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五阳矿工人村买房后如何落户 你好,购房落户手续1、户口薄或(户口薄要求首页有省公安*厅章+派出所户籍专用章+承办人签章)或户籍证明(如果户口薄无法提供,则可以在户籍所
在五阳矿工人村买房后如何落户
你好,购房落户手续1、户口薄或(户口薄要求首页有省****厅章+***户籍专用章+承办人签章)或户籍证明(如果户口薄无法提供,则可以在户籍所在地开具户籍证明)购房落户手续2、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购房落户手续3、房产证原件及复印件购房落户手续4、购房合同原件原件及复印件(未办房产证者提供)和商品房备案证明(附在购房合同内)购房落户手续5、房屋信息摘要(市房管*开具)购房落户手续6、不动产**原件及复印件(一次性付款提供)购房落户手续7、借款合同原件及复印件(按揭买房者提供)还款证明(在贷款银行开具连续六个月还款记录证明)购房落户手续8、《门牌号证明》(建议先在小区物管处开具《入住证明》,再到房屋所在地***开具)购房落户手续9、填写《入户申请表》望采纳!
佛山90后打工族现况调查:工资少找不到爱人(图)——中新网
90后外来务工人员踏上归家路他们节后还回来吗?他们要的幸福是“神马”?本报记者通过问卷调查与实地采访了解到——
昨日是春运第一日,佛山火车站的人流不太密集,在候车大厅中,一眼看去,你能发现不少稚气未脱的“90后”。十八九岁,一个正需要呵护的年龄,背井离乡的这些大孩子在佛山生存状态如何,春节过后,他们还会到佛山打工吗?佛山,给了他们什么幸福?
昨日,记者在佛山火车站、佛山汽车站以及售票点门口,通过问卷调查与实地采访的形式,针对90后外来务工者,派发了80份调查问卷。
结果显示,虽然七成的外来务工青年,都愿意返回佛山工作,但找不到男/女朋友,工资太低无法娱乐等也成为他们心中的痛。春节后,这群承载着佛山制造业未来前景的年轻人还会回来吗?
数据:90%打工仔收入在3000元以下
在关于工资收入的问题中,几乎所有的90后打工一族选择的都是“1001~3000元”的范围。来自广东云浮的何鉴峰出生于1992年,但工作已超3年。“我初中就辍学了,一直都是做厨师,来到佛山才做了不到半年,工资就一直在2000元左右,基本生活过得去。”何鉴峰说。
在记者随机采访的其他打工人员中,有在南庄陶瓷厂工作的,也有在南海区东芝开发部工作,还有在五金城负责业务跟单的,工资都选择了1001~3000元的范围。
心声:工资太少,加班太多,别了佛山
在罗村某灯饰厂工作的小刘今年20岁,昨日她正准备坐火车回湖南老家,小刘准备春节后要到以前在深圳的单位工作。小刘说,佛山工厂每月才给1500元左右的薪水,而且常常有拖欠。“在佛山房租每月300多元,加上日常开支,结余不了多少。深圳的薪水高一些。”
“我们年前的工资并没全发,一部分要拖到年后了。薪水低,又累,一个月上29天班,每天都会加班3~4小时,不少工友都有辞工的想法。”一旁的工友小何说。
老家在四川的于先生是去年8月来到佛山的,但昨日,这名背着吉他的小伙子却说踏上归家的火车,自己就离开佛山“一去不回”。他告诉记者,在佛山工作的这几个月内,工厂的管理和工资是他想要离开这里的原因,厂里管理的混乱使他觉得没有想留下的动力。
数据:近六成不满收入
在关于“您对您目前的收入水平满意吗?”这一问题上,虽然工资不高,但24%的年轻外来工选择了“比较满意”,选择非常满意的仅有3%。
但还是有三成的年轻外来务工人员选择了“不满意”以及“很不满意”。他们看来,在佛山谋生不容易,每换一份工作,对工资的憧憬就少了一分。“现在找工作的也多,能有得干就干着,大不了就回家里去。”来自湖南靖州的小伙子小陈,今年还不到18岁,他在高明某针织厂才做了半年多。
心声:永远不敢想买房
小朱是家里的独子,中专学的是电子商务。2009年9月,小朱随着来到了佛山,一住就是一年多,现在,他在南海的一家电子工厂工作,收入也从原来的2000元涨到了现在的2800元。“我劳动强度不算大,节假日也有休息,还能学到东西,对现状还算满意”。
虽然很想在佛山定居,但提起买房子,小朱直呼“想都不敢想”。对于每个月要交钱回家,只剩下不到1000元生活费的他来说,房子只是一个遥远的梦。
数据:近四**期待找到“归属感”
在问题“您认为影响您继续留在佛山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什么?(多选)”题目中,有超过三成的被访者都选择了“归属感”这个因素。而在不同的人心中,看中的归属感也有所不同。
而调查中还有超过五成的受访者认为,尽管收入不错,但发展前景却可能是影响到自己不再回到这个城市的原因之一。
心声一:回家过年,多想带个女友
在佛山工作超过3年,来自茂名的20岁的柯荣国,最想要的是“归属感”,他说,自己在南庄的陶瓷厂做了3年多,感到生活没什么乐趣。“佛山的消遣娱乐是不少,可口袋里没有钱。我想,我还没有完全融入这个城市,如果有朋友了,收入再多一点,可能就会留下来。”
在昨日的火车站,不少打工人员都是与老乡一同进站乘车。虽然年轻,但回家的心中也总有一股情感的压力。跟大多数的年轻人一样,来自重庆的小郑喜欢上网聊天、看电影、打游戏。他有一部笔记本电脑,平时打打游戏、看看碟。来佛山两年了,只去过3个地方:荷花公园、东方广场、祖庙。他说,自己的生活太平淡了。
“是因为没有女朋友吗?”小郑说:“是的,没有”,“家里是很希望我带个女朋友回家啊,但是无从下手,我们厂里的都是老妇女了,而且,我的工资不高,高学历的能看得上我吗?”他有点无奈地说。
心声二:等有了资金积累,就回乡创业
重庆的小谭和表兄弟小夏三年前一起来到佛山一家铝材设备厂工作,谈起自己的薪水,月收入六七千元的他们表现得蛮有底气。小谭讲,等资金有了积累,他会考虑回乡创业。“我想和朋友一起搞建筑工程。”有了女朋友的小谭已经开始考虑今后成家立业的问题,房价问题、子女入学问题都是他关注的重点,“房子和子女入学有了保障,我们才会考虑长期留下来。”小夏表示,眼下的薪水虽然不错,但每天工作11个小时,虽然会发加班费,还是蛮辛苦,也可能会考虑到其他地方工作。
曾在大良勒流镇一家五金厂工作的小岑则有强烈的充电愿望。“我已经辞掉了工作,想学习汽车维修技术,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收入。”来广东已4年的小岑说。
专家看法:90后外来工更多处在物质与精神的困境中
针对春运第一天记者的调查,****校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的李建丽认为,90后外来工提出对工资与情感方面的诉求是正常的,他们与父辈的生活要求已经完全不同了,“90后外来工关注生存问题,外出工作是为了寻找长期性的人生发展机会,为以后人生有更好的前景,说明当今工人的生存素质有所提高。”
从事社会学研究的张喜平教授则认为,90后外来工物质与金钱方面的要求比父辈要高。“调查显示,农民工新二代在20岁以前有一半的时间,都是随务工的父辈在城市生活,与父辈在农村长大不同,90后外来工更多处在物质与精神方面的困境之中,两代人之间对物质方面的需求有很大差异。”他罗列了几个数据作对比,“相关调查表明目前务工人员最低工资约1100元,而佛山市民最低收入约960元。”即使有一定的差距,张喜平认为,由于90后外来工对生活需求高,感觉工作没有成就感,所以对工资会有更高的要求。
招工前景:技工缺口1万普工缺口5~6万
佛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就业科副科长邱益康表示,从目前的大环境来看,佛山的用工缺口还是不小。“技工和普工都有缺口,其中技工方面缺口是1万人左右,而普工的缺口是5万~6万人。”他认为,要留住年轻外来工群体,企业的待遇和工作环境是否有吸引力很重要,“劳动力供求关系是市场决定的,企业如果招不到人自然就要提高待遇和改善环境,而**需要做的就是首先做好劳动合同签订以及参保情况的监管,同时利用调整最低工资指导线来宏观调控佛山制造业的薪酬待遇。”
据了解,目前佛山的最低工资指导线是920元,佛山今年计划对该工资进行上调,调整幅度是10%~15%左右,有望达到1000元左右。
邱益康表示“今年年后,我们要多开招聘会,同时多带企业走出去,到劳动力充足的地方开展招聘活动。”
温馨提示:年后招聘高峰在正月十五前后
智通人才连锁佛山市场的人力资源专家龙柏林告诉记者,从2008年开始到现在,佛山的外来工用工紧缺现象就一直存在。“根据目前企业登记年后招聘会展位的数量来看,应该是与去年持平的,但是招聘人数却要比去年还要多出5%~10%。”
龙柏林透露,“如果有意在年后回到佛山重新找工作的外来工可以留意,正月初十就有企业开始招聘,而招聘的高峰期会出现在正月十五前后,一直延续到3月初。”(文字/记者廖银洁、陈昕宇、邓柱峰、钟敏、李文慧、杨博实习生陈锦婷)
打工族该如何贷款买房?
你好,贷款买房子只要符合相关的规定要求和满足银行贷款申请的条件就可以了呀。住房贷款申请条件:(1)具有有效的身份证明;(2)只有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职工才有资格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没有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职工就不能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3)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者要申请住房公积金个人房屋贷款还必须符合以下条件:即申请贷款前连续缴存住房公积金的时间不少于六个月。因为,如果职工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行为不正常,时断时续,说明其收入不稳定,发放买房贷款后容易产生风险。(4)配偶一方申请了住房公积金贷款,在其未还清贷款本息之前,配偶双方均不能再获得住房公积金贷款。因为,住房公积金贷款是满足职工家庭住房基本需求时提供的金融支持,是一种"住房保障型"的金融支持。(5)贷款申请人在提出公积金购房贷款申请时,除必须具有较稳定的经济收入和偿还贷款的能力外,没有尚未还清的数额较大、可能影响住房公积金贷款偿还能力的其他债务。当职工有其他债务缠身时,再给予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就很大,违背了住房公积金安全运作的原则。
目前以一般的工人怎样才能买起房。
光靠死工资是买不起房子的,有时间给自己充充电,找个兼职,挣些外快,有了钱才能买房,实现自己有房子的梦想。
深漂5年,在工厂上班工资6K,怎么样才有买房呢?
所有的狼只有红太狼头上戴着皇冠。无论别的狼住的在豪华,狼堡只有一个,那就是灰太狼的家。灰太狼是一个发明家。首屈一指的发明家。可以这么说,如果不是剧情需要,灰太狼可以富有到不可思议的地步。灰太狼虽然过的落魄,但是。终究无法否认的是他是成功的狼。娶了自己爱的母狼。虽然过的不如意。红太狼也从来没有嫌弃过。
月薪4000怎么买房?月薪4000怎么存钱买房 - 东方君基金网
月薪4000怎么买房?网友:不要太天真!现在很多人都在抱怨自己的工资太低,根本买不起房子,但是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月薪4000,在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城市,能不能买得起房子呢?其实这个问题还是比较好回答的,因为在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房价是非常高的,一套房子动辄几百万,甚至上千千万。但是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想要在这样的一线城市买房,可能需要奋斗很多年,所以很多人都不愿意在这样的一线城市买房。
我所在城市是一个新三线城市,房价从08年的3000多涨到现在的均价一万左右。我每个月工资三千多点,老公也四千多,有一个快上高中的儿子。我们以前住在县城,这里有一套四合院的平房,除了自己住以外,剩余的房租租了出去,每个月房租3000元。为了孩子能上一个好点的高中,举家搬到了现在的城市,目前租房子,我想在这个城市买一套房子,三居室一百平大概需要105万,装修需要十多万,我手上还有20万现金。我今年44岁了,房贷不能太久,因为孩子马上高中、大学正是需要钱的时候,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可以告诉我。
花上大价钱买私家车后,用车、养车、修车到底还要花费多少呢?一辆车带来的花销到底有哪些?哪些人的工资够养车呢?
如今,不少小伙伴感叹“买得起车,养不起车”,但确实越来越多家庭都已将买车或供车列为“第一个五年计划”。
花上大价钱买私家车后,用车、养车、修车到底还要花费多少呢?一辆车带来的花销到底有哪些?哪些人的工资够养车呢?
1、白领薪资
有数据显示,在各行业的平均薪酬排名中,金融投资、房地产和IT/互联网行业排名前三。作为土豪集中的金融投资、房地产,新晋土豪集中的IT/互联网行业的人们纷纷表示,养车压力不算大。
2、热门行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和基层员工薪酬水平差距巨大
例如在十大行业中专员的年薪酬平均水平75分位,位值是人民币52200元,而总经理的年薪酬平均水平75分位,位值是人民币877100元(不含奖金、股金等)是专员年薪酬水平的近17倍。
【解释】75分位大致可以这样理解:把行业工资最低与最高之间等分为100个点,第75个点的工资水平就是75分位。
北京大学市场与媒介研究中心针对2014年大学本科生月薪发布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15年本科毕业生人数多达720多万人,而平均月薪仅有2443元。其中上海大学生最高,为3241元,北京大学生3109元,而其他地区大学生为1500元。大部分应届生养车不啃老几乎是不可能。
近三年,普工和技术工人涨薪幅度都超过12%。工薪阶层养车不拼爹问题不大。
普工月薪总收入超过毕业生,技工月总收入超过白领
一般而言,养车费用可粗略地分为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两部分。
固定费用是指购车落地行驶以后每年都要固定支出的费用,这主要有养路费、年检费、车船使用税以及保险费等。变动费用则指燃油费、维修保养费、停车费等等。
以大众消费平均车价17.8万为例,小编为广大司机童鞋算个基本账,供大家参考。
维修保养费:
保养每次费用400-1000元(一年按三次小保养一次大保养算)
停车费:
出行停车:全年约500元
洗车费用:
其它费用:
出行花费的过路、过桥费用一般不会少于500元,此外像是违章罚款、车辆年审费用等,林林总总,哎
打工族怎么贷款买房啊?
第一:购房前需做足准备,多关注贷款信息。银行利率经常会有波动,每一次房贷利率上调后,都会有很多房奴发出抱怨之声。这是由于房奴对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认识缺乏的原因造成的。
第二:贷款买房需采取“量入为出”的策略。 贷款买房最好的办法就是量入为出。对于个人来说,每月所需还贷金额应不超过月收入的1/3,这样才不会影响正常的生活质量。因此,借款人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还款能力,向银行申请贷款,切不可盲目预估未来的个人能力,进而给自己造成更大的压力。
第三:贷款买房前应提前选择好还贷方式。目前的还贷方式大概可以分为两种,分别是等额本金和等额本息。等额本息还款法每月的还款金额都是一样的,这有利于贷款人清楚的记得自己每月的还款额;等额本金还款法的初期还贷压力还是比较大的,随着时间的流逝,还贷的压力也越来越小,还款额也逐渐减少。同等条件下,等额本金还款法要比等额本息还款法的利息总额少,所面临的利率风险也比较低,但等额本金初期的还贷压力较大。所以购房者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还贷方式,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选择适合自己的还贷方式。
一座村庄的就业现状调查 - 知乎
近期回了一次老家。跟以往年头不同,发现不少村民都呆在家,一早一晚聚在村口聊天,还挺热闹。好似困扰乡村多年的空心化开始好转。
分析下来,原因大致分几方面:
一面是经过多年发展,本土县乡级工业园区,对青壮年的吸附力在提升。对比传统外出打工,青壮年宁愿选择在家乡就业。因为,全国范围内统一劳动力市场已基本形成,同样普工,在沿海打工跟在家乡就业,收入其实差不多。因此,许多青壮年选择返乡就业。
二是,人口老龄化问题。大量60后、70前半段人口,年满55岁以上,几乎很难找到正规企业的稳定工作。以往,他们还可以耗在温州、福建等沿海地区(多在这些地方打工十多年以上),但随着沿海就业形势的同步***化,大量中老年人不得不返乡。
三是,近年整体就业形势问题。“稳定就业”日益压缩,大量劳动力从“稳定就业”转向“灵活就业”,而“灵活就业”转向打零工,打零工则活计越来越不好找。一层层卷下来,退回来,在家窝着的人,越来越多……
挨家挨户细究起来,更发现不少问题。研究一个村庄,或足以管中窥豹。
家乡小村,属于我经常说的“80%的大多数”——地处江西省中西部,不是山区,但离城市也不近因而远离城市化,缺乏资源和禀赋,人均土地1亩多,不穷也不富,日子不至于过不下去(不会自然淘汰),但也看不到什么希望。
村庄有36户人家,人口160多,历数下来,大概可以分以下几类:
算上我家在内,有7户,占比19%。除我之外,一位80后同龄人A在外打工,跟对老板,在广东惠州买房安家;一位70后末期的族亲B,通过读书-教书-考军校-分配工作,落户广州;一位同龄人C,在杭州开饭馆,后来参与炒币赚到钱,安家杭州。
其余三户,都在附近县城。其中一户人家D,男主人原本在外做装修小包工头,由于工作环境因素,长年累月下,男主人患上血液病,情况很麻烦,全家陷入困境,将来可能要退回乡村。
除我们7户人家外,还有3户在90年代陆续搬到县城,因为缺乏专业技能、生病或后人不争气(如赌博、在县城做小混混之类),都城市化失败,举家搬回老家,因此不列入此类。
这类人家,这些年日子过的还算不错,属于“乡村中产”,再努努力,有希望跃升进城(县城)。有两户,占比5.5%。
其中一户是我堂兄,近年跑长途客运。他买了辆二手小轿车和面包车,在微信群接单,专跑老家到广州、深圳、东莞一带,跑一趟可赚上千元,平均算下来,月入七八千不是问题。
另一户人家是我邻居E,一位同龄人,在温州打工多年,在一家鞋厂从打工人做到管理层,进入当地圈层。有进城实力,但宁愿选择在家建一栋四层的小楼房,小日子过得不错,不思城市化。
这类人家占绝大多数。本地县城房价7000左右(新城区更是破万),一套房动辄七八十万上百万。且农民一般没有社保、银行信用(甚至工资条都没有),也没有抵押物,贷不到款,所以要买房只能全款。这些人家,大致进城无望。
所以有些知识分子、精英阶层,不要老是光喊城市化。不是农民不想城市化,而是此前还没有城市化的大多数***农民,依然缺乏主动城市化的能力——这里讲的城市化,应当以买房、社保、安家落户为标准,而非仅仅在城市打工、“常住人口”,将来退回乡村——你去问问农民、市民,进城打个工谋个生,就算城市化了?因此宽口径的城市化率,现实指导意义并没有那么强。
可想而知,***的城市化,同步***经济降速,必然也会同步降速,后面每提升一个点,困难程度都将超过以往。
因此,大量人口还将留在乡村,乡村必然长期、客观存在,乡村振兴亦势在必行。
这类人家,只有2户了。一户是前面所述的包工头D,因为患病,处境堪忧。城市生活压力大,他们家可能会退回乡村。
另一户是前面提到的,90年代进城的村民F。这户人家孤儿寡母,由于缺乏专业技能和背景,在城市生活困难。两个儿子又走上歪路,大儿子偷窃小儿子做小混混还染上***瘾,城市无法安身,继而退回老家。好在故乡房子还在,村民们也很包容。
后来,这户人家的大儿子在温州打工,醉酒后与人打架,被打破头浑然不知,半夜死在这座城市的某间出租屋。不久,其老母亲患上癌症去世,两个儿子家庭都支离破碎,只剩下小儿子一人孑然一身。因此这一户,其实只剩一人,他无所事事、有一天混一天,倒活成了一道无牵无挂的闪电。
综上,顺利逃离乡村(城市化)的村民占19%,他们的就业状况反应在城市。我们来谈剩下的80%。
他们的就业状况,大体可以分以下五类:
其中有三户村民创业。一户是70年代人G,创业较早,现在在外地开锯板厂,还算稳定。两户是80后同龄人:其中一户H开了个养鸡场,虽问题不断,但还在勉力支撑,以进城买房标准看,离成功相距甚远;另一户I,在上述落户杭州的村民C的支持下,利用自己原来在温州鞋厂的管理经验,在老家镇上开了家鞋料加工厂。
沿海的鞋厂都举步维艰,I的工厂可想而知。上游货款迟迟拿不到,而本地工人的工资、各项支出又必须实打实地按时支付。因此,这两年,他都是在循环刷信用卡中撑过来的。还能刷多久?谁也不知道。
本地经商氛围不强。搞个体,主要是买货车跑货运。他们属于乡村领域的专业技术岗,相当于城市中产。
五年前,开大货车还是乡村高薪职业之一,即便给人打工,月入也可轻松过万,更不用说自己买车,村里70、80后两代人里,有十余人从事过这个职业。但是,大货车一开就是七八个小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又容易出交通事故,属于高强度、高危行业(村里就有一位年轻人车祸去世),因而坚持下来的很少。
更根本的,还是经济冲击。货车司机,可能是近年就业冲击最惨、落差最大的群体。
***造车能力实在太强,汽车金融又发达、买车“创业”门槛越来越低,迅速导致供过于求。另一端,2018年以来,***制造业、房地产出现困*,需求端日益萎缩。此时,物流互联网平台迅速发展,在提升物流效率的同时,不断压制货车司机们的议价能力,司机们逐渐从有***个体演变成“平台打工者”。
算上前面一户安家县城的村民,本村只剩货车司机6人(户),依然占全村就业1/6。其中三户自己买车,三户给别人开。
三户自购车辆的人家,一户挂靠较大型物流公司,可以与快递公司合作,还有一些稳定生意,但油价、高速费、保险费、平台费、挂靠费等各项费用不断高涨,而货运费日益走低,两相挤压,出车利润微薄,只能勉力维持。剩下两户***个体,通过互联网平台获取订单,基本呈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面,以至于村民哪天没看到他们,都为他们庆幸——XX终于出车去了。
汹涌的***经济,终于把乡村最后一个赚钱的职业给干掉了。农民经过自己艰苦努力就能进城、实现乡村“阶层”跃升的就业机会,也基本被关上了。
另一种个体,是种粮承包户。据抽样调查,本地每亩双季稻纯收入约470元,单季稻约750元——对种植户来说,由于人工和管理成本居高不下,更倾向于种单季稻。按***权威部门指导的小农家庭作业种植面积10公顷(150亩)算,收入为112500元,但至少需夫妻二人耕种,即每人56250元,合月收入4687.5元(还有其他成本,实际上到不了),相当于进城打工。
收入低,风吹日晒,劳心劳力,乡下人自然觉得不划算。还好有农业补贴,本地政策,种植50亩以上,每亩补贴100-150元,按最高150元算,150亩合22500元,这就相当于“激励因子”。此外还有各种农机补贴,但补贴存在较大区间,其中存在大量“关系”因素——比如,购买一台收割机,上面有关系的,可以顶格补贴,没有关系,只能获得最低补贴,中间相差数万元。
另外,近两年许多地方财政困难,补贴并不好拿,大户们的积极性迅速下降,地租一路从以往的500元左右下降到350元。
近年来,本村土地大多集中给村民J承包。而他之所以愿意承包,是因为其有一个远亲是县财政**长,补贴不怕拿不到手。不料去年底,该*长被抓,这项补贴要拿到手,恐怕就没那么容易了。所以今年他也比较发愁。
多少年过去了,在乡村创点业、做点事,依然还得靠“关系”。
主要是打工。如前文所述,全国范围内统一劳动力市场已初步形成,同样是打工,沿海城市和家乡,收入本质上没什么差别。
本地人,基本上都去过温州、福建等地打工,以几十人的鞋厂、服饰厂、金属制品厂为主。这些工厂的特点是按劳分配、相对自由,往往有活干的时候,加班加点,一个月能赚七八千、上万元,但订单少的时候,大半个月呆在出租屋,赚的钱房租、吃饭都不够。
这几年,订单少成为常态,在外打工收入锐减。大致调研下来,(普工)月收入平均在4500元左右,刨除租房、生活等费用,再怎么节俭,也只能存个三千元左右。
三千元,正好是家乡鞋厂、服饰厂的工资水平(上4000元,基本上得做到主管级别)。很多打工人一算,上有老下有小,不如回家打工。因此,农民工返乡,成为近年***就业市场一大趋势。
但这些厂子之所以愿意迁到内地小县,看重的还是当地的劳动力便宜、容许不规范用工,自然不愿意给打工人涨工资、交社保。由于缺乏归属感,且年轻人越来越耐不住性子,因此流动率特别高。所以,家乡工业园各种小厂,虽然生意说不上怎么好,但一年四季都在招工。
可见,对乡村的青壮年劳动力来说,是有相对稳定的就业市场的。只是,这些就业质量不高,越来越吸引不了青壮年稳定就业。
说白了,就是打零工。这类群体,主要是从“稳定就业”中淘汰下来的中老年群体。
除了北京、上海、苏南等少数区域,***农民没有社保、养老金(家乡农保为每月100多元),即便过了退休年龄,也必须努力就业以支撑自身的养老保障。但是正规就业市场已经不招,怎么办?
一种是继续耗在打工地,非正规就业。一方面,城市就业也很难,可想而知他们的境遇。另一方面,只有在所在城市驻扎了很久的“常住人口”(最终还要返乡),才会选择这种方式。
另一种是回乡,家门口附近区域打打零工,建筑工地、修路、锯板厂、农民建房之类。本地零工,每天在120元左右,而再远离县城的乡镇,则在80-100元。只是,随着近年来房地产、基础设施投资的萎缩,用工量大减。
可见的是,***乡村劳动力市场严重供过于求,地方用工企业也越来越“挑”。10年前,不收55岁以上年纪的群体,今年,不少企业直接打出35岁年龄的界限。因此,这类半就业、半失业的“灵活用工”群体,基数还在不断扩大。更要命的是,随着1962-1975***史上最大“婴儿潮”变“退休潮”,这个问题正日趋严重。
乡村“灵活就业”的底线是做发夹、扎彩灯之类的来料加工——我们见过的一串串bulingbuling的彩灯,就是他们手工一个个装起来的,并没有什么科技含量——一天可赚二三十元,夫妻二人五六十元,家庭月收入一千五百元左右。
进无希望,退也不至于活不下去,村里多数50岁以上中老年人,心态日趋大同,“反正每个月再怎么搞,也能赚个千把块,饿不死就行了”……
按**统计口径算,除70岁以上完全老年人,本村失业只有2人。
一位是上述F家的“闪电兄”,因不愿就业,另一位是今年刚毕业的大学生K,他读的是一所职业高校,考不了研,而应届大学生就业的情况,大家都很清楚。
综上,从数据上看,小村的就业并没有很差,毕竟,真正的失业人口只有2人。但从质量上看,肯定不能算好:
一是,随着制造业整体困*,乡村“稳定就业”的基数在下降,劳动力不断从“稳定就业”向“灵活就业”,再向“打零工”挤压,内卷也很厉害,且越来越不稳定;
二是,“灵活就业”市场不断萎缩,哪怕打零工,也找不到新的就业增长点;
三是,乡村难再提供实现“阶(进)层(城)跃升”的高质量就业,比如,装修小包工头D,以及还没有进城的另外五位货车司机;
四是,市场经济多少年了,乡村“创业”(包含搞个体)环境依然不乐观,营商环境长年缺乏改善,“关系”依然是创业的核心考量点……
管中窥豹,我们在讨论城市就业的同时,也不可忽视乡村就业形势的衰退。
刘子:专栏作家,乡村振兴&县域经济学者,“乡建者小会”发起人。著有《焕新——刘永好和新希望的40年》一书。
个人微信公号:刘子的自留地。
打工如何买房子?
你一个月赚多少
做房产销售和进厂普工,那个好一来自点,本人有一点性格内向。有经验告诉我一下,多谢指点
性格内向,想做销售,必须改变自己,因为销售员必须要找顾客,把房子销售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