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探秘人民币中间价变迁 郭嘉沂 兴业研究分析师 张梦 兴业研究分析师 相关阅读: [1]《兴业研究汇率报告:人民币中间价调整的因与果20170526》 [2]《兴业研究人民币汇率月报:
探秘人民币中间价变迁
郭嘉沂 兴业研究分析师
张梦 兴业研究分析师
相关阅读:
[1]《兴业研究汇率报告:人民币中间价调整的因与果20170526》
[2]《兴业研究人民币汇率月报:**因素主导3月市场20170228》
[3]《兴业研究人民币汇率月报:汇改再迎窗口期20170801》
2014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以来,中间价[1]定价机制先后进行了四次改革调整。本文通过定量方法,考察不同阶段中间价定价机制的变迁,分析其调整内涵,并展望未来汇改方向。
2014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内生需求,以及冲击SDR的外在要求下,中间价定价机制经过多次改革(见图表1)[2]:
2015年8月11日,规定做市商在中间价报价时“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以及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一次性调整中间价,使中间价和收盘价并轨;
2016年2月、2017年2月对“海外市场变动”加以明确和改进,2016年2月明确中间价参考“前一日人民币指数变动”;2017年2月进行技术性调整,规定中间价仅计算夜间人民币指数变动,以剔除重复计算;
2017年5月26日,增添“逆周期因子”,对人民币汇率市场预期的自我强化机制加以修正,有效解决此前“易贬难升”问题,使得人民币汇率反映国内经济基本面。
自2016年2月以来,人民币中间价定价与“收盘价+人民币指数变动”相挂钩,那么实际中间价与这两者关系如何?
以2014年1月1日到2017年8月11日作样本区间,我们按照中间价四次调整将区间划分为五个阶段,考察各阶段中间价与收盘价、人民币指数(SDR人民币指数[3])变动的关系,称之为中间价模型(一)。
图表2显示,2015年“811”汇改之前,人民币中间价同前日人民币指数变动幅度完全不相关;2015年“811”汇改之后,中间价同人民币指数相关性显著逐阶段提升,这说明中间价根据人民币指数定价的机制得以贯彻。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2月20日到2017年5月26日这一阶段,同前后两阶段相比,中间价与人民币指数的相关性脱钩,体现在回归系数和显著性降低、方程的拟合优度(R2)极低。这说明将定价机制中人民币指数的计算时长从全天调整为夜间,反而降低了中间价同人民币指数的关联。
“逆周期因子”加入后,中间价和人民币指数的相关性“回归”,这体现了人民币中间价定价机制调整的原则——将中间价与前日人民币指数变动相挂钩,即前日人民币相对一篮子货币升值(人民币指数升值)时,后日人民币相对美元中间价倾向于贬值。换言之,当前央行的意图仍在维持人民币指数的相对稳定。
2017年第二季度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对“逆周期因子”进行了全面解读,解答了几个关键问题:
“逆周期”逆的是什么周期?“逆”的不是经济周期,而是人民币汇率市场预期的自我强化周期。当前定价机制下,中间价“比较多反映与预期方向一致的变化,少反映或不反映与预期方向不一致的基本面变化”,因而容易形成单边预期的自我强化。“逆周期因子”意在将市场供求还原到与经济基本面相符的水平(见图表3)。
“逆周期”如何运算?央行将前日收盘价与中间价的相对变动剥离为“篮子货币变动所引起的”,以及“市场供求变化引起的”两部分。后者具有自我强化和脱离基本面的特征,央行使用逆周期系数对其进行调节,以消除市场超调所带来的影响。正因为此,中间价实际受到“篮子货币变动”的更大影响,这也解释了图表2中中间价和人民币指数的重新关联。
据此,“逆周期因子”的主要作用可以总结为两方面,其一是促进中间价更多反映中国经济基本面信息,其二是促进中间价重新挂钩前日人民币指数变动,以维持人民币指数的相对稳定。
上述中间价模型中有一个缺陷,相较收盘价,人民币指数变动对中间价的影响力太小,我们难以从中解读出更多信息。接下来我们考虑用不同的模型,分析中间价机制变迁所传递的信号。
自变量方面,我们选取前日收盘价、前日美元指数变动和前日中间价三个变量[4],分别对五个阶段进行回归,称之为中间价模型(二)。
从图表4可以看出,样本区间内,中间价模型主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1)2015年“811”之前,当日中间价受到前日中间价极大影响,其结果是中间价基本走平,汇率变动极小(见图表5)。
(2)“811”汇改之后至2017年2月之间,中间价受到前日中间价的影响显著下降,受到前日收盘价的影响则显著上升。这一阶段人民币中间价市场化程度提高。
(3)2017年2月调整人民币指数计算时长后,中间价“自相关性”再次加强,跟随前日收盘价变动的影响再次下降,换言之,中间价的市场化程度实际减弱了。再来看美元指数,中间价与美元指数同步变动的程度较2016年2月之前显著抬升,但不如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阶段。
笔者认为,2017年2月以来中间价模型的两大特征——市场化程度降低、同美元指数相关性减弱——说明两个问题,分别是中间价的弹性下降,以及人民币有效汇率代替即期汇率跟随美元指数变动。接下来我们分别阐述这两个问题。
首先,中间价“自相关性”提升,必然会造成中间价的波动范围缩小,使中间价的弹性下降,实际情况也验证了这一观点,2017年2月至今中间价汇率弹性由前期的4.1%下降到2.6%,且带动收盘价的汇率弹性一同下滑(见图表6)。
这与我们一直以来的倡导相一致,即要想提高人民币相对美元双边汇率的弹性,最重要的是提高中间价弹性。近期央行多次吹风将进一步提高人民币收盘价相对中间价的波动区间,我们认为该举措本身对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其一,2016年以来美元兑人民币日内波动从未接近当前+/-2%区间上限,超过+/-1%的情况都极少,因此单纯扩大波动区间不会造成日间波动加剧;其二,从历史来看,历次波动区间扩大并未造成汇率弹性有效提高(见图表7)。换言之,倘若中间价弹性不实际提升,仅凭借扩大人民币波动区间,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难以有效更进一步。
其次,人民币中间价受前日美元指数变动的影响不断变化,其涉及了中间价变迁的另一个特征,即时而美元兑人民币双边汇率跟随美元指数,时而人民币有效汇率跟随美元指数(见图表8)。
那么为何会存在这种“轮转”?我们认为其目的在于当美元指数处于升值波段时,保持人民币指数(人民币有效汇率)相对稳定;当美元指数处于贬值波段时,人民币指数跟随其修复高估(见图表9)。
如何实现这种转换?笔者认为主要有两方面因素:其一,央行历次调整中间价的时点恰好“瞄准”美元指数展开新波段行情之时,使得人民币汇率与美元指数的联动性能够及时切换;其二,央行通过调整中间价汇率弹性来控制双边汇率还是有效汇率跟随美元指数。具体来说(见图表10):
美元指数升值波段,提高中间价弹性,促进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跟随美元指数上行,使得有效汇率保持相对稳定;
美元指数贬值时期,由于人民币弹性较小,自然推动有效汇率跟随 美元指数修复高估。
这引发了一个重要问题,当前中间价定价机制下,未来美元周期性牛市结束后,究竟是即期汇率跟随美元指数,还是有效汇率跟随美元指数变动?笔者认为是后者,有两方面证据:
其一是“逆周期因子”加入后,我们判断中间价的弹性将下降,这个在中间价模型(一)中已验证;弹性下降有助于美元指数趋势性下行时,双边即期汇率保持基本稳定。
其二是中间价模型(二)显示,当前中间价的回归方程同2017年2月到2017年5月之间极为类似,这一阶段呈现明显的有效汇率跟随美元指数特征;相似模型下,2017年5月添加“逆周期因子”后,大概率仍是人民币有效汇率跟随美元指数修复高估。上周人民币即期汇率同美元指数走势背离,使得有效汇率跟随美元指数上行,一定程度上佐证了这一观点。
更长远来看,未来随着人民币汇改进一步推进(见图表11),美元指数作为汇率锚的作用倾向于下降。人民币汇率将综合反映国内经济基本面、海外冲击以及市场预期变化。而中间价的定价机制仍将相机而变,未来中间价弹性逐步提升,以及名义波动区间进一步扩大,都将为最终取消中间价、真正实现“清洁浮动”做好铺垫。
注:
[1]本文“中间价”均指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收盘价”均指美元兑人民币收盘价。
[2]相关报告请参见《兴业研究汇率报告:人民币中间价调整的因与果20170526》、《兴业研究人民币汇率月报:**因素主导3月市场20170228》、《兴业研究人民币汇率月报:汇改再迎窗口期20170801》。
[3]我们分别使用SDR、BIS、CFETS人民币指数日度模拟数据进行回归,结果发现SDR回归效果最好,考虑到SDR仅蕴含G4货币,便于预测和判断,人民币中间价“跟随”SDR人民币指数也是易于理解的。
[4]从2016年下半年以来美元兑人民币走势来看,其与美元指数相关性极高,因此我们在模型中用美元指数变动替代人民币指数变动;用前日收盘价和前日美元指数做回归发现,残差序列非平稳,因此我们将前日中间价纳入模型中,以消除自相关性。
去银行人民币兑换外币,汇率怎么计算的?
1.国有银行的外汇汇率都是一样的,工作日时间,官方每15分钟刷新汇率数字一次。所以去哪个银行换汇结果都一样2.银行的买入价和卖出价是不一样的,差价是银行的佣金,银行不另外收费3.去银行买外汇,看银行的卖出价,银行用卖出价卖给你4.去银行卖外汇,看银行的买入价,银行用买入价买入你的外汇
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中间价怎么计算
根据中国银行外汇牌价显示,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682.66.也就是说100美元可以兑换682.66元人民币。此数据仅供参考,请以银行柜台为准。
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怎么算出来的
根据中国银行最新的外汇牌价:1人民币元=0.1454美元,交易时以银行柜台交易价为准!
人民币中间价是什么意思?人民币中间价怎么定
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是即期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和银行挂牌汇价的最重要参考指标。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的形成方式是: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于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向所有银行间外汇市场做市商询价,并将全部做市商报价作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的计算样本,去掉最高和最低报价后,将剩余做市商报价加权平均,得到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权重由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根据报价方在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交易量及报价情况等指标综合确定。 人民币对欧元、日元和港币汇率中间价由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分别根据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与上午9时国际外汇市场欧元、日元和港币对美元汇率套算确定。
请问日元对人民币汇率怎么计算?
途径:1.在期货外汇行情软件上附带外汇行情走势2.各大财经网站也有外汇报价3.通过手机自带的外汇查询工具也可查询汇率情况4.手机期货行情软件大多也带有主要货币汇率行情注意事项:汇率是不断变化的,使用时请参考自身所需当日当时汇率,在银行柜台和网银上兑换时依据的是当时的实时报价。比如:最新汇率查询,可以百度输入"日元兑换人民币汇率",即可直接看到最新兑换比例
土耳其币种与人民币的汇率怎么计算?
我没记错的话好像是1:4的比例也就是100人民币等于25土耳其币
汇率的中间价是什么?
汇率中间价=(现汇买入价+卖出价)/2。它是衡量一国货币价值的重要指标。
自2006年1月4日起,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于每个工作日上午9时15分对外公布当日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日元和港币汇率中间价,作为当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含OTC方式和撮合方式)以及银行柜台交易汇率的中间价。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的形成方式是: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于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向所有银行间外汇市场做市商询价,并将全部做市商报价作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的计算样本,去掉最高和最低报价后,将剩余做市商报价加权平均,得到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权重由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根据报价方在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交易量及报价情况等指标综合确定。
人民币对欧元、日元和港币汇率中间价由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分别根据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与上午9时国际外汇市场欧元、日元和港币对美元汇率套算确定。
汇率是按哪天的算?
中间价就是以银行买入价加上卖出价的和除以2.一般以个人不吃亏的原则,选择适当的汇率折算**民币报销或直接以外币报销(如果借款是外币的话)。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是即期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和银行挂牌汇价的最重要参考指标。自2006年1月4日起,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于每个工作日上午9时15分对外公布当日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日元和港币汇率中间价,作为当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含OTC方式和撮合方式)以及银行柜台交易汇率的中间价。
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是怎么算出的?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的形成方式是: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于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向所有银行间外汇市场做市商询价,并将全部做市商报价作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的计算样本,去掉最高和最低报价后,将剩余做市商报价加权平均,得到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权重由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根据报价方在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交易量及报价情况等指标综合确定。人民币对欧元、日元和港币汇率中间价由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分别根据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与上午9时国际外汇市场欧元、日元和港币对美元汇率套算确定。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