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镑符号手写体怎么写(英镑的符号是什么?)

admin 2023-12-05 01:05:42 608

摘要:

英镑的符号是什么?

英镑(英文:Pound)是英国国家货币和货币单位名称。英镑主要由英格兰银行发行,但亦有其他发行机构。最常用于表示英镑的符号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为英镑取的ISO 4217货币代码为GBP(Great Britain Pound)。

智威汤逊的消亡与广告帝国的坍塌

11月27日早晨,陈耀福在朋友圈发了一张老智威汤逊(JamesWalterThompson)的照片,配文是“1864—2018,R.I.PJ.WalterThompson”。

广告行业内的人都明白这句话的意思。11月26日晚,广告传播巨头WPP发布声明称,将旗下老牌广告代理商智威汤逊(J.WalterThompson,简称JWT)与数字营销公司伟门(Wunderman)合并,组建为新的公司WundermanThompson。

而陈耀福或许是业内最有资格在社交媒体中“缅怀”智威汤逊的人。他在广告行业近三十六年的工作经历中,智威汤逊是他工作最久的一家4A广告公司。这位著名新加坡广告人,曾先后效力于智威汤逊台湾、东南亚及大陆办公室,后来成为智威汤逊中国区**兼北亚区首席创意长。今年8月,陈耀福正式离职。

收购并购的动作在广告行业内并不稀奇,但当故事主角变成了业内一线老牌智威汤逊,多少带有一个时代落幕的意味。

智威汤逊毫无疑问是许多广告人心中宗教一般的存在。在他们的官网骄傲地写道:“请加入我们的历史之旅,而这恰好也是广告业的历史”——而他们也恰恰有资格这么说。

智威汤逊的标志符号

JamesWalterThompson

智威汤逊是全球第一家广告公司,也是全球第一家早在1899年就在美国海外设置办公室、开始全球化拓展的广告公司。它的诞生伴随着城市工业与现代广告的萌芽;甚少有代理商能像智威汤逊那样拥有超过百年的客户关系——联合利华与智威汤逊已经合作了116年之久。

在过去的许多年中,无论是在纽约麦迪逊大街、列克星敦大道或是香港的太古坊,那些一腔热血投身于广告行业的年轻人们,有不少人都对智威汤逊的品牌教义烂熟于心——他们的logo是一只象征智慧、阅历与判断的猫头鹰,象征着“指引光明,予人远见,夜以继日地努力,只为客户开创人们愿意投入其中的伟大创意。”

但如今“伟大创意”的定义变得模糊。

衡量营销效果的方式不再只靠一条打动人心的好广告,传统4A动辄七八人的客户服务团队不再被认为是专业的象征。

当广告客户把预算更多地投入数字广告中——虽然他们还无法摸透程序化购买、大数据或者精准投放究竟可以带来多大的效果——科技公司在各大场合耀武扬威地告诉世界自己通过技术多么了解捉摸不定的消费者,曾经一度辉煌的广告公司则显得有些没落。

只不过几年的时间,WPP、阳狮等广告巨头结精简机构与人员重组的消息不断传出,提高效率、减少冗杂与控制成本似乎成为了他们的当务之急。

置身其中的人们仍然坚信创意是这个行业抵挡时代变化的根本。但直到前晚,智威汤逊与伟门合并的消息传出,他们开始有些动摇了。

伴随着百年创意帝国的瓦解和重组,这个行业新旧广告人心中的那条麦迪逊大道和广告帝国似乎开始逐渐崩塌。代理机构咨询公司AvidanStrategies的CEOAviDan说,“智威汤逊的消失,是麦迪逊大道消亡的一个隐喻。”

关于智威汤逊与伟门的合并,其实公司里传闻已久。

陈耀福知道这一天总会到来,但他没想到合并来的这么快,就在自己离开智威汤逊的3个月后。

事实上,今年初智威汤逊就在全球范围内开始了小规模的人员和架构变动。今年3月公司的全球CCO(首席创意官)MattEastwood离任,没有新人接替。公司声明中表示他的离开是“为了公司决策更敏捷而进行的结构变动,但创意仍然是核心。”

陈耀福所在的职位也是被“精简”掉的那一个。“离开是没有选择,这是公司的需要。我的工作不会被新人取代,而是分担给现在的上司和主管们。”陈耀福对界面新闻说。

尽管智威汤逊在2009年至2014年中也曾有过没有全球首席创意官的时候,但在如今全球老牌广告公司业绩不振、变革缓慢的情形下,这些变动看起来更像节约成本的无奈之举。

智威汤逊所属的传媒巨头WPP近几年财务成绩并不理想。

公司今年3月披露的2017年财报显示,其全年流水555.63亿英镑,同比下跌5.4%;营收152亿英镑,同比下跌0.9%,这是2009年金融危机来最差的成绩。公司股价也从2018年1月开始至今下跌了40%。

WPP创始人、前任全球CEO苏铭天曾承认,“影响WPP成绩的主要因素,从长期来看是科技变革的影响,短期来则归因于普遍下跌的广告预算和业内激进外来资本。”

科技变革为广告行业带来了更多可能,但同时带来的是那些老牌广告公司的艰难转型。传统媒介时代造就了他们,但当有一天,社交媒体和流量生意在营销中的权重越来越大,那些原本觉得社媒与数字化无足轻重的传统广告公司才彻底清醒——可这在高速变革的互联网时代已经有些迟了。

“有时创意也要看天时地利。如果是现在我在智威汤逊台湾,不一定能做出那些作品了,”陈耀福说。如今的碎片化传播渠道让人们的注意力格外分散,创意的效果是由渠道、时机以及无数个不可控因素组成的——甚至带有偶然意味。这个时候,品牌意识显得格外重要,这也是现在大多数年轻客户们最不关心的。

智威汤逊悉尼办公室

而广告行业的去中心化也正悄悄消磨老牌广告公司的光环。

过去品牌每年只需要做几个整合传播、持续输出品牌的核心精神便能获得不错的效果,好创意因而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举足轻重——比如90年代末港台广告行业的黄金时代,著名创意人劳双恩为DeBeers翻译的那句“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ADiamondisForever),围绕这一核心信息进行的营销活动大多成了经典。

但如今,媒介的碎片化要求一个品牌迅速应对一年中无数个大小热点,也因而对代理商的应对速度提出了要求。环时互动创始人金鹏远曾表示杜蕾斯一条借势吴奇隆、刘诗诗结婚的微博,创意从策划到“出街”仅花了5分钟时间,这在层级众多的传统广告公司是不敢想象的。而金鹏远也是从传统广告公司跳出来的广告人。

架构的冗余、对热点的应对缓慢及沟通的低效,是WPP这头大象亟需解决的问题。

“像WPP这样的大集团会通过收购并购来弥补不足,但往往很多时候,基因不是一下子就能生长出来的。”郑联达告诉界面记者,他曾是社交创意公司Verawom的联合创始人,这家公司在2014年被电通安吉斯集团收购,收归旗下的数字营销品牌安索帕公司。

苏铭天的继任者MarkRead相信,通过收购并购、内部机构合并,能稳定这艘正在颠簸的巨船。

上任后他继续大刀阔斧地延续着苏铭天时代就开始的改革:搬离30年来的伦敦总部、任命新的高级管理团队,而更重要的便是机构的合并。三个月前,WPP宣布合并旗下扬罗必凯(Y&R)与VML两家公司,组建一家新的品牌体验代理商VMLY&R,MarkRead表示这是“创造更精简WPP的重要一步”。

在此之前,WPP旗下的机构合并潮就已经开始。

2017年7月,旗下数字代理商Possible被并入伟门(Wunderman);2017年9月,媒介公司Maxus和MEC合并成立了Wavemaker;今年1月,旗下5家设计咨询公司合并成了Superunion;另外WPP旗下的公关公司博雅公关和凯维公关也已经合并。

内部机构的合并、分拆或者裁撤对于行业内人士其实司空见惯,从财务与资本分配的角度,机构合并能提升效率、优化资源,通常也能让财报数字好看些。

资本运作与收购合并也是WPP最擅长的事。

毕竟这家广告巨头30年前就是靠资本并购迅速扩张的。智威汤逊、奥美这些广告行业内的金字招牌如今都为WPP所有,也是资本运作的产物——1985年,WPP创始人苏铭天用25万英镑的个人投资,买下了一家超市购物车生产厂商(Wire&PlasticProduct)的部分股权,第二年正式更名为WPP。

自此,被大卫·奥格威评价“连一句广告语都没写过”的苏铭天,便开始通过一系列收购而不是开公司的方式,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广告帝国。

这个多年以后被美国《时代》杂志称作“麦迪逊大道上的食人魔(theOgreofMadisonAvenue)”的英国男人,在WPP成立后的18个月时间里,一口气收购了18家公司。

苏铭天

1987年,WPP花了5.66亿美元,以恶意收购的方式吞下了智威汤逊——这个举动令当时的广告圈大为震动。而当时智威汤逊的年收入是WPP的13倍。1989年,苏铭天又以同样恶意收购的方式,花8.64亿美元拿下了奥美(Ogilvy&Mather)。很快,扬罗必凯(Y&R)、葛瑞(Grey)等一系列知名广告公司都被WPP收入囊中。

那些上世纪80年代夹杂在资本并购潮中的小型广告公司,《纽约客》是这么形容他们的,“如同等待被捕杀的猎物一样”。

早年的收购大多是规模效应和资源考量。大公司利用规模效应能有效提升价格、降低成本,通过全球布*赢取各个市场的客户,提升协同效应和效率。同时,还能对新收购的公司施加降低成本的压力,从而来提升母公司的利润空间。

而后期,当WPP选择分拆公司——比如将奥美分拆为奥美互动、奥美广告、奥美公关等若干个子公司,同样是出于资本考量。

“4A是依靠传统媒介诞生的,它早期的发展与资本的追逐有关。很多资本进入后,企业要完成10%-20%的增长,只能不断细分市场、细分产业链。那个没有互联网的时代其实是真正的整合营销时代,但在财务指标下,只能变成找四五家子品牌同时去做。这可以产生很高的利润,每一家公司都赚钱。”天与空总经理、曾任盛世长城创意群总监的杨烨炘对界面记者解释。

而到了如今,一切又好像回到了原点。市场开始认为,大象走得太慢了。

由此,这些曾经搭建起广告帝国大厦的决策者们,开始考虑如何以商业的思维来应对市场变化。或许在他们眼中,当效率变成最主要的衡量标准,百年历史的过去和这背后无数非凡创意的沉淀,似乎变得不值一提。

“两家4A公司合并,这是国际广告集团的老招数了。”独立广告公司天与空联合创始人邓斌说,在他进入行业的这20年里,见证过许多这样的事情,“但它们都是比较弱的二线品牌被合并或取消番号,而这一次不一样,这次受伤的是绝对一线品牌智威汤逊。”

“我衷心祝福他们越做越好。”陈耀福说,但语气中多少有些惋惜和复杂的情绪。“但是我很好奇,以后新公司要怎么去讲自己的品牌故事呢?品牌故事是一种信仰,李奥贝纳有李奥贝纳的故事,奥美有奥美的。那WundermanThompson,未来要怎么去和自己全球2万名员工讲自己的故事,让员工们去相信一个信仰和理念,而共同努力?”

对于90年代就加入智威汤逊、在不同4A公司兜兜转转,最后又回到智威汤逊的陈耀福来说,这四个字代表着他的年轻时代和曾坚信的广告价值观。

4A这个名头,曾代表最优秀的创意,最为时髦的办公室和最外企化的公司体系。

正如李奥贝纳的那支铅笔、或是智威汤逊的猫头鹰——它们不只是一个logo,多少代表着曾在香港中环或太古坊灯火辉煌的办公室里赶工的创意人,或是最早来内地掘金的广告人往日的荣光。莫康孙、林俊明、庄淑芬……这些华人广告狂人的传奇至今仍然被津津乐道地谈论着。

他们和这些广告公司,在某种程度上构建了中国内地广告市场的创意体系与运作秩序。

如今在中国广告行业当中的年轻人,很大一部分都是这些外资4A公司所培养的。

李裕茗刚刚进广告行业的时候,只知道“奥美”这家公司。她曾经在一次奥美大中华区首席创意官樊克明的分享会上,听他讲述了一个把PS4的按钮融进血液里的广告创意,“这让我突然发现广告还可以这么玩,太朋克了吧!”后来她参加了奥美新兵计划,随后进入了这家公司。

“整个外资4A公司的体系像一个很大的机器,不论大小每个齿轮都很重要,我当时最真切的感受就是学渣来到了一个全是学霸的大学,被一群人推着向上走。”李裕茗说。

而在这些4A公司中,人们对于创始人和公司文化都带着一种敬仰。入职当天,新人会拿到印有创始人照片和言语的员工手册,办公室里也会挂着老创始人的照片。奥美今年换掉大卫·奥格威本人手写体logo的时候,曾经在这家公司工作的人也都在社交网络上表达不舍——如同智威汤逊与伟门合并那样。

在外资4A公司工作的经历也多少影响着这一代的年轻广告人。

但如今,庄淑芬早已离开北京奥美回到台湾,莫康孙与林俊明都在多年后离开国际4A公司、或是自己成立创意机构,或是加入本土集团。国际4A对于中国广告行业的发展功不可没,他们以体系化的方式培养了一代代广告人,但那些响当当的招牌也正悄悄展露颓势。

离开奥美之后,李裕茗也尝试在品牌方、互联网公司继续做市场营销相关的工作,但都再也找不回在4A公司的时候那种感觉了。“4A完善的创意和执行体系,是很多公司都比不了的,并且能够用极高的专业度来获得你的认同感,这也是最难得的。而且公司文化对于创意的尊敬,是很多互联网公司所没有的。”

此番智威汤逊与伟门的合并,广告人一方面是缅怀青春,也有人开始思考,整个创意行业的可持续性。

由于业绩下滑,原本用于新人培训的预算在减少。“过去不管我在台湾、东南亚还是大陆,公司在亚太地区层面都一直对新人有完整培训体系,”陈耀福对界面记者说,“但近几年,为了所谓的控制预算,很多集团该做的培训都被取消了,各个办公室每个月想办法培训自己的员工。”

智威汤逊曾经是“广告语”(Jingles)的最佳代名词。这个老牌广告公司擅长用精准的广告语为客户找到品牌定位,除了曾于1999年被AdAge评为世纪广告语的“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Adiamondisforever)”,还有其为玩具反斗城做的“我不想长大(Idon’twannagrowup)”,为家乐氏麦片写的“Snap,CrackleandPop”等等。在中国,智威汤逊上海则是第一个从戛纳国际创意广告界捧回狮子奖杯的广告公司。

Adiamondisforever

智威汤逊为联合利华力士品牌制作的广告

而在2017年,智威汤逊全球一共从戛纳捧回了21个奖杯,2018年数量缩减为20个(3个金奖,6个银奖,11个铜奖),且没有一个是智威汤逊的纽约总部的产出赢得的。如果我们把目光投向集团的另一个老招牌奥美——2018年他们获得的戛纳奖项数量是106个。

如今的培训大多由工作中手把手的实际教学取代。尽管在工作中学习固然有效,但同时存在的问题是,那些新进的年轻人,对智威汤逊百年来企业文化的理解和情结,正变得稀薄。

智威汤逊的名头对于他们而言只是“国际4A”,而不是那个在1908年就成为行业内第一个雇佣女性创意总监的企业,或是那个能维持超过百年客户关系的广告公司。

智威汤逊百年前的员工们

“智威汤逊100多年来曾帮助很多品牌做过优秀的传播和品牌定位,也培训了无数优秀的广告人,”陈耀福说,“我觉得最可惜的地方是,我们一直在帮客户做品牌、告诉他们品牌有多重要。结果有一天,自己把自己的品牌拿掉了。”

陈耀福多少有些在意Wunderman(伟门)的名字被放在Thompson(汤逊)之前,这么想的并不止他一人。有不少创意出身的广告人认为,这多少意味着传统创意代理商话语权的降低。“虽然它们被定位为平等的合并,但其实基本上是由数字代理商接管。”代理机构咨询公司AvidanStrategies的CEOAviDan表示。

“一线强势广告品牌智威汤逊被伟门这样的二线digital品牌合并,这绝对是一个病急乱投医的昏招。” 独立广告公司天与空联合创始人邓斌对界面新闻说,“这只会让智威汤逊全球几百个办公室上万员工的士气降到最低,会让大家质疑传统广告是不是过时了?创意是不是打不过数字?品牌是不是没用了?”

不过除了情怀,未来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两家在各自领域有所长项的公司要如何更好地整合。

“全都在缅怀和惋惜智威汤逊,怎么没看到有人称赞伟门牛X?”郑联达在朋友圈写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广告公司,整个行业其实也是一个新旧交替的过程。”他后来对界面新闻说。

抛开情怀和历史本身,人才、组织架构、行事逻辑、决策模式……“两家大型公司要融合好,没有3到5年的阵痛解决不了问题,”邓斌说。他甚至觉得,正如过去广告公司FCB(博达大桥)合并成DraftFCB、过几年又改回FCB一样,有一天智威汤逊还会回来。

“一定会,”他加强了语气说。

2023英镑会涨还是跌

2023英镑会涨回去。2022年6月金投外汇网提供了英镑对rmb汇率走势,该行分析师认为,英镑将在2022年下半年进一步下跌,但到2023年,英镑已经准备好再次攀升英镑2022年不能上9。英镑行业分析师分析道:英镑将在2022年下半年进一步下跌,但到2023年,英镑已经准备好再次攀升,所以2022年已经过去一半了只剩下半年,下半年一直下跌所以上不了9了英国英镑是英国的法定货币。其发行机构为英格兰银行,有1、5、10、20、50面额的纸币,另有0.5、1、2、5、10、20、50便士和1英镑铸币。主辅币制为:1英镑=100便士(1Pound=100Pence)。其ISO货币符号为GBP。英格兰银行成立前,英国银行业仅限于伦敦金匠办理存款业务,给客户开具手写收据,称“金匠券”,可视为在英国市氏碧面上流通z早的银行券。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决定发行“流通现金本票”,按存款总额歼运举发行,可以向存户或持有者支付,也允许流通,这就是英镑的前身。悄空英格兰银行1725年以后发行的钞票大多数是印制而成的,面额开始固定,z早是20镑券,1759年发行10、15镑券,1765年发行25镑券,1793年发行5镑券,1791年发行1、2镑券。单位面额均为镑。

POUND和PENCE分别是什么意思?

pound是指英镑,而pence是指便士,它们都是英国的货币。

英镑是英国国家货币和货币单位名称。英镑主要由英格兰银行发行,但亦有其他发行机构。最常用于表示英镑的符号是£。

Penny是便士,是英镑下面的辅币。

雅思考试中欧元和英镑的符号怎么书写?急!!

欧元:€或者euro英镑:£或者Pound

誀訫是什来自么意思

原来@是重量单位和容积单位;后来又成了工程用语;然后又成了dos命令,如常用语句“@echooff”;再之一开始是纯粹地表示英文单词“at”,后来这种用法逐渐减少了,可是又多了两种用法:1.邮箱用户名与域名之间的间隔符理应用“at”却用“@”代替;2.表示单价,比如“sell@1pound”表示以1英镑的单价出售,这两种用法使用频率之高难以想象。“@”根据“at”的读音读“艾尔特”或“艾特”,另外,由于网络用语越来越时髦,“@”又被“爆炒”出了3种用法:1.@时代即网络时代;2.@是很酷的一个表情,表示开心、高兴等;3.@族即14-29岁的人。@的来历——第一封电子邮件@的出现@本是容积单位,重量单位@也是at的替身@的读音@用于dos批处理命令@一个时髦的表情,示意符号@网络时代的代名词展开  编辑本段@的来历——第一封电子邮件  就职于美国国防部发展军用网络阿帕网bbn电脑公司的电脑工程师雷·汤姆林森带来了这场划时代的变革。他个性沉默寡言,小心谨慎且特别谦虚。1971年,汤姆林森奉命寻找一种电子邮箱地址的表现格式,他首先编写了一个小程序,可以把程序的文件转移协议与另外一个程序的发信和信能力结合起来,从而使一封信能够从一台主机发送达到另外一台。于是,第一封电子邮件就诞生了。  汤姆林森把程序最后搞定时,立即给工作人员发了一封邮件,告诉他们现在可以给其它电脑发信了。“所以,电子邮件是自己宣布问世。”汤姆林森说。编辑本段@的出现  接下来,汤姆林森要完成的工作是如何确保这个邮件抵达正确的电脑。他需要一个标识,以此把个人的名字同他所用的主机分开。@——汤姆林森一眼就选中了这个特殊的字符,这个在人名之中绝对不会出现的符号。“它必须简短,因为简洁是最重要的。它出现了,@是键盘上唯一的前置标识。我只不过看了看它,它就在那里,我甚至没有尝试其他字符。”这样一来,既可以简洁明了地传递某人在某地的信息,又避免了电脑处理大量信息时产生混淆,第一数字地址传递tomlinson@bbntenxa就应运而生了。  于是,就有了我们现在使用的电子信箱的表示形式:人名,代码+@+电脑主机或公司代码+电脑主机所属机构的性质代码+两个字母表示的国家代码。这使得电子邮件得以通过网络准确无误地传送,而且赋予符号@一个现在的全新的含义。  汤姆林森认为,尽管@使他成为传奇人物,但这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给我带来最大快乐的是,我找到了复杂系统中难题的解决办法。问题越是难,我越是喜欢。”编辑本段@本是容积单位,重量单位  @被用于电子邮件,无疑是汤姆林森的一大创举。但在此之前,@曾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那或许才是@的真正起源。  让我们把目光追溯到遥远的中世纪。在佛罗伦萨附近一座名叫普拉托的小城里,意大利学者在该市经济历史研究所的档案中,发现了一份一位佛罗伦萨商人写于1536年的信件,信中提到他发往西班牙的船货,其中凡是涉及葡萄酒容积的地方,都是用@表示的,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使用这个符号的记录。  专家们对中世纪的容器,酒价及当时的计量体系进行了分析比较后发现,当时在意大利,葡萄酒是按罐出售的。“酒罐子”在意大利语中是anfora,而@约合114加仑。直到今天,anfora在意大利仍然是酒的计量单位。  @本为西班牙的一个重量单位,读音为“阿罗瓦”编辑本段@也是at的替身  在中世纪的欧洲,由于印刷机尚未发明,如果要出版一本书,就需要当时仅有的掌握知识的阶级——僧侣们用手辛苦地刻出来。虽然at这个单词写起来很短,但使用频率却很高。  为了能够减轻手写带来的疲劳,僧侣们想到了作为葡萄酒计量单位的@,于是就用这个符号,后来随着印刷设备的发展,人们不再用@来代替at了,其主要功能变为表示商品的单价,此时的@有了each一词的含义。例如,“sell@sixdollars”意即以6美元的价格出售。这时,@这个符号的使用频率大大降低了。编辑本段@的读音  由于电子邮件的日益普及,符号@的称呼也因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习惯而不尽相同。德国,荷兰和南非把@叫做“猴子的尾巴”,俄罗斯人称之为“小狗”,芬兰人称其为“咪咪”,法国和意大利人喊它做“小蜗牛”等等。不过,在许多母语为英语的国家,还是直接把@读作at。  在我国,@的读音也出现了多个读法,比较流行的有两种:一是圈a,二是“花a”。实际上,在电子邮箱的表示形式中,@有着at的含义,即“某用户”在“某服务器”。由此,我们应该根据此处@的具体含义,将其读作at的读音——“爱特”。  三是:“小老鼠”。编辑本段@用于dos批处理命令  表示不显示@后面的命令,在入侵过程中(例如使用批处理来格式化敌人的硬盘)自然不能让对方看到你使用的命令啦。  sample:@echooff  @echonowinitializingtheprogram,pleasewaitaminite...  @formatx:/q/u/autoset(format这个命令是不可以使用/y这个参数的,可喜的是微软留了个autoset这个参数给我们,效果和/y是一样的。)编辑本段@一个时髦的表情,示意符号  随着网络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已经不仅仅是个邮件的符号,很多网友在进行聊天,沟通当中,他往往被当成一种表情符号,代表了开心,高兴,也代表了一种心情,一种区别于一般笑的符号的新符号!同时也代表一种表情,大部分认为是大眼睛的标志,所以有时候会打上2个@的符号,以表示自己当时的一种心情和心境.由于该符号的特殊外表,大家还把这个符号的涵义进行了一定了引申,以表达人内心很复杂的一种心理状态和情绪.编辑本段@网络时代的代名词  伴随着国际互连网的迅速发展,@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符号,而是一个网络时代的代表符号,比如很多公司,机构称e时代,有些人也称为@时代,@符号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也有很多机构和个人把@做为自己的logo等等.相信迟早有一天@会完全走进百姓的日常生活空间.编辑本段@在工程上的含义  工程中@代表相等中心距或钢筋之间的间距,如2φ10@500,代表2个直径为10mm的钢筋间间距为500mm的距离。  在autocad绘图软件中,@表示在第一点的基础上的相对坐标,如选定第一点为1,1,则@1,1的绝对坐标则为2,2(1+1,1+1)。编辑本段衍生词——@一代  现如今,@一代是德国汉堡某休闲生活研究所提出的一个新名词,泛指年龄在14~29岁之间伴随信息时代成长起来的新新人类。在@一代中,网络是他们最最心仪的居所,网络使他们充满淘金者的梦想和创造者的快乐。  但现实中,教育和医学专家早就呼吁,人们如果长期坐在固定的位置上,沉湎于网络而缺少活动,是很有可能发生致命的深静脉血栓栓塞的,所以我们必须警惕这种@栓塞。编辑本段t-sql  t-sql语句中代表*部变量。编辑本段微博中的@  2009年09月25日22:33:37,新浪微博官方博客发表博文《@功能上线,微博上交流更方便》,从此,微博@时代诞生了。  微博@功能,即“对他说”的功能,这一功能的上线,加强了微博发布的针对性。@功能简介  简单说@在微博里实现了几个功能:  1,当你发布“@昵称”的信息时,在这里的意思是“向某某人说”,对方能看到你说的话,并能够回复,实现一对一的沟通;  2,发布的信息中“@昵称”这个字眼,可以直接点击到这个人的页面,方便大家认识更多朋友;  3,所有@你的信息有一个汇总,你可以在我的首页右侧中“提到我的微博”中查看;@功能详细的使用说明  一,查看“提到我的微博”  进入“我的首页”,可以在右侧头像下面的功能菜单上看到“提到我的微博”。微博上如果有人提及你,也即别人发布的信息中含有“@你的昵称”的字眼,在这里都能看到(如图)。`  二,如何发布@信息  只要在微博用户昵称前加上一个@,然后“按空格”再输入你要对他(或她)说的话,对方就能看到了。一定要注意,“@昵称”后一定要加一个空格,否则系统会把后面的话认为也是昵称的一部分。  比如,我跟微博小秘书说句话:@微博小秘书你好啊(如图)  这样就对他打了一个招呼,他也许会回复你。  顺便说一下,@这个符号用英文读的话就是at,在微博里的意思也是“向某某人说”,跟原来的意思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  拥有了@功能之后,用户之间的交流会更加紧密,也让许多微博用户用得更顺畅。[1]

τ什么意思?怎么读?

原来@是重量单位和容积单位;后来又成了工程用语;然后又成了DOS命令,如常用语句“@echooff”;再之一开始是纯粹地表示英文单词“at”,后来这种用法逐渐减少了,可是又多了两种用法:1.邮箱用户名与域名之间的间隔符理应用“at”却用“@”代替;2.表示单价,比如“Sell@1pound”表示以1英镑的单价出售,这两种用法使用蠢仿频率之高难以想象。“@”根据“at”的读音读“艾尔特”或“艾特”,另外,由于网络用语越来越时髦,“@”又被“爆炒”出了3种用法:1.@时代即网络时代;2.@是很酷的一个表情,表示开心、高兴等;3.@族即14-29岁的人。@的来历——第一封电子邮件@的出现@本是容积单位,重量单位@也是at的替身@的读音@用于DOS批处理命令@一个时髦的表情,示意符号@网络时代的代名词展开  编辑本段@的来历——第一封电子邮件  就职于美国国防部发展军用网络阿帕网BBN电脑公司的电脑工程师雷·汤姆林森带来了这场划时代的变革。他个性沉默寡言,小心谨慎且特别谦虚。1971年,汤姆林森奉命寻找一种电子邮箱地址的表现格式,他首先编写了一个小程序,可以把程序的文件转移协议与另外一个程序的发信和收信能力结合起来,从而使一封信能够从一台主机发送达到另外一台。于是,第一封电子邮件就诞生了。  汤姆林森把程序最后搞定时,立即给工作人员发了一封邮件,告诉他们现在可以给其它电脑发信了。“所以,电子邮件是自己宣布问世。”汤姆林森说。编辑本段@的出现  接下来,汤姆林森要完成换一势联练区必的工作是如何确保这个邮件抵达正确的电脑。他需要一个标识,以此把个人的名字同他所用的主机分开。@——汤姆林森一眼就选中了这个特殊的字符,这个在人名之中绝对不会出现的符号。“它必须简短,因为简洁是最重要的。它出现了,@是键盘上唯一的前置标识。我只不过看了看它,它就在那里,我甚至没有尝试其他字符。”这样一来,既可以简洁明了地传递某人在某地的信息,又避免了电脑处理大量信息时产生混淆,第一数字地址传递tomlinson@bbntenxa就应运而生了。  于是,就有了我们现在使用的电子信箱的表示形式:人名,代码+@+电脑主机或公司代码+电脑主机所属机构的性质代码+两个字母表示的国家代码。这使得电子邮件得以通过网络准确无误地传送,而且赋予符号@一个现在的全新的含义。  汤姆林森认为,尽管@使他成为传奇人物,但这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给我带来最大快乐的是,我找到了复杂系统中难题的解决办法。问题越是难,我越是喜欢。”编辑本段@本是容积单位,重量单位  @被用于电子邮件,无疑是汤姆林森的一大创举。但在此之前,@曾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那或许才是@的真正起源。  让我们把目光追溯到遥远的中世纪。在佛罗伦萨附近一座名叫普拉托的小城里,意大利学者在该市经济历史研究所的档案中,发现了一份一位佛罗伦萨商人写于1536年的信件,信中提到他发往西班牙的船货,其中凡是涉及葡萄酒容积的地方,都是用@表示的,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使用这个符号的记录。  专家们对中世纪的容器,酒价及当时的计量体系进行了分析比较后发现,当时在意大利,葡萄酒是按罐出售的。“酒罐子”在意大利语中是anfora,而@约合114加仑。直到今天,anfora在意大利仍然是酒的计量单位。  @本为西班牙的一个重量单位,读音为“阿罗瓦”编辑本段@也是at的替身  在中世纪的欧洲,由于印刷机尚未发明,如果要出版一本书,就需要当时仅有的掌握知识的阶级——僧侣们用手辛苦地刻出来。虽然at这个单词写起来很短,但使用频率却很高。  为了能够减轻手写带来的疲劳,僧侣们想到了作为葡萄酒计量单位的@,于是就用这个符号,后来随着印刷设备的告档让发展袜*,人们不再用@来代替at了,其主要功能变为表示商品的单价,此时的@有了each一词的含义。例如,“Sell@sixdollars”意即以6美元的价格出售。这时,@这个符号的使用频率大大降低了。编辑本段@的读音  由于电子邮件的日益普及,符号@的称呼也因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习惯而不尽相同。德国,荷兰和南非把@叫做“猴子的尾巴”,俄罗斯人称之为“小狗”,芬兰人称其为“咪咪”,法国和意大利人喊它做“小蜗牛”等等。不过,在许多母语为英语的国家,还是直接把@读作at。  在我国,@的读音也出现了多个读法,比较流行的有两种:一是圈a,二是“花a”。实际上,在电子邮箱的表示形式中,@有着at的含义,即“某用户”在“某服务器”。由此,我们应该根据此处@的具体含义,将其读作at的读音——“爱特”。  三是:“小老鼠”。编辑本段@用于DOS批处理命令  表示不显示@后面的命令,在入侵过程中(例如使用批处理来格式化敌人的硬盘)自然不能让对方看到你使用的命令啦。  Sample:@echooff  @echoNowinitializingtheprogram,pleasewaitaminite...  @formatX:/q/u/autoset(format这个命令是不可以使用/y这个参数的,可喜的是微软留了个autoset这个参数给我们,效果和/y是一样的。)编辑本段@一个时髦的表情,示意符号  随着网络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已经不仅仅是个邮件的符号,很多网友在进行聊天,沟通当中,他往往被当成一种表情符号,代表了开心,高兴,也代表了一种心情,一种区别于一般笑的符号的新符号!同时也代表一种表情,大部分认为是大眼睛的标志,所以有时候会打上2个@的符号,以表示自己当时的一种心情和心境.由于该符号的特殊外表,大家还把这个符号的涵义进行了一定了引申,以表达人内心很复杂的一种心理状态和情绪.编辑本段@网络时代的代名词  伴随着国际互连网的迅速发展,@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符号,而是一个网络时代的代表符号,比如很多公司,机构称E时代,有些人也称为@时代,@符号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也有很多机构和个人把@做为自己的LOGO等等.相信迟早有一天@会完全走进百姓的日常生活空间.编辑本段@在工程上的含义  工程中@代表相等中心距或钢筋之间的间距,如2Φ10@500,代表2个直径为10mm的钢筋间间距为500mm的距离。  在AutoCAD绘图软件中,@表示在第一点的基础上的相对坐标,如选定第一点为1,1,则@1,1的绝对坐标则为2,2(1+1,1+1)。编辑本段衍生词——@一代  现如今,@一代是德国汉堡某休闲生活研究所提出的一个新名词,泛指年龄在14~29岁之间伴随信息时代成长起来的新新人类。在@一代中,网络是他们最最心仪的居所,网络使他们充满淘金者的梦想和创造者的快乐。  但现实中,教育和医学专家早就呼吁,人们如果长期坐在固定的位置上,沉湎于网络而缺少活动,是很有可能发生致命的深静脉血栓栓塞的,所以我们必须警惕这种@栓塞。编辑本段T-SQL  T-SQL语句中代表*部变量。编辑本段微博中的@  2009年09月25日22:33:37,新浪微博官方博客发表博文《@功能上线,微博上交流更方便》,从此,微博@时代诞生了。  微博@功能,即“对他说”的功能,这一功能的上线,加强了微博发布的针对性。@功能简介  简单说@在微博里实现了几个功能:  1,当你发布“@昵称”的信息时,在这里的意思是“向某某人说”,对方能看到你说的话,并能够回复,实现一对一的沟通;  2,发布的信息中“@昵称”这个字眼,可以直接点击到这个人的页面,方便大家认识更多朋友;  3,所有@你的信息有一个汇总,你可以在我的首页右侧中“提到我的微博”中查看;@功能详细的使用说明  一,查看“提到我的微博”  进入“我的首页”,可以在右侧头像下面的功能菜单上看到“提到我的微博”。微博上如果有人提及你,也即别人发布的信息中含有“@你的昵称”的字眼,在这里都能看到(如图)。  二,如何发布@信息  只要在微博用户昵称前加上一个@,然后“按空格”再输入你要对他(或她)说的话,对方就能看到了。一定要注意,“@昵称”后一定要加一个空格,否则系统会把后面的话认为也是昵称的一部分。  比如,我跟微博小秘书说句话:@微博小秘书你好啊(如图)  这样就对他打了一个招呼,他也许会回复你。  顺便说一下,@这个符号用英文读的话就是at,在微博里的意思也是“向某某人说”,跟原来的意思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  拥有了@功能之后,用户之间的交流会更加紧密,也让许多微博用户用得更顺畅。[1]

我想去伦敦旅行啊,但是不知道伦敦有多大来自,分几个区

原来@是重量单位和容积单位;后来又成了工程用语;然后又成了DOS命令,如常用语句“@echooff”;再之一开始是纯粹地表示英文单词“at”,后来这种用法逐渐减少了,可是又多了两种用法:1.邮箱用户名与域名之间的间隔符理应用“at”却用“@”代替;2.表示单价,比如“Sell@1pound”表示以1英镑的单价出售,这两种用法使用频率之高难以想象。“@”根据“at”的读音读“艾尔特”或“艾特”,另外,由于网络用语越来越时髦,“@”又被“爆炒”出了3种用法:1.@时代即网络时代;2.@是很酷的一个表情,表示开心、高兴等;3.@族即14-29岁的人。@的来历——第一封电子邮件@的出现@本是容积单位,重量单位@也是at的替身@的读音@用于DOS批处理命令@一个时髦的表情,示意符号@网络时代的代名词展开  编辑本段@的来历——第一封电子邮件  就职于美国国防部发展军用网络阿帕网BBN电脑公司的电脑工程师雷·汤姆林森带来了这场划时代的变革。他个性沉默寡言,小心谨慎且特别谦虚。1971年,汤姆林森奉命寻找一种电子邮箱地址的表现格式,他首先编写了一个小程序,可以把程序的文件转移协议与另外一个程序的发信和收信能力结合起来,从而使一封信能够从一台主机发送达到另外一台。于是,第一封电子邮件就诞生了。  汤姆林森把程序最后搞定时,立即给工作人员发了一封邮件,告诉他们现在可以给其它电脑发信了。“所以,电子邮件是自己宣布问世。”汤姆林森说。编辑本段@的出现  接下来,汤姆林森要完成的工作是如何确保这个邮件抵达正确的电脑。他需要一个标识,以此把个人的名字同他所用的主机分开。@——汤姆林森一眼就选中了这个特殊的字符,这个在人名之中绝对不会出现的符号。“它必须简短,因为简洁是最重要的。它出现了,@是键盘上唯一的前置标识。我只不过看了看它,它就在那里,我甚至没有尝试其他字符。”这样一来,既可以简洁明了地传递某人在某地的信息,又避免了电脑处理大量信息时产生混淆,第一数字地址传递tomlinson@bbntenxa就应运而生了。  于是,就有了我们现在使用的电子信箱的表示形式:人名,代码+@+电脑主机或公司代码+电脑主机所属机构的性质代码+两个字母表示的国家代码。这使得电子邮件得以通过网络准确无误地传送,而且赋予符号@一个现在的全新的含义。  汤姆林森认为,尽管@使他成为传奇人物,但这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给我带来最大快乐的是,我找到了复杂系统中难题的解决办法。问题越是难,我越是喜欢。”编辑本段@本是容积单位,重量单位  @被用于电子邮件,无疑是汤姆林森的一大创举。但在此之前,@曾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那或许才是@的真正起源。  让我们把目光追溯到遥远的中世纪。在佛罗伦萨附近一座名叫普拉托的小城里,意大利学者在该市经济历史研究所的档案中,发现了一份一位佛罗伦萨商人写于1536年的信件,信中提到他发往西班牙的船货,其中凡是涉及葡萄酒容积的地方,都是用@表示的,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使用这个符号的记录。  专家们对中世纪的容器,酒价及当时的计量体系进行了分析比较后发现,当时在意大利,葡萄酒是按罐出售的。“酒罐子”在意大利语中是anfora,而@约合114加仑。直到今天,anfora在意大利仍然是酒的计量单位。  @本为西班牙的一个重量单位,读音为“阿罗瓦”编辑本段@也是at的替身  在中世纪的欧洲,由于印刷机尚未发明,如果要出版一本书,就需要当时仅有的掌握知识的阶级——僧侣们用手辛苦地刻出来。虽然at这个单词写起来很短,但使用频率却很高。  为了能够减轻手写带来的疲劳,僧侣们想到了作为葡萄酒计量单位的@,于是就用这个符号,后来随着印刷设备的发展,人们不再用@来代替at了,其主要功能变为表示商品的单价,此时的@有了each一词的含义。例如,“Sell@sixdollars”意即以6美元的价格出售。这时,@这个符号的使用频率大大降低了。编辑本段@的读音  由于电子邮件的日益普及,符号@的称呼也因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习惯而不尽相同。德国,荷兰和南非把@叫做“猴子的尾巴”,俄罗斯人称之为“小狗”,芬兰人称其为“咪咪”,法国和意大利人喊它做“小蜗牛”等等。不过,在许多母语为英语的国家,还是直接把@读作at。  在我国,@的读音也出现了多个读法,比较流行的有两种:一是圈a,二是“花a”。实际上,在电子邮箱的表示形式中,@有着at的含义,即“某用户”在“某服务器”。由此,我们应该根据此处@的具体含义,将其读作at的读音——“爱特”。  三是:“小老鼠”。编辑本段@用于DOS批处理命令  表示不显示@后面的命令,在入侵过程中(例如使用批处理来格式化敌人的硬盘)自然不能让对方看到你使用的命令啦。  Sample:@echooff  @echoNowinitializingtheprogram,pleasewaitaminite...  @formatX:/q/u/autoset(format这个命令是不可以使用/y这个参数的,可喜的是微软留了个autoset这个参数给我们,效果和/y是一样的。)编辑本段@一个时髦的表情,示意符号  随着网络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已经不仅仅是个邮件的符号,很多网友在进行聊天,沟通当中,他往往被当成一种表情符号,代表了开心,高兴,也代表了一种心情,一种区别于一般笑的符号的新符号!同时也代表一种表情,大部分认为是大眼睛的标志,所以有时候会打上2个@的符号,以表示自己当时的一种心情和心境.由于该符号的特殊外表,大家还把这个符号的涵义进行了一定了引申,以表达人内心很复杂的一种心理状态和情绪.编辑本段@网络时代的代名词  伴随着国际互连网的迅速发展,@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符号,而是一个网络时代的代表符号,比如很多公司,机构称E时代,有些人也称为@时代,@符号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也有很多机构和个人把@做为自己的LOGO等等.相信迟早有一天@会完全走进百姓的日常生活空间.编辑本段@在工程上的含义  工程中@代表相等中心距或钢筋之间的间距,如2Φ10@500,代表2个直径为10mm的钢筋间间距为500mm的距离。  在AutoCAD绘图软件中,@表示在第一的基础上的相对坐标,如选定第一为1,1,则@1,1的绝对坐标则为2,2(1+1,1+1)。编辑本段衍生词——@一代  现如今,@一代是德国汉堡某休闲生活研究所提出的一个新名词,泛指年龄在14~29岁之间伴随信息时代成长起来的新新人类。在@一代中,网络是他们最最心仪的居所,网络使他们充满淘金者的梦想和创造者的快乐。  但现实中,教育和医学专家早就呼吁,人们如果长期坐在固定的位置上,沉湎于网络而缺少活动,是很有可能发生致命的深静脉血栓栓塞的,所以我们必须警惕这种@栓塞。编辑本段T-SQL  T-SQL语句中代表*部变量。编辑本段微博中的@  2009年09月25日22:33:37,新浪微博官方博客发表博文《@功能上线,微博上交流更方便》,从此,微博@时代诞生了。  微博@功能,即“对他说”的功能,这一功能的上线,加强了微博发布的针对性。@功能简介  简单说@在微博里实现了几个功能:  1,当你发布“@昵称”的信息时,在这里的意思是“向某某人说”,对方能看到你说的话,并能够回复,实现一对一的沟通;  2,发布的信息中“@昵称”这个字眼,可以直接击到这个人的页面,方便大家认识更多朋友;  3,所有@你的信息有一个汇总,你可以在我的首页右侧中“提到我的微博”中查看;@功能详细的使用说明  一,查看“提到我的微博”  进入“我的首页”,可以在右侧头像下面的功能菜单上看到“提到我的微博”。微博上如果有人提及你,也即别人发布的信息中含有“@你的昵称”的字眼,在这里都能看到(如图)。  二,如何发布@信息  只要在微博用户昵称前加上一个@,然后“按空格”再输入你要对他(或她)说的话,对方就能看到了。一定要注意,“@昵称”后一定要加一个空格,否则系统会把后面的话认为也是昵称的一部分。  比如,我跟微博小秘书说句话:@微博小秘书你好啊(如图)  这样就对他打了一个招呼,他也许会回复你。  顺便说一下,@这个符号用英文读的话就是at,在微博里的意思也是“向某某人说”,跟原来的意思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  拥有了@功能之后,用户之间的交流会更加紧密,也让许多微博用户用得更顺畅。[1]

想知道那个符号是英镑吗?

我一直用的是欧版的(我改那个信号都挺好的)

英镑手写符号有几种

两种。1、英镑的国际标准代号为GBP。2、符号其符号是_和£,通常是使用£,也很多人不会写用L来代替。

文章推荐:

英镑符号手写体怎么写(英镑的符号是什么?)

社保在哪里查询缴费记录(在那里可以查到自己社

富士康一般人受得了吗(深圳富士康公司怎么样,

卢布贬值对人民币的影响(苏联时卢布兑人民币历

柴油过几天涨价还是掉价(2019年,柴油共上涨33

中欧班列还在运行吗(截至2018年6月中欧班列成累

老版100元人民币背面是哪里(再见,第四套人民币

碳交易股票有哪些(什么是碳交易?碳来自交易是

相关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