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转换成二进制是多少? 答案是1010。 二进制和十进制的进位制度是相同的,只不过把逢十进一变成了逢二进一,比方说运算10的转换,我们可以先考虑10是2的几次方,结果就是2^3=8和
10转换成二进制是多少?
答案是1010。
二进制和十进制的进位制度是相同的,只不过把逢十进一变成了逢二进一,比方说运算10的转换,我们可以先考虑10是2的几次方,结果就是2^3=8和2^4=16之间。所以它应该是一个四位的二进制数,其范围是0~15;
然后依次来决定各个位数的值,这四位数分别代表的值是2^3,2^2,2^1,2^0,很轻易就知道2^3+2^1=10。
所以最后的结果是1010。
单慢候师杂位换算都是十进制官穿底水吗?
一、长度单位换算长度单位中最常见的有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他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千米(km)=1000米(m),1米(m)=10分米(dm)。1千米(km)=1000米(m)=10000分米(dm)=100000厘米(cm)=1000000毫米(mm)1米(m)=10分米(dm)=100厘米(cm)=1000毫米(mm)1分米(dm)=10厘米(cm)=100毫米(mm)1厘米(cm)=10毫米(mm)二、时间单位换算1世纪=100年1年=12个月世纪:计算年代的单位,一百年为一个世纪。大月:指阳历(公历)有三十一天的月份,公历每年一﹑三﹑五﹑七﹑八﹑十﹑十二这七个月为大月,均三十一天。小月:指阳历一个月三十天或农历一个月二十九天的月份。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平年:阳历或阴历中无闰日的年,或阴阳历中无闰月的年。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闰年:阳历或阴历中有闰日的年,或阴阳历中有闰月的年。1日=24小时1时=60分日:以地球自转周期为基准的时间单位,等于86400s。分:时间的辅助单位。1分=60秒1时=3600秒秒:时间的基本单位。三、人民币单位换算方法:人民币单位之间是十进制关系。1元=10角元:货币单位,人民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地区的法定货币符号,人民币的单位为元,人民币辅币单位为角、分。人民币货币符号为“¥”,譬如,人民币100元,可写作,RMB¥100(区别于日元),或¥100。1角=10分角:货币单位,一元钱的十分之一。1元=100分分:货币单位,一元钱的百分之一。四、重量单位换算1吨=1000千克1吨=1000000克吨:吨是重量单位,公制一吨等于1000公斤:计算船只容积的单位,一吨等于2.83立方米(合100立方英尺)。1千克=1000克500克=1斤千克:克,(符号kg或㎏)为国际单位制中量度质量的基本单位,千克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基本单位之一。一千克的定义就是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几乎与一升的水等重。1千克=1公斤1公斤=2斤公斤,或称千克,(符号kg或㎏)为国际单位制中量度质量的基本单位,千克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基本单位之一。
十进制转化
如果你实在不明白就这样想,先十进制转为二进制:1110011,这个没问题吧,然后将这七位二进制数从低位开始,三位数一组划分,即为1,110,011,转化为相应的十进制数就是:163。如果转化为十六进制的也一样,先转为二进制,然后四位数字一组,就可以了!
二进制十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的对应表
二进制十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的对应表如下图所示二进制数是逢2进位的进位制,0、1是基本算符;计算机运算基础采用二进制。电脑的基础是二进制。在早期设计的常用的进制主要是十进制(因为我们有十个手指,所以十进制是比较合理的选择,用手指可以表示十个数字,0的概念直到很久以后才出现,所以是1-10而不是0-9)。电子计算机出现以后,使用电子管来表示十种状态过于复杂,所以所有的电子计算机中只有两种基本的状态,开和关。也就是说,电子管的两种状态决定了以电子管为基础的电子计算机采用二进制来表示数字和数据。常用的进制还有8进制和16进制,在电脑科学中,经常会用到16进制,而十进制的使用非常少,这是因为16进制和二进制有天然的联系:4个二进制位可以表示从0到15的数字,这刚好是1个16进制位可以表示的数据,也就是说,将二进制转换成16进制只要每4位进行转换就可以了。二进制的“00101000”直接可以转换成16进制的“28”。字节是电脑中的基本存储单位,根据计算机字长的不同,字具有不同的位数,现代电脑的字长一般是32位的,也就是说,一个字的位数是32。字节是8位的数据单元,一个字节可以表示0-255的十进制数据。对于32位字长的现代电脑,一个字等于4个字节,对于早期的16位的电脑,一个字等于2个字节。扩展资料采用二进制数的原因容易表示二进制数只有“0”和“1”两个基本符号,易于用两种对立的物理状态表示。运算简单二进制数的算术运算特别简单,加法和乘法仅各有3条运算规则(0+0=0,0+1=1,1+1=10和0×0=0,0×1=0,1×1=1),运算时不易出错。此外,二进制数的“1”和“0”正好可与逻辑值“真”和“假”相对应,这样就为计算机进行逻辑运算提供了方便。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是计算机的基本运算,采用二进制可以简单方便地进行这两类运算。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进制。
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转换详解~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哦^-^
本文思维导图:
1.数制:用一组固定的数字和一套统一的规则来表示数目的方法称为数制。
进位计数制的要素:
①、数码:用来表示进制数的元素。
二进制:0,1。
八进制:0,1,2,3,4,5,6,7
十进制:0,1,2,3,4,5,6,7,8,9。
十六进制:0,1,2,3,4,5,6,7,8,9,A,B,C,D,E,F
②、基数:数码的个数。比如2进制数的基数为2。N进制数的基数为N。
③、*位权:数制中每一固定位置对应的单位值称为位权。为,对于N进制数,整数部分第i位的位权为N^(i-1),而小数部分第j位的位权为N^-j。
数制/N
二进制
八进制
十进制
十六进制
数码
0,1
0,1,2,3,4,5,6,7
0,1,2,3,4,5,6,7,8,9
0,1,2,3,4,5,6,7,8,9,A,B,C,D,E,F
基数
2
8
10
16
规则
逢二进一
逢八进一
逢十进一
逢十六进一
权
2^i-1
8^i-1
10^i-1
16^i-1
2.进制转换
可对照表进行转换(缺点:容易记错)
十进制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二进制
0
1
10
11
100
101
110
111
1000
1001
1010
1011
1100
1101
1110
1111
10000
八进制
0
1
2
3
4
5
6
7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0
十六进制
0
1
2
3
4
5
6
7
8
9
A
B
C
D
E
F
10
N进制···>十进制(按权展开)
1.二进制···>十进制
转换原则:让二进制各位上的系数乘以对应的权,然后求其和 11001.11₂=1×2^4+1×2^3+0×2^2+0×2^1+0×2^0+1×2^-1+1×2^-2=25.7510
整数:11001=1×2^4+1×2^3+0×2^2+0×2^1+0×2^0(以小数点为界逐步向左排序)
小数:0.11=1×2^-1+1×2^-2(以小数点为界逐步向右排序
)
2.八进制···>十进制
转换原则:让八进制各位上的系数乘以对应的权,然后求其和。
156.48=1×8^2+5×8^1+6×8^0+4×8^-1=110.5
整数:156=1×8^2+5×8^1+6×8^0
小数:0.4=4×8^-1
3.十六进制···>十进制
转换原则:让十六进制各位上的系数乘以对应的权,然后求其和。
12C16=1×16^2+2×16^1+C×16^0=30010(C=12)
总结:
转换原则: 让N进制各位上的系数乘以对应的权(第i位的位权就为 N^i- 1) ,然后求和
设向右为正方向,所以表示为:整数逆序,小数顺序
注意不要超出数码范围^-^
十进制···>N进制
整数:除N取余逆排序 小数:乘N取整顺排序
以十进制数463.625转换为十进制数为例
1.十进制···>二进制
46.63510=101110.10102
2.十进制···>八进制(自己根据上述例题尝试算一下)
(255)10=(377)8
3.十进制···>十六进制(自己根据上述例题尝试算一下)
(255)10=(ff)16。
**************************************************************************
八进制--->二进制
2268=(10010110)2
1. 方法一:除2取余
(一位八进制数可转换为三位二进制数,整数不够三位在左侧补0,小数在右侧补0)
2. 方法二:八进制···>十进制···>二进制
2268=2×8^2+2×8^1+6×8^0=15010
15010=100101102
二进制--->八进制(8=2^3)
(一位八进制数可转换为三位二进制数,整数不够三位在左侧补0,小数在右侧补0)
100101102=( 226)8
10010110=010010110=0×2^2+1×2^1+0×2^0+0×2^2+1×2^1
=+0×2^0+1×2^2+1×2^1+0×2^0
十六进制--->二进制
2C16=1011002
1.方法一:四合一(16=2^4)
(一位十六进制数可转换为四位二进制数,整数不够四位在左侧补0,小数在右侧补0)
2.方法二:十六进制···>十进制···>二进制
2C16=2×16^1+12×16^0=4410
4410=1011002
二进制--->十六进制
1011002=1×2^1+(1×2^3+1×2^2)=2C16
十六进制与八进制之间的转换
方法一:十六进制二进制八进制
方法二:十六进制十进制八进制
十进制单位换算表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gerenwater十进制单位换算表十10(101)百100(102)千(k)1000(103)兆(M)1000000(106)吉(G)1000000000(109)太(T)1000000000000(1012)…………分0.1(10-1)厘0.01(10-2)毫(m)0.001(10-3)微(μ)0.000001(10-6)纳(n)0.000000001(10-9)皮(p)0.000000000001(10-12)飞0.0000000000000001(10-16)电子基础知识——电容篇1、电容在电路中一般用“C”加数字表示(如C25表示编号为25的电容)。电容是由两片金属膜紧靠,中间用绝缘材料隔开而组成的元件。电容的特性主要是隔直流通交流。电容容量的大小就是表示能贮存电能的大小,电容对交流信号的阻碍作用称为容抗,它与交流信号的频率和电容量有关。容抗XC=1/2πfc(f表示交流信号的频率,C表示电容容量)电话机中常用电容的种类有电解电容、瓷片电容、贴片电容、独石电容、钽电容和涤纶电容等。2、识别方法:电容的识别方法与电阻的识别方法基本相同,分直标法、色标法和数标法3种。电容的基本单位用法拉(F)表示,其它单位还有:毫法(mF)、微法(uF)、纳法(nF)、皮法(pF)。其中:1法拉=103毫法=106微法=109纳法=1012皮法容量大的电容其容量值在电容上直接标明,如10uF/16V容量小的电容其容量值在电容上用字母表示或数字表示字母表示法:1m=1000uF1P2=1.2PF1n=1000PF数字表示法:一般用三位数字表示容量大小,前两位表示有效数字,第三位数字是倍率。
进制转换(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超详细 - 知乎
今天来总结一下各种进制转换问题,详细齐全易于理解,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先从我们最熟悉的十进制入手吧,其他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方法都是一样的。
整型有4种进制形式:
(1)十进制转二进制的转换原理:除以2,反向取余数,直到商为0终止。
(2)具体做法:
例如:9(十进制)→1001(二进制)
(1)转换原理:除以8,反向取余数,直到商为0终止。
例如:十进制数796转换成八进制数:
将796除8取得第一个余数为4,将除8得到的整数部分99作为第二次的被除数,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最终整数部分为0就结束。将取得的所有余数逆序输出
则为:796–>1434
(1)转换原理:除以16,反向取余数,直到商为0终止。
(2)具体步骤也和二进制、八进制一样,重复上述做法即可得到十六进制数。
例如:十进制数796转换为十六进制数即为:796–>31c
(1)原理:十进制小数转换成二进制小数采用“乘2取整,顺序输出”法。
(1)原理:十进制小数转换成八进制小数采用“乘8取整,顺序输出”法。
(2)思路和十进制转二进制一样,参考如下例题:
(1)原理:十进制小数转换成十六进制小数采用“乘16取整,顺序输出”法。
总结:小数部分转换原理都是乘进制数取整数部分,再将整数部分顺序输出。
1、全部总结如下:
例子说明:
(1)原理:整数部分按上述进行操作即可,小数部分从小数点后一位指数为-1开始算起,以后依次为-2、-3……(2)具体运用以及步骤举例说明:
(1)原理:整数部分操作以及运算不变,小数部分同二进制类似,将2改为8即可
(2)具体步骤方法如下:
(1)原理:整数运算一样,小数部分换成16即可
(2)具体方法步骤如下:
例子说明:
二进制数10100100B转换成十六进制数为:a4H
再来贴个例子:
1、八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原理:八进制数的一位是二进制数的三位
2、十六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原理:十六进制数的一位是二进制数的四位
这两者之间的转换可以借助十进制或者二进制完成,可以先将八进制转换成十进制或二进制,再转换成十六进制。通过间接转换来实现。
编程入门资料(网盘链接免费分享):
关于10进制的一些换算_10.88.81.10=2813-CSDN博客
白话机器学习:博主的文章细节很到位,兼顾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感谢博主的分享,期待博主持续带来更多好文
白话机器学习:博主的文章细节很到位,兼顾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感谢博主的分享,期待博主持续带来更多好文。
白话机器学习:写的非常详细,是一篇优质博客,干货满满,让我有了全新的认识,感谢博主分享,让我学到了很多,支持支持。
白话机器学习: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认真看完收获很大。思路清晰细节满满,支持大佬优质好文。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111111111换算十进制是多少?
111111111(二进制) = 511(十进制)。
二进制转换为十进制要从右到左用二进制的每个数去乘以2的相应次方,小数点后则是从左往右。
如果首位是0就表示正整数,如果首位是1则表示负整数,正整数可以直接换算,负整数则需要先取反再换算。
因为计算机内部表示数的字节单位是定长的。如8位、16位、32位。所以位数不够时,高位补零。
长度单位有哪些?都是如何换算的?-贤集网
《孔子家语》云,“布手知尺、布指知寸、舒肘知寻、斯不远之则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伸展手指就知道寸的长度,伸展手就知道尺的长度,伸展双臂就知道寻的长度。这里谈到的“尺”、“寸”、“寻”都是古代的长度单位。
在我国历朝历代的长度单位不尽统一,甚至有的朝代,如春秋战国时期还比较混乱。长度单位归纳起来主要有:丝、秒、纤、微、忽、毫、发、程、厘、分、寸、咫、尺、步、丈、引、仞、寻、常、墨、舍等,不过这些单位并不同时存在。
今天小编带你走进成语典故,去探寻几个古代的长度单位。
明·冯梦龙在《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中云,“我来时不知吃了多少苦楚,真个性命是毫厘丝忽上挣来的。”
成语解释:毫、厘、丝、忽分别是古代“分”以下的四个小量值的长度单位,比喻极细微的事物。
链接度量衡:《辞海》注,毫“长度单位、重量单位”,厘“长度单位、重量单位、面积单位”,丝“长度单位、重量单位、容量单位”。但是《辞海》中对“忽”的注解仅为“长度单位”,且《孙子算经》载,“度之所起,起于忽”。因此,“毫”“厘”“丝”“忽”在这个成语中均是指我国古代长度计量单位。《孙子算经》载“蚕所吐丝为忽,十忽为一秒,十秒为一毫,十毫为一厘,十厘为一分”,可见“毫”“厘”“丝”“忽”都是“分"以下的小量值长度单位,十进制。到了宋代则把“秒”改成了丝;清末时又把长度的小单位定到“毫”为止。“毫厘丝忽”成语出自明代,明时尺度营造尺1尺约合32厘米,推算下来1厘=1/1000尺=0.032厘米,1毫=1/10000尺=0.0032厘米,1丝=1/100000=0.00032厘米,1忽=1/1000000尺=0.000032厘米。
《国语·周天下》云,“夫目之能察也,不过步武尺寸之间;其察色也,不过丈墨寻常之间。”
成语解释:“墨”“丈”“寻”“常”是我国古代“尺”以上的四个不同量值的长度单位。比喻不太长的距离。
链接度量衡:“墨”“丈”“寻”“常”在这个成语中均指我国古代长度计量的单位。“墨”“丈”之间的关系即《小尔雅》中载,“五尺为墨,倍墨为丈”;“寻”“常”之间的关系在《小尔雅》中曰,“度寻舒两肱也”;《仪礼·公食物礼》注,“丈六尺曰常,半常曰寻”,即1墨=5尺、1丈=2墨、1常=2寻=16尺。“墨丈寻常”成语中的长度单位都是量值相对较大的,与“毫厘丝忽”成语都是长度量值较小单位正好形成对应。关于“丈”还有一个趣谈,我们都知道“方丈”是对寺庙主持僧人的尊称,但“方丈”这个词与度量衡中的“丈”也是有渊源的,据说“方丈”身上所披袈裟面积正好是“一平方丈”,用其“丈量”面积十分方便,而同时“一平方丈”在古时即称“方丈”。另外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寻常之事”,其“寻常”即源自古代长度计量单位,引申为“普通”“平常”之意。
来源:全景式数学
长度单位主要分为国际制和英制,国际制就是我们看到的千米,米,毫米,厘米,分米,微米,纳米,皮米,飞米等等;而英制就是英尺,英寸,英里,码,英寻,浪等等。中国传统的还有里,丈,尺,寸。
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公里{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皮米(pm)、飞米(fm)。
(1)公里公里又称千米,是个长度单位,缩写为“km”,通常用于衡量两地之间的距离。其常用换算关系如下:1千米(公里)=1,000米(公尺)=100,000厘米(公分)=1,000,000毫米(公厘);1.61公里=1英里。
国际单位制的长度单位“米”(meter,metre)起源于法国。1790年5月由法国科学家组成的特别委员会,建议以通过巴黎的地球子午线全长的四千万分之一作为长度单位—米,1791年获法国国会批准。为了制造出表征米的量值的基准器,在法国天文学家捷梁布尔和密伸的领导下,于1792~1799年,对法国敦克尔克至西班牙的巴塞罗那进行了测量。1799年根据测量结果制成一根3.5毫米×25毫米短形截面的铂杆(platinummetrebar),以此杆两端之间的距离定为1米,并交法国档案*保管,所以也称为“档案米”。这就是最早的米定义[3]。由于档案米的变形情况严重,于是,1872年放弃了“档案米”的米定义,而以铂依合金(90%的铂和10%的铱)制造的米原器作为长度的单位。米原器是根据“档案米”的长度制造的,当时共制出了31只,截面近似呈X形,把档案米的长度以两条宽度为6~8微米的刻线刻在尺子的凹槽(中性面)上。1889年在第一次国际计量大会上,把经国际计量*鉴定的第6号米原器(31只米原器中在0℃时最接近档案米的长度的一只)选作国际米原器,并作为世界上最有的长度基准器保存在巴黎国际计量*的地下室中,其余的尺子作为副尺分发给与会各国。规定在周围空气温度为0℃时,米原器两端中间刻线之间的距离为1米。1927年第七届国际计量大会又对米定义作了严格的规定,除温度要求外,还提出了米原器须保存在1标准大气压下,并对其放置方法作出了具体规定。但是使用米原器作为米的客观标准也存在很多缺点,如材料变形;测量精度不高(只能达0.1μm)。很难满足计量学和其他精密测量的需要。另外,万一米原器损坏,复制将无所依据,特别是复制品很难保证与原器完全一致,给各国使用带来了困难。因此,采用自然量值作为单位基准器的设想一直为人们所向往。20世纪50年代,随着同位素光谱光源的发展。发现了宽度很窄的氪-86同位素谱线,加上干涉技术的成功,人们终于找到了一种不易毁坏的自然标准,即以光波波长作为长度单位的自然基准。这一自然基准,性能稳定,没有变形问题,容易复现,而且具有很高的复现精度。中国于1963年也建立了氪-86同位素长度基准。米的定义更改后,国际米原器仍按原规定保存在国际计量*。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70年代以来,对时间和光速的测定,都达到了很高的精确度。因此,1983年10月在巴黎召开的第十七届国际计量大会上又通过了米的新定义:“米是1/299792458秒的时间间隔内光在真空中行程的长度”。这样,基于光谱线波长的米的定义就被新的米定义所替代了。
(3)分米分米(decimeter或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其常用换算关系如下:1分米=0.0001千米(km)=0.1米(m)=10厘米(cm)=100毫米(mm)。
(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英文:centimetre(s),简写(符号)为:cm。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如下: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5)毫米毫米,又称公厘(或公釐),是长度单位和降雨量单位,符号㎜。1毫米相当于1米的一千分之一(此即为「毫」的字义)。进制关系如下:1毫米=0.1厘米=0.01分米=0.001米=0.000001千米。
(6)微米微米是长度单位,符号[micron],读作[miú]。1微米相当于1米的一百万分之一(此即为「微」的字义)。换算关系如下:1微米(μm)=1000纳米(nm)=0.001毫米(mm)=0.0001厘米(cm)。
(7)纳米纳米(符号为nm)是长度单位,原称毫微米,就是10-9米(10亿分之一米)。如同厘米、分米和米一样,是长度的度量单位。相当于4倍原子大小,比单个细菌的长度还要小。单个细菌微生物用肉眼是根本看不到的,用显微镜测直径大约是五微米,也就是五千纳米。举个例子来说,假设一根头发的直径是0.05毫米,把它径向平均剖成5万根,每根的厚度大约就是一纳米。也就是说,一纳米大约就是0.000001毫米,纳米科学与技术,有时简称为纳米技术,是研究结构尺寸在1至100纳米范围内材料的性质和应用。
(8)皮米(pm)皮米(picometer或pm)是长度单位,1皮米相当于1米的一万亿分之一。有时在原子物理学中称为微微米(micromicron)。换算关系如下:1皮米=10-12米=0.001纳米(nm)=0.000001微米(μm)。
(1)光年在天文学中常用“光年”来做长度单位,它是真空状态下光1年所走过的距离,也因此被称为光年。1ly=9.46x1015m,但习惯上说光年是距离单位。另一个常用的长度单位是“秒差距”,它是指周年视差为1秒的距离。1秒差距=3.26164光年,此外还有“天文单位”这个常用的长度单位。1天文单位≈1.496亿千米,还有诸如千秒差距、兆秒差距这样的天文单位,也常用到。
(2)秒差距秒差距(英文Parsec,缩写pc)是天文学上的一种长度单位。秒差距是一种最古老的,同时也是最标准的测量恒星距离的方法。它是建立在三角视差的基础上的。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均半径(一个天文单位,AU)为底边所对应的三角形内角称为视差。当这个角的大小为1秒时,这个三角形(由于1秒的角的所对应的两条边的长度差异完全可以忽略,因此,这个三角形可以想象成直角三角形,也可以想象成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边的长度(地球到这个恒星的距离)就称为1秒差距。秒差距主要用于量度太阳系外天体的距离。1秒差距等于3.26164光年,或206265天文单位,或30.8568万亿千米。在测量遥远星系时,秒差距单位太小,常用千秒差距(Kpc)和百万秒差距(Mpc)为单位。千秒差距:天文长度单位,缩写为Kpc,常用。1千秒差距(Kpc)=1000秒差距。百万秒差距:天文长度单位,缩写为Mpc,常用。吉秒差距:吉秒差距比Mpc还大的单位,天文长度单位,缩写为Gpc。但较不常用。
(3)天文单位(英文:AstronomicalUnit,简写AU、au或ua.)是一个长度的单位,约等于地球跟太阳的平均距离。天文常数之一。天文学中测量距离,特别是测量太阳系内天体之间的距离的基本单位,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一个天文单位。一天文单位约等于1.496亿千米。1976年,国际天文学联会把一天文单位定义为一颗质量可忽略、公转轨道不受干扰而且公转周期为365.2568983日(即一高斯年)的粒子与一个质量相等约一个太阳的物体的距离。当前被接受的天文单位是149,597,870,691±30米(约一亿五千万公里或9300万英里)。一个天文单位的距离,相当于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约1.496×108km。
(4)月距LD≈384402千米,指地球中心与月亮中心之间的平均距离。
(6)太米太米(Terametre,符号Tm,大陆称太米,台湾称兆米,又称垓米)是一个极其罕用的长度单位,1Tm=1012米=6.7天文单位,在这个数量级的长度,通常使用科学计数法或者其他单位如天文单位来表示。
(7)光分指光在真空中行走的距离,它是由时间和速度计算出来的,光行走一分钟的时间叫“一光分”。因为真空中的光速是每秒299,792,458米,所以一光分就等于17987547.5公里。
(8)光秒光秒,长度单位,指光在真空中行走的距离,它是由时间和速度计算出来的,光行走一秒钟的距离叫“一光秒”。一光秒接近30万公里,即3.0×108米。更正式的定义为:在一秒钟的时间里,在自由空间以及距离任何引力场或磁场无限远的地方,一光子所行走的距离。光秒的英文原名lightsecond,来自于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发布的天文学专有名词中文译名,是天文学专有名词。
(9)京米京米,又称吉米,是公制的长度单位之一。为10的9次方米,这个单位对于地理学来说太大,但在天文学上偶尔与天文单位一起被用作表示诸如行星及其恒星的距离。
(1)埃格斯特朗在实际中还经常使用到的一种单位埃格斯特朗(简称埃,符号ÅÅ)是一个长度单位。埃格斯特朗这个单位是为了纪念瑞典科学家安德斯·埃格斯特朗而命名的。埃格斯特朗是光谱学的创始人之一,他为太阳光谱的辐射波长制作了谱图,以10-10米为单位。它不是国际制单位,但是可与国际制单位进行换算,即1Å=10-10米=0.1纳米。它一般用于原子半径、键长和可见光的波长。譬如,原子的平均直径(由经验上的半径计算得)在0.5埃(氢)和3.8埃(铀,最重的天然元素)之间。它还被广泛应用于结构生物学。
(2)普朗克长度(Pl)有意义的最小可测长度。普朗克长度由引力常数、光速和普朗克常数的相对数值决定,它大致等于1.6x10的-35次方米,即1.6x10-33厘米,是一个质子直径的1022分之一。
(3)丝米丝米,一种用于计算长度、容量和重量的微小单。十忽为一丝,十丝为一毫。其缩写为:dmm。1丝米=1/10000米。
(4)忽米忽米,长度单位,缩写为:cmm。1忽米=1/100,000米=10微米=0.1丝米=0.01毫米。
(5)飞米飞米(femtometer或fm)是长度单位,1飞米相当于10的负15次幂米。1飞米-质子(也可能是中子)的细部大约是一个原子核的大小。其常用换算关系如下:1飞米=0.001皮米(pm)=0.000001纳米(nm)
(6)阿米阿米(attometer或am)是长度单位,1阿米相当于10-18米。换算关系如下:1阿米=0.001飞米(fm)=0.000001皮米(pm)=0.000000001纳米(nm)。
(7)仄米仄([zè])米(zepto,音译“介米”)是一个不常用的单位,1仄米相当于10-21米。
(8)幺米幺米,英文符号ym,也称为攸米,是公认的最小的长度单位。1幺米为1ym=10-24m=1.0570x10-40光年=0.001仄米。
来源:知乎
长度单位有:常用长度单位:公里、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皮米、飞米。天文长度单位:光年、秒差距、天文单位、月距、地径、太米、光分、光秒、京米。特殊长度单位:埃格斯特朗、普朗克长度、丝米、忽米、飞米、阿米、仄米、幺米。
来源:搜狗立知
长度是一维空间的度量,其度量与人类生产活动有密切相关,如在商品交换过程中,是最为最为重要的度量参数之一,因此长度的单位一直被当作各种单位制的基本单位之首。
长度的单位也有着久远的历史,早期人类大多以身体的某一部份为基准,如手肘至中指尖的长度被称为「cubit」、手掌张开时的姆指尖至小指尖的距离为「span」和更为知名的以脚后跟至脚尖的距离为「foot」等,建造金字塔时正是使用「cubit」作为长度基准的。我国古时候亦有相关长度基准的记载,如《大戴礼记》中「布指知寸,布手知尺」的说法。
然而以人体的部位为测量尺规时,会因个体差异而无法得到一定的标准值,便开始出现了基准尺作为长度标准,并随着计量学的进步逐渐发展成为现代的计量单位制。
现代国际单位制的长度基本单位是「米」,以光在真空中行进的距离而定义的,是一种用时间决定长度的方式,当然其前提条件是光速恒定这个现代理论物理的重要基石。
目前世界上主要广泛使用两种计量单位制,国际单位制和英制单位制。
国际单位制,亦称为SI单位制(SI是法语SystèmeInternationald’Unités的缩写),其源于基于十进制计数的公制单位制(亦称为米制单位制),是科学、技术、工业和贸易的通用单位制。国际单位制起源于十八世纪末的法国,并于1960年的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正式通过并推荐使用,并随着科技进步和精确度的提高而补充修订,如2018年第二十六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了新的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定义的提案,于2019年5月20日生效,其中就包括停止使用「国际千克原器」来定义一千克而改为基于「普朗克常数」更为精确的计量方法。
英制单位制是源自于罗马的度量衡单位,是以农业生产为基准的单位制,是无法精确定义计量的,因此是一种必须与国际单位制相挂钩的单位制。英国于1995年完成了从英制单位到国际单位制的转换,但直至今天,依然有个别国家和专业领域仍然沿用英制单位,如我们常见的手机屏幕尺寸。
我国制定了有关量和单位的一系列国家标准,等效采用了国际标准ISO31(ISO/IEC80000),如现行的强制性标准GB3100-19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推荐性标准GB/T3101-1993《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和GB/T3102.1-1993《空间和时间的量和单位》等。在日常生活中,仍有少量的市制计量单位,如纺织业中的长度单位「尺」。
来源:吉林同辉
我是只在辅导小孩作业的时候才发现学习的东西全部还给老师了。
注:文章内的所有配图皆为网络转载图片,侵权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