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财务报表分析计算公式汇总 财务报表分析计算公式汇总 第一章: 1.变动百分比=分析基准金额(分析项目金额—分析基准金额)×100% 2.构成比率=总体值(某项指标值)×100%
财务报表分析计算公式汇总
财务报表分析计算公式汇总
第一章:
1.变动百分比=分析基准金额(分析项目金额—分析基准金额)×100%
2.构成比率=总体值(某项指标值)×100%
3.定比动态比率=固定基期数额(分析期数额)×100%
4.环比动态比率=前期数额(分析期数额)×100%
第二章:
5.营运资本=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6.流动比率=流动负债(流动资产)
7.流动比率=流动负债((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负债)
8.流动比率=流动负债(营运资金+流动负债)
9.流动比率=1+流动负债(营运资金)
注:(6—9流动比率的计算公式)中流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存货等。流动负债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应付税费、应付职工薪酬等。其中,流动资产通常指流动资产净额。
10.速动比率=流动负债(速动资产)
11.速动资产=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
第五章:
12.现金比率=流动负债(现金+短期有价证券)
13.资产负债率=资产总额(负债总额)
14.股权比率=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
15.资产负债率+股权比率=资产总额(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16.资产负债率+股权比率=资产总额(负债总额)×100%+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17.资产负债率+股权比率=100%
18.股权比率=1—资产负债率。
19.产权比率=所有者权益总额(负债总额)×100%
20.产权比率=所有者权益总额/资产总额(负债总额/资产总额)==股权比率(资产负债率)
21.产权比率=所有者权益总额(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股权比率(1)—1
22.权益乘数=所有者权益总额(资产总额)
23.权益乘数=所有者权益总额(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
24.权益乘数=1+产权比率
25.权益乘数=所有者权益总额(资产总额)=股权比率(1)
26.有形资产债务比率=有形资产总额(负债总额)×100%
27.有形资产债务比率=资产总额—无形资产(负债总额)×100%
28.有形净值债务比率=有形净值总额(负债总额) ×100%
29.有形净值债务比率=所有者权益总额—无形资产(负债总额)×100%
30.利息保障倍数=利息费用(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利润总额+利息费用)
31利息保障倍数=利息费用(净利润+所得税+利息费用)
32.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现金利息支出(息税前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现金利息支出(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现金所得税支出+现金利息支出)
33.应付账款周转天数=赊购净额(应付账款平均余额×360天)
34.现金周期=营业周期—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35.营运资本=流动资产总额—流动负债总额。
第六章:计算题
36.资产周转率(次数)=计算期资产平均占用额(计算期的资产周转额)
37..资产周转期(天数)=资产周转率(次数)(计算期天数)
以上两个公式中,(34、35)通常以1年为计算期,1年的天数通常按360天计算。
38.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平均余额(赊销收入净额)
公式分子中的应收账款是指包括会计报表中的“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等全部赊销应收账款,而且是扣除坏账准备后的净额。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的一种简化的办法是用期初应收账款与期末应收账款之和除以2。其中赊销收入指的是没有立即收到货款的主营业务收入。计算公式:
赊销收入净额=赊销收入—赊销退回—赊销折让—赊销折扣
39.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率(360天)=赊销收入(应收账款平均余额×360天)
40.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主营业务收入(应收账款平均余额×360天)
41.存货周转率=存货平均余额(主营业务成本)
公式中,存货平均余额指的是全年占用在存货上的资金的平均数额。一种简化的办法就是用期初存货与期末存货的算术平均数来代表存货的平均余额。
42.存货周转天数=存货周转率(360)=主营业务成本(存货平均余额×360)
43.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44.现金周期=营业周期—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存货周转天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45.应付账款周转率=应付账款平均余额(赊购净额)
46.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应付账款周转率(360天)=赊购净额(应付账款平均余额×360天)
注:以上两个公式(45、46)公式中的赊购净额,只能以本期存货增加净额这一指标来代替,即:
本期存货增加净额=销货成本+期末存货—期初存货
47.营运资本周转率=平均营运资本(销售净额)
48.流动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平均余额(主营业务收入)
第48公式中,流动资产平均余额=2(流动资产期初余额+流动资产期末余额)
49.流动资产周转天数=流动资产周转率(360)=主营业务收入(流动资产平均余额×360)
50.固定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平均余额(主营业务收入)
第50公式中,固定资产平均余额=2(固定资产期初余额+固定资产期末余额) 固定资产余额指的是固定资产净值,即固定资产原价扣减累计折旧后的金额。
51.固定资产周转天数=固定资产周转率(360)=主营业务收入(固定资产平均余额×360)
52.总资产周转率=平均资产总额(主营业务收入)
第52公式中,平均资产总额=2(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
53.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平均余额(主营业务收入)×平均资产总额(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流动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占总资产平均比重
54.总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平均余额(主营业务收入)×平均资产总额(固定资产平均余额)
=固定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占总资产比重
55.总资产周转期=总资产周转率(360)=主营业务收入(总资产平均余额×360)
第七章:
56.总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平均额(净利润)×100%
其中,总资产平均额=2(期初总资产+期末总资产) (注:第54公式以税后为口径)
57.总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平均额(净利润+所得税)×100%(以税前息后为口径)
58.总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平均额(净利润+利息)×100% (以税后息前为口径)
59.总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平均额(净利润+利息+所得税)×100%(以息税前利润为口径)
60.总资产收益率=销售收入(净利润)×总资产平均额(销售收入)
61.
62.总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
63.权益净利率=所有者权益(净收益)
=销售净利率×(1—资产负债率)(资产周转率)
64.销售收入净额=销售收入—销售退回—销售折扣—销售折让。
65.稀释每股收益=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
66.全面摊薄净资产收益率=期末净资产(净利润)×100% .
67.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平均额(净利润)×100%
其中,净资产平均额=2(期初净资产+期末净资产)
68.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权益乘数
=总资产收益率×股权比率(1)
杜邦等式(第69公式):
69.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净资产(总资产收益率×平均总资产)
=总资产收益率×权益乘数
70.长期资金收益率=平均长期资金(息税前利润)×100%其中,
(1)平均长期资金=2((期初长期负债+期初股东权益)+(期末长期负债+期末股东权益))
(2)息税前利润=利润总额+财务费用
71.资本保值增值率=期初所有者权益(扣除客观因素后的期末所有者权益)×100%
72.资产现金流量收益率=资产平均总额(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100%
73.流动资产收益率=流动资产平均额(净利润)
74.固定资产收益率=固定资产平均额(净利润) 这里的固定资产平均值是固定资产的平均净额,即固定资产原值减去累计折旧后得到的净值。
75.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净额(销售收入净额—销售成本)×100% 这里的销售收入净额指产品销售收入扣除销售退回、销售折让与折让后的净额。
76.销售毛利率=1—销售成本率。
77.销售毛利=销售收入净额—销售成本。
78.销售净利率=销售收入(净利润)×100%
79.每股收益=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净利润) 其中,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当期新发行普通股股数×已发行时间÷报告期时间)—(当期回购普通股股数×已回购时间÷报告期时间) 公式中,已发行时间、报告期时间和已回购时间一般按照天数计算。
80.每股理论除权价格=行权后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行权前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公允价值+配股收到的款项))
81.调整系数=每股理论除权价格(行权前每股公允价值)
82.因配股重新计算的上年度基本每股收益=调整系数(上年度基本每股收益)
83.本年度基本每股收益=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行权前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调整系数×行权前普通股发行在外的时间权数+行权后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P221
84.每股现金流量=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平均股数(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85.每股股利=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现金股利总额) 这里的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是指年末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而不是全年发行在外的平均股数
86.市盈率=每股收益(每股市价)
87.股利支付率=每股收益(每股股利)×100%
88.股利收益率=股价(每股股利)×100%
89.股利发放率=每股收益(每股股利)×100%
=每股收益(每股市价)×每股市价(每股股利)×100%
=市盈率×股利收益率
90.流动资产利润率=流动资产平均值(净利率)
91.流动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平均值(销售收入)
92.固定资产比率=总资产(固定资产) 流动资产比率=总资产(流动资产)
第八章:
93.销售(营业)增长率=上年销售(营业)额(本年销售(营业)增长额)×100%
公式中,(1)本年销售(营业)增长额是企业本年销售(营业)收入与上年销售(营业)收入的差额,计算公式为:
本年销售(营业)增长额=本年销售(营业)收入—上年销售(营业)收入。
如本年销售(营业收入)低于上年,本年销售(营业)增长额用“—”表示。
(2)上年销售(营业)收入总额是指企业上年全年销售(营业)收入总额。
94.三年销售(营业)平均增长率=( —1)×100% P245
公式中,三年前年末销售(营业)收入总额指企业三年前的销售(营业)收入。例:假如本年度是2006年,则三年前年末销售(营业)收入总额是指2003年企业销售(营业)收入。
95.总资产增长率=年初资产总额(本年总资产增长额)×100%
公式中,(1)本年总资产增长额是指企业本年年末资产总额与年初资产总额的差额,计算公式为:本年总资产增长额=资产总额年末数—资产总额年初数。(2)年初资产总额是指资产总额的年初数。
96.三年总资产平均增长率=(—1)×100%
97.流动资产增长率=年初流动资产额(本年流动资产增长额)×100%
98.固定资产增长率=年初固定资产额(本年固定资产增长额)×100%
99.无形资产增长率=年初无形资产额(本年无形资产增长额)×100%
100.员工增长率=年初员工总数(本年员工增长人数)×100%
101.固定资产成新率=平均固定资产原值(平均固定资产净值)×100%
公式中;(1)平均固定资产净值是指企业固定资产净值的年初数同年末数的平均值;(2)平均固定资产原值是指企业固定资产原值的年初数同年末数的平均值。
102.资本积累率=年初所有者权益(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100%
公式中,(1)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是指企业本年所有者权益与上年所有者权益的差额,计算公式为: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所有者权益年末数—所有者权益年初数。如果本年所有者权益减少,用“—”表示。(2)年初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权益的年初数。
103.股利增长率=上年每股股利(本年每股股利增长额)×100%
公式中:(1)本年股利增长额为本年发放每股股利与上年发放每股股利的差额,计算公式为:本年每股股利增长额=本年发放每股股利—上年发放每股股利。若本年发放每股股利小于上年发放每股股利,则以“—”表示;(2)上年每股股利为上年度企业每股发放的股利数。
104.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1)×100%
公式中:(1)年末所有者权益总额是指所有者权益年末数;
三年前年末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三年前的所有者权益年末数。
105.三年股利平均增长率=(—1)×100%
第十章:
106.权益净利率=所有者权益(净利润)
=资产总额(净利润)×所有者权益(资产总额)
=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
=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107.资产净利率=资产总额(净利润)
=销售收入(净利润)×资产总额(销售收入)
=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
108.净利润=销售收入—全部成本+其他利润—所得税
109.全部成本=流动资产+长期资产
110.总资产=流动资产+长期资产
其他:
111.净利润=销售收入—全部成本+其他利润—所得税
其中,全部成本=制造成本+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
总资产=流动资产+长期资产
112.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流动负债(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资产—存货))
=流动负债(存货)
:
在简吗计算速动比率时为什么要把存货从流动资产中剔除
速动比率,也称酸性测试比率,是流动资产金额减去存货金额后,再除以流动负债的比值。把存货从流动资产中剔除的主要原因是:在流动资产中存货的变现速度最慢;由于某种原因,部分存货可能已损失报废还没作处理;部分存货已抵押给某债权人;存货估价还存在着成本与合理市价相差悬殊的问题。综合上述原因,在不希望企业用变卖存货的办法还债,以及排除使人产生种种误解因素的情况下,把存货从流动资产总额中减去而计算出的速动比率反映的短期偿债能力更加令人可信。拓展资料一、速动比率是指企业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速动资产是企业的流动资产减去存货和预付费用后的余额,主要包括现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等项目。又称“酸性测验比率”(Acid-testRatio、QuickRatio),是指速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比率。它是衡量企业流动资产中可以立即变现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速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变现。而流动资产中存货及1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不应计入。二、公式举例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其中: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或: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预付账款-待摊费用计算速动比率时,流动资产中扣除存货,是因为存货在流动资产中变现速度较慢,有些存货可能滞销,无法变现。至于预付账款和待摊费用根本不具有变现能力,只是减少企业未来的现金流出量,所以理论上也应加以剔除,但实务中,由于它们在流动资产中所占的比重较小,计算速动资产时也可以不扣除。根据新天公司资料,2001年初的流动资产为6127100元,存货为3870000元,流动负债为2977100元;年末的流动资产为5571751元,存货为3862050元,流动负债为1644390元。则速动比率为:年初速动比率:(6127100-3870000)/2977100=0.76年末速动比率:(5571751-3862050)/1644390=1.04传统经验认为,速动比率维持在1:1较为正常,它表明企业的每1元流动负债就有1元易于变现的流动资产来抵偿,短期偿债能力有可靠的保证。速动比率过低,企业的短期偿债风险较大,速动比率过高,企业在速动资产上占用资金过多,会增加企业投资的机会成本。但以上评判标准并不是绝对的。实际工作中,应考虑到企业的行业性质。例如商品零售行业,由于采用大量现金销售,几乎没有应收账款,速动比率大大低于1,也是合理的。相反,有些企业虽然速动比率大于1,但速动资产中大部份是应收账款,并不代表企业的偿债能力强,因为应收账款能否收回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在评价速动比率时,还应分析应收账款的质量。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的分析不能独立于流动资产周转能力的分析之外,存货、应收账款的周转效率低下也会影响流动比率的分析实用性,所以上述两指标的应用应结合流动项目的构成和各流动资产的效率综合分析。
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是以会计核算和报表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等经济组织过去和现在有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分配活动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增长能力状况等进行分析与评价的经济管理活动。它是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及其他关心企业的组织或个人了解企业过去、评价企业现状、预测企业未来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或依据的经济应用学科。
请教各位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有何区别与联系?
是现金比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现金比率=货币资金/流动负债 流动资产和速动资产中有些是不能用来偿还流动负债的~比如说生产用的原材料等~而现金比率的分母为货币资金及交易性金融资产之类可以随时变现的资产,这些资产是可以随时用来偿还流动负债的~所以现金比率是最可靠的指示
2019年初级会计考试常用到的30个公式,你知道吗?
为了应对2019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小编收集整理了在复习中经常用到的30个公式,希望能够帮助你轻松过关!
公式
1
计算利息的公式
A)利率
储蓄存款利率由国家统一规定,人民银行挂牌公告。利率也称为利息率,是在一定日期内利息与本金的比率,一般分为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三种。年利率以百分比表示,月利率以千分比表示,日利率以万分比表示。如年息九厘写为9%,即每百元存款定期一年利息9元,月息六厘写为6‰,即每千元存款一月利息6元,日息一厘五毫写为1.5,即每万元存款每日利息l元5角,目前我国储蓄存款用月利率挂牌。为了计息方便,三种利率之间可以换算,其换算公式为:
年利率÷12=月利率月利率÷30=日利率
年利率÷360=日利率
B)计息起点
储蓄存款利息计算时,本金以“元”为起息点,元以下的角、分不计息,利息的金额算至分位,分位以下四舍五入。分段计息算至厘位,合计利息后分以下四舍五入。
C)存期计算规定
①算头不算尾,计算利息时,存款天数一律算头不算尾,即从存入日起算至取款前一天止;
②不论闰年、平年,不分月大、月小,全年按360天,每月均按30天计算;
③对年、对月、对日计算,各种定期存款的到期日均以对年、对月、对日为准。即自存入日至次年同月同日为一对年,存入日至下月同一日为对月;
④定期储蓄到期日,如遇例假不办公,可以提前一日支取,视同到期计算利息,手续同提前支取办理。
D)计算利息基本方法
由于存款种类不同,具体计息方法也各有不同,但计息的基本公式不变,即利息是本金、存期、利率三要素的乘积,公式为: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如用日利率计算,
利息=本金×日利率×存款天数
如用月利率计算,利息=本金×月利率×月数
①计算过期天数的方法
过期天数=(支取年-到期年)×360+支取月、日数-到期月、日数
②计算利息的方法
a.百元基数计息法。适用于定期整存整取、活期存单式储蓄种类的利息计算。
b.积数计息法。适用于零存整取储蓄利息的计算,也可用于计算活期存折的利息。
c.利余计息法。适用于活期存折储蓄利息的计算。
E)各储蓄种类的利息计算
活期储蓄
a.活期储蓄存款在办理存取业务时,应逐笔在帐页上结出利息余额,俟储户清户时一次计付利息。
b.活期储蓄(存折)存款每年结息一次(每年六月三十日为结息日)。结息时可把“元”以上利息并入本金,“元”以下角分部分转入下年利息余额内。
c.活期储蓄存款在存入期间遇有利率调整,按结息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储蓄存款利率计算利息。全部支取活期储蓄存款,按清户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储蓄存款利率计付利息。
d.活期储蓄的利息计算公式。
活期储蓄的本金和存期经常变动,因而,活期储蓄利息的计算比较复杂。但只要掌握一定方法,所有的计算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2
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方法
企业一般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他是根据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残值后的余额,固定资产残值一般按固定资产的原值的5%预计,(也可根据实际使用年限预计残值)一般建筑类使用20年,设备类使用15年。
公式如下:
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净残值/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
年折旧额除以12=月折旧额
3
当期应提取的划账准备应按一下公式计提
当期应提取的坏帐准备=当期按应收帐款项计算应计提坏帐准备金额减(或者加)本科目的贷方余额(或借方余额)。
当期按应收帐款计算应提取的坏帐准备金额大于科目的贷方余额,应按其差额提取坏帐准备的金额小于本科目的贷方余额,应按其差额冲减已计提的坏帐准备,如果当期按应收帐款计算应提的坏帐准备的金额为0,应将本科目的余额全部冲回。
4
增值税计算过程
增值税就是指我国境内销售货物、进口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的增值税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一般纳税人企业增值税的核算方法:
当期销售销项税额-当期购货进项税额(加上期留抵税额)=本月实际要缴纳的增值税。
附注:1.税务部门的规定、调进项税转出、自营货物出口免抵退以上三类根据根据实际情况核算。2.根据当地税务机关征收情况控制税负率。
税负率的核算:实际实现的增值税额除以销售收入(不含税)=税负率%。
附注:由于企业内销业务多,自营出口少,得不到退税只做免抵,核算税负率要把免抵额与实际实现的增值税额合计。
销项税额的核算:用价税合计销售收入除以1.17乘以1.17.(根据数学公式可正算倒算。)增值税的征收率一般为17%
5
出口货物“免、抵、退”税计
生产企业货物出口后,必须在口岸电子执法系统出口退税子系统查询到报关单出口信息后,方能计算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应根据出口货物离岸价、出口货物退税率计算。
1)免抵退税额的计算
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
免税购进原材料包括国内购进免税原材料和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其中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价格为组成计税价格。国内购进原材料是指开具进料加工免税证明业务所涉及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的国内购进免税原材料。
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货物到岸价格+海关实征关税+海关实征消费税
2)当期应退税额和当期免抵税额的计算
①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②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0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为当期《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的“期末留抵税额”。
③当期有应纳税额时,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3)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的计算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4)新发生出口业务的生产企业自发生首笔出口业务之日起12个月内的出口业务,不计算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等于当期免抵退税额;未抵顶完的进项税额,结转下期继续抵扣,从第13个月开始按免抵退税计算公式计算当期应退税额。
6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有关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信息的会计报表。大致可分为: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注明:现金流量表平常报税务*不用,银行贷款用,所以编制现金流量必须根据本月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编制。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
根据当月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编制。下面所要介绍的现金流量表是财政部统一设置的现金流量表。
第一步:先确定45栏的数字,用本月的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年末数-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年初数。
第二步:确定36栏数字,用资产负债表(短期借款)年末数-年初数(短期借款)如果归还36栏填归还数,如果增加33栏填增加。
第三步:确定39栏的数字,根据当月损益表财务费用累计数。
第四步:确定43栏数字,用36栏+39栏。
第五步:确定44栏数字,因为本月未收到借款,只是收到现金,所以就43栏的负数为准,如果收到恰恰相反。
第六步:24栏,用资产负债表的固定资产年末数-年初数,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增加用增加的数为准。
第七步:28栏与24栏的数据相同。
第八步:29栏的数据与28栏的负数为准。
第九步:2栏的数据用本月损益表的收入累计数(由于累计数是不含税的数,换算成含税的,收入除以0.17)。
第十步:16栏用45栏+44栏。
各比率
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2、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3、保守速动比率=(现金+短期证券+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净额)/流动负债
4、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5、存货周转率(次数)=销售成本/平均存货其中:平均存货=(存货年初数+存货年末数)/2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率=(平均存货*360)/销售成本
6、应收账款周转率(次)=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
其中:销售收入为扣除折扣与折让后的净额;应收账款是未扣除坏账准备的金额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率=(平均应收账款*360)/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7、流动资产周转率(次数)=销售收入/平均流动资产
8、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9、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10、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
11、有形净值债务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无形资产净值)
12、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13、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
14、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
15、资产净利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
16、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或年末净资产)*100%或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或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
17、现金到期债务比=经营现金净流入/本期到期的债务=经营现金净流入/(到期长期债务+应付票据)
18、现金流动负债比=经营现金流量/流动负债
19、现金债务总额比=经营现金流入/债务总额
20、销售现金比率=经营现金流量/销售额
21、利率=纯利率+附加率+风险附加率
22、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全部资产*100%
23、固定平均年成本=(原值+运行成本-残值)/使用年限或=(原值+运行成本现值之和-残值现值)/年金现值系数
24、营业现金流量=营业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税后净利润+折旧=收入(1-所得税)-付现成本(1-所得税)+折旧*税率
免责声明:以上素材收集整理于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来理臣,保你通关拿证一定行!
童鞋
进入初级考证“交流群”
通关考证soeasy!
专业初级考证老师实时为您解答
↓↓↓
公司流动资产中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怎么计算
速动比率是指企业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速动资产是企业的流动资产减去存货和预付费用后的余额,主要包括现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等项目。其公式为: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其中: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比率,用来衡量企业流动资产在短期债务到期以前,可以变为现金用于偿还负债的能力。一般说来,比率越高,说明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越强,短期偿债能力亦越强;反之则弱。一般认为流动比率应在2:1以上,流动比率2:1,表示流动资产是流动负债的两倍,即使流动资产有一半在短期内不能变现,也能保证全部的流动负债得到偿还。流动比率是相对数,排除了企业规模的影响,更适合同业比较以及本企业不同历史时期的比较。不存在统一、标准的流动比率数值。不同行业的流动比率,通常有明显差别。营业周期越短的行业,合理的流动比率越低。流动比率是对短期偿债能力的粗略估计。流动比率是短期偿债能力指标。流动资产的构成要素1、在实物形态上,流动资产基本上体现为各部门以及居民地物资储备。包括:(1)处于生产和消费准备状态的流动资产,是指生产单位储备的生产资料和消费部门及居民储备的消费品;(2)处于待售状态的流动资产。是指生产部门和流通部门库存尚未出售的生产资料和消费品储备以及国家储藏的后备性物资;(3)处于生产过程中的流动资产。是指生产单位的在制品、半成品储备。 2、按照流动性大小可分为速动资产和非速动资产。包括:(1)速动资产是指在很短时间内可以变现的流动资产,如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各种应收款项。(2)非速动资产包括存货、待摊费用、预付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以及其他流动资产。
财务报表分析的流动比率现金比率怎么计算计算公来自式?
财务用各种比率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合计/流动负债合计*100%2、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速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扣除存货之后的余额,3、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年经营现金净流量/年末流动负债×100%4、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5、产权比率也称资本负债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6、或有负债比率=或有负债余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或有负债余额=已贴现商业承兑+对外担保+未决诉讼、未决仲裁(除贴现与担保引起的诉讼与仲裁)+其他或有负债。7、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其中: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利息支出,实际支出的借款利息、债券利息等。8、带息负债比率=(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应付利息+)/负债总额*100%。9、劳动效率=营业收入或净产值/平均值工人数10、生产资料运营能力:周转率=周转额÷资产平均余额;周转期=计算期天数÷周转次数。=资产平均余额*计算期天数/周转额11、应收账款周转率(次)=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周转数(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周转次数=资产平均余额*计算期天数/周转额12、①存货周转率(次)=销售成本÷存货平均余额②存货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存货周转次数13、流动资产周转率(次)=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流动资产总额X100%14、固定资产周转率(次数)=营业收入÷平均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周转期(天数)=平均固定资产净值×360/营业收入。15、总资产周转率(次)=营业收入÷平均资产总额。16、不良资产比率=(资产减值准备余额+应提未提和应摊未摊的潜亏挂账+未处理资产损失)÷(资产总额+资产减值准备余额)。17、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平均资产总额。18、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商品销售额)×100%19、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20、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21、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式中的利润总额和成本费用用总额来自企业的损益表。成本费用一般指主营业务成本和三项期间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22、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23、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X100%,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润总额+利息支出24、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报告期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25、资本收益率又称资本利润率资本收益率=税后净利润/平均所有者权益26、基本每股收益率=归属于普通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当期新发行普通股数)×已发行时间/报告期时间-当期回购普通股数*已回购时间/报告期时间。备注:时间一般按天,也可简化为月。27、每股收益=净利润/普通股平均股数。公式分解,=净利润/平均股东权益*平均股东权益/普通股平均股数;=股东权益收益率*平均每股净资产;=净利润/资产平均总额*资产平均总额/平均股东权益*平均股东权益/普通股平均股数;=总资产收益率*股东权益比率*平均每股净资产;28、每股股利=普通股股利总额/年末普通股股数。29、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价/年末普通股总数。30、每股净资产=年末股东权益/年末普通股股数。31、营业收入增长率=本年营业收入增长额/上年营业收入*100%其中,增长额=本年营业收入-上年营业收入。营业增长率=(本年度主营业务收入-上年度主营业务收入)/上年度主营业务收入×100%32、资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100%,资本保值增值率等于l00%,为资本保值33、资本积累率=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年初所有者权益×100%34、总资产增长率=本年总资产增长额/年初资产总额×100%35、营业利润增长率=本年营业利润增长额/上年营业利润增长额×100%。36、技术投入比率=本年科技支出合计/本年营业收入净额×100%37、杜邦体系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营业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其中营业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总资产周转率(次)=营业收入÷平均资产总额。权益乘数=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1-资产负债率)。38、长期资产适合率长期资产适合率=(所有者权益+长期负债)/(固定资产+长期投资)39、固定资产成新率固定资产成新率=平均固定资产净值/平均固定资产原值40、固定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增长率=(期末固定资产总值—期初固定资产总值)/期初固定资产总值×100%41、权益乘数=资产总额/股东权益总额即=1/(1-资产负债率).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及计算公式,太全了!
来源: 咸蛋说,小艾财税俱乐部、会计家;转载请注明以上信息。
老师,我在算财务指标时,没有说要期末数还是期初数的时候,我如何取数?比如要算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我是用年初数还是年末数?_注会学院
微信号:15580860597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都是用期末数;一般计算指标很少会用到期初数;但是可能会用到期初期末的平均数,比如应收账款周转率;所以要知道计算的这个指标的本质是什么,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这几个都是要看这家企业现在是什么状态,所以用期末这个时点的数
知道年初和年末的流动资产,怎么知道流动资产取哪个数,怎么求流动比率。
个人觉得取不取平均值都有道理。取平均值的话,表明企业在一年当中短期偿债能力。如果就取时点值,则表示企业在该时点的偿债能力,同时有利于和上年数,预算数作比较;流动资产和负债都是资产负债表中的金额,本身就是存量,财务比率中一般涉及利润表或现金流量表中的流量和资产负债表中的存量金额相比的时候,比如说计算存货周转率,才使用存量的平均数。因此在计算流动比率的时候,一般情况下只取年末数就可以了。在实际应用中,关键要看对比值的计算方法,和其保持一致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