南京地区通太湖地区,古代也有运河,所以这样的南京适合于建都。孙中山先生说:“南京为中国古都在北京之前,而且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诚难觅此佳境也,而又恰居长江下游两岸最丰富区域之中心,南京将来之发达未可限量也。”
南京成为南方最大的古都,主要的还在于其城市的历史。南京有近2500年的建城的历史,450多年的建都历史。
这座城市的创建者是陶朱公范蠡,他帮助越王勾践在公元前473年灭了吴国,第二年,范蠡带领着越国士兵在南京的秦淮河畔筑起了越城,也叫范蠡城,这是南京第一座具有军事和防御意义的城池。范蠡建城近700年后,吴大帝孙权首开南京建都史,公元211年,孙权把**中心从京口,也就是今天的镇江迁到了秣陵,212年改秣陵为建业,虽然孙权229年才称帝,但从212年开始,南京已经成为孙吴事实上的首都,吴国也是六朝的第一个朝代。孙吴在280年灭亡,东晋统一中国,但五胡乱华接踵而来,少数民族在北方建立政权,原来建都洛阳的汉人政权被迫南迁,王导辅佐司马睿在南京重建晋朝,因为原来的首都在洛阳,位于西边,称为西晋,新建的晋朝首都在建康,位于东面,称为东晋,这是南京建都的第二个朝代,318年建立,420年灭亡。然后420年到589年,南京在170年间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宋(420-479)的开国皇帝是刘裕,打淝水之战的北府兵的将领;齐(479-502)的开国皇帝叫萧道成;梁(502-557)的皇帝梁武帝萧衍,陈(557-589)的开国皇帝叫陈霸先,最后一个皇帝叫陈叔宝。《资治通鉴》里说,据说隋朝军队打进台城以后到处搜皇帝,发现一口枯井,喊了几声没人答应,说再不答应就扔石头了,陈叔宝赶紧答应了,于是隋军放了一根绳子下去,把陈叔宝往上拉,边拉边奇怪,陈叔宝怎么这么重啊?拉上来一看,绳子上除了陈叔宝还有张贵妃和孔贵嫔,六朝就以这样让人啼笑皆非的方式画上了句号。
南京总共建都450多年,六朝占了330多年,下一个在南京建都的是937年到975年的南唐,出了一位词中皇帝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词写得真的很好,但是一派亡国之音。
南京再一次建都是很久以后的明朝。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1378年才决定把都城建在南京,改应天为京师。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南京由京师又改回应天,南京作为统一帝国的都城53年。
下一次建都是太平天国时期。从1853年到1864年,太平天国建都南京12年,被称作天京。
第十次建都是中华民国,首先是1911年元旦到1911年3月底,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后来袁世凯做总统首都定在北京。第二段是1927年到1937年,蒋介石的南京国民**;第三段是1946年的5月到1949年4月,抗战胜利后还都南京至败退台湾。
以上总共十个朝代,所以南京既叫六朝古都,又被称作十朝都会。
在中国七大古都中间,南京保存下来的古都遗产最少,世界文化遗产只有明孝陵一处,还是申遗扩展项目。这跟南京的城市地位不符啊,为什么如此?是因为南京的最大的特点在于兴衰起伏非常明显。
一般来说,一个城市的发展总是越来越好,越来越大,但是南京这座古都的命运往往不由自己掌握。总体而言,国家统一时南京衰落,国家南北分裂时南京兴盛。中国古代统一王朝的都城都在北方,南方的历史使命,唐朝以后就是给北方输送财富,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就是一根巨大的吸管,吸走了江南的民脂民膏;南北分裂的时候,南京是南方最适宜建都的地方,所以南京可谓成也“金陵王气”,败也“金陵王气”。因为有金陵王气,所以南京贵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但是金陵王气比不上、压不住北方的王气,所以这里的王朝难逃灭亡命运,我们说南京是一个沧桑的城市,原因就在这里。梁启超在《中国地理大势论》:“历代帝王定鼎,其在黄河流域者最占多数。而其据于此者,为外界之现象所风动、所薫染,其规模常宏远,其*势常壮阔,其气魄常磅礴英鸷,有隽鹘盘云,横绝朔漠之慨。建都于扬子江流域者,除明太祖外,大率皆创业未就,或败亡之余,苟安旦夕者也。其为外界之现象所风动、所薫染,其规模常绮丽,其*势常清隐,其气魄常文弱,有月明画舫缓歌慢舞之观。”这样一比,孰强孰弱已经不难明了吧?
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比较南北,军事上北胜南,而文化上南胜北。这是很有意思的现象,也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文明程度递进的狩猎民族、游牧民族、农耕民族,军事方面是前者胜过后者,文化方面则是后者征服前者,也就是说,军事上的征服者总是文化上的被征服者,你打败了我,占领了我的地方,但多少年后,你却变成了我,你消失了,我壮大了。现在我们就以六朝为例,看看南京在中国历史上所担负的使命。
六朝时的南京是一个什么地位呢?西者有云,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回望六朝,我们也可以说伟大属于罗马,光荣属于南京。罗马的伟大在于军事的征服,南京的伟大则在文化的传承。东晋南朝的时候,北方被五胡十六国占领,草原民族刚刚入主中原时,对农业文明有破坏,他们觉得诗书礼乐是没有用的东西,南京就成了传统文化的避难所,这个过程被称作衣冠南渡,华夏的传统的农耕文化在南京保存下来了,等到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感到也要按照汉人农业制度来运作的时候,南京就提供了一个样板。农耕经济下面怎么建王朝,国家的礼仪制度怎么建设啊?南京不有个王朝在那里嘛?看一看不就知道了吗?这个就是中国历史上经常说的“汉化”。
所以我们说,南京是一座坚韧、光荣、伟大的城市。它的坚韧,在于多次遭受毁城,而又屡仆屡起;它的光荣,在于华夏传统文化的薪火相传、乃至发扬光大;它的伟大,在于军事的被征服和文化的反征服。被征服,使南京是座沧桑、起伏、使人怀古之城,反征服,又使南京是座令人深刻、让人思考之城。
因为南京繁华和衰落的对比太强烈,南京古代文学的味道总是那么一股沧桑和悲情,所以南京特别能产生怀古文学,甚至中国怀古文学的巅峰就在南京。除了我刚才念过的刘禹锡的两首诗,还有唐人韦庄的《台城》:“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杜牧的《后庭花》:“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一直到清朝的孔尚任写的《桃花扇》,还是那种沧桑味道。就像朱自清所写的那样:“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是一些时代侵蚀的遗痕,你可以摩挲,可以凭吊,可以悠然遐想,想到六朝的兴废,王谢的风流,秦淮的艳*。”
最后总结一下,在中国的古都中,无论是城市的具象,还是文学的意象,最为起伏沧桑的悲情古都,就是南京。我们说精神的南京属于六朝,那是一种洒脱;文学的南京属于唐朝和南唐,那是一种深刻;物质的南京属于明朝,那是一种天人合一;建筑的南京属于民国,那是一种中西合璧;而今天的南京,是山水城林的南京、自然与人文交融的南京、最优最美最适合人居的南京……
(本文根据胡阿祥教授2014年9月24日在东南大学“人文讲座”上的演讲编辑整理,内容已经本人审阅。)
来源:历史学院发布时间:2014-10-1608:12:58访问量:2
为什么管南京叫“金陵城”?
六朝古都金陵城指南京,江苏省会,依钟山,临长江。自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在此筑城以来,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至今有2400年的历史。南京曾有过多个名称,如金陵、建业、建康、秫陵、白下、升州、江宁、集庆、应天、天京等,金陵、建康至今仍被人们做为南京的别称在使用。而南京这一名称的得来则是在明朝初年,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正式下诏确定以应天府为南京,大梁(开封)为北京,实行南北两京制。自此,南京这一名称被长期使用至今。
关于南京为什么叫金陵城_南京为什么叫石头城
喜欢南京的朋友,或许都知道,南京的别称,有很多,例如石头城、白下、江宁、丹阳、金陵等,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南京为什么叫金陵城,欢迎阅读!
但是,最受欢迎的一个别称,无疑,是:金陵。
所以,南京城,又叫做:金陵城。
那么,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南京,为什么叫做金陵?
陵从何而来?首先,我们得弄明白,金陵二字,从何而来。
按照《说文解字》上的说法,“陵”者,山也,“金陵”可以理解为“金色的山”。
民间流行的说法是:在春秋时期,南京的钟山,就叫做:金陵。
在古代的地名起源中,约定俗成的方式是,喜欢用山的名字,或者河的名字,来作为地名。
同样,南京城的雅称:金陵,也与南京城的钟山有关。
金陵何时作为城名?而“金陵”二字最早用于城名,是在战国时期。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333年,楚威王打败越国,杀越王无疆,尽取越国夺取的吴国的地域,而在石头山(今清凉山)筑城,称为金陵邑。
而文中提到的楚威王,是战国时期赫赫有名的楚国国君,《芈月传》中,曾经提及到这位君王。
他一生以恢复楚庄王时代的霸业为志向,曾经占领过越国,使楚国势力范围,扩张到长江中下游与江淮地区。
后来,在唐代的《建康实录》中,对此,也有明确记载:“因山立号,置金陵邑”。
因此,南京叫做:金陵,十分恰当,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
虽然南京后来有过许多称谓,但是,经过时间的淘洗,最终,南京人还是最认可“金陵”这个雅称。
据统计,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南京总共有过接近20个不同的名称,例如金陵、建业、建康、应天、江宁、天京、秣陵、台城等等。而在众多的别称当中,有一个却比较特殊,那就是“石头城”。
石头城,这个名字听起来不是特别的文雅,甚至感觉有些奇怪和另类。那么,“石头城”为什么能成为古代南京的代名词,又究竟是如何而来的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和古代南京长江水道的变迁有关。
打开南京市的地图,可以看到两条重要的河流,一个是长江,一个是秦淮河。长江由南向北流经南京市,秦淮河则斜向汇入了长江,二者之间围起了一块三角形的陆地,由于位于秦淮河以西,所以被称为“河西地区”。
今天的河西地区建起了河西新城,是南京市最繁华的地带之一。然而,在1600年前的六朝时期,这块河西地区却并不是一片陆地,而是属于长江水域的覆盖范围。
换句话说,当时的长江水道比现在宽很多,直接延伸到了今天外秦淮河一带。一直到了宋朝以后,由于水流量减少,长江水道才开始慢慢西移,露出了河西的陆地,变成了今天的样子。
从地图上看,在南京秦淮河的东岸,屹立着一座100多米高的小山,名叫“清凉山”,在古代也被称为“石头山”。现在的清凉山距离长江有一段距离,但是在古代,长江还没有西移之前,滚滚的江水正是从这座清凉山下流过。
也就是说,在六朝时代,清凉山是一座耸立在长江岸边的山。正因为它临江而立,横在南京城与长江之间,仿佛就像一个江畔矗立的眺望塔,或者是一座天然的屏障,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军事价值。
史书记载,在三国时期,诸葛亮出使东吴时曾经登临这座清凉山,他居高临下,俯瞰整个长江江面,江水对岸的一切风光尽收眼底。再回望江东,见清凉山与钟山遥遥相望,宛如两座高大的城墙护卫着脚下这片土地,于是便发出“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的赞叹。南京素有“虎踞龙盘”的说法,便是源之于此。
当然,诸葛亮并不是唯一一个发现清凉山重要性的人。早在战国时期,楚国的国君楚威王熊商欲借长江天堑为屏障以图谋天下,于是在峭立江边的清凉山上建造城池,取名叫做“金陵邑”。南京后来又称金陵,便由此而来。
赤壁之战结束后,吴主孙权同样发现了清凉山的巨大价值。他心里很清楚,东吴政权之所以能够割据江东,主要是依靠了长江天险和水军。而屹立在长江和秦淮河畔的这座清凉山,俨然是一个天然的军事哨所和水军军港。纵观整个长江南岸,地理和风水条件无出其右者。
当时的南京还叫做秣陵,而东吴的都城设置在武昌(今湖北鄂州)。但是,孙权却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那就是将秣陵改名为建业,取“建立帝王功业”之意,并把东吴的都城迁移到了此处。同时,他下令在楚国金陵邑基础上,在清凉山的西麓临江水营建了一座城池,这就是著名的石头城。
石头城,这个名字乍听起来有点粗俗和寻常,实际上却别有用意。一方面清凉山又名“石头山”,在此山上筑城,所以名叫石头城。另一方面,“石头”二字也表示这座城池坚如磐石,固若金汤。实际上是极尽一语双关之妙,意味深长。
从此之后,固若金汤的石头城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成为了六朝时期江南政权最重要的一座军事基地。
石头城,周长七里一百步,约折合3200多米,虽然看起来不是特别大,但由于地形险要,其地位却非比寻常。石头城中建有军械库、粮草库,平时设置重兵把守,还命令心腹大臣或者太子亲自坐镇。西晋文学家左思曾在《吴都赋》中写“戎车盈于石头”,就是当年石头城兵甲之盛的真实写照。
同时,石头城还兼任烽火台的作用,江上但凡有风吹草动,城头烽火一起,长江沿岸的军哨全部知晓,立时守备。素来都有“江边有警,必先据石头以为捍御”之说。
因此,在六朝时期,谁能够控制了石头城,谁就能将都城的军事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有了军事权,也就控制了天子和朝政。所以,石头城无论是在军事还是**方面,都具有无与伦比的地位。
而纵观数百年的南朝历史,石头城每次都站在了风口浪尖之上,影响着历史车轮的走向。
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发兵南下灭吴,大将王濬首先攻陷石头城,使都城建业无险可守。残暴的吴后主孙皓躲在石头城中面缚请降,留下了“一片降幡出石头”的历史笑柄。自此之后,东吴灭亡,三家归晋,小小的石头城为浓墨重彩的三国历史划上了最后一个句号。
因为南京做过江苏省省会、安徽省省会、江南省省会。
南京的历史悠久,这个城市本身就是一个风水宝地,过去受到很多异族的觊觎,它境内山清水秀,环境优美,使它的旅游业发展逐年递增,有很多人去南京旅游,看一看我国这个新一线城市的标志性建筑、风景等,但是苏州的是一个最强地级市城市,它的实力雄厚,某些方面比南京还强。
但是,南京是江苏的省会,它的发展有一定优势的,而且南京的地理位置也比较优越,在江苏和安徽的接壤处,与安徽的交流频繁,在一定程度上也带动了安徽的经济,被网友称为它是安徽的“经济省会”。
在历史上以前的南京还被认作是台湾的省会,所以很多人把它称作为“三省省会”,在我国仅有南京有这样的称号,它的知名度、影响力都是巨大的,所以从综合实力方面来说,它被称为“长三角的第二城”。
介绍南京地名来历,短一点
历史名城南京,在漫长的岁月中曾经有过很多名称,其中最响亮的名字莫过于“金陵”了。时至今日,金陵仍是南京最雅致的别称。金陵是南京最雅致而古老的正式名称,一直沿用至今。其来历,一般认为因南京钟山在春秋时称金陵山而得名。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灭越后,就在今清凉山上修筑了一座城邑。因为那时紫金山叫做金陵山,它的余脉小山都还没有自己的名字,楚邑建在清凉山上,而清凉山当时是金陵山的一部分,所以把此城命名为金陵邑。唐代的《建康实录》明确记有楚威王是“因山立号,置金陵邑”,即用山名作为邑名。由于当年的长江还在清凉山的西麓下流过,金陵邑临江控淮,形势十分险要,所以楚威王选在这里置金陵邑,欲借长江天堑为屏障以图谋天下。金陵邑是南京历史上年代仅次于越城的第二座古城。从城区结构上看,它貌似小城堡;但从性质讲,已和越城迥然不同,它是一座具有行政区治所性质的占城,标志着南京设置行政区划的开始,也是南京称为金陵的发端。
南京是不是有一个别称叫,金陵?这个金陵是怎麽来的?
自古都是皇亲国戚长居之地,达官贵人定居之带的六朝古都,金色琉璃瓦所盖的亭台楼阁随处可见,彰显着一片富派现象,叫金陵实属有因。
南京为什么又称金陵?
南京“金陵”古称的由来有几种说法:
1. 第一种说法认为,“金陵”原本是钟山最早的名称,后来成为南京的地名。
2. 唐《建康实录》说:“楚之金陵,今石头城是也,或云地接华阳金坛之陵,故号金陵”。金陵的来源,是因金坛而得名。
3. “金陵”“埋金”之说。“陵”被解释为坟墓,相传金陵的名称是因秦始皇在金陵岗埋金以镇王气而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