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欧时代先锋和工银文体重复吗? 中欧时代先锋和工银文体并不完全重复,但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中欧时代先锋是一只专注于投资具有创新和成长潜力的中小企业的基金,而工
中欧时代先锋和工银文体重复吗?
中欧时代先锋和工银文体并不完全重复,但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中欧时代先锋是一只专注于投资具有创新和成长潜力的中小企业的基金,而工银文体则是一只关注体育和文化产业的基金。虽然它们在投资方向上略有差异,但它们的投资理念和投资目标都强调创新和成长。因此,投资者在选择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和投资目标进行权衡。
2012新蓝筹股都有哪些?
深发展A(000001)万科A(000002)深科技A(000021)深赤湾A(000022)深能源A(000027)集集团(000039)兴通讯(000063)华侨城A(000069)盐田港A(000088)深圳机场(000089)TCL集团(000100)金融街(000402)海虹控股(000503)粤电力A(000539)安汽车(000625)新钢钒(000629)格力电器(000651)唐钢股份(000709)燕京啤酒(000729)盐湖钾肥(000792)汽轿车(000800)太钢锈(000825)信安(000839)五粮液(000858)双汇发展(000895)鞍钢新轧(000898)华菱管线(000932)首钢股份(000959)西山煤电(000983)苏宁电器(002024)浦发银行(600000)邯郸钢铁(600001)白云机场(600004)武钢股份(600005)东风汽车(600006)首创股份(600008)海机场(600009)包钢股份(600010)华能际(600011)皖通高速(600012)华夏银行(600015)民银行(600016)港集箱(600018)宝钢股份(600019)原高速(600020)海电力(600021)海发展(600026)华电际(600027)石化(600028)南航空(600029)信证券(600030)福建高速(600033)招商银行(600036)歌华线(600037)联通(600050)五矿发展(600058)同仁堂(600085)广州控股(600098)清华同(600100)海汽车(600104)东航空(600115)雅戈尔(600177)兖州煤业(600188)山东铝业(600205)桂冠电力(600236)赣粤高速(600269)外运发展(600270)烟台万华(600309)振华港机(600320)阳新能(600348)G鲁高速(600350)江西铜业(600362)宁沪高速(600377)远航运(600428)化际(600500)贵州茅台(600519)深高速(600548)安阳钢铁(600569)海油工程(600583)海螺水泥(600585)光明乳业(600597)北荒(600598)青岛啤酒(600600)百联股份(600631)申能股份(600642)原水股份(600649)福耀玻璃(600660)陆家嘴(600663)海石化(600688)青岛海尔(600690)津港(600717)电电力(600795)马钢股份(600808)东明珠(600832)四川虹(600839)内蒙华电(600863)仪征化纤(600871)江电力(600900)秦铁路(601006)些都希望帮
蓝筹股最大跌幅有多少
你好,这个没法说,你可以看看08年一路下跌来的中石油、中国远洋、中国铝业等。后两者最大跌幅基本在96%左右。
中欧蓝筹(166002)这个基金目前买了10万元赚还是亏?
不卖就不没亏!!!
求大神指点中欧新蓝筹混合基金现在表现怎么样?值得入手吗?
我买入的是中欧新蓝筹混合a,8月份开始的,采用的是定投策略,这几天收益波动比较大,给个图给你看看:如果采用长期定投的方式,可以平摊市场波动风险,长期来看收益挺不错的,要是你接受不了它的波动性而中途放弃的话,建议谨慎买入。
2023年最全主动基金配置指南!_盈利_收益_中证全指
原标题:2023年最全主动基金配置指南!
昨天预告完,改到现在,这不,一年一度的干货终于来了。
这篇将主要和大家聊,2023年基金怎么买,怎么卖,以及买什么的三大话题。
内容又长又干,接近2万字,呕心沥血之作,需要点时间耐心看,也可以先收藏起来,随时备用。
这篇内容主要分成三部分:
1、关于基金买入、止盈、仓位控制的方法
如果是老粉,可以跳过之前分享过的1、2部分,去看第3基金测评部分。
2022年全年,统计主动股基的平均表现,全年收益是-19.9%,中证全指涨跌幅跌幅是-20.3%,A股可谓是经历了惨痛的一年...
但随着股市的下跌和估值消化,23年的系统性风险已经比2022年要小很多了。
那么对于买基金,我们首先会遇到一个灵魂拷问,就是怎么买,怎么卖。
01、基金的建仓、止盈与仓位管理
我一直认为,要想稳健获得长期收益,那么一定是采用估值+股债平衡的策略。
简单说就是根据市场估值高低,来先买入一部分的偏股型基金。
然后随着市场进入低估,提高股基仓位,减少债基高位;
等市场进入高估,再提高债基仓位,减少股基仓位,进行动态平衡。
一个最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根据中证全指股债利差,来决定股基仓位。
这里我的中证全指股债利差,计算方法为【中证全指盈利收益率-2×十年期国债收益率】。
1、中证全指盈利收益率
什么是市盈率?简单说就是估值倍数,比如张三开了一家包子铺,市值100万,年利润5万,市盈率就是20倍。
再换个思路理解,用100万市值,每年赚5万利润,也即5%的回报,盈利收益率就是股市每年的预期投资回报率。
人话说就是用单位市值每年可以赚多少净利润,也即净利润/市值。
再比如指数的市盈率为20倍,那么盈利收益率就是5%。
关于指数的市盈率如何查询,我们可以去中证指数官网查看。
假设中证全指在15年的时候估值高达30倍,那么盈利收益率只有1/30=3.3%。
再比如在14年低位的时候估值低至11倍,盈利收益率又去到了1/11=9.1%。
但单看盈利收益率还不行,我们还需结合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来分析才会更为准确。
一般市场无风险收益率越高,对股市的收益率要求就越高。
毕竟我无风险收益都很高的话,凭什么要来股市呢~
14年低位时,中证全指的盈利收益率高达9.1%,远高于同期十年国债收益率的4.3%,可见股市性价比爆表。
而15年高位时,国债收益率3.4%,和3.3%的股市盈利收益率几乎一样,此时股市性价比很低。
很显然,14年和15年,投股市还是选债市,判断就很简单了。
至于十年期国债利率如何查询,进入“中债信息网”就可以查看了:
我们将中证全指的盈利收益率减去两倍的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就得到了一个股债收益差的值,用它来衡量A股性价比。
为什么是减国债两倍,其实巴菲特老师格雷厄姆早就说过:
一只股票的盈利收益率最好大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的两倍才有价值。
刚好我做测算时发现,这个用来考评A股也是可以的。
如图,是我计算出来显示中证全指股债利差与指数走势的相关图。
很明显,如果股债利差小于-1%以下了(灰色框框),指数基本都是较高位,后续A股表现大概率不好。
而如果股债利差大于0%(红色框框),基本都是不错的位置。
至于-1%-0%的中间位置,姑且就算它是平衡区间吧,指数难有大涨,但也有结构性机会~
根据历史数据显示,中证全指的股债利差,历史中枢大体是在-3-1.5%之间。
比如最近22年10月底时,股债利差就去到过1.5%的高位。
而低于0,说明当下市场投资机会比较少,可以适当减仓。
具体怎么查市盈率和十年国债利率,就不说了,中证指数官网和中国债券信息网都可以查询。
均衡仓位因人而异,没有统一标准,设置一个长期你比较舒服的仓位就行。
因为未来若干年你可能都会保持这个仓位上下小幅操作…
根据这一套策略,我回测了一下股基仓位与中证全指的走势相关图。
会发现,过去十年,在2015年高位的时候,这个策略会让你的仓位降到3成,18年高位时,降4成。
同理,也可以让你在低位的时候保持高仓位运作,比如在12年、19年,以及22年的3月份,策略都会让你加仓到8成以上。
这样的好处在于,像15年,18年,21年高位时,你几乎都处在完全空仓的状态,成功躲过下跌,如下图:
而坏处则在于你的仓位调整幅度很大,而且会有踏空风险,尤其空仓时,右侧行情吃不到,会很难受。
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掌握了本质,各种策略都可以发光发亮。
ps:关于股债利差指标,因为我认为非常具有参考意义,因此这个指标我也每天在文章的开头标注。
根据2023年1月8号的数据,最新的中证全指股债利差为0.4%。
目前建仓,可以积极一些,比如我目前设立的是一个7.5成的均衡仓位。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我想采用这套策略,但初期不敢上太多仓位,怕套牢,又怎么办?
比如均衡仓位7成,先建目标仓位一半,也就是3.5成的底仓。
然后剩下的资金,给自己一个大约一到两年的定投缓冲期,期间持续分批定投。
每一份为定投基数,再根据定投基数*定投倍数(也会和股债利差一起在公众号每周置顶)来进行定投,就可以了。
如果定投倍数高,那么定投布*速度也就更快,如果定投倍数低,定投速度也会比较慢。
比如定投倍数1.2倍,就会比之前1倍的时候快20%左右完成建仓,实现高位多定投的效果。
再比如定投倍数0.8倍,就会慢个20%左右时间建仓,达到高位少定投效果。
而目前23年1月8号最新定投倍数为1.1倍。
如果高估了,策略提示减少股基仓位,其实就是止盈~~
如果市场低估时,我买的基金不赚钱,仓位又提示我减仓,咋办?
通常只要买的是宽基组合或者泛主题主动基金组合,低估时候买入赚钱概率是>95%的,所以基本不会存在这个问题。
这时如果我们有盈利的基金,可以减持一些高估或者盈利的,来实现降低仓位的效果。
如果一只盈利的都没有,那就要反思自己的买基策略有没有问题了,是不是持仓方向太过于集中,不够分散。
总之还是建议大家做贴合市场走势的基金组合,不要做二极管…
如果看到这里有用的话,记得先收藏+点赞哈,后面干货才刚刚开始....
好,既然我们有了整体的仓位控制与买入卖出框架,那如何构建基金投资策略呢,具体选哪一类基金投资最好呢?
一、关于泛主题主动基金
泛主题的主动基金属于最简单的投资模式,对于99.9%的基民,我都建议大家尽量投这类。
泛主题主动基金,简而言之就是交给基金经理来筛选行业和个股,尽量做到行业分散,个股分散。
由于根据历史数据回测,偏股混合基金指数在2013.1.8-2023.1.8的十年以来取得了199%涨幅的好成绩。
这意味着你采用扔飞镖的投法,获得一个平均值也有199%的涨幅。
而同期指数方面,沪深300涨幅只有58%,主动基金的超额收益十分显著。
注意,关于主动基金方面,这里我建议大家选择泛主题类的主动基金,而不是选择行业主题型的主动基金。
意思就是限定了行业投资方向,由于行业也有估值和周期之分,如果不小心踩到高位就可能赔钱。
因此行业主动基金的投资难度远高于泛主题基金,选择时务必要谨慎。
我自己个人的建议是:
新人先围绕泛主题的主动基来构建底仓,作为核星配置,这部分配置比例完全可以占100%,最低也建议在50%~80%。
因为泛主题基金是最简单的投资模式,不容易出错。
真的很喜欢行业主题,比如你想买医*、新能源、科技,可以抽出剩下的20%~50%,筛选一些自己喜好的行业主题基金,作为卫星的配置。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名字,通常主题基金名字里面,会带一个特定的行业或者板块。
如果名字不带行业,而纯粹只是中规中矩的蓝筹精选、匠心精选、价值成长之类,就是泛主题了。
1、基金投资最致命的误区
很多小白第一次买基金的时候,有一个误区,就是喜欢根据平台的推荐,去盲目的买近期业绩最好基金。
尤其是行业主题,很多小白觉得一些赛道行业,比如看到新能源、医疗、消费,都是长期看好,于是就完全忽略掉估值,直接无脑杀入。
还有的人,则是轻微回调几个点,就开始蠢蠢欲动,梭哈式买入,殊不知已被套牢在半山腰上。
举个例子,13~15年的顶流任泽松管理的中邮战略新兴产业,业绩是同期no1,非常出色。
如果你在16年基金大幅回撤27%之后杀入抄底,会发行17年还是垫底,亏损-28%,18年继续亏损-12.5%,惨成接盘侠。
其实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哥们的基和创业板指的走势基本一致,买他差不多就是在买高位的创业板。
这些案例都充分说明,买基金不能单纯的看业绩,通常平台推荐,涨的好的基金,未必就靠谱,切勿盲目跟风明星热门基金经理。
实际上,很多更好的基金,反而是不需要平台去推荐的,俗话说得好,人多的地方不能去,切记。
再在同风格内找出综合业绩最好的基金进行配置。
之所以那么多基民踩雷,就是因为没有区分出基金的风格,买入的都是同一种最近两年涨的很好的风格基金。
前面我说的中邮新兴产业基金,其实主要布*的就是创业板的成长股。
而创业板指在2016年的时候,估值依然高达60倍,处于历史上非常高的位置。
这时即便从高位出现小幅回撤,也依然是风险很高的。
我们在配置时,应该尽量选择风格相对低估的主动基金,比如对标中证红利风格的基金经理。
同理,在21年时,如果你追的基金是满手持仓茅台、恒瑞、宁德时代等蓝筹股的风格,比如葛兰、曲扬、张坤、箫楠、冯波、刘彦春、曲扬等。
一样的,21年你去对标同期中小盘价值的表现,会发现中小盘价值风格的基金经理业绩却十分的出色。
所以买什么基金不重要,如果和市场风格不对路,干啥都白搭。
根据选股市值和成长性来区分,主要有四种:
大致可分为四个象限:大盘价值、大盘成长、中小盘价值、中小盘成长。
最简单就是看下基金经理主要有哪些持仓股,落在哪个象限。
我们可以简单的把基金经理分为四个风格象限。
1、成长风格
就是典型的逆周期大蓝筹,典型代表是茅台、恒瑞医*、宁德时代这类市值大,成长性很确定的公司。
比如茅台公司的茅台酒,虽然市场上零售价只要1499,但真实的市场价高达2000多,也就是意味着茅台有至少30%以上的提价空间。
所以茅台只要每年把出厂价提上去一点,加上本来就供不应求的行情,业绩基本可以确定每年都能上涨。
因此我们把茅台拉长时间去看,终究会有回报,只是收益率多少而已。
只要预期收益率>资金成本,那么资金就会继续买入茅台,直到把这个差价给填平。
比如20年疫情背景下,美债利率下降,海外资金成本降低,因此不断推动茅台持续上涨,外资+内资一波冲冲冲,茅台从19年初到20年末一共涨了150%。
但随着放水,美联储意识到通胀愈来愈不可控之后,加上经济也开始复苏,企业开始复工复产,也愿意去借钱投资了,于是美联储又开启了加息的节奏。
加息意味着美债利率上升,海外资金成本拔高,资金成本上升后,预期收益率<资金成本。一看茅台的预期收益率不如资金成本了,于是又集体撤,撤,撤。
因此以茅台为代表的诸多茅股今年都出现了杀估值的现象。
可以预料,接下来美帝那边市场利率还可能会继续走高,这些茅股们依然会有相当大的压力。因此如果你满手都是一个风格的大盘成长基,需要随时做好面对回调的准备。
代表人物:傅鹏博、朱少醒、刘彦春、刘格菘、曲扬、葛兰。
价值风格就是典型如万科A、兴业银行、中国平安这类估值很低的股票。
价值风格的公司周期性普遍较强,经济向好时,企业利润就会快速增加。
比如上游做钢铁、水泥、有色的原材料公司,下游企业要开工,做产品,不得进材料才行啊?
另外经济复苏,银行坏账也少了,业绩自然也会变好,派发的分红自然也就变多了!
而且价值风格在加息环境下也是受利好最多的。
因为一般只有在经济走强的背景下才会开启加息,加息也可以提升银行保险公司的息差。
所以像21年全球经济又开始复苏,那么价值股整体表现自然就强了。
代表人物:曹名长、徐彦、丘栋荣、姜诚、王海峰
相比价值风格,大盘公司和小盘公司区别是市值不同。
一般投资者不需要对大盘和中小盘风格的基金进行过度区分,但市值风格也可以适当进行风险分散。
比如去年以来大盘成长的风格行情走向了极端,茅台、五粮液、恒瑞医*这些大市值公司都涨上了天,那么这时求稳的话,避开大盘,选择小盘风格的基金,可以避开很大回调的风险。
可以打开:晨星基金网,搜索基金名称,查看晨星股票投资风格箱,比如中欧潜力价值,对应的就是中盘价值型,而易方达蓝筹精选对应的就是大盘成长型。
那我直接告诉你,谨慎买近两到三年业绩最顶尖那一批基金,警惕基金销售平台给你推荐的基金。
举个例子,21年你能看到各平台推的最猛的,基本都是大盘成长风格基金,这时候小白准备入场已经晚了,因为基金经理擅长的大盘成长风格已经走向一个极端了,这时冲进去大概率是高位接盘。
如果我们巧妙地避开大盘成长风格,去找中小盘价值风格里涨最好的基金,这样就可以大大避开亏损。
比如曹名长,他就属于中小盘价值风格,主要是买一些估值很低,高股息的公司。
可以用典型的价值指数中证红利,来对比他的基金走势,会发现他的风格和中证红利很像,基本未曾漂移过,这就是典型的中小盘价值风格基金。
中欧价值发现以低估值为核心的策略,大多年份都成功跑赢了中证红利,在21年实现了26.67%的收益率,而大多大盘成长风格基金在2021年是负收益。
所以咱们虽然看到老曹19、20年业绩很差,看全市场基金历史业绩排名肯定选不中它,但一对比又会发现,21年他的业绩竟然又很好,排名前列。
为啥曹名长业绩反其道而行之?因为中小盘价值风格起来了。
咱讨论主动基金的时候,一定不能绕开市场风格去谈业绩。
张坤要找人比,就只能找曲扬,萧楠,彦春,葛兰,少醒们去比,他们都是大盘成长的风格。
谢治宇要比,就只能找董承非,饶晓鹏,周蔚文去比,他们是大盘均衡型的风格。
曹名长要比,就只能找徐彦、丘栋荣去比,他们是中小盘价值型的风格。
选基正确做法:
尽量分散配置不同投资风格下,业绩稳定,且名列前茅的。
错误做法:
首先选基金经理,先大致明白了他的风格,寻找低估的风格,再去谈业绩。
这点其实难度很大,可以说最专业的基金经理也很难有准确的预判。
除非市场走向极端时,那么我们可以适当做一个均值回归的预判。
比如在19、20年大盘成长风格连续暴涨后,我在21、22年并不看好大盘成长的表现,结果也确实印证了~
而21、22大盘成长连续调整,加上加息顶峰已过,23年我又相对看好大盘成长了。
但还是不建议去赌风格回归,因为猜错了就会很伤,市场经常不按套路出牌。
我的建议是,可以将不同风格的基金经理进行分散配置,押注多个风格,所谓东边不亮西边亮,以此来达到风险规避的效果。
其实对于泛主题类的,对于绝大多数基民而言已经够用了,我们挑选不同风格的最优基金经理出来,构建一个平衡组合就好。
比如:
大盘成长+大盘价值+大盘均衡+小盘成长+小盘价值+小盘均衡,各配1/6。
这样就可以组成一个各方面表现比较均衡的优质主动基金组合了。
目前我们的金牛二十策略也是按这套逻辑运作的,组合成立来超额收益一直比较稳定。
好,那这些对应的市场风格,目前市场上有什么优质主动基金可供选择呢?
诺,先看这张2023年牛基图:
接着我们来点评一下选手们的表现:
1、大盘价值
2023年实力较强的大盘价值风格基金经理有:华宝蔡目荣、诺安蔡宇滨、工银瑞信杨鑫鑫。
华宝蔡目荣:少数始终坚守大盘价值风格且业绩优秀的选手之一,同时他也是资源类周期行业的资深研究者,管理基金10年多。
他的大盘价值风格代表基金是华宝价值发现(005445),成立4年以来均跑赢同期沪深300指数。
蔡目荣的持仓非常注重估值,前十大持仓平均市盈率只有6倍左右,市净率0.7倍左右,主要以金融地产为主,防守性强,但进攻性偏弱。
在金融地产整体被沪深300连续摩擦了几年的情况下,基金依然能够相对沪深300每年都取得超额收益,说明其选股能力还是不错的。
蔡的这只华宝价值目前只有2.6亿的规模,灵活性方面很不错,缺点就是进攻性偏弱了些,这也是价值风格的通病,守强攻弱。
诺安蔡宇滨:有IMI石化行业就业经历,对化工很擅长,相比蔡目荣的佛系,蔡宇滨的交易、换手能力更强,总体业绩更好。
代表基金诺安策略精选(320020),自2018年6月接手管理至2022年底,仅在2020年跑输同期沪深300指数,其他年份均大幅跑赢。
目前蔡宇滨的诺安策略精选规模2亿,整体管理规模21亿,都是可控范畴之内,布*大盘价值的话,他是非常不错的选择之一。
工银瑞信杨鑫鑫:行业研究员出身,也做过投资助理,从业经历14年多,基金管理9年多,也属于老司机行列。
代表基金是工银瑞信创新动力(000893),自2019年2月接手管理至2022年底,只有2019年小幅跑输同期沪深300指数。
杨鑫鑫属于超级深度价值的选手,极度注重行业分散和个股的估值,在均衡的行业配置上优选个股,力图获取超额收益。
杨鑫鑫对估值的要求极为严格,前十大持仓平均10倍,持股的平均股息率甚至高达4.3%,属于典型的高股息投资策略。
如果想追求纯深度的大盘价值选手,也可以考虑他。
2023年比较有潜力的大盘成长风格基金经理有:鑫元李彪、民生加银蔡晓、南方改革卢玉珊。
鑫元李彪:早期曾在多家私募基金公司担任研究员和基金助理摸爬滚打多年,后来转战鑫元基金,具有消费、制造、科技等行业的能力圈。
代表基金是鑫元欣享(005262),自2020年2月接手管理至2022年底,稳定战胜同期沪深300指数。
李彪一句话总结,是属于事件驱动型,且具有一定行业轮动能力的成长型基金经理。
他的投资风格更倾向于选择高行业景气度的板块,并进行适当轮动。
比如李彪从20年开始就逐步将消费股清仓,转向高端制造方向,时机选择很好。
此外李彪有一个特点,他本人和基金公司都重仓了自己管理的基金,利益高度捆绑~
比如鑫元欣享,基金公司投资持有2000万份额,他自己持有66万份额。
他的另一只基金鑫元鑫动力,基金公司持有3000万份额,他持有203万份额。
可以说,作为一个小基金公司,整个鑫元的大部分权益资金都压在他身上了,足可见对其看好程度~
考虑到李彪目前只管理了9个多亿规模,要做行业轮动也很方便,因此我觉得关注他还是OK的。
民生加银蔡晓: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硕士,半导体科班出身,证券从业18年,基金管理7年,做过研究员、总监助理、策略组长、专户投委会成员等等,2014年加入民生加银基金,现任研究部总监助理。
代表基金民生加银研究精选(001220),自2018年3月接手管理至2022年底,在完整的4年中,稳定战胜同期沪深300指数,超额收益稳定。
蔡晓是一位热爱儒家思想、思辨性很强的基金经理,非常喜欢读论语,能够把里面的理念运用到投资中去。
一句话形容蔡晓的投资框架,就是“自上而下定方向,自下而上定个股”。
简单解释就是,先从上抓住各阶段市场的核心矛盾,把最有限的资源集中配置到最重要的,且体现核心需求矛盾的3-5个行业上。
选定行业后,继而确定个股,从每个行业中选3-6个个股,在个股的选择上,蔡晓主要关注两点,第一,这家公司有没有稀缺性,第二,这家公司的商业模式或者产品有没有强粘性。
投资风格上,蔡晓也是大盘成长,主打大消费和新能源板块,板块内个股轮动做的也不错,每年稳定战胜300就是最好的证明。
不过他有个小瑕疵,蔡晓的自有资金和基金公司没有跟投,有点可惜。
南方卢玉珊:清华会计学硕士,基金从业14年,历任研究部研究员、高级研究员,负责商贸零售、酒店旅游、纺织服装、轻工造纸、建筑工程等行业研究工作,能力圈很广。
代表基金南方改革机遇(001181),自2019年1月接手管理至2022年底,近4年中3胜1负,仅在2019年小幅跑输同期沪深300指数。
卢玉珊经历过2016年的熔断、债券熊市,所以非常重视回撤控制,在后续投资中形成了追求绝对收益、注重回撤控制的风格,这一点从她近三年的最大回撤和波动上面也能看得出。
在大盘成长风格里,卢玉珊的选股偏均衡,主要从三个方向入手,第一竞争格*清晰,护城河比较深的底仓,第二是业绩提速、净利润提升,可能即将迎来戴维斯双击的弹性股,第三是具备趋势反转机会的潜力股,比如像受损于疫情影响的公司。
另外她也非常重视仓位控制,行情变差时会及时降低仓位,比如2021年一季度仓位直接从8成下降到了6成,到了2022一季度最低降到4成,这也是她基金低回撤的关键。
考虑到卢玉珊目前管理规模28亿,而这只南方改革机遇只有3.4亿,操作方面也还算灵活,作为大盘成长风格里的稳健派,也是可以重点关注的人选之一。
这里顺带点名一下富荣基金邓宇翔,也是一个不错的大盘成长风格基金经理,只是核心基金富荣福锦(005164)限购,但感兴趣也不妨拓展关注一下。
2023年比较突出的大盘均衡风格基金经理有:安信聂世林、建信王东杰。
安信聂世林:2008年毕业即加入安信,安信基金早期班底成员之一,地产、大消费板块行业研究员出身,从业15年,基金管理7年,拿过金牛奖。
代表基金安信优势增长(001287),自2016年2月接手管理至2022年底,接近七年中,均稳定跑赢同期的沪深300指数。
聂世林的投资风格跟早期的谢治宇很像,都会做仓位择时,都是行业分散,换手率不低,大盘股居多。
当然目前老谢管理700亿+规模,已经没啥潜力可挖了,而聂世林依旧是一个不错的黑马选手。
在选基方面,他的另一只安信价值成长(008891),可以投港股,规模4亿多点,更合适。
建信王东杰:金融科班出身,清华金融博士学历,从业经历14年,开始在高华证券(高盛中国)做了四年分析员,2012年加入建信,从研究员做到基金经理,业绩表现非常优秀。
代表基金建信大安全(001473),自2015年7月接手管理至2022年底,6胜1负,只有2018年小幅跑输同期沪深300指数。
王东杰是从熊市里成长起来的基金经理,2008年入行就遇到全球金融危机,15年开始管理基金又遇到股市大震荡,所以他一直非常注重风险控制,回撤在大盘均衡风格里算是非常优秀的。
他的风控策略与谢治宇比较类似,主要是行业分散,但他更注重胜率,选的都是大而不倒的行业龙头,坚持“胜而求其战“的理念。
他长期保持均衡稳健的投资收益,而且他的基金管理规模更小(总规模44亿),他的另一只建信战略精选(005596),4.2亿规模,还可以投资港股,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023年我相对比较看好的中小盘价值风格基金经理有:中欧曹名长、大成徐彦、招商王平。
中欧曹名长:曹名长是国内低估价值投资派的大师,专注低估股票十余年,从来不蹭热点,以他的代表基之一中欧潜力价值(001810)为例,虽然前几年他的业绩一般般,19、20连续跑输沪深300,但也是因为低估风格不受欢迎的缘故。
老曹的话,目前我比较看好他的另一只中欧成长优选回报(166020),规模只有3个亿。
大成徐彦:硕士学历,十六年的行业从业经历,基金管理年限8.8年,18-19年中间有一年多的空窗期,19年底才开始重新接管基金。
代表基金是大成竞争优势(090013),从他完整管理的5年来看,5胜1负,只有2020年小幅跑输同期沪深300。
徐彦与曹名长不同,主打方向是周期类行业,偏爱工业、能源和材料。
徐彦擅长深入研究企业价值,以判断企业价值为出发点,研究行业趋势、商业模式和管理团队,挖掘低估值个股。
他的换手率很低,从不关注短期市场,也不跟随板块热点,坚持以合适的价格买入优秀的公司并长期持有的理念。
徐彦的管理规模也不大,只有50亿,而且风控能力也强,长期保持较低仓位运行。
招商王平:管理学硕士,FRM(金融风险管理师),从业16年,基金管理12年,招商基金的老将,历任风控分析师、风控管理、量化、期货研究等工作,现任招商全球量化投资部副总监。
代表基金是招商量化精选(001917),自2016年3月一手管理至2022年底,早年因为小盘股表现较差跑输300,但随后在19-22年均大幅战胜指数。
王平擅长量化投资,他见目前也在管理招商沪深300、中证500/1000、光伏、红利等指数增强量化产品。
从投资风格上看,王平一直偏向中小盘价值风格,和之前的网红基金经理金元顺安缪玮彬属于同一种类型~
他俩都是持股极度分散,个股占比很少超2%,而且持仓估值很低,持股市盈率只有10倍左右,且行业非常分散,非常典型的量化思维。
量化投资,最麻烦的是规模扩大后超额收益的失效效应,但招商王平这只量化精选只有6亿,还是问题不大的。
虽然他的历史业绩比缪玮彬稍逊一筹,但他的优点在于不限购,而且规模小,打新收益更高。
可能是出于小而美的因素,基金经理团队自有300万资金重仓这只基金,而基金公司自有资金也是有2000万布*,充分说明内部的看好。
2023年我相对比较看好的中小盘成长风格基金经理有:建信邵卓、平安张晓泉。
建信邵卓:看过邵卓几次专访,他在西门子和IBM有过工作经验,属于实体转行的基金经理,目前基金管理8年,业绩优秀。
代表基金是建信创新中国(000308),自2015年接手管理至2022年底,在完整的7年中,6胜1负,只在2017年跑输同期沪深300指数。
由于有过实体工作经历,所以他对科技和高端制造方面有更深的理解,但他的能力圈不仅限于科技,在消费、医*、金融、周期等都有一定行业轮动能力。
目前国家发力扶持小而美和高端制造,这也是他的强势点,值得考虑配置。
平安张晓泉:清华学霸出身,平安研究总监,有色化工优秀分析师,有逾六年的基金经理经验。
代表基金是平安新鑫先锋(000739),自2019年6月接手管理至2022年底,持续稳定跑赢同期沪深300指数。
他作为研究总监,善于借助投研团队的实力,业绩突出,近三年业绩在全市场排名前50,但目前管理规模仅10个亿,规模与其实力并不匹配,性价比较高。
不过考虑到他的平安新鑫先锋规模已有8.5亿,他的另一只平安研究精选(011807)只有1.7亿规模,更加灵活,也是不错的选择。
2023年我相对比较看好的中小盘均衡风格基金经理有:诺安王创练、国投瑞银吴潇。
诺安王创练:北大经济学博士,从97年就开始干投研,现在也有26个年头了,行业老炮,基金管理7.7年,他早期在多家机构做过宏观经济研究,2008年加入诺安至今,现任研究总监。
代表基金是诺安研究精选(320022),自2015年3月由他一手管理至2022年底,完整的7年中,5胜2负,也是只有2017和2022年跑输同期沪深300指数。
王创练属于均衡风格,擅长把握经济周期,注重个股估值性价比。
他有自己的一套投资流程,即:观气象→选土壤→播种子。
方法就是先判断经济周期阶段,然后确定高景气赛道,最后再精选个股。
在估值和价格合适的时机买入,直到基本面发生变化或者高估时卖出。
比如他2020年底重仓日常消费,但在2021上半年大幅减仓,及时分散到了工业、可选消费、能源等行业。
王创练的管理规模24亿,是中小盘均衡风格里面最少的,他的另一只诺安安鑫(002291)规模只有2.6亿,打新和灵活性更好,性价比可能更高。
国投瑞银吴潇:海归金融硕士,从业经历近8年,基金管理5年,中坚派实力选手。
代表基金是国投瑞银瑞盈(161225),自2017年3月接手管理至2022年底,完整的5年中,4胜1负,只在2018年小幅跑输同期沪深300指数。
他也是和谢治宇类似的均衡风格,核心投资思路还是分散投资,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
他认为中国拥有全产业链优势,可投资的板块很多,关键是要精选好赛道,并在里面挑选好公司持有。
目前管理人团队自持超850万,对于这只两个多亿的基金而言,自持占比也算是业内前几名了~
价值成长风格主题基金咱们已经说完了,接下来再聊聊行业主题基金~
行业主题基金:
1、消费方向
首先科普一下,国内消费基金其实α并不显著,能战胜指数本身的基金经理可以说少之又少,因此这里我只介绍两个相对看好的潜力黑马。
1、银华薄官辉
说起银华,大家应该都知道这家公司其实在消费板块一直都有深入的研究。
而薄官辉在进入银华基金之前任卖方研究员时,就是主攻食品饮料和农业,随后一直专注于消费领域投资。
由于多年专注于消费领域研究,且投资消费股时长期享有超额收益,薄官辉被投资者广誉为“国民消费专家”。
从历史业绩里看,薄官辉从18年出任银华消费主题基金以来,每一年都大幅战胜了中证消费50指数,这个成绩毫无疑问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消费顶流了。
另外在大多明星消费基金经理规模扩张至数百亿的情况下,薄官辉管理规模只有47个亿,银华消费主题(161818)也只有4个亿,算是性价比不错的选择。
早期和王园园共管富国消费主题,多年战胜消费基准,但因为王圆圆规模膨胀到数百亿,而刘莉莉只有4个亿规模,所以她还是可以考虑的。
她管理的富国研究精选(000880),算是早几年表现一般,但在21年和22年均战胜了消费50不少。
在多数消费基金经理均跑输基准的情况下,绝对是难能可贵了。
1、建信潘龙玲
早期在医*企业做过研究员和*品研发,而后加入基金公司从事行业研究员工作。
潘龙玲是偏爱交易的轮动型选手,2021年换手率高达713%,比如2022年前三季度,每次都是一波大换血,前十大持仓每次至少要换掉7只。
在2021-2022不是躺平就是等死的极端行情下,她的高频轮动产生了显著的效果,加上目前管理规模只有7个亿,很适合她的轮动策略。
从18年至今,她的建信高端医疗(004683)只有19年没能跑赢医*50指数,其他年份均战胜。
对于轮动型选手,只要规模不上30亿,整体而言轮动策略的效果都是能够保证的。
圈内比较出名的特色医疗人,川大生物医学博士,有多年医疗行业研究员经历,管理基金6年,且主打医疗基金,专一度高。
万民远偏好中小盘成长股风格,几乎从不参与抱团,属于那种特立独行类的基金经理,喜欢在冷门领域寻找价值被低估的黑马,但进入持仓后长期持有。
这也是他能够取得高收益的关键,相比眼茅、牙茅、CXO等各种热门板块的明星领域,他更喜欢类似如一心堂、健之佳、老百姓这种小而美的标的。
从18年至今,他的融通健康产业(000727)每一年均战胜医*50指数,超额收益非常稳定。
从2022中报该基金的自购和机构持有情况看,员工持有超160万,机构占比高达52.6%,说明这只基受认可度相比大多医疗基而言也较高。
不过由于融通健康产业规模50亿,已经比较大了,因此更推荐他的另一只小规模基金,融通鑫新成长(011403)。
白冰洋可能名气不大,不过提起丘栋荣你们肯定都知道,白冰洋就是老丘的夫人。
丘栋荣的风格可以说是典型的深度价投选手,他老婆风格和他是非常的接近,09年入行之后也是拜入深度价值流派,看重估值,喜欢“非主流”的冷门领域~
别人的关注点大多在于上涨空间多少,而她的关注点首先是下行风险是否可控。
白冰洋管理的中银证券健康产业(002938)2022年收益率8.7%,2021年收益率38%,已经连续两年拿下医*基金头名。
两年的超额,一是由于她管理的基金规模只有8亿,可以灵活选股策略,另一个就是她深度价投,对风险的敬畏。
比如她在2021年CRO、医疗器械高涨时接手这只基金,但随后她很快把持仓调到中*和原料*,之后CRO和医疗器械便回调,中*原料*继续上涨,因此获得了很高的超额收益。
不过还是说句,白冰洋并不是专攻医疗的基金经理,接手医疗基金也只有不到2年时间,虽然期间两年业绩均大幅战胜医*指数,但业绩稳定性还是有待考验的。
不过作为医*基里最灵活多变,已经规模较小的基金经理,把她放在潜力黑马名单还是没啥毛病。
1、华宝贺喆
贺喆在北大毕业后,便在无线通讯行业工作了8年,区间与许多苹果产业链龙头公司都有深度合作,这也让他比大多数人更懂电子行业的产业周期。
因此贺喆先是去私募干了几年,从电子行业研究开始,后来覆盖周期和各类成长行业,但核心还是集中在制造业尤其是电子方向,这也是贺喆第一只发行的基金名为华宝高端制造(000866)的原因。
此外贺喆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他在高端制造领域里非常注重控制回撤和波动的基金经理,近三年的回撤控制在电子行业基金经理中属于佼佼者。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会通过选电子、制造行业里一些相关性比较小,能产生对冲作用的个股,并且个股权重不超5%来尽量规避风险。
由于贺喆的综合业绩在电子领域排行top3,回撤控制也很好,因此过去几年综合的风险收益比是行业第一名。
再看超额收益的稳定性,从18年末接管华宝高端制造以来,除了19年没能战胜中证电子指数之外,其余三年均大幅战胜,超额收益显著。
考虑到贺喆目前还只管理了二十来个亿的规模,核心基金华宝高端制造也只有2个多亿,因此还是非常值得关注的。
付娟是博士学位,作为从业十六年的明星基金经理,在农银汇理就拿过五年期金牛基金的荣誉。
而她的能力圈也不仅覆盖电子,同时还包含了消费、医*、新能源等多个方向,属于典型的全能型选手。
付娟的业绩也不用多说,从2012年管理基金至今十年时间,从1000点起,同期生涯业绩指数4480点,远高于沪深300的1250点,生涯年化收益15.5%,绝对的白马名将。
这次我把电子方向的选手引入付娟,主要是因为付娟近几年配置的方向都集中在电子、新能源为主,加上她本身选股实力强,现在规模还不算巨大,所以介绍下也就有必要了。
从付娟的生涯业绩曲线来看,会发现她的总体风格还是偏向于成长,属于攻强守偏弱的基金经理,回撤控制暂时看来不如贺喆,但胜在经验丰富,行业脉络广泛。
生涯超额收益也十分显著,也是除了19年之外,每一年均战胜中证电子指数。
而且她管理的申万菱信新经济(310358),基金经理自持有1335万,非常巨额的数字,说明利益高度捆绑。
方建是清华大学工学博士,生涯长期专注于高端制造方向,2021年12月成立了一只专门投资芯片半导体方向的银华集成电路(013840),刚成立就自购了156万,可见其自信和看好。
方建的银华集成电路主要持有半导体设备、模拟芯片设计、分立器件三个细分行业,从22年全年来看,跑赢了同期国证芯片指数25个百分点,超额收益十分出色。
作为专攻电子方向的清华工学博士,目前仅管理30亿不到,他还是有希望相对芯片板块跑出长期超额收益的。
1、招商任琳娜
如果说你是既要又要的挑剔型,我觉得任琳娜可能会胜任大家的高要求。
任琳娜最早起初是管理申万菱信新能源汽车基金的,在她任职期间申万菱信新能源汽车收益率138%,大幅战胜新能源车指数的70%。
而且超额收益稳定,在18、19、20年均大幅战胜中证新能源指数。
在21年跳槽到招商基金任职后,开始管理招商安润(000126),而22年也战胜了中证新能源车指数。
可见她操盘两个阶段的新能源方基金,都战胜了新能源汽车指数,算是一个比较稳健的增强选择。
任琳娜现在来到一个新的团队,管理规模从原先的上百亿一下子就降低到了20亿出头,一下子压力瞬间小了不少,又能愉快的在新能源领域里选股了~
因此,考虑到小规模,稳定的超额,想投资新能源的话,我觉得确实值得关注她。
目前她管理的另一只招商能源转型(013871)规模更小,也可以关注。
陶灿/田元泉主管的建信新能源(009147),是目前所有新能源基金中综合业绩表现最好的之一。
其中陶灿作为权益部投资总经理,有十余年的超长生涯投资履历,也是金牛奖选手,在多个行业都具有强大的配置能力,可以有效把控全*风险和方向,他长期也是十分看好新能源这个投资方向。
而田元泉则是一直以来都在研究和投资新能源行业板块,非常专注,在两位基金经理研究合力之下,建信新能源还是有望战胜指数的。
1、工银陈小鹭
化工研究员出身,典型的行业重仓轮动型选手,最大的特点是敢于重仓单个行业,调仓果断,而且胜率不俗。
比如工银瑞信国家战略主题2021年中报,前三大持仓行业分别是:材料(61.6%)、金融(31.7%)、信息技术(4.4%)。
2022年初则换成了:金融(52.4%)、房地产(19.9%)、材料(19.6%),
2022下半年又变成了:房地产(42.8%)、工业(33.2%)、金融(11.9%)。
地产行业在2022下半年排在wind第11个行业中第二名,而金融排第七名。
可以看到他每次的行业性轮动节奏的把握的很不错,而且他的年换手率在300%左右,说明调整好方向之后也就不会一直折腾了。
考虑到需要做大方向的调整,规模肯定不能太大,目前他的管理规模只有7.5亿,操作上还是灵活的。
不足之处是陈小鹭并不是专业研究金融地产的基金经理,所以我们把他作为金融地产的增强基,其实有些牵强。
但好处在于对于非专业投资者,又同时看好金融地产的朋友来说,选这位基金经理,可以更好的帮自己把控方向,增加一个二次容错。
这样你即便看错地产,有基金经理把持,也未必就会踩雷。
而他管理的工银瑞信国家战略主题(001719)从成立以来每一年均大幅战胜了中证800金融地产指数,可以说实力很强。
上交大金融学硕士学历,从业经历11年,早前是国泰君安银行分析师,南方基金金融行业高级研究员,可以说在金融这块扎根非常深入,他的代表基金也是南方金融主题(004702)。
黄春逢年平均换手率大概200%左右,属于佛系型选手,相对前一位基金经理来说,黄逢春近三年的业绩要差一点,但他的方向非常专一,基金方向也是长期集中金融地产,不会出现漂移。
另外机构持有(87%)和自购(235万)占比也高,说明这只基受认可度也不错。
而且该基金成立以来,也是从18-22年每一年均战胜中证800金融地产指数,超额收益非常稳定。
1、华安舒灏
主攻方向是机械和军工,在军工行业有十多年的研究经验。
舒灏的特点是小盘股+高换手,由于军工板块的特性,他会进行适当择时操作,而且对自己熟悉的机械制造领域也会适当进行分散配置。
综合来看,他各项数据都是比较不错的,业绩同类前茅、回撤低、机构持有50%以上,自购也买了63万份,算不少。
目前他管理的华安大安全(002181),自完整的19-22年四年中每年均战胜中证军工指数,超额收益非常稳定。
北大学霸,从业近24年,基金管理近16年,是目前市场市从业年限最长的基金经理之一,经历过多轮牛熊市考验,投资经验丰富。
王宁是学统计出身,所以他最大的特点是对数据有着较强的敏感性,擅长从不同产业的运行周期和维度等方面的数据进行研究比较,然后根据产业和估值的变化设计投资组合,获得超额收益。
相比其他同类基金经理,王宁是最佛系的,平均年换手率在100%左右,几乎就是每年调完仓就躺平了,但业绩依旧名列前茅。
不过王宁上任的长盛航天海工装备(000535)有点晚,是21年8月才刚刚上任,但随后业绩还是很不错,一年四个月时间便相对中证军工指数获得了15%的超额收益。
而且他的总管理规模只有6个多亿,非常灵活,作为圈内老炮,王宁有丰富的管理经验,且这只军工基金在他手里近两年的业绩也够看,因此也纳入了黑马基金名单。
12年成立,华宝老牌周期风格基金,长期重仓有色、采掘、化工等行业,可以稳定跑赢中证有色指数。
之前蔡目荣管理的另一只华宝价值发现我们已经提及过他,但他也多年从事着资源类周期行业研究,可以说是周期行业的“活化石”。
不过资源类基金的业绩起伏波动挺大的,有时可能会大幅度的跑输沪深300,因此投资该板块要懂得择时进场才行,难度较大。
农业板块性价比最高的基金,业绩和回撤都比较优秀,且自成立以来,业绩远优于中证农业指数。
万家刘洋是行业研究员出身,能力圈覆盖食品饮料、农业、建筑、有色、交通运输等行业,目前主打周期+农林牧渔。
刘洋在农业板块非常下功夫,为了调研市场甚至会亲自下到地里掰开玉米找害虫,可见其对研究之深入。
万家瑞隆当前16亿,规模还是合适的,看好农业可以考虑一下。
1、刘涛,鹏华丰融(000345)
鹏华刘涛是纯债基里的业绩王,业绩稳定,他过去管理的多只债基过去均大幅战胜中证综合债指数。
其中鹏华丰融历史业绩最好,但它是一年开放一次申购,现在还封闭着,开放日为每年的11月19日左右。
一般封闭债基的业绩普遍要更好一点,因为仓位更高,所以债基封基一般业绩都好于开基。
如果不追封基的话,他还有一只鹏华普利(009483),也是开放申购,可以考虑~
安信张翼飞可以说是现在固收+界的一哥,这只安信稳健增值曾经连续29季度收益为正,固收+历史第一。
如图,安信稳健增值自从2018年以来每年均为正收益。
不过该基金现在规模高达238亿,规模有点太大了,他的另外一只安信民稳增长(008809),目前17亿规模,表现可能会更好。
不过要强调一遍,安信民稳因为股票仓位更高,风险也更高。
南方郑迎迎是金融硕士,是一个兼具宏观研判能力与基本面研究能力的资深“固收+”基金经理,基金管理马上满10年,也算是固收圈的老将了。
这只南方荣光自她接手至2022年12月,年化回报7%+,每年业绩均为正,尤其在20年,她通过精准的仓位控制取得了不错的超额业绩。
另外她目前仅管理两只固收+基金,总规模20亿,操作上也能轻松应对。
4、郑青,华泰柏瑞鼎利A(004010):
华泰柏瑞郑青是经济学硕士,基金管理10年,长期从事现金管理类产品的研究和投资,拥有丰富的流动性管理经验。
郑青总管理规模高达921亿,但大多是货币基金、纯债基金和同业存单基金。
固守+基金就2只,而这只华泰柏瑞鼎利规模46亿,也在合理范围内。
华泰柏瑞鼎利自她2020年接手至2022年末,季度和年度收益均为正,并且每年均大幅战胜中证综合债,也是一只可考虑的高性价比固收+基金。
最后再强调一波,尽量做多种风格的基金搭配,降低基金组合的波动性,以实现长期稳定超额收益。
比如大盘成长+大盘价值+中小盘成长+中小盘价值,也可以增加相应的均衡风格,从中选出表现最好的主动基金选手,构成权益基金组合。
当然有自己非常看好的板块,比如港美股QDII,或者行业主题,也可以做一些DIY,加入到权益组合之中。
最后再结合优质的债券或者固收+基金进行定期的动态调整股债配比,这样就可以实现非常有效的风险分散和稳健的收益曲线了~
今天的投资分享就到这,文章合计1.8万字。
先筛选大量数据,然后写测评,确实得费很多精力。
而且因为内容长,可能很多朋友第一次看完,没法很好的消化,也需要二次回顾。
所以大家如果觉得有用,务必点个赞、收藏方便回看哈,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尽量转发分享。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中欧新蓝筹混合a适合定投吗?
简答:中欧新蓝筹混合A基金适合长期定投,但需要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进行选择。
深入分析:中欧新蓝筹混合A基金是一种以中国蓝筹股为投资标的的混合型基金,由中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管理。该基金主要投资于中国股票市场,并采用价值投资和成长投资相结合的策略。基金经理通过深入研究公司基本面和行业趋势,选择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蓝筹股票,以追求长期稳健的投资回报。
对于定投来说,中欧新蓝筹混合A基金适合长期定投,可以通过定期定额的方式进行投资。定投可以分散投资风险,平均成本,降低市场波动对投资的影响,适合长期投资者。但需要注意的是,基金投资存在风险,需要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进行选择。此外,需要关注基金的投资组合、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和业绩表现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分析。
建议:如果投资者具有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并且对中国股票市场有信心,可以考虑将中欧新蓝筹混合A基金作为长期定投的选择之一。但需要注意,基金投资存在风险,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和分散投资。此外,建议投资者定期关注基金的投资组合、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和业绩表现等方面,及时调整投资计划,以达到长期稳健的投资目标。最后,建议投资者在投资前应充分了解基金的相关信息,如基金的投资标的、投资策略、风险等级等,以便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新京报 - 好新闻,无止境
哪些个股被基金重仓?天相投顾最新数据显示,二季度贵州茅台、宁德时代、隆基绿能、五粮液、泸州老窖、*明康德、山西汾酒、美团-W、比亚迪、华友钴业是权益基金持有总市值排名前十的个股。
截至7月22日,权益基金二季报披露已至尾声,二季度公募基金持仓情况浮出水面。
今年以来,虽然A股市场持续动荡,但在4月下旬开始触底回升,不少权益基金趁机加仓,“回血”一波。
方正证券研报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偏股型基金股票仓位环比提高,由今年一季度的81.6%升至84.3%,提高了2.7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其中,股票型开放式基金仓位为90.2%,环比提高0.8%,混合型开放式基金股票仓位为83.4%,环比上升3.0%。贵州茅台、宁德时代、隆基绿能、五粮液、泸州老窖等股票备受公募基金青睐。
不过,针对这些热门股票,明星基金经理二季度的操盘思路也存在分歧,比如银华基金李晓星二季度大幅减持宁德时代,从一季度的第一大重仓股到二季度跌出前十大重仓股;但中欧基金周蔚文却加仓了宁德时代,新晋二季度前十大重仓股。
二季度基金仓位提升加仓方向:消费、新能源
今年二季度,股票市场出现明显回暖,上证指数涨4.5%,深证成指涨6.42%,创业板指涨5.68%,不少基金加大了对权益市场的布*,偏股型基金股票仓位创下历史新高,达84.3%。
招商证券研报数据显示,二季度公募基金加仓主要集中在高景气度的新能源产业链,以及疫情防控形势平稳后复苏的相关板块。具体而言,基金大幅加仓食品饮料,加仓电力设备、汽车、商贸零售、交通运输等行业,减仓的行业则主要集中在电子、计算机、医*、银行等。
从个股来看,天相投顾最新数据显示,二季度贵州茅台、宁德时代、隆基绿能、五粮液、泸州老窖、*明康德、山西汾酒、美团-W、比亚迪、华友钴业是权益基金持有总市值排名前十的个股。其中,贵州茅台、宁德时代备受欢迎,分别被1629只基金以及1382只基金持有,还有隆基绿能、五粮液、泸州老窖、比亚迪、东方财富等5只股票被超500只基金持有,这些股票近几年来一直是资本市场的“大热门”。
分赛道基金来看,财通证券研报数据显示,科技类基金加仓电新(电力设备与新能源),减仓生物医*;新能源类基金大幅加仓锂钴,减仓正极;消费类基金加仓食品饮料、减仓生物医*;医*类基金加仓医疗服务,减仓CXO(医*外包)。
同时,晶澳科技新进科技类基金前十重仓股;亿纬锂能重回新能源类基金前十重仓股;海尔智家、古井贡酒重归消费类基金前十重仓股;同仁堂、通策医疗新进医*类基金前十重仓股。
明星基金经理操盘现分歧,热门股有人减持有人增持
在众多基金二季报中,明星基金经理的操盘思路备受市场关注。
李晓星在银华心怡二季报中致歉称,“基金净值的回撤使得持有人承受了阶段性的亏损,我深表歉意。我个人资产的绝大部分都买了我的基金,持有人的心情我感同身受。”
二季度,李晓星维持了银华心怡91.65%高股票仓位运作,但比较奇怪的是,对于宁德时代这一热门股,李晓星在二季度进行了大幅减持,甚至跌出了前十大重仓股之列,但在一季度末,宁德时代还是银华心怡第一大重仓股,占比达8.42%。
李晓星在银华心怡二季报中称,受到上游锂资源的供给约束,全球电动车明年面临增速降档的压力,加上中游材料在过去一年大规模扩产,竞争格*有恶化的趋势,中游电池和锂电材料整体的性价比逐步下降,估值有上限。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周蔚文旗下掌舵的中欧新蓝筹在二季度却加仓了宁德时代,成为第三大重仓股,占比达3.93%,而在今年一季报中,宁德时代还不在十大重仓股之列。
周蔚文在中欧新蓝筹二季报中称,报告期内本基金在市场非理性下跌期间,进行了适当比例的加仓,增配了新能源、军工、医疗服务板块中部分经过调整估值已趋合理及基本面改善的一些个股。
易方达基金张坤旗下管理规模最大的易方达蓝筹精选二季度的前十大重仓股与一季度相比差别不大,五粮液取代贵州茅台成为第一大重仓股,此外,海康威视跌出前十大重仓股之列,*明生物则成为新晋前十大重仓股,这是一家港股上市公司,是全球领先的生物制剂服务供货商。
张坤在易方达蓝筹精选二季报中称,“本基金在二季度股票仓位基本稳定,并对结构进行了调整,增加了医*等行业的配置,降低了科技、金融等行业的配置。个股方面,我们仍然持有商业模式出色、行业格*清晰、竞争力强的优质公司。”
截至二季度末,中欧基金葛兰旗下管理规模最大的中欧医疗健康的股票仓位为88.3%,比一季度末大幅提升6.74个百分点,前十大重仓股变化不大,博腾股份、智飞生物已不在前十大重仓股之列,取而代之的同仁堂和九洲*业。
今年以来,医*股表现不佳,相应的医*主题基金也出现较大波动。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21日收盘,中欧医疗健康A/C年内收益分别达-12.88%及-13.27%,葛兰在该基金二季报中表示,从基本面角度来看,医*生物板块在季度初也受到了疫情的较大影响,但截至半年末,大部分企业已经出现了较为显著的恢复。“整体而言,我们依然看好医*生物板块的中长期投资机会,但短期市场波动难以避免。”
基金经理对未来一年市场偏乐观,看好能源、消费升级投资主线
展望后市,李晓星在二季报中表示,“对于国内的经济前景,我个人是非常乐观的,我们看好中国经济的v型反转。下半年持仓会变得更为均衡,看好融资驱动的基建和政策驱动的房地产,并适当提升了跟投资相关的价值股的配置比例。”
针对目前比较火热的新能源行业,李晓星称:“展望下半年和明年,我们对新能源中的电动车中游材料和光伏制造相对都更加谨慎一些,相对更看好电动车整车、部分中游材料细分环节、绿电运营商、储能产业链以及部分风电零部件。”
信达澳亚基金冯明远在二季报中称,展望未来,经济弱复苏+流动性充裕的组合可能很难持续,市场将更加注重基本面的质量。会继续在新能源、科技、高端制造等主要赛道耕耘,深挖基本面扎实的优质个股,自下而上挖掘投资机会。
景顺长城基金杨锐文表示,“尽管当下市场已经反弹了不少,后续的走向充满分歧,但我们的观点很明确,即对未来一年的市场是乐观的。我们认为绝大多数的市场参与者,尤其是国际投资者,低估了中国经济的相对优势。”
他进一步表示,在全球大通胀的背景之下,未来几年的增量机会在减少,长期成长的机会可能变得更为稀缺与珍贵。站在当下,未来比较明确的主线方向无外乎三个方向,即能源线、自主可控线和消费升级线。“新能源车无疑是未来十年最精彩的赛道。”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潘亦纯编辑岳彩周校对柳宝庆
2017那些猪都能上天的投资风口,2018还有戏吗?
2017年,有多少个风口强势袭来,又有多少人为之疯狂?
这一年,无数人在一线城市撸起袖子加油干,但深圳88万的6平米鸽笼房将他们的梦想扼杀在摇篮里;
这一年,雄安新区腾空出世,C919再次点燃了国人的自豪感,十九大为中华民族的未来描绘出新的希望;
这一年,美国奏响了缩表,减税,加息三部曲,朴槿惠却依然在狱中哭泣;卡塔尔还在为集体断交而耿耿于怀,中国高铁已经在“一带一路”的星光大道上驰骋;
这一年,A股给了你“漂亮50”,但也别忘了还有“要命3000”;姚振华在保险业被判了“10年有期徒刑”,小燕子和马云又在搞事情;王思聪父子变卖万达,狼狈不堪,低调了许多,国人还在呼唤着贾跃亭回国。
这一年,国家强制管控外汇,堪称历史最严;这一年,共享单车红遍大江南北;这一年……
混沌
如果要用一个词总结2017,那么排排君首先想到的是:混沌。
搞事:金融监管与调控层出不穷
不多说,印象最深的那就是房地产的调控了。2017年4月,银监会发布《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其中就提到了“坚持分类调控、因城施策,防范房地产风险”。
2017年部分金融监管政策盘点
来源:网络
显然,2017年下半年房地产的日子越来越难过,先是切断委外理财资金,然后提高贷款利率,最后在M2增速下滑的背景下还在限价。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去杠杆,将表外理财纳入MPA考核就是必杀技之一。今年央行正式将表外理财“收编”,纳入MPA,也就意味着流向债市、股市的十几万亿资金受到监管,很多不合规的理财资金可能被迫退出股市和债市,也对今年的股市和债市的资金流将会造成很大的打击。
2017年年底,史上最严资管新规打破了传统的刚性兑付,私募基金也成了纳税户。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终极大boss,那就是收紧流动性。首先第一就是M2增速下降。11月13日,央行发布10月信贷数据,10月M2货币供应同比 8.8%,增速创历史新低!
M2的下降,至少说明2018年的资本市场会出现两个情况:
1、经济出现放缓,对资金的需求量降低。
2、金融领域去杠杆、去链条继续深化,减少了资金在银行体系内空转,增加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搅*:互联网大佬大战新零售
2016年云栖大会上,马云首次提出了“新零售”概念,而在之后的一两年里,阿里从新零售业态盒马鲜生,到线上的闪电购、易果生鲜,线下商超从银泰、三江购物等再到今天的高鑫零售,通过入股、联姻等多渠道,已然打造成了阿里的“新零售帝国”。
2017年7月,刘强东又提出了“第四次零售革命”,推出“无界零售”概念。同时,京东在核心的3C领域也试水到线下门店,在双十一期间,京东在全国线下布*超过160家京东之家。
截至2017年11月5日,小米之家的开店数拓展到228家,而雷军给出的KPI目标为,3年内开出1000家门店,5年内突破700亿销售额。
比特币疯狂:你错过了一次成为亿万富翁的机会
如果要数2017年的年度热词之一的话,非比特币莫属。2017年暴涨行情让它赢得了全球人的目光。比特币2017年最低价位是在1月11日的789美元,而全年最高价位、也是比特币纪录最高价是在12月18日达到的18674美元。掐指一算,比特币2017年的涨幅达到1700%!
来源:网络
然而好景不长。9月4日,中国央行宣布将ICO定性为非法金融活动,暂停国内一切交易。但这依然没有阻止比特币疯狂的涨势。而最让人唏嘘的是那个7年前1万枚比特币换了两份披萨的小伙,按照现在的比特币价格来算,他相当于当时花了1亿美元买了两份披萨,并且错过了一次成为亿万富翁的机会。
试图“消灭”人类的人工智能
2017年,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谓是高歌猛进,而其中最令人兴奋的消息莫过于***在7月20日正式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从此人工智能发展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纵观全年,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AlphaGo的进化。5月27日,卷土重来的AlphaGo战胜人类排名第一的围棋高手柯洁。短短几个月之后,DeepMind团队发布的AlphaGoZero,再次震惊世界。短短一年内,人工智能完成了人类几千万年的进化,不得不让人们叹为观止。
知识付费:碎片化、细分、垂直
2017年,知识付费的发展在似乎有些激烈:在豆瓣进军这一领域后,曾经异常高调的分答却突然熄火,为整个行业蒙上了一层阴影。不过,消费者对知识依然有着强烈的渴望,知识付费领域依然有市场空间。知识付费已经从最初简单的金融理财等科普知识转变为更加多元化的细分垂直知识,未来知识付费领域也将势必迎来受众群体越来越精准的新营销时代。
共享经济:又一个创业火葬场
说起2017年最受资本青睐的词语,一定是共享经济。然而这一年,共享经济却是争议不断,洗牌不断。
从共享单车开始,短短一年间,就出现了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共享篮球甚至共享玩具。追风者们前赴后继,使得共享经济成为又一个创业火葬场。不完全统计,截至去年12月27日,共有26家投身共享经济的企业宣告倒闭或终止服务,其中包括7家共享单车企业、3家共享汽车企业、7家共享充电宝企业、4家共享租衣企业、1家共享雨伞企业和4家共享玩具企业。
共享经济像过去那样疯狂铺量的做法已经行不通了,2018年必将是博弈盈利的一年。毕竟,资本已经过了只以流量论英雄的时代,盈利才是决定融资能力的根本。
股市:价值投资之年
2017年,注定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典型的价值投资之年,以贵州茅台、中国平安等为代表的优质白马蓝筹股受到了大资金前所未有的追捧。
2017年,A股闯关MSCI成功,“漂亮50”一骑绝尘,优质蓝筹股势如春笋,A股韭菜终于看见了“时间的玫瑰”。但是,算上全年所有的交易日,A股2017年度区间涨幅为正数的仅有681只(剔除2017年上市的新股),在沪深两市3000多只股票中占比仅约20%。这也就是为什么“二八”分化会从股市的蔓延到投资大军中。
那么,2018年的资本市场究竟会是什么样呢?A股是否会延续蓝筹白马行情?又有哪些板块受到私募大佬的青睐?
2018年的资本市场将如何演绎?
榕树投资翟敬勇:新经济领域大盘股活跃趋势不会改变
2018年的A股预计将继续延续上证50、沪深300持续强于沪深综合指数的走势,传统经济加速寡头化的趋势不会改变,新经济领域大盘股活跃的趋势亦不会改变。
景林资产:中国优质资产面临重新定价
从海外的经验来看,估值体系全球化是必然趋势,中国优质资产将面临重新的定价。随着海外配置型资金进入,投资者结构优化,A股的投资理念已经在悄悄发生变化,“大钱”更关注的是公司质量,对那些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具有很强核心竞争力的优质公司,会重仓持有并与之共成长。
一村投资潘江:寻找有业绩或者预期业绩比较好的公司
市场风格可能会在主题或者行业之间切换,但不会纯粹在以市值为标准切换。很多没有业绩的小股票还会跌,大股票可能会存在短期的回吐,但基本面比较好的公司,下跌之后估值会回到一定吸引力的区间,反而会有投资者去买进去。
中欧瑞博投资吴伟志:不要去奢望赚涨潮的钱
2018年不要去奢望赚涨潮的钱,不要奢望放水出现大牛市。我们看到2017年当中可能对大市值公司做配比能赚到钱,在2018年已经不完全能够用大市值小市值来衡量。
引领集团潘晨兴:资金面对股市的影响偏中性
2018年股市仍将维持慢牛行情。短期来看随着市场的持续缩量,流动性不足成为市场的最大担忧。但随着“房子是用来住,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以及租售同权等政策的不断落实,会倒逼房地产市场的一些投资性资金撤出,其中部分资金或将流向股市。近期出台的资管监管新规,明确提出打破刚兑,这或将使得银行保本收益理财产品寻找新的投资渠道,不排除有进入股市的可能性,资金面对股市的影响偏中性。
私募大佬们在哪里寻找风口?
恒复投资刘强:长期投资关键性行业
医*、消费、高端装备和环保四个领域是未来五到十年长期投资的关键性行业。医*的逻辑可以参照美国,美国GDP中医*占比8-12%,而中国现在仅5%,未来可期。消费就不再阐述了,因为所有经济进步就是为了消费。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所以高端装备行业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土壤。
少薮派投资张宁:全球化配置会越走越好,在H股中赚“偏见”的钱
在沪股通运作的三年时间里,我们发现南下资金目前已超过6000亿港币,这其实是很可观的增量资金了。大家也清晰地记得,2015年到2016年二月份,经历了股灾1.0、2.0、3.0。但即便这样的情况,我们统计到,整个南下资金曲线依然非常稳定,基本上没有大幅度回撤波动,说明表象上资金在不断地投资港股市场。
目前内地资产已经开始走向全球化配置的道路,而且我们认为会越走越好。我们看H股市场,发现整体估值最近涨了一些。中国资本发展到这个情况,你肯定要投资更优质一些东西,而国家给了港股通这个通道,但却恰恰这个市场因为长期偏见而造成低估。所以说这是非常好的机会,性价比非常高。
像港股里70%境外投资者,他们长期对我们有偏见,而我们正是赚“偏见”的钱。13、14年的时候,大家不喜欢这些大蓝筹股,境外投资者也低估了H股价格,他们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信任,然而事实是我们越走越强。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现在开始涌入市场,而H股是一个非常好环境。
世诚投资陈家琳:先进制造,科技创新或成2018耀眼明星
相当多热点板块还是有一定持续性,不仅仅是2017年,包括2018年也会就持续表现。相信明年不单单是刚才提到的5G,还会有像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等。另外还有我们世诚投资比较擅长的消费,医疗服务领域投资。此外,还有代表新经济趋势的物联网、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
星石投资刘可:关注与国计民生相关行业
未来行业的话还是要跟国际民生最相关的,可能医*生物板块,因为到了城市化中后期,医疗的兴起是刚性需求,中国的旅游消费,各种消费,如果我们医疗开始兴起,一定会给国内上市公司,包括全球企业提供最大市场,因为我们毕竟有14亿人口。
源乐晟基金经理杨建海:大消费板块性价比最高
我们主要把精力集中在前面三个板块,消费、成长、周期。在这三个里面,比较各个板块的性价比,最高的应该还是大消费。另外在周期里面,对于价格驱动的周期还是偏谨慎,但会投一些数量驱动的周期股。成长股里面,首先去找到那几个可能未来产品成长股的,但贵不贵是其次事情,对不对非常重要。
而成长股里有几个方向,包括新能源,光伏、风电,未来还会产生一些大市值公司。再者就是5G、医*生物和半导体,它也是一个潜在板块,只不过周期比那两个稍微短一点。
榕树投资翟敬勇:优先考虑行业稀缺和寡头
一村投资潘江:寻找有业绩或者预期业绩比较好的公司
我们在布*上大的原则就是寻找有业绩或者预期业绩比较好的公司,比较看好保险、食品饮料、白酒、5G等有发展前景的行业。
巨泽投资马澄:细分龙头白马股是重点
当前市场正处于构筑阶段底部区间,结构机会依旧存在,比如保险、家电等行业的白马股,它们目前已经回到前期高点。尤其是以基本面绩优等核心的趋势股,细分龙头白马股是其投资关注的重点。同时我们建议投资者采取分仓分批低吸潜伏,波段操作策略。
飞旋兄弟投资陈旋:建议投资者抓大放小,控制回撤
2018年行情很难继续2017年的上涨逻辑,同时我们看好的板块有成长板块,建议投资者应该抓大放小,尤其关注煤炭板块;而采取的投资策略应该是控制回撤的情况下积极进取。
2018年刚刚走完1%,但2017那些疯狂的风口终将逝去,2018的挑战正在等候一路前行的我们。当潮水退去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泳。
中欧新蓝筹A这个基金好不好?
我去年开始定投这只基金,目前收益率30%,还可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