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0年,美元能否如期回落 内容提要 2019年,美元表现超出市场年初预期,仍稳稳地沿着长期趋势线上行。但2020年,美元指数可能击穿长期趋势线,走出一轮类似2017年的下跌行情。 相比
2020年,美元能否如期回落
内容提要
2019年,美元表现超出市场年初预期,仍稳稳地沿着长期趋势线上行。但2020年,美元指数可能击穿长期趋势线,走出一轮类似2017年的下跌行情。
相比黑天鹅频出的2018年,2019年的国际汇市并没有特别令人意外的非预期事件发生,主要货币的波动率也处于较低水平。但对于外汇交易而言,2019年并不是一个容易获利的年份。
市场在年初预计美元会在2019年冲高回落,理由是美国经济无法承受美联储不断收紧的货币政策以及贸易战对美国经济的负面影响逐步显现。
虽然美国经济的确回落,美联储也开启了宽松,但美元仍然稳稳地沿着长期趋势线上行。美指在2019年下半年甚至一度逼近100的整数关口,这样的表现超出了市场年初的预想。
笔者认为,美元指数的表现之所以和此前市场的预期出现偏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贸易摩擦加剧虽然对美国经济造成了负面影响,但同时也压制了世界经济的需求,这让更依赖外需的欧元区经济相比美国受到更严重的影响。
2019年,贸易摩擦全面开花,中美、美墨、美欧和日美接连爆发贸易摩擦,对全球经济的预期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冲击。一方面,美国需求因为加征关税而出现了相应下滑,冲击了欧元区出口;另一方面,贸易战造成了中国这个欧盟第二大出口贸易伙伴的需求下滑,这也为欧洲的经济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2.英国脱欧和意大利预算等**风险依旧萦绕在欧元区上空,这对欧元区市场的投资信心是一个打击。
英国脱欧协议在2017年底完成第一阶段谈判,市场原本预计英国能够按计划在2019年上半年完成全部谈判并按时脱欧。不想,在北爱尔兰边境问题的阻挠下,英国脱欧协议虽历经数次修改,但仍然数次在英国国会闯关失败。特里莎梅黯然下台,无协议脱欧一度成为市场的基线预期。英镑和欧元双双受到拖累,在2019年创出阶段新低。
2018年意大利大选令民粹主义政d获得了执政的机会,新**与欧盟在预算问题上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市场一方面担忧意欧关系恶化导致欧盟分裂,另一方面则是担心意大利的预算问题将会向其他欧元区外围国家扩散。因此,意大利预算问题的爆发引发了不少海外投资者从欧元区外围国家的资产撤离,这引起了欧元的下跌。
3.特朗普上任后,采取了非常激进的财政扩张政策,其财政赤字率重新从他上任前的3%以下抬升至4%。
而与此相反的,则是欧元区主要国家持续的财政紧缩和压缩赤字的政策压制了需求。因此,在特朗普减税政策落地后的近2年时间里,美国经济的表现一直较预期更强,而欧元区经济的表现则较预期更弱。这推动了美元的上行。
图1 欧美主要国家的赤字率(%GDP)
数据来源:Wind资讯,招商银行金融市场部
图2 欧美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规模(2009.01=100)
数据来源:Wind资讯,招商银行金融市场部
展望2020年,笔者认为美元可能会高位回落。
首先,欧美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工具组合形式可能会发生变化。
欧洲可能会从“宽货币+紧财政”的政策转变为“稳货币+宽财政”。在过去的2年里,欧洲财政政策的主要方向是紧缩,货币政策却把宽松用到了极致,这是欧元弱势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2020年,欧洲央行放松的空间已经不大了。他们曾一度停止扩张资产负债表,并且开始讨论非常规货币以政策的坏处。新任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强调,欧元区的经济可能将更多地依赖财政扩张。
在主要欧洲国家中,德国2019年已经在表态利用财政刺激经济,意大利和法国也有足够的动机扩张财政,欧洲经济政策的模式预计将会和以往的两年不同。
而在美国这边,政策组合预计将由“紧货币+宽财政”转变为“宽货币+稳财政”。自特朗普上任以来,美国主要依赖财政刺激稳定总需求,而货币政策主要是“加息+缩表”的收紧方向,这样的政策组合对美元有利。
但随着美国经济需求的逐步回落和特朗普财政预算空间的受限。美国的政策组合也正在转变,2019年下半年美联储启动降息之后,在10月重新开启扩表,且扩表的速率大于此前缩表的速率。这可能是美国政策发力点从财政扩张变为货币扩张的一个重要标志。联储扩表将大概率利空美元,时间点将可能是在扩表启动后的半年内。
其次,**风险的中心或从欧盟转向美国。
英国脱欧和意大利预算等问题有望在明年获得解决。鲍里斯约翰逊**的脱欧协议已经获得欧盟批准并获得英国国会的原则通过,目前英国国会只需要在年内完成立法工作,即可让英国在2020年1月顺利脱离欧盟。12月12日的大选中,鲍里斯约翰逊所在的保守d赢得了足够多的席位。由此,英国脱欧终将走到尾声。
意大利**孔特2019年辞职后,**重新组阁将右移的北方联盟踢出执政联盟。这样,意大利预算问题也算得到了妥善的解决。
反倒在2020年,特朗普将面对连任压力和国会的弹劾调查。对照2016年,越到选举的最后关头,越有可能发生非预期的事件。因此,我们判断2020年的全球**风险的焦点可能从欧洲移到美国,这将是对美元的利空情形。
最后,中美贸易第一阶段协议签署之后,全球的需求有望得到一定支撑。
在世界经济需求复苏的大环境下,依赖外需的德国、日本和亚洲经济体的经济将会受到支持。如果中美贸易能在明年平稳运行,那么非美货币将会有一个阶段性的表现期。
总体看,美元指数可能在2020年正式击穿长期趋势线,走出一轮类似2017年的下跌行情。
作者:李刘阳,招商银行金融市场部外汇首席分析师
美元为什么跌得厉害
1、美国对货币出台一系列政策的影响,2020年,美国是遭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受疫情影响,美元实行了低利率以及宽松政策,这是影响美元指数下跌的主要因素;2、长期的**经济贸易赤字导致了巨额的外债,以及美国国家**大肆发行美币也是美元长期下跌的一个重要原因。现在还有必要存美元吗存美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虽然美元的指数反弹已经有一定趋势,在未来几个月会有所上涨。但是这点利润并不大,并且国内换汇也相对不是那么简单。而可能汇率变化赚的钱都完全不够支付手续费,所以就显得没有必要了。同时,现阶段上来看,人民币相对于美元的汇率相对比较稳定。但就现如今的国际经济状况以及国内的情形而言,人民币升值是大趋势。对于货币理财来说,美元存储确实没有太大必要。
为什么美元暴跌呢?
太好拉
美元下跌意味着什么?
要看背后美元下跌的原因来分析: 如果是因为滥发货币导致的美元下跌,那么社会上的钱就多了,公司资产升值,盈利也会增加,所以美股会涨。
如果是因为美元信用的下降导致的下跌,那么人们会逃离美元,导致美国整体融资能力下降,对经济不利,美股会下跌。 所以要看具体的原因来分析。
美元指数度科甲章下跌意味什么
美元指数下跌意味着:1.美国利率下降,在一般情况下,美国利率下跌,美元的走势就疲软;美国利率上升,美元走势偏好。20世纪80年代前半期,美国在存在着大量贸易逆差和巨额财政赤字的情况下,实行高利率政策,促使大量资本从日本和西欧流入美国,导致美元回升。2.美国股市有异动,道琼斯工业指数对美元汇率影响最大。从20世纪90年代中以来,道琼斯工业指数和美元汇率有着极大的正关联性。3.欧元兑换率下降,美元指数根本上来讲是一系列汇率的一个加权指数,所以最终还是反映到美国与其主要贸易货币的自由兑换货币的强弱上。在美元指数构成的一揽子货币上,欧元是权重最重的一个货币,欧元的走势自然也成为与美元指数的重要影响因素。4.国际商品市场上商品大多以美元计价,所以商品价格与美元指数成较为明显的负相关,美元指数下跌,大宗商品价格则上升。【拓展资料】美元跌得厉害与美元指数息息相关,美元指数指的是全球综合汇率得出来的结果。美元跌得厉害,美元汇率的波动,也是时常发生的。但是,绝大部分时间,美元都是一路上涨,只是近几十年,美元则一直走下坡路。最近,美元指数从2020年到2021年,也是一路下跌,从102跌到最低点89,整个幅度确实不小。衡量美元强弱程度的指标指的是美元的指数。美元指数通常被用于美国出口竞争能力,进口成本的变动状况。美元指数的下跌可以反映出美国市场前景不明朗。然而从今年开始,美国**进行很多次的刺激经济的经济政策。并且向社会各界和市场发放救济和补助,那么这就说明美国存在通货膨胀的风险,所以这也是的一些投资者不能再像之前一样用美元规避风险美国**特朗普在进行财政刺激和贸易保护主义打政策实施下,是不能够进行货币汇率相融合的。然而市场也会跟着特朗普的声明进行改变。影响美元强弱的因素有四个方面。
最近美元指数为什么一直在走低?
主要是人民币的崛起预期。在所有主要货币中,美英日本质是一体的;欧元由于没有军事支持,天生的软骨病注定了不论它愿意不愿意,都是一个半殖民的货币,鉴于北约的存在,在俄欧融合之前,欧元是没戏的;卢布的体量,还有它地处冲突的前沿地带,这些因素都使它不具备太大的影响力;而只有人民币不论从军事力量还是经济体量都使其具备了面对美元的实力,即使当下的份额占比不大,但关键在于其正在国际化的路上,慢不怕,只要走着。再说人民币的中期空间,人民币对美元的第一波升值由8.3开始到6.8告一段落,而且看图可知,这一个1.5的区间是很保守的,波浪理论的本质是一个趋势理论,按照三浪大于一浪原则,人民币对美元的下一波升值,最保守的估计要到5.5一线。再加上一带一路、还有原油期货即将推出,这些因素都成为人民币中期强势的预判条件,因此人民币才是美元指数近期的波动根源。更详细的原理请看七曜纬虚的博客
管涛:这会是新一轮“微笑美元”的开启吗
要点
今年有三重边际变化导致美元下跌,但未来演进路径仍不确定,判断美元进入新的贬值周期或言之尚早。
上周最后两日(7月13日和14日),洲际交易所(ICE)美元指数连续两天收在100下方,基本抹平了2022年3月美联储首次加息以来的全部涨幅。
从2020年3月19日~2022年9月27日,美元走势呈现典型的“微笑美元”。2020年3月19日~2021年5月25日下跌了12.7%,随后至2022年9月27日上涨了27.3%。由此开始,虽然美联储继续在加息,10年期美债实际收益率也保持在高位,到今年7月14日实际利率为1.59%,略低于2022年9月27日的1.64%,但是美元疲态尽显。
2022年9月27日至今,美元指数累计下跌12.4%。市场热议美元开启新一轮的“微笑美元”。笔者认为,今年有三重边际变化导致美元下跌,但未来演进路径仍不确定,判断美元进入新的贬值周期或言之尚早。
第一重边际变化:经济软着陆预期与美联储紧缩效应碰撞
市场对美国经济衰退的预期一直存在。2022年美联储激进加息,连续7次会议加息425个基点,货币政策的滞后作用意味着今年美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
7月13日彭博经济学家预测统计显示,美国实际GDP可能在三季度不增长,四季度环比负增长,其中投资将连续三个季度环比负增长,表明投资依然会拖累美国经济增长(见表1)。美国高级信贷专家问卷调查显示,货币紧缩依然有效,信贷投放意愿与历次衰退并无明显差异。美国制造业PMI连续8个月处于不景气区间,制造业衰退已是市场共识,主要的不确定性在服务业。6月底,美联储**鲍威尔在欧洲央行论坛上说:“对我来说,经济衰退不是最可能的情况,但肯定是有可能的。我认为今年或2024年美国通胀率不会达到2%,2025年可能会达到这个目标。”7月9日,美财长耶伦表示,不能排除美国进入经济衰退的可能性,通胀仍然过高,但增长放缓的程度是适当且正常的。
实际情况却是经济数据屡超预期,美国经济衰退的预测被“打脸”。典型的是美国非农数据。7月6日,美国公布“小非农”数据,新增就业较预期翻倍,震惊全球市场。而此前非农数据已连续14次超预期,形成了经济学家习惯性低估美国就业市场韧性的印象。除劳动力市场外,经济学家还认为其他经济数据可能会单边下滑。但实际上,根据纽约联储数据,包含了消费者、就业和生产等10个重要指标的美国周度经济指数月均值在今年一季度有企稳迹象,二季度出现小幅反弹(见图1)。
从市场对美经济预期可以看出,市场选择了一条于己最有利的路径,即失业率仅仅小幅超过美国长期自然失业率(4.4%),消费支撑年内GDP不会明显下滑,且通胀会持续单边回落。但是,正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一副总裁所言,投资者似乎对通胀路径过于乐观,且不认为紧缩政策会对经济增长造成太大打击,这两种情况不太可能同时出现,尤其是如果高利率持续的时间比预期的更长的话。她说:“记住,历史上没有这种先例。”
高利率的影响尚未完全显现。若以货币政策滞后作用12个月来推算,美国经济尚未见底,而降息才是好转的开始(见图2)。上世纪60年代以来,美联储11次紧缩周期,3次没有衰退的经验不适用于现在。如1994~1995年紧缩周期下的软着陆是因为全球化和技术进步;现在却是脱钩断链、小院高墙,近岸贸易、友岸贸易,逆全球化正盛。虽然区块链、元宇宙、NFT、Web3.0、ChatGPT等概念层出不穷,但短期技术进步乏善可陈。去年9月份,美联储议息会议纪要称,当前美国经济“两低一高”(低增长、低失业、高通胀)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国内技术进步放缓和劳动参与率降低,导致潜在经济增速下降,实际经济增速下行却仍高于潜在增速,形成正产出缺口、经济过热。
个人消费和劳动力市场有韧性是没衰退的表现而非原因。美国居民“赚多少、花多少”,薪酬收入与消费支出增速基本上同步,而前者和经济增速也高度同步。一旦经济骤冷,个人消费会明显下滑,反而失业率可能会滞后反应。特别是前期美国**发钱形成的超额储蓄花完后,个人重新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个人消费支出减少与失业率上升有可能同时发生。此外,美联储货币紧缩效应可能被前期提前锁定低息利率的债务有效对冲。尽管2022年底美联储加息至4.5%,居民债务偿付率(DSR)较2019年底低了0.2个百分点,企业仅上升0.3个百分点(见图3)。随着收入下降和债务展期压力上升,紧缩效应将逐渐释放。
第二重边际变化:美联储治理通胀还没到宣告胜利的时候
美国劳动力市场趋于平衡但依然偏紧。6月份的非农数据终结了连续14次超预期,新增就业20.5万人次,低于市场预期的22.5万人次。5月份的失业人数相当于职位空缺人数的1.61倍,较2倍的高点有所回落,但依然明显高于2019年底1.20倍左右的水平。此外,6月份,美国非农时薪同比增速仍达到4.4%,可能会继续支撑核心通胀(见图4)。
密歇根大学数据显示,7月份,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环比上升8.2个百分点至72.6,创下2021年10月以来的新高。虽然这提升了美国经济“软着陆”的概率,但也增加了美国通胀韧性。
市场对通胀的预期比美联储更乐观。6月份美联储预测,核心PCE在今年四季度降至3.9%,并在2024年四季度降至2.6%,同时上调了2024年联邦基准利率至4.6%。而市场预计今年底降至3.8%,2024年降至2.4%,联邦基准利率可能降至3.9%(见表1)。两者对于2024年政策利率的差值达到了三次25个基点的降息。
6月份,美国CPI同比增长3%,环比回落1个百分点,跌至2021年4月以来新低,是上周美指破100的重要推动力。然而,美国通胀由高位降至3%易,降至2%难。今年3月份起,美国核心CPI与核心PCE同比增速均持续高于CPI与PCE整体通胀,反映当前美国通胀韧性主要来自服务业。6月份核心CPI同比增长4.8%,5月核心PCE增长3.9%,均远高于2%的中长期均衡目标。分结构看,美国CPI依然呈现商品弱、服务强的格*,6月份商品价格同比增长2.0%,服务价格同比增长6.6%。至于最终回落至何处、是否反弹,市场众说纷纭,预测的方差较大。
现在判断核心CPI下降的主要论据是基数效应。其中,住房贡献颇多,房价同比增速一般领先住房租金约1年左右。2022年房价同比增速快速下滑可能会在今年CPI住房租金上体现。但是,席勒20城房价环比增速在2022年9月触底反弹,今年2月~4月加速上升,分别录得0.3%、1.6%和1.7%。若以过去6个月均值(0.2%)推算,房价同比在今年7月触底反弹;若果以近3个月均值(1.2%)推算,房价同比在今年5月触底反弹,年底前可能重回两位数增长(见图5)。这也意味着今年支撑核心CPI下降的因素可能在2024年会转向。
CPI中的能源项亦是同理。美国商品通胀与能源价格均于2022年6月份见顶回落。现在能源价格下跌是基于衰退交易的逻辑,若美国经济不衰退叠加美元走弱,未来或将重新推高能源价格,进而推升美国商品乃至整体通胀水平。
第三重边际变化:欧美经济周期和货币政策分化趋于收敛
欧元在ICE美元指数中权重高达57.6%,是今年美元走弱的主要驱动力。今年以来至7月14日,美元指数累计下跌3.4%,其中美元对欧元下跌4.7%,贡献了美指跌幅的82.9%。上周(7月10日~14日),美指跌破100,累计下跌2.2%,其中美元对欧元下跌2.3%,贡献了美指跌幅的60.4%。
当前情形与六年前非常相似。当时,经历了2016年下半年急涨行情后,随着主要经济体经济周期和货币政策分化趋于收敛,2017年美元指数不涨反跌9.9%,其中美元对欧元贬值贡献了总跌幅的72%。
从市场预期看,低基数效应下,今年美国对欧元区的经济领先优势逐渐收敛。作为欧洲经济的火车头,德国实际GDP在2022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环比连续负增长,而且同比增速可能在今年三季度继续下降。但市场预计,未来六个季度德国GDP有望实现小幅同比正增长,增速也将持续回升。因而,市场借机炒作一波基本面的压力到了美国这边。
欧央行货币紧缩较美联储慢一拍,结果是核心通胀回落也慢美国一拍。前期,美联储连续4次75个基点的加息让市场意识到了美联储治通胀的决心。但2022年11月起加息放缓乃至今年6月暂停加息,显示美联储开始收力。市场已经预计美联储可能在2024年第一次会议就降息,而且是连续降息,年底可能降至3.9%。欧央行核心通胀比美国高,自然降息更晚。市场预计2024年二季度欧央行才开始第一次降息。因而,美欧央行的政策利率差值可能会趋于收敛。
不过,从2024年经济前景看,市场依然认为美国经济更富弹性,预计2024年三季度美国实际GDP环比增速就将超过欧元区。而且,令人费解的是,既然市场认为美联储紧缩会抑制美国经济增长,却何以觉得欧央行进一步紧缩对欧洲经济影响最坏的时刻就已经过去了呢?实际上,2017年美指大跌之后于2018年反弹了4.1%,其中美元对欧元升值4.7%,贡献了65%。
综上所述,从历史经验看,“鱼与熊掌兼得”是小概率事件。美联储依然可能造成紧缩过度或紧缩不足的结果。今年美元略显疲态,主要是因为尽管年初爆发了美国银行业动荡,但二季度美国标普500指数波动率(VIX)均值为14.43,为2020年初以来最低,显示市场风险偏好明显改善。同期,圣路易斯金融压力指数均值为-0.47,为2022年初以来最低,反映美国金融条件再次转向宽松。美欧政策预期收敛和利差收窄进一步推波助澜,但是短期波动不会形成长期趋势,经济基本面才是中长期趋势的核心。目前看,市场依然相信美国经济更富弹性,长期前景依然好于欧元区,影响美元波动的因素可能随时反转。
(作者系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
美元贬值的原因及**应该采取的对策
美元贬值的原因有很多,简单谈几点基本面:第一,主要是美国经济层面出现问题,像次贷危机的出现,人们都担心美国经济进入了发展低迷时期,带来美元贬值;第二,美国长期以来的货币政策导致,美国**一直靠借钱过日子,现在美国的国债10万多亿美金了,美国**只能疯狂的印制美钞,导致市场上美元过剩,造成贬值;第三,美国人们也没有积蓄的习惯,一般是超前消费,也加剧了美元的贬值。
为什么美元下跌得厉害呢?
《用望远镜看,近期特朗普所有的大嘴巴与怪异动作都是为了美元贬值,宝宝苦啊!》至去年圣诞节前夜,特朗普**完成了经济改革的三板斧,缩表,加息和税改。缩表加息的目的是抽回国际经济的流动性,驱赶国际资本回流美国,为美国经济补血。但上述经济政策有个弊端就是推高美元汇率,影响美国商品的出口,从而抑制实体企业的发展。而美国的减税政策能促进实体经济飞速发展,制造业将重回美国,这是去年特朗普最为得意的经济政策,将普惠美国的中小企业。但也有一个弊端,必须在弱势美元情况下,才能发挥作用,否则对出口毫无帮助甚至会减少数万亿的财政收入。这就矛盾了,这是任何经济学家都无法从逻辑上解决的难题。特朗普的过人之处,他智慧的具体表视就是他的大智若愚,他的不靠谱,他的大嘴巴,他的任性癫狂。正因为他漫无常理的出牌乱怼,将国际资本整得一脸懵逼,搞不清方向,只能任由做空势力收割。1,特朗普要攻打朝鲜(实际肯定打不起来),美指下调。2,美国限制移民旅游,美指下调。3,北美自贸区重新谈判,美指下调,4,与中国打贸易战,美指下调。5,退出伊核协议,美指下调。6,放纵美**关门,美指下调。市场对特朗普的言行高度配合,将国外避险资本割了一茬又一茌。从而实现了美元的低汇率目标。大批实体企业在美国蓬勃发展。多聪明的特朗普,用他的嘴巴,用他"神经病似的癫狂"解决资金与汇率的矛盾问题。今后只要看到特朗普胡言乱语,哪么可以肯定美指肯定下跌,一抓一个准。(关注:共同讨论)
具有息差优势的美元为何没有走强反而加速下跌?
美元的下跌主要有两方面因素,一方面内部因素美联储一直在上调利率,特朗普上台后认为,美元汇率过高降低了制造商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外部原因是欧洲经济情况良好,导致部分投资者选择购买欧洲债券而不是美国债券。但是,美元作为世界第一大支付货币,大部分投资者还是会相信美元,所以在当下美元已经超跌,任何良性因素都会再让美元重新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