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3年机会在哪?你必须关注的10个底层逻辑 - 知乎 本文为曾老师年度大课《2023,踏浪前行:新周期下的产业趋势与机会》演讲中的分享内容。 2022年中国的经济增长,虽然大部分人都判
2023年机会在哪?你必须关注的10个底层逻辑 - 知乎
本文为曾老师年度大课《2023,踏浪前行:新周期下的产业趋势与机会》演讲中的分享内容。
2022年中国的经济增长,虽然大部分人都判断到了整体节奏是“前高后低”,但是2022年能难成这样,其实是大部分人都没想到的。
2022年中国经济增速首次普遍低于周边主要经济体,我们的经济增速正常状态应该在5%左右,但四季度可能都不到3%。
一个细节很有意思,2022年,中国身价排名前100名的企业家富豪中,90%的人身价是缩水的,上一次出现类似情况是2012年前后。
不只是,除了疫情,还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信心问题以前经济不好的时候,一推动刺激政策,经济就反弹得很快。为什么?因为大家知道政策要托底要救市,很多人有抄底心态。但是2022年出现了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因为大家对明年整体的经济节奏的判断不确定(也包含了疫情的影响),到底经济什么时候能走出疫情的负面影响,大家心里没底。三年消耗,过程中把信心磨没了,这就导致很多相关消费的支出开始延缓甚至取消。两个数据值得关注:一个是民间投资增速在下滑,二是M2增速与社融存在剪刀差。表面上政策在推,国企在动,但社会资本跟进得慢,政策杠杆效应起不来。二|引擎问题
上一轮经济周期开始强刺激的时候,大家都明确知道经济发展发力点在哪里?挣钱机会在哪里?主要的引擎在哪里?
整个房地产上下游行业,涉及将近40万亿人民币的产业规模,目前看除了房地产以外,依旧看不到哪个行业可以替代其增长,没有哪个行业能够承接整个房地产产业的增长接力棒。
有人说新能源产业(风光储换车芯)可以吗?目前看长期可以现在还不行:一部分可以,完全承接还不行。
三|持续性问题目前看,2022年经济增长最大的支撑,依旧是来自**拉动投资,投资最大的钱是来自于财政(含发债),而财政的钱,大头来源于发债和土地出让金。2022年1-11月,国有土地出让金5.1万亿,同比下降了25%,而国内主流城市土地出让金对地方财政贡献度,基本在40%左右。这意味着如果最大的收入支撑来源下降了25%,这对经济长期增长的可持续性就会有挑战,而这种挑战在目前则变得更加明显。如果再看整体经济增长情况,出口和消费受疫情影响均在增速下降,直接导致过去地方经济的发展方式无法持续。
今年我跟一些年轻的创业者交流比较多,交流下来一个明显的感受:相比我自己读大学的时候(大概15年前),年轻人的创业动力在变弱。
因为15年前大家觉得创业能实现人生价值,能赚钱。以前创业机会多,创业成功概率高,而且创业收益巨大,甚至创业初期一度可以拿融资。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现在创业失败概率高,风险大,一旦失败偿债压力大,搞不好还得上失信名单,甚至成为老赖,这导致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创业。
所有人都想当员工但是老板这个群体却在变少。
三五年前大家都想找好项目去投资,但现在第一想法是这项目的本金能不能收回来?能不能保本?这是典型的投资风险偏好的收缩,即大家因为收益预期下降,都不愿意承担风险了。
这又会出现进一步的传导效应:非常靠谱的创业者,也不愿意创业了。
本来收益预期就在降低,如果投资人不能给他们足够的支持,创业者承担了更大的风险与压力。
市场上环境很不确定,创业者想把节奏放慢,但是投资人可能会给他错误信号让他加速扩张,这个时候可能过度融资反而坏事。
种种投资人与创业者的碰撞,导致有一批创业者,开始宁愿不要投资人的钱。这就进一步导致好项目不让投资,市面上有靠谱收益的项目进一步变少,投资收益预期又被动降低,且又相互形成负向循环效应。
这种负向效应如果持续,对经济复苏是很不好的。
因为经济不好的时候,人做什么都会感觉心情不畅,需求收缩,人就开始进入低欲望状态,除了刚性需求以外,剩下的需求好像可有可无,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迹象。
我们现在的整个货币的刺激量、M2的增速已经超过2020年一季度了,但是社零总额不断下行:说白了就是整个社会在不断加水,但是这个水无法消化,无法带动消费。也就是说现在已经刺激了,只不过刺激完了没有效果。
我们可以有一万个理由来论证:房地产好像不行了”,但是客观上说房地产依旧是目前对产业复苏最好的底牌。
如果我们仔细思考房地产行业:其实这一轮的房地产周期,并不是需求波动引发的,而是因为供给端控制了行业资金周转(尤其是预付款资金专户监管等)导致整个房地产行业周转出现了问题,导致了供给出现问题,从而引发了需求预期的变化。
但现在房地产政策已经几乎处于政策敞口状态,房地产企业回血还需要一段时间,信心恢复还需要时间,但政策已经在强势推动。
目前活下来的房地产公司鼓励并购重组、支持再融资、银行专款专用也在放松,这个市场不会更差了,如果有刚需保底,未来应该是逐步筑底反弹。
因此2023年最大的消费刺激可能还是房地产,对于城市人口来说,房地产的改善性住房依旧是最大的消费机会。
很多人对存量资产盘活关注不多,但其实反而这件事情关系重大。
2021年中国国有资产308万亿元,权益资产接近90万亿,行政事业单位还有40万亿资产,其中净资产30万亿。
如果能把国企这308万亿中百分之一的资产盘活,得有多大体量?
如果大家仔细复盘2022年的系列政策,存量资产盘活是非常关键的主线。
资产盘活是目前解决**债务与地方财政结构优化的最大底牌,所以今年最大的挑战,也是最大的机会之一,就是身边的这些国央企、地方**还有哪些优质资产,能不能盘活?
很多存量的国企要优化升级,要回收现金,能盘活的资产都得盘活,涉及一些经营性资产可能要被市场化盘活。例如某条路的命名权可以卖了,某个楼的冠名权可以卖了,某个体育馆可以租出来了。
中国已经形成了巨量资产,如果资产质量好、能变现,现金能撬动二次投资,可以延伸出很多机会。例如身边的交通、水利、清洁能源、保障性住房、市政设施、公园、各种环保设施、旅游设施、交通枢纽、老厂房改造,甚至国有酒店、餐饮、养老等等。
那种运营能力特别强、创新能力特别强,能通过一些新经济手段把这些传统资产盘活的团队尤其值得关注。中国不缺资产,缺的是有运营能力、创意能力、盘活能力的人和团队。
这类业务,虽然政策支持是关键,但更核心是其实是人才,这些人才的脑子才是资产盘活的第一生产力。
2023年,我非常看好的几个方向之一,一是不良资产盘活,二是城市更新、城市的运营服务升级。
过去三年中国防疫一直是优等生,但现在我们要走到下一个阶段去。
过去三年,为了防疫,国家花了天文数字,甚至每个人的家庭都花了不少钱,如果这些钱省下来搞建设、搞经济,也是一笔不小的投入。
走出疫情的过程其实就是个“小马过河”的过程,我们必须自己去尝试,向前一步步尝试性的迈过去,完成疫情前后环境的切换和资产的切换。
但这种政策环境的切换,必然会带来一批产业的兴起,与一批产业的衰败。
2022年学员线下交流会,我跟一个创业者聊天,他的业务是核酸检测无人机器人,结果意外情况导致产品上线推迟,错过了过去2年的产业窗口,刚刚上线就撞上大调整,他的设备完全没有用了。
防疫的变化导致很多以前可能特别值钱的很多一瞬间就不值钱。
所以有一个思路是值得我们所有人都关注的:2023年,有哪些资产,过去没需求,但疫情之后它就变得有需求了的?
比如最典型的例子,2023年1月份的阳康后的保健食品、滋养品消费需求一下就放得非常大,据说最近陈皮涨价都涨疯了。
我们可以顺着这个逻辑去思考,还有哪些类似保健品、*食同源食品、日常生活用品的品类可能会出现需求变化?
反过来,也有一个思路值得思考:哪些行业疫情之后,需求没有被阻断而是被延迟?哪些行业被压制了两三年但是需求依旧存在的,等疫情一过需求就会爆发出来。
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大家可以尝试,你去问问身边人许过什么愿:“当疫情过去之后,一定要干的事情是什么?”假设十个人里八个人都说这个事情,那这肯定有机会。
核心是两个点,第一是生活回归之后对向往美好生活继续向往需求;
第二是疫情对我们生活理念带来的行为变化,包括更好的保健、更好的体育锻炼、更好的生活质量等等。
二十大会议中有一个政策说法的变化很多人没关注到,即“超大城市瘦身、严控中心城市规模无序扩张”。
中国过去20年经济增长最核心的手段就是城镇化,现在北京主动提出减量发展,整个城镇化方向开始出现结构性分化,单一追求集中化的城市建设,已经不是当前这个时代的主流机会了。
1.基建支撑不了一个城市过度规模扩张,重复建设太大。核心地段资源稀缺,物价贵、房价贵、租金贵、劳动力价格贵,国外城市群发展都是卫星城模式而不是中心化的。
2.城市过度极化对于城市的规模化管理,保供、应急、物流、资源调配要求过高。这个问题在疫情环境下尤为凸显,特殊事件会让过度城市化的弊病集中放大;
3.一旦城镇化过度会对周边的房价形成虹吸,所有人都不愿意去二三线城市买房子。这对整体中国未来资产价格走向,非常不利。因为大家都知道一个地方核心地段的房地产是值钱的、能保值,但是它保值的前提是人口资源要持续吸入,所以城市过度极化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利的。
我认为超一线城市的人才反流趋势会逐步形成。这个趋势特别重要,且我认为这件事情加速的起点,就是2023年。为什么?因为疫情回归到正常后,我们真的要思考一个问题,那个你每天拥挤的城市,你真的还要继续呆下去吗?生活性价比够吗?
以深圳为例:2020年深圳人口是1750万人(七普数据),2021年是1768万人。意味着什么?过去20年中国人口流入最扎堆的地方之一,深圳,现在人口流入也在放缓,这个趋势其实已经得到验证。
当一个地方资源价格过度上涨到一定阶段之后,普通人还不如到一个新一线、二线甚至强三线城市,享受到资源的综合性价比更高。
2023年,当我们都回归到了正常生活,我们必然要思考一个问题,当拥堵再次出现,这个地方是你终老的地方吗?
这种思潮会出现一个趋势,一线城市里会有一批被卷出来的人,跑到新一线、二线、强三线城市去,一大波一线城市被优化的中高管跑到二三线城市跟小镇青年抢创业机会去了。
最关键的机会是去抢人:抢三四线城市进城的人,抢一二线城市反流的人。从这个角度区域经济竞争会更加激烈,拼招商、拼落户、各种抢人。
我们去对比中国跟发达国家的差别,中国的一线城市建设其实是远超国外一线城市的。
2023年中央一号文明确提出,强国必须先强农,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现代化强国,农业强国现在提到非常高的高度了。
是乡村产业振兴,产业振兴要做好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我身边现在就有一帮搞电商、网红直播的,这两年跑到乡村去找供应链,卖地方土特产,这个机会不但可以2C,还可以2B甚至可以2G(**)。
因为咨询项目需要,我经常思考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再过十年,中国的乡村会变成什么样?我最看好的一个机会,是农村资产的盘活。尤其是现在国家正在试点宅基地入市。
对于中国经济来说,城镇化肯定还要继续,但现在城市已经无法承载中国经济增长再上一个大台阶了,只有广袤的农村,能够给予中国经济增长足够大的纵深空间。
未来国家依旧会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农村,投入乡村振兴。
但是如果我们如果把乡村振兴简单理解为硬件建设的过程,那就把这事理解小了。我最近经常跑农村,如果大家去农村调研就会发现,是在经济相对发达的省份,当前农村并不很缺硬件建设。
现在乡村正在出现的问题,是大规模出现空心化(劳动力空心化、产业空心化)。很多农村建得不错,但是只有老人、妇女、小孩,主要劳动力都进城务工去了,这是现在农村最大的问题。
这背后最大的问题,是中国大部分的乡村,没有特色产业,乡村特色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出路,这之后也可以带来农村建设、乡村特色游、植物工厂、农业科技、田园生活体验等一系列机会。
如果去对比一下中国乡村跟日本乡村的区别,日本乡村是有产业的。
比如一个村子全都做清酒,它的清酒可以卖到全国甚至全球。
所有乡村机会,乡村的特色产业机会,是2023年非常值得关注的机会。但这其中的问题,依旧是需要对应专业能力的人才,需要有懂营销,懂线上,懂电商,懂供应链的专业化人才,但同时具备这些能力的人才,大多数都在超一线城市的办公室里,超一线城市拥堵的环路上。
疫情三年,有的行业受损,但有的行业却爆发式增长。
但当我们生活回归正常后,那些持续爆发的行业,还依旧能维持高增长吗?
疫情三年,直播疯狂了三年,但2022年淘系主流商家的收入规模普遍下降30%。2022年抖音直播热闹非凡,直播间数量增加了十倍,但是流量总量基本没怎么变(意味着每个人获得流量的难度显著增加)。
再如2023年知识付费会一片狼藉。流量越来越贵,投放效率越来越差,门槛越来越高。以前只要做过自媒体,可能在抖音上就能变现,现在很难了,明年会更难。
一个有意思的细节,2022年,A股上市公司中,从传统行业转型新能源的公司就超过90家了,光是储能这个赛道,我至少认识10家上市公司都在布*。
但问题是:新能源这个赛道,真的容得下这么多公司?
短期因为市场无序发展,市场周期又好,需求大爆炸,大家感觉都能上去分杯羹,但是最后能活下来的就那么几个大公司,只有少数人能活下来。
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曼联足球俱乐部,时隔18年,被再次挂牌出售(据说是要卖给**石油财团),大家都在看好特斯拉股票的时候马斯克却在减持股票,资本运作高手银泰集团把自己的黄金资产卖给了山东黄金,洛阳钼业的大股东把自己的股份出售给了卖给宁德时代了…
有人忙着买,有人忙着卖。可能相互都觉得对方比自己傻。
每一轮周期背后,其实都是这些资本大佬在腾挪资产,有些人就要出掉这个资产,有些人就要进入这个资产。
尤其是新能源上游的锂矿、镍矿。这些矿产现在是价格高位周期,但2023年,他们的走势会如何?这直接影响了大佬们的买卖。
但至少有一点可以确认,按中国目前的资源储备和价格涨幅,资源回收这个行业,可能还有一个非常长的增长周期,因为只要资源价格高,资源的回收品与替代品就一定有机会。
可能整个2023年资源回收都会很好,尤其锂电池回收是我特别看好的,包括各种能源回收、节能减排,里面都蕴含了很多机会。
现在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全球从一超多强走向两超+多极化,这个话说得很简单,但它的内涵极其丰富。
马克龙最近公开演讲有一句话:“已经习惯了18世纪以来以西方为主的国际秩序,但是这种秩序正在发生变化。”
全球范围,每个地方都有矛盾,矛盾最底层的原因之一就是就一超多强的规则力量在松动。所谓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背后本质就是绝对权威的力量主导不在了,大争之世随之到来。
目前的全球秩序的调整与重构,导致全球利益格*可能重新改写,资源分配可能重新调整,甚至包括全球的媒体话语权、舆论话语权、价值观话语权要进入到一个重新争夺的过程,全球处在暗流涌动的博弈状态。
对中国经济来说,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双亚洲”结构的形成。以前是全球一体化,由美国、西方主导亚洲经济主体,中国周边国家的经济是跟美国一体化的,国家安全也是美国在主导。
但是因为中国经济的崛起,导致了这些国家现在军事是看美国的,经济是看中国的。形成了“双亚洲”,一个经济的亚洲,一个安全的亚洲,这两件事情被人为撕裂了。
这个撕裂过程中就会带来很多的不安全感和矛盾,例如越南、新加坡、菲律宾、柬埔寨、日本、韩国、泰国一系列国家经济上受中国影响多,军事上受美国影响多,这是一系列问题矛盾的根源,核心是西方的主导力量在衰弱。
例如日本最近动作非常多,又是扩充军费,又是货币政策调向,背后就是中美关系博弈到一定阶段之后,美国要把日本放出来。美国在用欧洲对付俄罗斯,同样的逻辑,它在放大日本的各种影响力,最后就是要牵制亚洲力量的再平衡。
这些产业细节的微观进展,长期叠加,便形成了中国产业的新型竞争力。
现在中国的产业链在加速往海外布*,我身边好几个企业去到墨西哥跟智利建厂,中国企业要完成全球产业布*,前提是全球供应链布*。
整个现代产业竞争已经不是一招鲜了,不是某一个生产要素有优势就可以,现在是体系化、综合性、多行业交叉的竞争。
数字化时代下有哪些新型就业机会?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思考的。
2023年的一个关键变化之一是金税四期的大规模应用:下一步个人税筹、个人理财、家庭医生、家庭养老等等个性化高端服务业都有机会。
分享一个我们内部的案例:我们有一个创业者学员,他的业务是做国内高端家政。他告诉我,在中国还有很多中高端家庭找不到有技能、有素质保障的保姆。优质的保姆基本被有钱人家圈走了,相对低端的保姆大家都不想要,中间还有几十万的人才缺口等待补充。
这种产业升级靠什么?最后肯定靠培训、靠教育,假设中国的高端服务业要继续升级往上走。中国在产业培训、产业教育、产业大学都有一大块缺口。
中国700万骑手中有7万人是硕士毕业,背后是产业倒挂问题,中国缺大量的蓝翔技校,缺新型的产业工人,缺高素质的服务性人才。
最终还是回归那句老话:“机会还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有能力的人。”
中国会有一帮个体经济的自我雇佣者,先自我学习,学有所成后实现自我雇佣,比如陪诊师、高级管家等等。
分享一个我们身边的案例:前段时间,我接触了一家上市公司,叫唯捷创芯,这个老板以前是卖天语手机的,号称中国山寨机之王,但在智能机时代,品牌化竞争加剧,天语败下阵来。
但他并没有结束,而是推动了自己的转型升级,公司做了两个关键动作;
一是目标市场的转型,从做大众化手机,转型为做垂直人群的手机,天语手机开始转型聚焦做老人手机,在市场中也取得了不错的份额。
二是他们开始布*手机供应链,做射频芯片模组。从2G到5G,靠做模组解决方案,把竞争对手们变成自己的客户,自己从一个2C品牌公司,转型成了一个2B的解决方案公司(有点类似于诺基亚布*诺西的味道)。
新东方转型也是如此,转型东方甄选,说白了就是重新创业,除了对管理和商业理解的方法论可以复用以外,什么东西都需要重来,什么东西都需要创新。
所有机会是留给转型者的,现在看,有一大帮公司要转型,很多明星公司跌了90%。
以前我们都说大力出奇迹,现在大力不出奇迹了,关键是要找到巧劲,光大力没有用。
给大家看一组数据:2022年,A股有358家公司发了并购基金,加起来规模3000亿,主要是市值50亿-100亿的公司在发并购基金。
这意味这什么?真正有转型压力的,是那些规模并没有十分巨大的细分赛道冠军,依靠老业务上市了,但上市之后需要寻找新的增长曲线。
这也带来了2023年的一个关键机会,这些基金已经准备就绪,那么意味着2023年的并购重组市场,值得看好。为什么?
这种机会带来一个相互角力的悖论——因为机会本身在变少,所以强强联手的情况也会越来越常见。稀缺资源正因为稀缺,所以既有可能强强对抗、也有可能强强联合,两件事情是同时发生的。
那这也意味着一个机会,如果我们自己足够强,那就可以找到更强的合作伙伴。我看好的一类公司叫打不死的小强,碰到机会不好了,那就决心很强地去转型升级,山不转水转,除了老板不变什么都能变。
作为创业者(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创业者),穿越周期,始终是未来N年中,可能最重要的事情。
简单说就是控制好风险,尤其是现金风险,过去那种持续加杠杆,资产与股权只进不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没有现金流连日子都过不了,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作坊,都无从穿越周期。
最核心的是要找到那个自己最有竞争力的赛道。到底有什么事情别人干就不行,只有你(或你的企业)干才可以?总得有几招独门绝技,要有硬核竞争力。
很多人觉得长期主义就是硬着头皮熬,就是断舍离。
长期主义的底层逻辑是,我们能找到短期被验证可行的方式,然后长期坚持。巴菲特不是因为煎熬才长期持有股票,而是因为他短期有大量现金流支撑他足以长期持有。
我们要找到那个可以持续的方式,良性地去坚守长期主义。
如果你短期不挣钱(或现金流不好),光靠熬,没有用,短期现金流必须是闭环的,要给自己留足安全边际,即使后续某一个方面没有做到,也能比较从容。
互联网越发达,信息茧房和幸存者偏差就会越严重。大家别看数字化、互联网发展到极致,其实越是信息渠道广泛,越是获取信息容易,我们的信息茧房和有效信息就越来越闭塞。
想在2023年能够有所作为,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抗造,心智坚定,坚忍不拔是最重要的。无论大环境如何,只要熬得住,在给自己留好安全边际的前提下,不要轻易投降,该折腾还是要折腾。
尘大路窄,惶然相遇,最后大家会发现,能决定全年收获的,只有自己全年的付出。
2023年黄金会涨价吗!黄金还会涨价吗-股识吧
回复何秀琼:亲您好,2023年黄金价格的变化取决于当时的国际经济形势和投资者的预期。由于黄金是一种安全的投资品,当经济形势不稳定时,投资者会把资金转移到黄金,从而推动黄...[详细]
回复钟波:金价继续微涨!2023年6月30日。今天各大金店黄金价格继续微涨,但大体上仍是保持不变,金价依旧非常高。目前,金价最高的金店还是老凤祥、周大生,涨幅为1元/克、0元/克,报价584元/克。...[详细]
回复寸金:美元指数强势上涨挑战8月新高,也让今天(20日)黄金跌至波段新低1742美元。但是道琼斯早上下跌近200点,创下两个月来新低价格,代表担忧晚间美国债务上限无法通过。黄金震荡后如果重回1...[详细]
回复余乐棋牌:2023年到底几月买黄金最划算?~没有重大国际突发性事件一月二月,元旦春节期间是最贵的,因为需求量比较大,送礼送长辈送自己。三月,金店金价开始稍微下调,因为大家之前消费都差不多了,要回归正常...[详细]
回复宋延平:第二,2023年黄金会跌。摔的概率很大。1.在2023年美联储有望加息的背景下,金价震荡下跌相对容易,上涨相对困难。预计2023年第一季度金价将跌至1700美元。2.一些专业机构表示看空现货黄金市场。预测2023年黄金均价低至1600...[详细]
回复翟默:2023年黄金段肆会跌价的概率大于涨价的概率。一、2023年黄金会涨价吗可能性不太大。1、其实在全世界疫情下,经济不增反降面前,黄金不会大涨。2、不过,每年临近春节前后的时候,黄金的价格却是是会涨一些,这个主要还是...[详细]
黄金最低价是多少?
1 黄金最低价是每克人民币300元。2 黄金最低价是每克人民币300元,这是因为黄金的价格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市场供求关系、经济形势、地缘***势等。当市场供应充足,需求不旺盛时,黄金的价格就会下降到最低点。3 黄金是一种重要的贵金属,具有保值和投资功能。选择黄金的最低价购买可以获得更多的投资回报,同时也可以作为一种避险资产来保护个人财富。因此,了解黄金的最低价是非常重要的。
黄金还会下跌吗?再往下跌能跌到多少?
从技术面来看黄金的走势不容乐观,依然还有下跌的空间,但最低看1530一带的强支撑。在这个位置绝对会强力反弹。基本面的情况其实也不乐观,美国财政悬崖到期迫在眉睫,达成和谈也是必然,和谈对黄金来说会利空。若期待大幅的上涨就看明天的没美国债务上限会怎么样。美国的信用评级是否会再度降级。综合上述技术面以及基本面情况综合来看,黄金的下跌是必然的。所谓的QE3/QE4对金价的影响也不会很大。
金价继续跌!2023年4月18日各大金店黄金价格多少钱一克?
本文由“金投网”(ID:wxcngold)编辑,欢迎下载“金投网APP”,看行情,聊行情,了解金银走势,欢迎留言。
今天是4月18日,金店黄金价格继续微跌,但基本保持不变,现在的金价还是很高,让人望而却步。目前,金价最高的金店还是为周六福,价格不变,报价580元/克。而金价最低的金店也还是菜百,依旧价格不变,报价560元/克。今日黄金价格高低差为20元/克,价差较大。
具体各大品牌金店最新价格见下表格:
今日金店黄金价格一览(2023年4月18日)
金店报价
今日金价
单位
变动幅度
涨跌
老庙黄金价格
576
元/克
2
跌
六福黄金价格
579
元/克
0
平
周大福黄金价格
579
元/克
0
平
周六福黄金价格
580
元/克
0
平
金至尊黄金价格
579
元/克
0
平
老凤祥黄金价格
578
元/克
0
平
潮宏基黄金价格
579
元/克
0
平
周生生黄金价格
576
元/克
2
跌
菜百黄金价格
560
元/克
0
平
上海中国黄金价格
565
元/克
0
平
周大生黄金价格
578
元/克
0
平
说完黄金价格,再来大致说说铂金价格,继续拿周大福来说,今日金价保持不变,铂金价格却是上涨,涨幅为4元/克,报价410元/克。其他金店铂金价格暂时就不详细报了,如果大家想了解各大金店的铂金价格欢迎留言,小金看到留言后,后续将给大家添加整理。
今日金价微跌,黄金回收价格也是微跌,跌幅为1元/克。同时,每个品牌的回收价格也不一样,小金大致整理了几个,详见下表,数据仅供参考:
今日金店黄金回收价格一览(2023年4月18日)
回收报价
今日金价
单位
黄金
433
元/克
菜百黄金
421
元/克
周生生黄金
422
元/克
周大福黄金
423
元/克
老凤祥黄金
424
元/克
说完实物黄金价格,我们再来讲讲国际金价情况:
昨日,现货黄金先涨后跌再涨,最高涨至2015.13美元/盎司,之后出现下调,一度下探至1980关口,也是一周来首次跌破2000美元这一关键大关,但尾盘跌幅有所收窄,最终收跌0.39%,报1995.18美元/盎司。今日,现货黄金小幅反弹,重回2000美元,截止发稿,金价暂报2000.61美元/盎司,涨幅0.29%。
昨晚油价下调,是因为纽约联储4月制造业指数强劲反弹,美国4月独栋住宅建筑商信心连续第四个月改善,市场基本咬定美联储将在5月份加息25个基点,帮助美元指数反弹,美债收益率表现更加强劲,刷新数周高点,对金价产生打压影响。
目前,中国最新经济数据普遍好于预期,打压美元的避险买需,不过,市场对美联储5月加息的预期达成共识,料将限制美元的回调空间,令金价短线面临进一步下行风险。
对于金价后市,FXStreet首席分析师ValeriaBednarik表示,美联储官员鹰派言论对美元构成支持,美国国债收益率上升,金价在2000美元/盎司关口附近遇到卖家,并可能进一步向下修正,甚至会延伸至1940美元/盎司。
KitcoMetals公司的高级分析师JimWyckoff则表示,美元走强和债券收益率上升,以及对近期涨势的一些获利回吐,都给黄金带来压力,但黄金趋势仍是向上的,也不会惊讶未来几周内金价创下新的记录高点。
总的来说,中线来看,金价有再度冲高的可能,而短期来看,仍有进一步下行风险,而国内金店黄金价格或将继续微跌,但也不会跌很多,想要回到500元/克以下,仍是一条艰难的道路,大家继续等吧。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买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特注:商务合作,留言咨询。
欢迎大家把“金投网”推荐给你的家人和朋友哟,为确保您能收到每一篇章,主右上角设置加星标,并帮忙点赞和转发,谢谢!
金价继续跌!2023年5月8日各大金店黄金价格多少钱一克
本文由“金投网”(ID:wxcngold)编辑,欢迎下载“金投网APP”,看行情,聊行情,了解金银走势,欢迎留言。
今天是5月8日,金店黄金价格继续跌,但跌的幅度不大,只有3元左右,个别金店价格还保持不变,现在的金价依旧非常高。目前,金价最高的金店为上海中国黄金,不涨不跌,报价590元/克。而金价最低的金店还是菜百,同样不涨不跌,报价569元/克。今日黄金价格高低差为21元/克,价差较大。
具体各大品牌金店最新价格见下表格:
今日金店黄金价格一览(2023年5月8日)
金店报价
今日金价
单位
变动幅度
涨跌
老庙黄金价格
585
元/克
3
跌
六福黄金价格
585
元/克
3
跌
周大福黄金价格
585
元/克
3
跌
周六福黄金价格
586
元/克
3
跌
金至尊黄金价格
585
元/克
3
跌
老凤祥黄金价格
586
元/克
1
涨
潮宏基黄金价格
585
元/克
7
跌
周生生黄金价格
583
元/克
0
平
菜百黄金价格
569
元/克
0
平
上海中国黄金价格
590
元/克
0
平
周大生黄金价格
584
元/克
0
平
说完黄金价格,再来大致说说铂金价格,继续拿周大福来说,今日金价微跌3元/克,铂金价格却是上涨,涨幅为1元/克,报价417元/克。其他金店铂金价格暂时就不详细报了,如果大家想了解各大金店的铂金价格欢迎留言,小金看到留言后,后续将给大家添加整理。
今日金价微跌,黄金回收价格却是微涨,涨幅为1元/克。同时,每个品牌的回收价格也不一样,小金大致整理了几个,详见下表,数据仅供参考:
今日金店黄金回收价格一览(2023年5月8日)
回收报价
今日金价
单位
黄金
439
元/克
菜百黄金
426
元/克
周生生黄金
426
元/克
周大福黄金
429
元/克
老凤祥黄金
431
元/克
说完实物黄金价格,我们再来讲讲国际金价情况:
上周五,现货黄金变动很大,因强于预期的美国就业数据打击了市场对美联储的降息预期,上演大跳水,一度跌破2000美元大关,但之后有所反弹,在2010美元上方有所企稳,最终收跌1.63%,报2016.91美元/盎司。今日,现货黄金延续反弹走势,截止发稿,金价暂报2022.87美元/盎司,涨幅0.26%。
上周五现货黄金的大跌,是因为非农数据,而今日的上涨,则一方面是因为逢低买盘涌入市场,支撑住了金价,另一方面是因为,市场对美国债务违约危机的担忧情绪耶在起到支撑作用。
今日,大家可关注美国3月批发销售月率、美联储发布金融稳定报告、美联储官员讲话和美国债务上限相关消息,对黄金走势将有一定的影响。
对于金价后市,InTheMoneyStocks.com首席市场策略师、VerifiedInvestingEducation.com总裁GarethSoloway表示,第一共和银行倒闭引发的持续银行业危机,可能导致标普500指数今年暴跌20%,将金价推高至每盎司2300美元。
独立金属交易商TaiWong则表示,非农数据不会导致美联储在6月加息,但可能会给那些幻想降息的人提个醒,这令不孳息黄金承压。
总的来说,短期来看,现货黄金仍有上涨可能,而国内金店黄金价格将随之出现止跌上涨,大家购买黄金首饰的成本一时难以降下来了,如果不急,继续等等吧。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买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特注:商务合作,留言咨询。
欢迎大家把“金投网”推荐给你的家人和朋友哟,为确保您能收到每一篇章,主右上角设置加星标,并帮忙点赞和转发,谢谢!
金价继续跌!2023年5月9日各大金店黄金价格多少钱一克
今天是5月9日,金店黄金价格继续跌,但跌的幅度不大,只有3元左右,个别金店价格还保持不变,现在的金价依旧非常高。目前,金价最高的金店为上海中国黄金,不涨不跌,报价590元/克。而金价最低的金店还是菜百,同样不涨不跌,报价569元/克。今日黄金价格高低差为21元/克,价差较大。
具体各大品牌金店最新价格见下表格:
说完黄金价格,再来大致说说铂金价格,继续拿周大福来说,今日金价微跌3元/克,铂金价格却是上涨,涨幅为1元/克,报价417元/克。其他金店铂金价格暂时就不详细报了,如果大家想了解各大金店的铂金价格欢迎留言,小金看到留言后,后续将给大家添加整理。
黄金什么时候才会降价?
2023年黄金会跌价的概率大于涨价的概率,具体分析如下:
1、其实在全世界疫情下,经济不增反降面前,黄金不会大涨。
2、不过,每年临近春节前后的时候,黄金的价格却是是会涨一些,这个主要还是市场的需求变大导致的,不过大幅的涨基本还是不科学的。
3、因此想要在2023年购买黄金的新人可以稍微再等等预计在年中的时候,黄金的价格可以到一个合适的点,疫情的话要是慢慢好起来,之后的经济会恢复加速黄金价格自然会下降。
2023年金价还会跌到400一克吗?_手机新浪网
2023年金价跌到400元/克的可能性不大。现在美联储加息随时结束,明年大概率进入降息周期,美元也将步入下行周期,黄金偏向中长期看涨。
9月以来,国内黄金价格一路高歌猛进,沪金不断刷新历史最高点。目前国内多家品牌黄金珠宝门店的黄金饰品价格已经达610元/克,虽然各品牌门店基本都有优惠活动,但是优惠过后的价格普遍接近600元/克,短期内饰品金价涨势明显。业内人士分析,这是多方面因素的结果,包括基本供需关系、人民币汇率、美联储加息等等。
中国黄金协会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8月,上海黄金交易所全部黄金品种累计成交量单边达14316.449吨(双边28632.897吨),同比上升6.06%;累计成交额单边为6.2609万亿元(双边12.5217万亿元),同比上升19.07%。
然而现在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国内金价单价目前远比国际黄金价格高,同时随着“金九银十”消费旺季和两节的到来,国内外黄金差价还呈现出不断拉大的趋势。
按照国际黄金价格行情,现在每盎司黄金价格在1900美元以上,折算过来,每克黄金价格大约在467元。但是在我国临近双节和年底的情况下,国内黄金零售市场价格连续上涨,并且突破600元/克,国内外黄金差价超过100元,这是非常罕见的!
下半年,黄金价格趋势的主要影响因素在于美联储货币政策走向。在美国经济衰退逐渐加大的情况下,美联储即将结束加息,并可能在某个节点开启大幅降息,这将利好金价走高。另外,全球去美元化趋势强化及央行增持黄金储备,都将长期支持金价走势。预计今年下半年国际金价波动区间可能为1900美元~2100美元/盎司。
春节前后,黄金市场需求旺盛,商家为促销往往会推出各种优惠活动。此时,消费者可以趁机选购心仪的黄金首饰。
7月~8月是是传统上黄金市场的相对低迷期,金店生意较为惨淡,所以在这个时间段购买黄金也能享受到更多的折扣。
如双十一、双十二、618、年货节等,这些节日商家会在线上进行各种促销活动,有的款式甚至能做到底价,此时购买黄金非常划算。
比如情人节、母亲节、七夕、圣诞节、元旦等,这些节日客流量较大,各大品牌为了迎合假期热潮,会加大宣传力度,推出折扣以吸引顾客,同时很多店铺也要冲年底业绩,所以这时候买入黄金首饰可以享受较低的市场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