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元对人民币预计走势(明天日元兑人民币走势会怎么样?)

admin 2023-12-19 19:43:21 608

摘要:明天日元兑人民币走势会怎么样? 不太可能有比较大幅度的下跌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美元升值,但是对日元反而是贬值,因为日元是长期的低息货币,在这个时候就会有避险的左

明天日元兑人民币走势会怎么样?

不太可能有比较大幅度的下跌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美元升值,但是对日元反而是贬值,因为日元是长期的低息货币,在这个时候就会有避险的左右,也就是日本的利率不会降低,其他国家都有降低利率的可能,也就会货币贬值了人民币跟美元的关联的很大,在美元现在强势的情况下,所以对于日元不会升的,虽然有波动,但是不会大幅度升一个月内会怎么样波动,说不太清楚,只是大跌的可能性不大

近期日元对人民币汇率走向预测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明年人民币很有可能再次面临升值压力。日元近期的强势应该不会坚持太久。所以日元有可能还要走低。

2017日元汇率走势预测

2016年以来日元因为英国脱欧公投事件导致的避险情绪影响而大幅升值,但是最近美国大选后有关美联储加息的预期大幅加强,美元指数大幅上涨的同时施压其他货币,日元兑美元以及多数其他货币走低。日元最近走低还有一个原因是日本央行的量化宽松政策。日本**和央行是希望日元贬值的,现在有这个机会,日本央行肯定不会浪费。所以只要美元在高位,相信日元还会维持弱势。但是如果美元走弱,日元马上又会重启升势。下面是100人员兑人民币近几年的走势:

人民币兑日元升值两成 市民不要急于换汇--财经--人民网

自2012年10月开始,大规模的量化宽松措施使得日元对各全球主要货币全线下跌,而且幅度更是让全球吃惊,不少银行分析师纷纷直呼有点不可思议。日元的一路狂泻除了给外汇投资带来波动和机会外,不少人也趁着日元下跌之时纷纷到日本淘日货、计划日本旅游,连日本留学的咨询也开始多了起来。本期投资周刊一起聚焦日元大跌时各种投资机会和精明消费省钱之道。

不过根据各大旅行社方面的消息显示,日元汇价贬值后,旅行社并未对赴日旅游项目调价。虽然日元近半年来持续贬值,但是广州市民对赴日旅游购物的热情似乎并没有明显升温。赴日本旅游目前还远不及去新、马、泰受欢迎。

回顾这次日元的行情及背后的日本**量化宽松政策,不得不提“安倍经济”。

2012年12月26日,日本自民**首安倍晋三第二次就任日本首相,开启了安倍政权的“2.0时代”。安倍上台后,积极践行选举承诺,在经济方面推广“安倍经济”——设定2%的通胀目标、扩大金融的量化宽松迫使日元贬值,以及追加公共事业投资等三大经济政策套装。

在安倍**的推动下以及市场对量化货币政策的预期,美元/日元指数呈现一路攀升现象,从安倍晋三当选之日的85.67攀升至这一轮新政策前的96.62,一度超过日本**的理想位置95。

为进一步落实“安倍经济”,安倍晋三不断给日本央行施加压力,迫于压力,日本央行行长人事更替,奉行激进宽松货币政策的黑田东彦上台。在安倍**的支持下,新一届日本央行推出超过市场预期的超级量化货币政策。

4月份,黑田东彦举行出任日本央行行长以来召开的首次货币政策会议。通过本次会议,日本央行祭出史上最为宽松的货币政策——用两年左右时间实现今年初提出的2%的新通胀目标,用基础货币量取代无担保隔夜拆借利率作为央行货币市场操作的主体目标,计划在两年内以每年约60万亿至70万亿日元的速度增加货币供应规模,到2014年,其货币供应规模将增加到270万亿日元,同时扩大购买更长期限的国债和风险资产。

量化宽松的威力将日元贬值的步伐再狠狠快推了一把。

恒生投资服务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员温灼培分析表示,日本量化宽松的额度比市场预期的还要高出4成左右。“这么算下来,相当于日本每月要拿出740亿美元,联储QE3与QE4加起来每月才850亿美金而已。”然而,将两国GDP总量进行对比后,不难发现日本的量化宽松将释放出更大压力。从规模上看,日本央行每月的国债购买规模高达7万亿日元(约740亿美元),这相当于日本GDP的1/80;而美联储现在每月规模为850亿美元,这相当于美国GDP的1/187。

在这一政策的影响下,外汇市场的日元应声而下,美元/日元指数跳空高开,直接突破98关口,逼近99大关,创下2009年6月以来新高98.84,欧元/日元、澳元/日元亦触及近几年来的新高。清明小长假后的第一个外汇交易日,人民币兑日元汇率中间价报得6.3449,飙升3353个基点,较前一个交易日升值超5%。上周五人民币兑日元汇率中间价100日元兑人民币报6.298,大跌过后有所企稳。此外,上周美元对日元持续攀升,一度逼近99.94,眼看即将冲破100关口。

记者统计了去年10月份开始,各国货币兑日元的汇率情况,各国货币普遍被迫升值20%以上。相当于日元从去年到目前已经打了个八折。

尽管日本**没有直接干预日元的外汇市场,但是超级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迫使日元进一步贬值,日间、区间贬值幅度都超过市场的预期。日本**力推量化宽松,日元一再贬值,未来将何去何从?中信银行广州分行金融市场分析师何莎分析认为,从短期来看,日元难以大幅度回调,但中长期或会企稳回调。

美国财政部周五警告日本不要故意让货币贬值以获得贸易优势。这是日本安倍**上台来,美国首次向日本就日元贬值问题发出警告。美国的警告令投资者日元空头有所收敛,近几天美元对日元在冲击100大关时有所震荡企稳。

“但是鉴于市场对日本央行宽松货币政策所带来影响会慢慢有所消化,加上外围国家或地区针对日元大幅贬值是否采取应对措施、日本这一政策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目标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从中长期来看,预计日元能够在一定的点位企稳并有所回调。”何莎分析认为,从三月中旬到新政策发布前的这段时间美元/日元企稳回调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

西太平洋银行货币策略师也指出,美元/日元冲击100大关失败,后市或将迎来回调走势。虽然美元/日元上破100已成定*,但目前走势来看,该货币对涨势稍显过度,预计汇价至少将回撤至98.20水平后重回上行。

但今年对日元持续下跌的看法在市场中依然占了主流,高盛指出,基于美联储较其他央行更早收紧政策的预期,之前的预测认为日元在2015年和2016年显著走低,而上周日本央行的政策决定巩固了这一预期。该行目前预计,美元/日元2014年底的预期价位在110,2015年底和2016年底的预期价位分别在115和125。

对于近期日元大幅下跌,不少投资者也希望从这种单边走势中分得一杯羹。中信银行外汇理财师分析表示,从投资的角度看,可能有很大一部分投资者,会主攻交叉盘,如澳元对日元、欧元对日元。但其实从近期的涨幅数据中可以看到,交叉盘和美元对日元直盘的走势相差并不远,加上美国经济数据较为明晰,就业持续改善,预计会更利于外汇操作判断。

“从去年10月到上周五,本次日元下跌行情中,传统的交叉盘整体走势对于美元直盘并没有什么优势,如澳元对日元累计升幅是24.82%,但美元直盘也有23.25%。未来如果美元经济数据继续有靓丽表现,失业率继续改善,相反更建议用美元来交易日元,相对会有更大的空间。”外汇分析师陈晟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英镑自从2008年以来一路下跌,其反弹并没有什么力度,属于价值低洼。外汇分析师认为,从长期的角度来看,英镑这个多年超跌的货币,却恰好是个潜力的交叉品种。“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这句巴菲特名言,相信没有人没有听过,可是能做到的又有几个,日元下跌已幅度很大,近日美元对日元又有所企稳,要警惕空头的暂时出逃。

近日,由于日元一路贬值,也引发新一轮的日本留学咨询热。在启德做日本留学中介的小李工作繁忙了很多。他告诉记者,由于最近6个月,日元对人民币的贬值幅度超过23%,此时选择留学日本与原来相比相当于打了个7.7折,前来咨询日本留学的学生和家长也多了起来。

去年10月8日,人民币兑日元的汇率中间价约为100日元兑换8.0445元人民币,而现在的100日元只能换到人民币约6.29元。按照每年约70万日元的留学学费计算,当时的费用折合约为5.63万元人民币,如今这一费用只需要4.4万元人民币,较之前节省超过1万多元人民币。若加上每年月100万日元的生活费,一年下来省近3万元人民币。

小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目前日本的生活水平,留学生一个月大概要花费8万日元,一年下来,基本上需要100万日元。按照去年10月的汇率,需要每月6400多人民币,现在日元一直下跌,每月只需要人民币5000元,每月可以节省1400多元人民币。

中信银行广州国际大厦支行资深黄金外汇分析师陈晟对南方日报记者分析表示,如果有子女目前仍在日本留学,建议各位家长此时应该趁机购入一定量的日元。“现在是4月份,一般学校会在秋季收取学费,因为学费是不能拖的,之前每一元人民币只能购买12.77日元时,为了交学费再贵也要买。现在1元人民币可以购买15.98日元,比之前等于打了八折,为什么不买,但不建议一次购买一年的学费,目前建议先买50%。剩余的,则要密切留意日央行政策。”陈晟表示。

由此看来,日元走势的导航器就是政策的方向。未来,日元最重要的还是看其央行政策是否继续“量化宽松”。

日前,我国公布3月贸易数据。与过去一段时间相同,中国实际贸易数据与市场预期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距。尽管出口数据与市场预期基本相同,但进口数据却大大高于市场预期,同比增长14.1%。由于进口增速更快,因此中国在3月出现了大约1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

“细看3月份的进口数据,进口增加主因是对美国和台湾的进口大幅增加。尽管日元出现大幅贬值,但似乎对中国从日本的进口并没有特别大的影响。”澳新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刘利刚分析表示。

但较为强劲的出口表现,加上外汇占款在年初的大幅度增长,似乎表明部分热钱通过贸易渠道流入中国境内,以获取中国境内较高的利差。此外,近期香港市场上的人民币存款存量也出现了十分明显的上升,这也与近期人民币的强劲升值相印证。

“近期的人民币升值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强劲的资本流入,但伴随着日元的大幅贬值,人民币近期升值压力更进一步加大。”澳新银行分析表示。但另一方面,从篮子货币的表现来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大约在6.7附近,而目前实际交易在6.2,这表明人民币短期内存在着明显的高估。“因此,我们认为央行可能提高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来减少资本流入的压力,这也意味着人民币可能在短期内出现走弱。”

总体上,在近期动荡的外汇市场中,人民币料将更加波动。银行分析师提醒进出口企业不妨利用套期保值等工具提早锁定价格,或积极采用人民币贸易结算,以减少外汇波动中的期限和兑换损失。

2012年10月,日央行一致同意将资产购买规模扩大10万亿日元至80万亿日元,并且取消国债、公司债购买操作中的最低收益率限制。

2012年11月,扩大资产购买11万亿日元至91万亿日元,推出一项刺激银行发放贷款的计划,扩大资产购买。

2012年12月,将央行固定利率市场操作以及其他贷款计划利率由0.1%下调至0.03%。

2013年1月,更以7∶2的投票比例通过将通胀目标由1%上调至2%,并全票通过无限制地进行资产购买的提议。

2013年2月,央行委员提议购买更长期限国债以及下调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

2013年4月,每年增加国债购买量50万亿日元,将在约2年的时间内达到2%的通胀目标。

日本实行的宽松货币政策是具有长期性的,日元对人民币汇率清明节后大幅跳水,从4月2日中间价6.7192元/100日元下跌至9日的6.2949元/100日元,贬值超过6%。就目前而言,还有很大的贬值空间,所以建议市民不要急于换汇,持有人民币或许更安全。黄倩蔚

(来源:南方日报)

人民币又临7关口,日元一年跌30%!亚洲货币贬值潮加剧

在亚洲货币“贬值潮”下,走势更稳的人民币近期对美元快速贬值,逼近“破7”关口。

9月7日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8月贸易顺差仍高达793.9亿美元,但较7月破千亿的纪录高位回落。“欧元、日元、韩元、英镑都那么弱,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很正常,也没必要干预。”某外资行外汇交易员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数据显示,一年以来,欧元对美元跌幅高达16.7%,韩元对美元贬值19.74%,日元对美元的跌幅更是高达30%,人民币对美元跌幅仅不到9%。

“破7”也不再是一个心理难关。在2018年8月,人民币对美元破“7”并触及11年以来的最弱水平,这也被认为是中国央行放弃“守7”后顺势而为的默许之举。

9月6日,中国央行副行长刘国强表示,短期内人民币双向波动是一种常态,不会出现“单边市”。“但是汇率的点位是测不准的,大家不要去赌某个点。合理均衡、基本稳定是我们喜闻乐见的,我们也有实力支撑,我觉得不会出事,也不允许出事。”

人民币暂时承压

8月26日发生的一切是亚洲货币加速贬值的导火索。美联储**鲍威尔当天在全球央行年会的演讲让交易员感叹——鲍威尔已经“变脸”沃尔克。他称:“我们必须坚持加息,直至大功告成。历史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降低通胀的就业代价可能会越发高昂,因为高通胀在薪资和价格制定中变得更加根深蒂固。”这也导致美股暴跌,美元、美债收益率攀升,本周美元指数一举突破110大关,创20年新高。

截至北京时间9月7日12:00,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飙升至3.335%,2年期国债收益率即将突破3.5%。中美利差扩大至70BP附近的高位。

过去两周,中国意外降息叠加强美元,人民币贬值速度加快。中国央行早已退出了对汇市的常态化干预,过去一段时间以来,央行也仅通过中间价释放稳定信号。

在周一外汇存款准备金“降准”消息发布后,本周二央行继续调强中间价,幅度逼近150个点。

上述策略师告诉记者,这并不能算是“逆周期因子”重出江湖,因为根据该因子的计算公式,央行调整的幅度应要小于150个点。“交易员明显看到了央行释放的稳定信号,不过,近期在日元、欧元极度弱势的衬托下,美元指数上涨动能较强。”

5日傍晚,央行意外对外汇存款准备金“降准”,意在放松美元流动性,为强美元降温,提振人民币。机构预计,本次调整将释放外汇流动性约190亿美元,力度大于5月那次。央行稳汇率的工具众多,汇率贬值失控的*面很难出现。尽管如此,多位业内专家对记者表示,与日均390亿美元的在岸市场美元/人民币交易量相比,近200亿美元的外汇流动性释放仍然相对较小。由于中美利差不断扩大、强美元持续,短期人民币贬值压力仍存。

出口高位小幅回落

未来,出口形势也将与人民币的走势紧密相关。

在疫情暴发后,中国巨大的出口顺差给人民币注入了强心剂,自2020年8月从7以上回到6区间后仍持续走强,直到今年2月升至6.3046。贸易顺差为人民币缓冲了不少来自强美元、资本项下资金流出而导致的贬值压力。

9月7日,中国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按美元计价,中国8月出口3149.2亿美元,按年增长7.1%,低于预期增长13%;进口2355.3亿美元,按年增长0.3%,低于预期增长1.1%;内地进出口总值5504.5亿美元,按年增长4.1%。贸易顺差793.9亿美元,按年扩大34.1%,但较上月纪录高位回落。7月贸易顺差达1013亿美元,这是有记录以来我国月度顺差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其中,汽车行业,尤其是电动汽车,可能是第二季度提振中国出口增长的少数行业之一。

展望四季度,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常冉对记者表示,出口可能呈现增速放缓与韧性并存的*面。全球已有约80个经济体加入货币政策紧缩行列,流动性紧缩直接导致对中间品和消费品的需求大幅退坡,我国最终消费品和中间资本品占总出口的比重高达70%,加息对外需冲击较大。全球经济衰退压缩整体需求水平。

“但新能源相关产品的出口和东盟地区的拉动可能成为四季度出口的支撑点。东盟制造业PMI连续11个月扩张,经济增长表现较有韧性。俄乌冲突增加了欧洲能源危机的潜在风险,在欧洲推进对俄脱碳行动、供应链出现之时,我国基于在新能源产业链上的优势,未来新能源相关产品的出口将迎来发展机会。”常冉称。

“强劲的国际收支平衡意味着人民币汇率仍完全在中国的掌控之中。”巴克莱银行宏观、外汇策略师张蒙告诉记者,“从这个意义上说,汇率不太可能出现失控。”

在她看来,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仍然很强。“即使美元/人民币向7.25迈进,CFETS一篮子货币指数也仅是回到了2021年一季度的水平。”

从8月开始,人民币在未来两个月“破7”成为不少外资行的基本预测。不过,瑞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日前就对记者表示,即使“破7”,预计在年底还是会回到6.9左右。她称,人民币对欧元、日元都是升值的,人民币本身并不弱,“而且在目前整体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人民币在可控的范围内适当贬值,对于整个出口也有好处。”

由于亚洲货币都在跌,因而从一篮子汇率来看,人民币目前的水平和今年年初相差无几,相较于去年的平均水平仍有明显的升值。年初CFETS(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一篮子指数在103附近,最高一度在3月逼近108,目前为102.02,而2021年大多数时间都维持在90区间。

亚洲货币“贬值潮”

相比起亚洲货币和欧元、英镑对美元的贬值程度,人民币不到9%的贬值幅度只是“小巫见大巫”。

日元、欧元在美元指数中的占比较大,二者的疲软也推动美元指数不断走强。欧元的贬值并不令人意外,俄乌冲突导致欧洲天然气供应中断,这加剧了欧洲经济衰退的概率和欧元的疲软。不过,本周迄今波动最大的“货币对”就是美元/日元。

嘉盛集团全球研究主管韦勒(MattWeller)告诉记者,交易员正聚焦外汇市场2022年迄今最明显的趋势——美元/日元的大举冲高。从基本面的角度看,日本央行坚定地通过收益率曲线控制计划宽松银根,而美联储继续积极加息以图控制通胀。在日本央行开始担心通胀或美联储认为美国经济放慢的程度足以支持暂停加息之前,日元都可能继续贬值。

“美国2年期国债收益率今天有望收上15年最高点3.5%,表明上述基本面的支持动能暂时没有任何减弱的迹象。”韦勒称,美元/日元图表回撤后8月上半月一直围绕着50日移动均线盘整,之后干脆利落地站上140下方不远处的今夏高点,目前已经突破144,一年对美元贬值超30%。现在看来,上方阻力位很少,直到146区域开始往上的1998年高点。

在亚洲货币中,韩元跌幅也尤为明显。该货币流动性更强、波动性更大,在鲍威尔26日演讲后的首个交易日,韩元单日就对美元大跌近1%。

张蒙表示,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也会对不同货币产生影响。“我们模拟了人民币对美元继续较大幅贬值的情景,亚洲(非日本)外汇都可能承压,尤其是金属出口国和高beta属性的货币,影响程度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韩元、印尼盾、南非兰特等。相反,这有利于瑞士法郎等避险货币,当然还有美元。”

外管*:人民币汇率波动率已接近欧元、日元等发达经济体货币|界面新闻

外管*:人民币汇率波动率已接近欧元、日元等发达经济体货币

国家外汇管理*副*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表示,未来美联储政策调整对中国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应该说总体可控。

刘林LL·来源:界面新闻

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国家外汇管理*副*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周五在***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上半年,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非常明显,人民币对美元的波动率为3.1%,已经逐步接近欧元、英镑、日元等发达经济体货币的波动率,弹性增强。

与此同时,王春英指出,人民币表现出比较良好的币值稳定性,总体波动情况低于新兴经济体货币。她预计,下半年人民币这种态势还会延续。

针对美联储货币政策未来回归正常化可能对我国跨境资金流动产生的影响的问题,王春英从实体经济、金融市场、国际收支三个方面做了分析后指出,中国应对外部变化的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未来美联储政策调整对中国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应该说总体可控。

对于我国外汇存款已超过1万亿美元,王春英指出,境外和境内主体各贡献一半。从境外存款来看,主要是境外中资背景企业境外上市和发债后筹集资金存回,它对于跨境资金的净流动影响和外汇供求影响基本不大。境内外汇存款的变动则主要体现了货物贸易盈余,这是带动境内外币存款增长的主要原因。境内外币存款近期的上升还反映了企业预期非常理性,也有助于实现国际收支自主平衡。

“未来,外币存款走势会趋于平稳。”王春英说,从5、6月的情况看,外币存款增速已经逐步出现放缓态势。

对于我国稳步增加的外债,王春英表示,中国当前的外债不论是币种结构还是期限结构都在优化,总体偿债能力较强。

3月末,中国全口径外债余额是2.5万亿美元,比上年末增长了5%。

王春英指出,通常来说,美联储缩表、加息,都会提振美元的利率和汇率,会对国际资本流动尤其是新兴经济体的跨境资本流动带来一些影响。近期,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和通胀高企,市场上对美联储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的预期也在提升。

“我们觉得,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调整的确会对外部经济体特别是新兴经济跨境资本流动产生比较多的影响,但对不同的经济体,影响也会不一样。”王春英表示,“因为中国也是比较大的新兴市场经济体,我们把中国的情况和很多新兴经济体从三个方面做了比较,一是实体经济角度,二是金融市场角度,三是国际收支平衡状况角度。”

在实体经济层面,中国经济复苏领先优势比较明显。世界银行预测中国今年经济增速为8.5%,比发达经济体高3.1个百分点,比新兴经济体高2.5个百分点。在G20国家中,中国也是增速最高的一个经济体。近期新冠疫苗接种的快速推进,为经济稳定恢复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另外,在一些宏观指标中也有很多的支撑因素,比如消费物价指数比较稳定,宏观杠杆率稳中有降。

“这些都显示中国经济基本面是稳健的,抵御外部冲击的基础是牢固的,”王春英说。

在金融市场层面,人民币资产性价比比较高,全球资产配置需求高于新兴经济体。王春英指出,目前,中国股票市盈率与发达市场以及大多数新兴经济体相比,都是偏低的;债券也有比较好的投资回报,比如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稳定在3%左右,显著高于实施零利率甚至负利率国家的债券。同时,中国的主权信用风险较低,人民币币值也是稳定的。这些都是投资价值的体现。

IMF最新数据显示,到今年一季度末,全球外汇储备中人民币占比进一步上升至2.45%。现在人民币是全球第五大官方储备货币。从市场机构配置需求来看,人民币债券和股票纳入主要国际主流指数以后,所占的权重在新兴经济体中也是首位。

“人民币资产具有比较高的性价比和比较明显的成长价值。”王春英说,”我们觉得,即使外部有一些变化,相应的投资者对这些因素也是不能不考虑的,这是不能忽视的优势。”

从国际收支层面看,中国经常账户保持长期顺差*面,外部融资需求比较低,整体呈现的是一个对外净资产国。一季度末,中国对外净资产达到2.1万亿美元,其中储备资产始终是全球第一。民间也有大量外汇资产,可以更好地应对外部流动性的变化和对外负债的调整。同时,对外融资依赖度也就是外债水平也是比较低的,目前外债余额和GDP的比值低于主要新兴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再加上近些年人民币弹性增强,能够比较好地发挥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作用。

“从这几个方面的分析来看,中国经济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美国财政赤字和金融市场估值都是处于历史高位,市场认为这对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速度和节奏会形成一定的制约。”王春英指出。

今年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历史波动率为3.1%。王春英指出,这个波动率已经逐步接近了欧元、英镑、日元等发达经济体货币的波动率,弹性增强。

上半年第一个交易日,人民币汇率兑美元的即期汇率升到了6.4620,1-2月保持相对稳定,3月份贬值1.5%,4-5月又升值了3.1%,6月份贬值1.6%。到6月底,最后一个交易日收报6.4612,和年初6.4620差8个基点,基本回到了原来的水平。

王春英表示,从上半年情况来看,双向波动是非常明显的,这一方面体现了国际市场变化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我国汇率市场化程度的提升。

与此同时,人民币总体波动情况还是低于新兴经济体货币的,更不同于有一些货币经常出现大幅波动,人民币表现出比较良好的币值稳定性,王春英表示,这反映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也反映了中国基本平衡的国际收支格*。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了基本稳定。

经济基本面优势对稳定人民币汇率、提升市场信心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6月份中国制造业PMI50.9%,已经连续16个月在景气区间,上半年中国的GDP增长12.7%。王春英认为,中国经济稳定恢复、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经济活力明显增强,为人民币汇率提供了背后的支撑。

人民币市场供求基础较为平衡。近年来,国际收支保持了基本平衡的格*,而且是不断巩固。比如,经常账户顺差占GDP的比例已经连续5年保持在2%以内,既是顺差又是在合理的区间。今年上半年,延续了这一态势,经常账户仍旧处于合理区间内,跨境资本流动也是有出有进、保持平衡。一季度经常账户顺差694亿美元,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逆差345亿美元,一进一出基本平衡。

王春英预计,下半年这种态势还会延续。一方面,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向好,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不断推进,国际收支运行状况延续着稳定发展的态势,这些因素为外汇市场稳定发展提供很好的支撑。

“当然,汇率会受到国内外很多因素影响,国际上一些不确定性和不稳定因素依旧存在,所以,人民币汇率还会存在双向波动,但还是会在合理区间上保持基本稳定。”她说。

今年上半年,我国金融机构外汇存款不断增长,在4月份,外汇存款突破万亿美元大关。截至6月末,外汇存款余额为10200亿美元。

对此,王春英指出,近期外币存款增加,由境外和境内主体各贡献一半。从余额构成和增量构成来看,截至6月末,在银行外币存款余额中,约1/3是境外非居民存入,2/3是境内居民存入。从增长结构来看,今年上半年,银行外汇存款增加了1297亿美元,其中,境外非居民存款是640亿美元,占整个存款增量的49%,来自境内的是658亿美元,占51%。

王春英分别解析了境外外汇存款、境内外汇存款变动的具体来源及其产生的影响。

从境外存款来看,主要是境外中资背景企业境外上市和发债后筹集资金存回,它对于跨境资金的净流动影响和外汇供求影响基本不大。作为“外来外去”的资金,除了QFII外一般不能结汇,提款也不涉及购汇。“外来外去”有一个前提,境内外币流动性是充分的,境内没有那么大需求,既然被动存入的,基本会被银行境外运用。

境内外汇存款的变动,则主要体现了货物贸易盈余,这是带动境内外币存款增长的主要原因。从历史观察看,货物贸易收入顺差大的时候,境内外币存款增长就快,反之增速就慢。今年上半年,货物贸易跨境收支顺差接近1600亿美元,同比增长74%。所以,总体上看境内企业外币流动性是充分的,外币资金是充分的,这是带动外币存款增长的一个原因。

王春英指出,境内外币存款近期的上升还反映了企业预期趋于理性。近年来,企业等市场主体汇率预期更加稳定、外汇交易更加成熟,本外币资金的摆布更加趋于理性,没有形成特别强烈的单边升贬值预期。在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的情况下,也没有出现人民币在升值阶段,企业急于把手中外汇卖出结汇的情况。

她还表示,境内外币存款上升增加了银行的对外资产,有助于实现国际收支自主平衡。企业部门的经常账户盈余没有结汇,而是存入了银行,今年以来银行部门将吸收存款的一部分运用到境外,增加了对外净资产。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上经常账户有一部分收入,资本和金融账户有一部分流出,一个顺差、一个逆差,没有进到储备里。所以,这部分资金实际上有助于国际收支的自主平衡。

“未来,外币存款走势会趋于平稳。”王春英预计,“国内外的生产生活等活动都在向常态恢复中,货物贸易运行将会更加平稳。同时,外部金融市场条件也会发生一些变化。所以,外币存款增幅会趋稳。”

从5、6月的情况看,外币存款增速已经逐步出现放缓态势。

国家外汇管理*副*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表示,未来美联储政策调整对中国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应该说总体可控。

刘林LL·2021/07/2319:42来源:界面新闻

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国家外汇管理*副*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周五在***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上半年,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非常明显,人民币对美元的波动率为3.1%,已经逐步接近欧元、英镑、日元等发达经济体货币的波动率,弹性增强。

与此同时,王春英指出,人民币表现出比较良好的币值稳定性,总体波动情况低于新兴经济体货币。她预计,下半年人民币这种态势还会延续。

针对美联储货币政策未来回归正常化可能对我国跨境资金流动产生的影响的问题,王春英从实体经济、金融市场、国际收支三个方面做了分析后指出,中国应对外部变化的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未来美联储政策调整对中国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应该说总体可控。

对于我国外汇存款已超过1万亿美元,王春英指出,境外和境内主体各贡献一半。从境外存款来看,主要是境外中资背景企业境外上市和发债后筹集资金存回,它对于跨境资金的净流动影响和外汇供求影响基本不大。境内外汇存款的变动则主要体现了货物贸易盈余,这是带动境内外币存款增长的主要原因。境内外币存款近期的上升还反映了企业预期非常理性,也有助于实现国际收支自主平衡。

“未来,外币存款走势会趋于平稳。”王春英说,从5、6月的情况看,外币存款增速已经逐步出现放缓态势。

对于我国稳步增加的外债,王春英表示,中国当前的外债不论是币种结构还是期限结构都在优化,总体偿债能力较强。

3月末,中国全口径外债余额是2.5万亿美元,比上年末增长了5%。

王春英指出,通常来说,美联储缩表、加息,都会提振美元的利率和汇率,会对国际资本流动尤其是新兴经济体的跨境资本流动带来一些影响。近期,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和通胀高企,市场上对美联储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的预期也在提升。

“我们觉得,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调整的确会对外部经济体特别是新兴经济跨境资本流动产生比较多的影响,但对不同的经济体,影响也会不一样。”王春英表示,“因为中国也是比较大的新兴市场经济体,我们把中国的情况和很多新兴经济体从三个方面做了比较,一是实体经济角度,二是金融市场角度,三是国际收支平衡状况角度。”

在实体经济层面,中国经济复苏领先优势比较明显。世界银行预测中国今年经济增速为8.5%,比发达经济体高3.1个百分点,比新兴经济体高2.5个百分点。在G20国家中,中国也是增速最高的一个经济体。近期新冠疫苗接种的快速推进,为经济稳定恢复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另外,在一些宏观指标中也有很多的支撑因素,比如消费物价指数比较稳定,宏观杠杆率稳中有降。

“这些都显示中国经济基本面是稳健的,抵御外部冲击的基础是牢固的,”王春英说。

在金融市场层面,人民币资产性价比比较高,全球资产配置需求高于新兴经济体。王春英指出,目前,中国股票市盈率与发达市场以及大多数新兴经济体相比,都是偏低的;债券也有比较好的投资回报,比如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稳定在3%左右,显著高于实施零利率甚至负利率国家的债券。同时,中国的主权信用风险较低,人民币币值也是稳定的。这些都是投资价值的体现。

IMF最新数据显示,到今年一季度末,全球外汇储备中人民币占比进一步上升至2.45%。现在人民币是全球第五大官方储备货币。从市场机构配置需求来看,人民币债券和股票纳入主要国际主流指数以后,所占的权重在新兴经济体中也是首位。

“人民币资产具有比较高的性价比和比较明显的成长价值。”王春英说,”我们觉得,即使外部有一些变化,相应的投资者对这些因素也是不能不考虑的,这是不能忽视的优势。”

从国际收支层面看,中国经常账户保持长期顺差*面,外部融资需求比较低,整体呈现的是一个对外净资产国。一季度末,中国对外净资产达到2.1万亿美元,其中储备资产始终是全球第一。民间也有大量外汇资产,可以更好地应对外部流动性的变化和对外负债的调整。同时,对外融资依赖度也就是外债水平也是比较低的,目前外债余额和GDP的比值低于主要新兴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再加上近些年人民币弹性增强,能够比较好地发挥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作用。

“从这几个方面的分析来看,中国经济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美国财政赤字和金融市场估值都是处于历史高位,市场认为这对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速度和节奏会形成一定的制约。”王春英指出。

今年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历史波动率为3.1%。王春英指出,这个波动率已经逐步接近了欧元、英镑、日元等发达经济体货币的波动率,弹性增强。

上半年第一个交易日,人民币汇率兑美元的即期汇率升到了6.4620,1-2月保持相对稳定,3月份贬值1.5%,4-5月又升值了3.1%,6月份贬值1.6%。到6月底,最后一个交易日收报6.4612,和年初6.4620差8个基点,基本回到了原来的水平。

王春英表示,从上半年情况来看,双向波动是非常明显的,这一方面体现了国际市场变化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我国汇率市场化程度的提升。

与此同时,人民币总体波动情况还是低于新兴经济体货币的,更不同于有一些货币经常出现大幅波动,人民币表现出比较良好的币值稳定性,王春英表示,这反映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也反映了中国基本平衡的国际收支格*。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了基本稳定。

经济基本面优势对稳定人民币汇率、提升市场信心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6月份中国制造业PMI50.9%,已经连续16个月在景气区间,上半年中国的GDP增长12.7%。王春英认为,中国经济稳定恢复、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经济活力明显增强,为人民币汇率提供了背后的支撑。

人民币市场供求基础较为平衡。近年来,国际收支保持了基本平衡的格*,而且是不断巩固。比如,经常账户顺差占GDP的比例已经连续5年保持在2%以内,既是顺差又是在合理的区间。今年上半年,延续了这一态势,经常账户仍旧处于合理区间内,跨境资本流动也是有出有进、保持平衡。一季度经常账户顺差694亿美元,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逆差345亿美元,一进一出基本平衡。

王春英预计,下半年这种态势还会延续。一方面,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向好,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不断推进,国际收支运行状况延续着稳定发展的态势,这些因素为外汇市场稳定发展提供很好的支撑。

“当然,汇率会受到国内外很多因素影响,国际上一些不确定性和不稳定因素依旧存在,所以,人民币汇率还会存在双向波动,但还是会在合理区间上保持基本稳定。”她说。

今年上半年,我国金融机构外汇存款不断增长,在4月份,外汇存款突破万亿美元大关。截至6月末,外汇存款余额为10200亿美元。

对此,王春英指出,近期外币存款增加,由境外和境内主体各贡献一半。从余额构成和增量构成来看,截至6月末,在银行外币存款余额中,约1/3是境外非居民存入,2/3是境内居民存入。从增长结构来看,今年上半年,银行外汇存款增加了1297亿美元,其中,境外非居民存款是640亿美元,占整个存款增量的49%,来自境内的是658亿美元,占51%。

王春英分别解析了境外外汇存款、境内外汇存款变动的具体来源及其产生的影响。

从境外存款来看,主要是境外中资背景企业境外上市和发债后筹集资金存回,它对于跨境资金的净流动影响和外汇供求影响基本不大。作为“外来外去”的资金,除了QFII外一般不能结汇,提款也不涉及购汇。“外来外去”有一个前提,境内外币流动性是充分的,境内没有那么大需求,既然被动存入的,基本会被银行境外运用。

境内外汇存款的变动,则主要体现了货物贸易盈余,这是带动境内外币存款增长的主要原因。从历史观察看,货物贸易收入顺差大的时候,境内外币存款增长就快,反之增速就慢。今年上半年,货物贸易跨境收支顺差接近1600亿美元,同比增长74%。所以,总体上看境内企业外币流动性是充分的,外币资金是充分的,这是带动外币存款增长的一个原因。

王春英指出,境内外币存款近期的上升还反映了企业预期趋于理性。近年来,企业等市场主体汇率预期更加稳定、外汇交易更加成熟,本外币资金的摆布更加趋于理性,没有形成特别强烈的单边升贬值预期。在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的情况下,也没有出现人民币在升值阶段,企业急于把手中外汇卖出结汇的情况。

她还表示,境内外币存款上升增加了银行的对外资产,有助于实现国际收支自主平衡。企业部门的经常账户盈余没有结汇,而是存入了银行,今年以来银行部门将吸收存款的一部分运用到境外,增加了对外净资产。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上经常账户有一部分收入,资本和金融账户有一部分流出,一个顺差、一个逆差,没有进到储备里。所以,这部分资金实际上有助于国际收支的自主平衡。

“未来,外币存款走势会趋于平稳。”王春英预计,“国内外的生产生活等活动都在向常态恢复中,货物贸易运行将会更加平稳。同时,外部金融市场条件也会发生一些变化。所以,外币存款增幅会趋稳。”

从5、6月的情况看,外币存款增速已经逐步出现放缓态势。

2020日元汇率会高吗?

  目前来看2020日元汇率不会高的,日元汇率很低的原因:  首先是因为美元和人民币对其他货币走强。近期美元收到良好经济数据及加息预期的影响,大幅走强,走出了趋势性上升的行情,大部分非美货币对美元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跌,只是不同的货币对美元的下跌幅度不同而已。于此相对应的,人民币在这次美元上涨过程中汇率没有受到大的影响,反而近期人民币汇率逆势对美元出现了上涨,这样,人民币对其他非美货币更是出现大幅上涨。  其次,日本的经济基本面实在不增么样,拖累了日元的汇率。日本在两年前实行安倍经济学,汇率曾经出现过一波大幅下跌的行情,但快两年过去了,日本经济仍未有起色,通货紧缩的状况没有得到改善,因此日本**继续采用大规模的货币宽松政策刺激经济,这和美国经济复苏要通过加息使得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形成鲜明对比。同时接下去为了解决**债务问题日本还要再次提高消费税,会对日本经济产生更为不利的影响。  也正是以上因素,日元在前期重新开始了一波下跌行情,且日元汇率屡创新低。未来日元下跌的趋势不会出现改变,日元在接下去一段时间还有一定的下跌空间。在下跌趋势中,很难判断什么位置是日元下跌的底部。

2023年三季度外汇市场展望-日元及人民币有望走出谷低

2023年上半年,美元指数一如我们年初预期,去年的强势已经告终。然而,美联储的加息终点利率可能较今年年初预期更高,使美元指数于5月低位反弹。英国、瑞士、加拿大及欧洲等央行比美联储可能更鹰派的政策,支持相关货币表现跑赢。

日元及人民币表现相对令人失望,日本央行新任行长植田和男未有退出超宽松货币政策,以及中国经济复苏步伐慢于预期,分别拖累两国货币表现。

2023年上半年外汇表现

资料来源:彭博、中信证券财富管理(香港)  截至30/6/2023

展望下半年,我们认为日本仍有可能退出收益率曲线控制(YCC),内地后续逆周期政策将继续出台支持经济,日元及人民币有望走出谷低。

日元:

经济运转渐入佳境具备持续通胀的基础

虽然植田和男目前表示将继续维持收益率曲线控制(YCC),但我们认为日本经济现已具备维持通胀的条件,日银在未来维持YCC这种强力宽松政策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已下降。

今年备受关注的“春斗”(春季劳资涨薪谈判)总体平均涨薪幅度达到3.7%,创下1993年以来的最高值。紧俏的劳动力市场可支持薪资进一步上涨,有助于通胀动能的维持,进而将可动摇日本民间长期顽固的价格锚定效应根基。

跟据中信里昂今年6月的预测,2023年底美元兑日元汇价将回落至127水平,日元兑美元相对升值。

日本通胀已广泛渗入国民经济生活

资料来源:彭博、中信证券财富管理(香港)  截至2023年5月

人民币:

外部压力趋缓下将逐步企稳并进入升值通道

短期内,降息或通过影响利差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本外流压力。中长期视角下,降息或拉开政策“组合拳”序幕,在稳增长政策的助力之下,预计内地经济基本面有望逐步触底回升,基本面的实际修复以及市场对于经济未来预期的转暖或吸引直接投资账户和证券投资账户的资本流入,进而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支撑。

在西方国家动辄将国际贸易及金融体系武器化的情况下,新兴经济体之间对于探索建立“去美元化”的货币体系、提高贸易结算和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诉求明显提高,围绕人民币结算的合作空间广阔。随着人民币支付需求提升,各国央行外汇储备份额将逐渐提升。人民币储备提升意味着各国央行及企业将加大人民币需求,人民币面临中长期趋势升值压力。

人民币或将在短期内维持偏弱运行,但去年最低点7.37水平附近料有较大支持。进入三季度,随着美元指数趋弱和中国国内经济内生动能的触底回升,人民币有望在内外部压力趋缓的驱动下逐步企稳并进入升值通道。中信証劵預期,2023年四季度人民幣將回升至6.6-6.8区间水平。

近年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比重呈上升趋势

资料来源:彭博、中信证券财富管理(香港)   截至2023年一季度

欧元:

美国进入衰退后欧美经济基本面差距将缩窄

欧央行6月议息会议决定再度加息25基点,尽管欧元区经济在过去两个季度收缩,但欧央行仍维持了鹰派立场,在本次会议决议和新闻发布会中均没有传递出即将暂停加息的信号,这与美联储相比更偏鹰派。欧美央行在加息终点距离与时间上的差异可能意味着当前美欧利差将进一步收窄,欧元在2023年加息接近尾声时可以相对升值。

从经济基本面看,美国2023年进入衰退后欧美经济基本面差距将缩窄,美元的支撑动力可能相对减弱,而在能源价格不再大幅上升的基准假设下,欧央行停止加息后有可能促进欧元区经济修复,反而有可能为欧元形成支撑。

跟据中信里昂今年6月的预测,2023年底欧元兑美元将升至1.15。

欧元与美欧债券利差走势关系

资料来源:彭博、中信证券财富管理(香港)  截至30/6/2023

英镑:

不利因素完全反转

我们认为2022年对英镑不利的因素如英国央行政策相对环球央行的立场、天然气价格等,已转变为有利因素。市场估计英伦银行将持续加息,明年利率更可能進一步上升至6%,将是2001年以来最高水平,加息幅度大过美联储及欧央行。自2022年8月以来,英国的贸易条件指数(出口商品对于进口商品的相对价格)已由低位反弹,指数反弹反映英国贸易条件正在逐步改善,支撑英镑。

不過,由於英鎊上半年已錄得逾5%升幅,下半年進一步上升的空間不大。跟据中信里昂今年6月的预测,2023年底英鎊兑美元将微升至1.28。

花旗英国贸易条件指数 

资料来源:彭博、中信证券财富管理(香港)  截至30/6/2023

美元:

美国CPI将在极高基数下下降

美联储今年6月议息会议维持利率水平不变,符合市场预期。但本次会议点阵图显示加息终点利率抬升至5.6%,超出市场预期。其后,美联储**鲍威尔在葡萄牙举行欧洲央行年度论坛上,预估未来还会加息两次,而且不排除连续会议加息。美元指数亦于议息会议后持續反弹走强。

然而,站在当前时点,一方面我们模型预测5月PCE物价指数环比将出现负增长,另一方面7月议息会议前的美国6月CPI数据料将在极高基数下明显下降。因此,预期美联储加息周期接近尾声,降息最早会在明年年初出现。

中信証劵預期,2023年四季度美元將回落至98-102区间水平。

2023年美元指数走势预测

资料来源:Wind、中信证券预测

整体而言,我们预期至2023年年底日元、人民币、欧元、英镑及美元的走势大致如下:

资料来源:中信证券财富管理(香港)   

后续我们会有更多2023年3季度投资专题陆续发布,敬请密切留意。

风险提示: 

本资料内容可能涉及某些产品信息作为示例之用,具体产品条款及细则请以相关法律及具体产品发售文件为准。请注意,有关产品可能仅供专业投资者参与,以及可能属于复杂性产品类别。中信证券经纪(香港)有限公司(「中信证券经纪(香港)」)已力求所提供资料之可靠及中肯,惟对内容之完整、准确及有效性不作任何形式之保证,读者应进行独立的评估及其他适当的研究,以对内容加以参考取舍。

投资涉及风险。价格可升可跌,在某些情况下,投资者可能需承受重大或所有投资损失。而过往表现亦未必可作为投资组合日后表现的指引。

免责声明

中信证券财富管理(香港)是由中信证券经纪(香港)有限公司(「中信证券经纪(香港)」)所设立的财富管理平台。本资料由中信证券经纪(香港)编制及发布。本资料并未经香港证劵及期货委员会(「证监会」)或香港任何监管机构审阅。本资料若提及相关产品已获证监会认可在香港公开发售,请注意证监会认可不等于对该等产品作出推介或认可,也不是对该产品的商业利益或表现作出任何保证,更不代表该产品适合所有投资者。本资料仅供参考并只反映个别人仕个人观点或意见,并不代表中信证券经纪(香港)或其附属公司的观点或意见,或受其约束。

本资料无意作为提议或推荐,且并不构成在任何司法管辖区取得/出售任何证券或进行任何交易的邀请。本资料所包含的资料未考虑到任何个人投资者的特定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如有疑问,您应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寻求独立专业意见。有关产品的重要资料载于其产品发售文件。在购买有关产品的股份或单位之前,您有义务先行阅读该相关产品的发售文件。 

在发布或使用本资料提供之信息即属违法的任何司法管辖区或国家,或将导致中信证券经纪(香港)或其附属公司受其注册规定所规限的司法管辖区或国家,本资料所提供的信息不应视为向该等司法管辖区或国家内的任何人士或实体发布或供其使用。 

2020年日元汇率会涨吗?

谢邀。如果**不人为调控的话,由于兑换日元需求大量增加,大家都购买日元,那日元必定会面临上涨压力。但是这种情况下会影响到日本企业出口,日本银行有可能会在公开市场进行冲销操作,如果进行的话,就不会涨了。受很多因素影响。

远期日元兑人道袁结围民币汇率走势预测!

短期以天数计向上,中期以周数计高位震荡,长期以月计低位5.7771--6.8000之间范围内波动,说的是预测,就当看看了,未来是什么才算呢.

文章推荐:

日元对人民币预计走势(明天日元兑人民币走势会

铝主力期货行情002607(期货橱窗|主力资金不再过度

日丰地暖水管价格表(日丰地热管价格)

生益科技股价2022能上30吗(业绩丰收、股市低迷:

股票发行能跨年吗(财富周刊:公募新品发行开启

基金净值001072查询(基金实时净值怎么看?)

南京为何叫金陵(南京为什么叫金陵 南京为何叫作

基金申购和赎回费用(关于开放式基金的申购和赎

相关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