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急急急!!近期人民币汇率走势来自如何啊? 日期美元欧元日元港币英镑 2007-6-117.678510.24936.31270.9826215.1013 2007-6-87.665610.28956.32110.9808915.1695 2007-6-77.650210.32856.32560.9794315.2430 2007-6-67.63981
急急急!!近期人民币汇率走势来自如何啊?
日期美元欧元日元港币英镑 2007-6-117.678510.24936.31270.9826215.1013 2007-6-87.665610.28956.32110.9808915.1695 2007-6-77.650210.32856.32560.9794315.2430 2007-6-67.639810.32376.28870.9784315.2238 2007-6-57.642710.31656.27810.9789915.2239 2007-6-47.652210.28916.27130.9797015.1705 2007-6-17.649710.29046.28260.9793015.1380 2007-5-317.650610.27556.29110.9799715.1187 2007-5-307.648810.28196.29220.9782615.1496 2007-5-297.653810.28866.28930.9787815.1729 人民币今日跌5月贸易顺差或遏制跌势 受意外高于预期的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拖累,人民币兑美元周一(6月11日)继续走跌;不过分析师表示,由于5月份贸易顺差巨大,人民币可能不会进一步下跌。 周一盘,美元兑人民币询价系统于7.6641,较上一交易日的7.6558上涨83点;美元兑人民币自动撮合系统于7.6640,较上一交易日的7.6558上涨82点。中国人民银行今日盘前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为7.6785元,前一交易日的中间价为7.6656元。 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周一报7.6785,统计显示,自6月7日以来,人民币汇率持续走低,短短3个交易日内回调了387点。 交易员们表示,过去3个交易日来人民币的下跌可能是中国央行试图警告部分公司不要投机于人民币升值,同时也能使市场相信人民币汇率不会单边上扬。 交易员们认为,从人民币近期的快速下跌来看,该汇率有可能将很快开始反弹。有交易员预计,周二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可能将设于人民币7.65元上下。 另一方面,新华社周一报导引述海关数据称,中国5月贸易顺差为224.5亿美元,远远高于4月份的168.8亿美元。 交易员表示,5月份贸易顺差的意外大幅增长有可能遏制人民币进一步跌势。交易员指出,随着贸易顺差的大幅反弹,中国**可能将被迫加快人民币的升值步伐,或增加大人民币汇率的弹性,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07年6月11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7.6785元,1欧元对人民币10.2493元,100日元对人民币为6.3127元,1港元对人民币0.98262元,1英镑对人民币15.1013元。 据中国货币网上的询价系统报价,北京时间17:30,港元兑人民币中间价报0.98084,较上一交易日的0.97968上涨116点;100日元兑人民币中间价报6.2993,较上一交易日的6.3178下跌185点;欧元兑人民币中间价报10.2265,较上一交易日的10.2439下跌174点;英镑兑人民币中间价报15.0778,较上一交易日的15.0644上涨134点。
2020年最高汇率和最低汇率是多少?
回顾2020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最高为6.5236元,最低为7.1316元,243个交易日中140个交易日升值、103个交易日贬值。
最大单日升值幅度为1.00%(670点),最大单日贬值幅度为0.76%(530点)。人民币对国际主要货币汇率有贬有升,双向浮动。2020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欧元、英镑、日元汇率中间价分别较2019年末升值6.92%、贬值2.61%、升值2.92%和升值1.34%。
【交易员观察】2020年人民币掉期市场梳理展望
一
根据利率平价理论,两种货币利率的差额等于远期兑换率及现货兑换率之间的差额。通过公式推导,掉期点与该货币对的即期汇率和两种货币间的利差均为正相关。由于掉期涉及近端和远端两种货币的互换,掉期点可作为约定期限内互换两种货币的成本。因此,外汇掉期在属性上更接近利率产品,与资金的价格密切相关。然而,纵观2020年市场走势,资金价格并不是外汇掉期市场唯一的定价锚。不同时间段的掉期市场隐含着不同的交易逻辑。
作为近年来市场最大的黑天鹅,新冠疫情的爆发彻底颠覆了长期以来建立的市场逻辑。纵观前三季度,掉期市场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国内疫情出现阶段,海外疫情爆发阶段和后疫情阶段。
在疫情出现前,刚跨过年末的人民币掉期市场正处于春节假期前的休整阶段。彼时人民币汇率刚一路奋战回到7.0以下,并处在趁势上涨阶段。同期,人民币货币市场也在马不停蹄地为跨春节做准备,国有银行和商业银行开始按要求逐步压降结构化存款规模。双因素叠加效应下,短期资金利率和存单发行利率都处于相对高位。在资金价格上涨的同时,人民币债券市场在经历前期下跌和逐步降息的利好下,缓步走出了反弹上涨的行情;大洋彼岸的美债市场也经历着相对更为强烈的上涨行情,中美十年期国债利差波动区间高达130bp-150bp。在资金价格高位和利差走阔的双重预期下,一年期掉期点率先上行,从元旦后的450点一路攀升至620点,涨势惊人;而受短期资金价格影响更明显的短期掉期点则保持相对稳定,掉期曲线趋向变陡。
伴随着春节疫情爆发,全国生产经营停摆,金融市场迅速切换避险逻辑。人民币短期资金利率迅速下行至1.6%-1.7%,大量资金涌入债市,中美十年期国债利差缩窄最低至120bp;而人民币汇率则在避险情绪的影响下从6.86位置急速贬值回7.0以上。在贬值预期和利差收窄同时存在的情况下,一年期掉期点从600点一路下行至近400点,短期掉期点也保持在0.5点的低位。表明在市场流动性降低、人民币承压的背景下,掉期点受货币利差影响更为显著。
二、海外疫情爆发阶段:汇率预期与利差逻辑在流动性危机下失灵
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金融市场回复常态,人民币掉期市场的逻辑再次发生变化。2月末,在人民币汇率承受贬值压力、资金利率保持低位的背景下,长端人民币外汇掉期迎来了上涨,一年期掉期点在外资的买盘带领下迅速收复跌幅,回到疫情爆发前并蓄势上行。但短期掉期点则在美元和人民币隔夜资金利率均保持在同一区间的背景下维持低位,并未被长端大量影响。当时间轴跨入3月,海外疫情逐渐蔓延,新冠病毒开始威胁全球后,美联储紧急降息两次,直接将联邦利率降至0-0.25%。在量化宽松的预期下,避险资金继续流入债市,人民币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直接下行30bp至2.6%,十年期美债也跳水60bp,利差一度达到近200bp。彼时由于国内抗击疫情初见成效,生产生活逐步恢复,人民币汇率从7以上位置快速反弹至6.93。但外汇掉期市场却在货币宽松、中美利差走阔的连锁反应下一路飙升,一年期掉期点最高上涨至1000点,达到近两年高位。
在市场震惊于长端掉期点的疯狂时,上涨行情即刻迎来了反转。美联储的两次降息,不但没有给金融市场带来安抚情绪,反而引起剧震,股票、贵金属、原油、大宗商品均被疯狂抛售、价格大跌,全球市场再次出现“现金为王”的情绪,美元流动性瞬间收紧,隔夜资金价格瞬间飙升至1.5-2.0%。彼时,人民币汇率在全球恐慌情绪下再次贬值至7.1位置,中美十年期国债利差也保持在160-200bp区间,但为解决美元跨季缺口,大量机构卖出各期限掉期点,一年期掉期点在几天内被卖至最低110;三个月期限以内的掉期点均被直接卖至负值,隔夜掉期点甚至在-55点成交,达到历史低值。因此,我们认为在此类极端情况下,外汇掉期将被作为流动性调配工具,与定价逻辑彻底脱钩。
三、后疫情阶段:逻辑回归,与汇率相对脱钩,主要受利率水平引导
跨过逻辑混乱的一季度,掉期市场缓慢回归理性逻辑。进入4月,国内疫情取得阶段性胜利,全面恢复复工复产,而海外疫情则进一步扩散,全球各地暂停生产活动、采取社交隔离等措施以防止疫情扩散。在降低超额准备金利率后,货币市场资金价格来到历史低位,人民币隔夜资金价格徘徊在1.0%上下,而一年期国股行存单价格最低降至1.6%的低位,债券市场的大牛市也到达了顶峰。当恐慌情绪消退,美元流动性恢复正常,一年期掉期点再次迅速反弹至200点以上,带动前期超跌的短期限掉期点从负翻正。而踏入5月的波动期后,中国经济和货币政策率先步入正轨。在政策引导和银行压降结构化存款规模吸收长期负债的需求下,隔夜资金利率开始出现较大幅度波动,人民币存单市场利率也缓步上行,确立前期宽松货币政策转向。之后的债券市场在资金成本上升的背景下开始快速下跌,收益率大幅上行。人民币汇率徘徊在7.0以上高位区间,而美元隔夜资金利率由于前期量化宽松保持低位,中美利差预期持续扩大。叠加因素下,掉期市场快速上涨,一年期掉期点在两个月内站上800点关口并持续上行,曲线整体上行变陡。
从6月份直至现在,随着国内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银行大规模持续融入长端负债,同业存单价格已远超疫情发生前的水平。国债市场则持续下跌,中美十年期国债利差已上行至240-250点。而人民币汇率则由于国内经济的韧性一路飙升,波动上涨近6000点来到6.50-6.60位置。在此背景下,掉期市场的表现与汇率变动逐渐脱钩,回归利差主导逻辑,跟随经济的转好大幅度上涨。一年期掉期点自站上800点后屡创新高,突破2016年底1200点高位,在国庆后强势触碰1800以上高位;短期掉期点在长期掉期点上涨和人民币资金价格上升的引导下也继续普涨,曲线继续变陡。
二
对比美元,人民币则呈现完全相反的情况。由于疫情的有效防控,中国是全球最先进入经济复苏的国家,经济恢复稳步增长。就***副**刘鹤和央行行长易纲在2020金融街论坛上的发言和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来看,一方面,国内将继续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导向,尽可能长时间实施稳定且可持续的货币政策,保持稳中有升的收益率曲线。同时,把好货币供应总闸门,始终根据市场形势和经济增长需要保证流动性合理充裕,并适当平滑宏观杠杆率波动,使之在长期维持在一个合理的轨道上,以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国内将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继续推进全面对外开放,推动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因此,我们认为人民币利率曲线也将继续维持当前中枢。
根据市场观察,一年期人民币外汇掉期主要受资产利差逻辑主导,在触及1820的位置后遇到大量止盈盘,点数快速下行回到1600-1700的位置保持震荡,靠近人民币一年期存单价格。而短期限掉期点则主要挂钩短期资金面,随着人民币短期资金利率波动。受货币政策和银行压降结构化存款规模的影响,四季度人民币长端利率预计还将保持当前高位;而由于国内经济基本面的韧性,国债收益率也不存在短期大幅下挫的可能,因此人民币单方面大规模下调利率的可能性不大。就美元来看,在前期政策影响和当前经济数据疲软的背景下,利率水平偏向于保持在0左右的低位,中美利差也大概率会在当前位置窄幅波动并随着我国的货币政策缓步上行。虽新冠疫情已基本在全球范围内全面爆发,但鉴于我国充分的抗疫经验及管控手段,国内疫情不太可能出现大规模二次爆发,经济基本面依旧向好,预计人民币掉期市场会在当前位置窄幅波动,静待全球货币政策回归常态。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其所在机构观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END·
免责声明
人民币汇率创近一个月新高!未来走势如何?下半年关注三大重要因素
境内外企业对人民币
国际地位的预期继续提升
报告指出,2021年,境内外企业对人民币国际地位的预期继续提升,约81%的受访境内外工商企业预期未来10年人民币的国际货币地位不弱于日元和欧元,其中52%的受访境内外工商企业预期未来10年人民币的国际货币地位可能接近美元和欧元,这一比例较2020年的调查结果提升了4.5个百分点。
今晚19:30-20:30
财富嘉年华栏目
特别邀请中国移动雄安产业研究院研究员
《5G革命》一书的作者陈志刚先生为我们带来
“解码东数西算,揭秘新基建浪潮下的5G革命”的精彩分享
欢迎关注云财富直播间
我们不见不散!
温馨提示
文章内容来源网络。
2020年货币贬值率是多少?
2020年货币贬值率是百分之一点五。
2020年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由6.9762贬值至7.0795,贬值了1.5%。人民币对CFETS货币指数在2020年上半年整体呈现出先升后降的特点。7月8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7.0207,上调103点,中间价升值至2020年3月17日以来最高。人民币中间报价不断刷新纪录,表明人民币持续升值,这对我国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来说,都是利好消息
2022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回顾与展望_经济体_冲突_影响因素
原标题:2022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回顾与展望
2022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总体呈现宽幅震荡态势,较一篮子货币保持基本稳定。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外部影响因素包括美联储激进收紧货币政策、主要非美币种表现疲弱和俄乌冲突推升市场避险情绪等。展望2023年,综合多方面因素看,人民币汇率料将呈现双向波动、温和回升的态势。
2022年,百年变*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全球经济发展面临巨大挑战,主要发达经济体激进收紧货币政策抗击通胀,美债和美元走势凌厉,尽管新兴市场遭受严峻的外溢性冲击,但人民币汇率表现出较强韧性。展望2023年,预计世界经济增长或将进一步放缓,通胀上行趋势有望减弱,多数地区金融环境仍将收紧,全球风险事件不确定性犹存,复杂多变的政经环境或加剧汇率市场波动。而随着国内防疫优化措施落地,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的政策效力逐步显现,市场信心快速修复,我国经济增长动能将显著回升。受上述因素综合作用,预计全年人民币汇率将呈现双向波动、温和回升的态势。
一、2022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回顾
2022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总体呈现宽幅震荡态势,较一篮子货币保持基本稳定。具体来看,全年人民币汇率走势主要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年初至4月中旬。尽管美联储于3月议息会议开启本轮加息周期,叠加俄乌冲突爆发推升避险情绪,但我国进出口顺差保持较高水平,客盘结汇持续释放,支撑人民币围绕6.3至6.4的区间窄幅震荡。
第二阶段为4月中旬至5月中旬。受疫情多点散发影响,国内工业生产及物流运输活动放缓,经济复苏动能减弱。而美联储延续鹰派政策,货币政策收紧预期推升美债收益率,1年和10年期中美国债收益率均出现倒挂,利差分别从年初187bps和113bps下降到5月13日的-3bps和-12bps,人民币汇率从6.4附近震荡贬值至6.8。
第三阶段为5月中旬至8月中旬。美联储6月超预期加息75bps、为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最大加息幅度,并同时启动缩表,带动美元指数震荡攀升至近110高位。同期,伴随国内疫情形势好转,上海等地有序复商复市,多部门出台稳增长措施,经济预期逐步向好。在美元指数持续走强情况下,人民币汇率表现出较强韧性,整体在6.6至6.8区间内震荡。
第四阶段为8月中旬至11月初。美联储快速加息缩表以应对高通胀,叠加欧元、日元、英镑等主要非美货币持续疲弱,美元指数一度升破114、创近20年新高,各期限美债收益率攀升,中美利差倒挂程度不断走阔,人民币汇率在震荡中跌破7关口。期间,监管部门加强宏观审慎管理,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并上调远期购汇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和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系数,同时及时权威解读外汇重要数据和政策,合理引导市场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有效防范化解外部冲击风险。
第五阶段为11月初至年末。国家卫健委相继发布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工作的“二十条”及“新十条”措施,宣布自2023年1月8日起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这有助于推动各地经济社会活动加快回归正轨,市场信心得到极大提振,人民币汇率震荡走升、重回7整数位下方。
回顾2022年,在国内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下,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外部影响因素包括美联储激进收紧货币政策、主要非美币种表现疲弱和俄乌冲突推升市场避险情绪等。具体来看:
一是美联储激进收紧货币政策加大中美利差倒挂幅度。2022年美联储共加息7次、累计425个基点,为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最大年度加息幅度,并从6月开始每月缩表475亿美元、9月开始每月缩表950亿美元。美联储激进收紧货币政策,推动了各期限美债收益率持续攀升,中美利差倒挂幅度不断加深,2022年末1年期和10年期中美国债收益率差分别为-263bps和-104bps,较2021年末下行448bps和231bps,对人民币汇率形成一定压力。
二是主要非美币种走弱进一步推升美元指数。欧元方面,受俄乌冲突不断升级加剧能源危机等因素影响,欧元区经济面临较大衰退压力,且货币政策调整明显慢于美联储,欧元较美元处于弱势,年内贬值5.9%。日元方面,日本央行保持宽松货币政策,基准利率维持在-0.1%的历史低点,在美联储持续加息的的背景下,美日利差整体走阔打压日元汇率,全年贬值12.2%。英镑方面,英国首相频繁更替、财政和货币政策摇摆,叠加俄乌冲突导致通胀高企,英国经济复苏前景堪忧,拖累英镑年内震荡贬值10.6%。
三是俄乌冲突持续引发全球避险情绪升温。2022年2月24日,俄乌冲突全面爆发,西方国家从金融、贸易、能源、科技等方面对俄罗斯发起多轮制裁,俄罗斯相应采取能源卢布结算、出口产品限制等反制措施。俄乌地缘***势持续动荡,冲突导致俄乌能源和农产品出口困难,推高大宗商品价格,全球供求不平衡问题日益严峻,通胀压力持续上升。此外,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进一步冲击全球贸易体系,各国经济复苏前景面临更大不确定性。受此影响,金融市场避险情绪明显升温。
2022年美元指数“一枝独秀”震荡走强,人民币相对英镑、日元等非美币种保持强势。展望2023年,支撑和施压人民币汇率的因素互相交织,总体来看,人民币汇率料将呈现双向波动、温和回升的态势。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如下。
一是美国经济面临衰退风险,我国经济企稳向好。美国方面,近期多项宏观经济数据表现不佳,11月零售销售环比下挫0.6%、为近一年来最大降幅,Markit制造业PMI终值为47.7、为2022年以来首次跌破荣枯线,2年期和10年期美债收益率依然深度倒挂、2022年末收益率差为-53bps。12月美联储议息会议对美国经济预期较为悲观,大幅下调2023年经济增速0.7个百分点至0.5%。预期美国消费在高通胀和高利率环境下将持续放缓,同时楼市趋冷、企业利润下滑的状况或将持续,住宅和非住宅投资增长乏力,市场担忧美国将在未来一到两年内出现经济衰退。我国方面,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随着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预计2023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同时,考虑到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处于疫情防控转换期,上半年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任务依然较重,而下半年在各类政策效力显现和疫情影响或大幅减弱的背景下,经济基本面将加快复苏。
二是美联储加息进入下半场,我国货币政策保持稳健。美国方面,12月美联储议息会议加息50个基点,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提升至4.25%~4.50%区间,为此轮加息以来首次降低加息幅度,符合市场预期。点阵图预计2023年峰值利率将提高至5.1%,未来加息路径尚存不确定性,但预期上半年单次加息幅度将逐步下降,下半年将保持在较高利率水平。我国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预期随着我国经济逐步企稳向好,国债收益率将在宽幅震荡中逐步抬升,10年期国债交投中枢或重回3.0%上方。综合来看,中美利差倒挂或迎来修复性行情。
三是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内在基础依然稳固。一方面,经常项目保持顺差,结构将更加均衡。2022年10月IMF的全球经济展望下调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0.2个百分点至2.7%,其中欧元区和美国经济增速分别下调2.6、0.6个百分点至0.5%、1.0%。在全球通胀高企、疫情影响持续、金融环境收缩等不利因素影响下,主要经济体衰退风险显著增强,外部需求下降将对货物贸易顺差保持在当前较高水平带来挑战。同时,随着我国有序恢复公民出境旅游,服务贸易逆差有望增加。另一方面,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人民币资产吸引力。人民币资产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稳定的投资回报和分散化投资价值,近三年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市场交易占比从4.3%增长至7.0%、排名由第八位上升至第五位。目前人民币在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中的权重已升至12.28%,部分国家主动增持人民币资产储备,预计未来更多外资将加大对人民币资产的配置,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将进一步提升。
四是全球风险事件演变仍存较大不确定性。当前欧洲经济形势和金融环境存在恶化可能,受供需两弱、央行加息和地缘**危机持续等多重因素影响,欧元区或将面临核心国贸易顺差继续收窄、经济增长停滞、金融市场波动加剧的挑战。尤其是部分经济体的杠杆率和赤字率均已高于欧债危机时期,如利率环境进一步收紧,欧洲债务危机或将再现。此外,日央行在2022年12月宣布将10年期国债收益率波动区间上限由0.25%调高至0.5%,预计2023年日本货币政策或根据经济指标和通胀数据变化进行调整,不排除进一步扩大收益率目标波动区间或者退出收益率曲线控制,料对全球金融市场稳定造成一定冲击。
综上,预期2023年人民币汇率将呈现双向波动、温和回升态势。上半年,受美联储将持续加息、我国处于疫情防控转换期、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和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等因素影响,人民币汇率或将在延续2022年11月以来升值态势后保持区间震荡;下半年,在中国经济加快增长、中美货币政策差异缩小和全球风险事件不确定性犹存等因素影响下,人民币汇率或保持相对强势。但如发生疫情超预期发展、主要经济体超预期调整货币政策或大幅衰退、部分国家债务严重违约和地缘**“黑天鹅”等事件,人民币汇率波动将有所加剧。
作者:唐亮、许婴鹏,中国工商银行金融市场部
责任编辑: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50分求助】谁能帮我用几句话总结一下近几年人民币兑欧元,美元,日元的汇率情况?
人民币兑美元和欧元的汇率逐年走高,之后增速将减缓并最终趋于平稳。人民币兑日元近10年处于一个冲高回落的阶段,预计后期将进一步探底,在下方企稳后回升。
2020年四月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分析(一) --黄河新闻网
央行推出第二轮经济刺激。4月17日,印度央行宣布针对疫情影响的第二轮经济刺激措施,具体措施包括:将逆回购利率下调25个基点,从此前的4%下调至3.75%;通过定向长期回购操作投放5000亿卢比的流动性支持,用以支持农业和农村产业、中小企业和住房建设;放松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相关监管要求,等疫情平复后再慢慢恢复。
图五:印度GDP同比增幅走势图(季度)
1、黄金
图六:十年黄金价格走势图
图七:五年黄金价格走势图
图八:2019年4月--2020年4月黄金价格走势图
图九:2020年4月国际黄金价格走势图
美元回落,黄金也呈现出一些反弹的空间,但后市并没有进一步拉开,主要保持高位震荡。美联储会议纪要重申维持利率在近零附近的立场,称新冠疫情的经济影响给中期经济活动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和相当大的风险,致力于使用所有工具支撑经济。大量的经济刺激措施和冠状病毒疫苗存在不确定性,支撑了金价,不过对经济复苏的希望增强,风险偏好有所改善,金价涨幅有限。
美国经济的预期较3月出现显著下滑,虽然美联储4月会议并未公布经济预期,但基准预期显示,到年底前可能都不会出现全面复苏。关于债券购买,下一步委员会准备按需调整购买计划,以支持证券市场平稳运作。此外,近期或中期内爆发第二轮感染的可能性很大美联储官员可能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采取非常规措施来支撑经济。此消息一出,美元指数应声下跌,盘中触及99关口,为5月1日以来最低;黄金受到压制,震荡回落。
美国初请失业金人数爆炸性增长。受到疫情的影响,美国初请失业金的人数连续第八周保持在数百万人。如果未来公布初领人数超过预期,黄金可能走强;反之,如果公布值不及预期,黄金价格或将承压。近期数据,稍稍高于预期。随后,现货黄金价格逐步攀升,所以该数据会对黄金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金价整体保持高位震荡为主,幅度大概在10美元左右,围绕1740-1750展开为主,多空争夺进入白热化阶段,由于目前针对疫情事件仍未有进一步刺激,而美联储措辞也比较含糊,所以市场也持有相对谨慎的态度。
图十:十年石油价格指数走势图
图十一:五年石油价格指数走势图
图十二:2019年4月--2020年4月石油价格走势图
图十三:2020年4月份石油价格走势图
油价有所回升,但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还需时日。4月20日,美国原油期货历史首次跌至负值。尽管国际油价后面出现了一定幅度的反弹,但美国监管部门当前却再度敦促各方,需为可能再次出现的负油价做好准备。
6月合约到期,尽管目前市场对原油后市普遍感到乐观,但目前WTI原油期货7月合约成交量已超过6月合约,多数流动性提供商近期已提前移仓换月成7月合约,或会6月合约到期前油价或再度出现如5月期货合约到期因活跃性降低而导致油价崩跌可能。
出现负油价的原因是库容紧张致使油价陷入资本逼仓狂潮。由于目前美国大部分地区仍受到新冠肺炎影响而处于封锁状态,唯一潜在的原油买家是炼油厂或航空公司这样需要实际交货的实体,但在此前数周终端需求的持续疲软状况后,这些大型实体企业的闲置储存空间处于十分紧缺的状况中,因此缺乏进一步购入石油现货的意向。而在封锁的背景下,市场石油储存空间在经历前期数周的持续累库后也已逐渐接近极限,这就导致目前美国境内部分市场出现了近似于“将原油自产地运送到炼油厂或存储地区的运输成本已经超过了石油本身商业价值”的特殊情景。因此,在WTI即期5月合约面临即将于21日收盘后交割,但存在大量未平仓持仓量的情况下,在4月20日的交易中,该合约彻底陷入了空头逼仓的狂欢行情。
油价出现负值的一个月后,世界各国**都在慢慢解除旅行限制,原油需求正从最低点回升。目前,美国原油价格接近每桶30美元。随着全球原油生产商迅速减产,库存压力正在缓解。
在油价跌入深渊的一个月后,原油又开始飙升。就目前而言,石油市场恢复了正常服务。但是30多美元的原油价格仍然太低,无法平衡大多数OPEC成员国的预算。油价上涨导致美国产油商重新恢复生产,一旦美原油稳定在20美元上下或30美元左右附近,一些页岩油生产商就准备再次开始增产,目前也已经有一小部分产油商开始恢复生产了。
图十四:十年美元兑人民币走势图
图十五:五年美元兑人民币走势图
图十六:2019年4月--2020年4月美元兑人民币走势图
图十七:2020年4月份美元对人民币走势图
人民币汇率小幅贬值,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表现为窄幅震荡。中间价由7.0771小幅贬为7.0936,在岸即期汇率由7.1085小幅升为7.0995,离岸即期汇率由7.1228贬为7.1341。总体看,受美元指数阶段性走强影响,人民币汇率波幅较3月明显收敛,稳定性增强,整体仍保持弱势。由于特朗普重提关税威胁,5月1日,亚太股市全面失守,资金大幅回撤,引发离岸人民币汇率急剧下行,人民币兑美元离岸市场即期汇率单日大幅贬值,突破7.13低点。
从4月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因素看,一是美元指数阶段性走强,汇率弹性作用下,人民币汇率相应变动。近期,新冠肺炎在全球发展使经济笼罩衰退阴云,美元指数在避险需求推动下,走势强劲,五次站上100关口,令人民币汇率阶段性承压。二是国内经济持续向好,支撑人民币汇率企稳。国内疫情已明接近尾声,复工复产正在逐步接近或达到正常水平,经济发展有望全面恢复,基本面支撑下,人民币汇率整体表现较其他国家货币更为稳定。三是中美无风险利差保持高位,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支撑。随着多国央行相继降息至零,人民币资产吸引力不减,将为人民币汇率后续企稳回升提供支撑。
预计短期内人民币汇率将保持弱势,整体以小幅波动为主,波动中枢围绕7.05震荡。主要原因:一是美元指数整体偏强,人民币汇率将保持弱势。全球疫情尚未平息,美国疫情仍未有效控制,而特朗普面临大选压力,中美贸易谈判未来可能存在变数,避险情绪难免反复。预计美元指数将维持高位波动,人民币汇率短期内仍将保持弱势。二是中国疫情目前基本稳定,经济发展正在全面恢复,支撑人民币汇率企稳。中国经济增速一季度首现负增长,各地在全力推进各项措施应对疫情带来的冲击,稳定经济运行,人民币短期内虽处弱势,中长期仍有支撑,大幅贬值可能性较小。三是人民币资产吸引力提升,支撑人民币汇率。美联储降息至零,多国央行启动量化宽松,中国货币政策空间充裕,人民币资产对境外投资者吸引力不减,预计人民币将逐渐企稳、波幅逐渐缩小。
调查2020年5月份人民币汇率变化,分析人民币短期汇率走势及其影响。10
5月29日,本月最后一个工作日,中国货币网公布的当日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USD/CNY)为7.1316,比上日贬行39个基点。而与4月最后一个工作日(4月30日)相比,这一价格已经贬751基点。今天的英为财情网数据显示,离岸汇率(USD/CNH)为7.1692,比上日升值6个基点;与4月30日相比则贬了884基点。无论是在岸还是离岸,5月币值整体下行趋势都是比较明显、特别是下旬斜率变化更为明显(相关详情见本文附图二),既有近期重要关系有所变化等非市场因素响,也有市场因素变化的响,特别是市场价格变化的响。附图二国债收益率差变化从1个月的短期看。4月末,我们的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为2.503%,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为0.646%,相差185.7点。至5月29日,二者数值分别为2.697%和0.664%,相差203.3点。收益率差有一定扩大,但是并不算非常明显(相关详情见本文附图三)。附图三从29个月的中期看。2018年1月以来,双边十年期国债月均收益率差最小数值出现在2018年10月,当时两个收益率分别为3.533%和3.149%,率差只有38.4点;当月平均汇率6.9756。正是与这样的数值相比,所以前文认为5月率差的变化并不算大。此后,这一率差波动式扩大,在2020年3月达到期间峰值199.5点,当月平均汇率7.0825。4月率差有所缩小。5月的月均值为198.4点,接近3月的峰值水平;当月平均汇率7.0803,同样接近3月水平(相关详情见本文附图四)。附图四利率差变化从此方看。5月20日,银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中的1年期LPR为3.85%,5年期以上LPR为4.65%。这两项数值与4月20日报价相同,分别比3月20日LPR报价下降20个和10个基点。从对方看。今年3月15日,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降至0%至0.25%,目前仍然没有变化(相关详情见本文附图五)。当然,4月至5月实际执行的联邦基金利率一般为0.05%,商业银行执行的信贷利率一般为0.25%。从对比看。尽管不排除未来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至0%以下的水平,但是目前持此预期的人还是极少数。然而,市场和研究机构中,对于我们的利率下降有预期的还是不少。这意味着,后期双方利率差比目前收窄的可能性较大。附图五,来源为英为财情物价差变化从双方CPI差额看。自2018年初至今,对方的CPI基本在0.2%上下小幅度波动,峰值是2018年2月的0.5%,实际谷值是今年4月的-0.4%。目前,市场一般预计其5月CPI可能为-0.8%。同期,我们的CPI整体是呈现上行趋势,即从2018年1月的1.5%上升到今年4月的3.3%(峰值为今年1月的5.4%)。为方便比较,本文假设我们的5月CPI预测值为3.0%。如果将双方同期CPI进行比较,则可以获得“CIP价差”曲线。在此曲线上,5月的情况很可能与4月的相近,而且不排除略有扩大。从双方收益率差与CPI差的差额看。即把双方收益率差减去物价差,可以得到考虑币值购买力差异的更真实的市场信号。我们将2018年以来的上述“双差曲线”与汇率变化曲线进行对比,可以看到前者能够较好地反映后者的变化趋势(相关详情见本文附图六)。
人民币近30年贬值率年均多少?
根据官方数据显示,人民币计价的实际有效汇率从1994年6月密盘改革开始计算,经过调整后的贬值率为:1994年至2020年5月底,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贬值了41.1%。年均贬值率约为1.7%左右。但需要注意的是,人民币汇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在不同时间段内汇率走势可能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