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oo0年到2016年涨幅最大的十只股票 我不会~~~但还是要微笑~~~:) A股涨幅榜!茅台涨幅超200倍只能排第3,上证30年竟然全球领涨! 推荐阅读 涨幅榜!茅台14年涨56倍列第2,第1你绝对想不
2oo0年到2016年涨幅最大的十只股票
我不会~~~但还是要微笑~~~:)
A股涨幅榜!茅台涨幅超200倍只能排第3,上证30年竟然全球领涨!
推荐阅读
涨幅榜!茅台14年涨56倍列第2,第1你绝对想不到!港股过去5年涨幅前100名公司分析
我们统计出了14年间(2002-2016)的榜单,茅台凭借超过56倍的涨幅排名第2,而力压茅台的第1名的公司,你绝对想不到!
正值中报披露前夕,借此机会,我试图从营收、净利润等量化指标,对以往的牛股做一梳理。虽效果不甚理想,但好在做了大量的数据筛选工作,好歹也有些成果,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供大家分享。
由于数据量太大,一人根本不够精力去一一鉴别,光前面两年的数据就用了我整整两个晚上,需要一家家去翻阅F10后、核对、再一个个的敲到excel里去,由于软件的功能*限,还需要人工剔除上市时间短于该周期的,实在是累坏宝宝了,所以只能凭感觉看,个别数据可能有误,以后有时间再修正,大家见谅。
分析思路:以2年、5年、10年、14年为四个周期,按涨幅排名选择前25位。试图从中找出某种共性。
首先是近两年的涨幅排名,即2014年7月13日—2016年7月13日,如下:
(可以点击图片放大看)
先不看后面三个周期的数据,光从这个表就已经说明了几点问题:
1.借壳重组竟然占了近一半。看来确实是“长期看功力,短期靠运气”啊!
2.起涨时点的静态PE并不是像很多伪价投认为的“被低估”,清一色都在20倍以上,高的甚至几百倍。起涨点PS同样也不低,但还不算很离谱,大多在1-6倍之间。
3.起涨点的营收规模大多是个位数,净利润规模大多在小几千万级别。
4.起涨点的市值很小,基本都在20-30亿这个区间,当然这可能和当时的市场环境有关,要追溯彼时的市场数据我是力不从心。但凭经验判断,应该属于当时的市场中市值排名后10-20%这个区间的公司。
5.短周期牛股如今的静态估值都很高,PS普遍在两位数,PE更是高的离谱。
6.牛股经过两年后,营收情况并没有质的飞跃,同样,净利润也并未上一台阶。也就是说,所谓爆发性增长普遍被证伪。
7.行业分布散乱。从个股定性分析,除了同花顺等极个别之外,大多是碰到了风口,典型的如“多氟多”、“天赐材料”。我们是否可以得出结论,短期的炒作仅仅是市场的风险偏好在起作用?
8.年化收益区间很惊人,都在100%以上!也就是一年翻一倍,确实诱人啊!
好了,再来看5年的涨幅排名情况:
1.重组的公司几乎没有,也就是说,把时间周期拉长到5年,凭借主业专一的公司就把重组股甩到后头了。
2.起涨点市值也大多在30-40亿这个区间,极个别超过了50亿。精力不够,没有将起涨点的营收和净利润情况一个个敲进去,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帮忙完善这个工作噢,绝对造福大众。
3.从行业分布看,大多为TMT、大消费,很多都已经是如今耳熟能详的公司了,基本都是各自细分行业内的佼佼者。如上海莱士、同花顺、东方财富、乐视网、老板电器等等。但普遍性不显著。很多还是中间行业或特殊小行业的翘楚。
4.根据平日对这些公司的了解,基本都是营收在几十亿规模以上的级别,资产质量也普遍比较优秀。
5.年化收益水平虽然比不了2年牛股,但也在45%以上,秒杀巴菲特!
接着看更有趣的,十年数据:
1.行业特征:放在十年的周期看,医*行业无疑占据了三分之一的江山。剩余的就比较散乱。
2.起涨市值更小了,普遍在10-20亿区间,有将近一半在10亿以下。
3.除了极个别之外(如华夏幸福),主业几乎没有变更,更没有靠资产重组获得十年的升幅。
4.年化收益率也秒杀巴菲特,达到33%以上。
最后,我们看十四年周期的统计:
1.我相信作为任何一个价值成长投资人都会对这些企业耳熟能详。我个人认为这批企业应该是中国企业常青藤的典范,除了极个别依靠行政力量获得垄断优势的之外,大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长久的活力,最终成为各自行业的领袖。如今普遍成长到了300亿市值规模以上,排到了A股的前十分之一内。持有这些企业股票的投资人无疑是幸福的。但我们扪心自问,有几个能够做到持有十五年不动一动?至少目前的我还是做不到。
2.年化收益18-30%,最低的周期绝对收益是翻十倍,也就是说花十四年,使得自己的资产至少能上一台阶。但前提是你能找到这里百里挑一的企业并坚持持有不动。太难了。
通过以上的数据归集,我个人至少得到了以下的感悟:
1.每个人的交易系统不同,而作为价值成长派的投资系统,需要好好琢磨持股周期和期望收益率的关系。以上的牛股都是25/3500优中选优,也就是说100个中还选不一定能选到一个。
2.如果是超过五年的中长周期持有交易体系,期望年化收益率定在25%比较合理。
3.如果是超过十年的超长周期持有交易体系,期望年化收益率定在15%比较合理。
4.比较理想的持有策略似乎是在3-5年之间。但前提是做足功课,先选对行业(如2000-2010年的房地产,2010以后的TMT,长达十年以上周期的医*、大消费,2012年以后的互联网、高端制造),选对风口,再细细的选择标的,分散持有降低风险。
5.不管长中短期,都别轻易买入超过100亿的公司,除非你的期望年化收益目标在10%以内。按照可比价格推算,今后的牛股如今的市值规模应在50-100亿之间比较有可能。
6.至少从两年统计看,尽可能选择不超过10倍PS的公司。
7.静态PE作为参考,别太当真。净利润只是企业经营的结果,而非源头。源头是营收,源头的源头是管理团队和所处行业(把马云派去钢铁厂我相信大概率上不会有大作为)。
8.指望一年翻倍,最好的方法是获得内幕重组消息。
9.最后,个人见解,尽可能选择终端产品制造商或服务商,中间品行业受到的变化因素太多、太复杂。
个人精力实在有限,以上作业不足之处万望大家见谅与补充,今后有时间将展开其他维度的统计分析!欢迎交流!
最近看朋友圈有人做了“老龄化社会下的日本十年10倍股分析”和“美国近10年来涨幅最大的股票统计”,于是也尝试统计了从2012年1月1日起至今四年半时间香港市场涨幅排名前100位的公司(剔除了16年上市的新股、市值涨幅最低的四年多涨了164%,年均复合增速24%。
发现共性如下:
1)几乎都是有业绩的公司,亏损的公司只有4家,占比4%;
2)估值都不高,PE-TTM超过30倍的只有13家,占比13%;40%集中在5-15倍区域;
这100家公司的PE-TTM分布如下表:
3)大都主业集中,长期以来一直专注做一个行业;
4)大部分集中在传统行业,比如医*、地产、金融、大众消费品(11家大众消费品有3家纺织公司,其中2家我做过审计J)和公用事业;新兴产业(比如新能源、传媒)仅11只,并不多(唯二之一的新能源是汉能薄膜发电…囧),具体如下:
5)分红率都比较高,有50%的公司自06年至今分红率超过30%,最高的分红率有92%!
6)有32家11年开始连续五年净利润正增长,41家12年开始连续四年净利润正增长;
7)有40家(占比40%)公司的ROIC连续4年超过10%,其中10家的ROIC在这四年间逐年上升(加粗highlight),分别是:
72%的公司在5年内至少4年跑赢恒指:从获取的相对收益来看,在这100家公司中,有35家在12年至今的每一年里,都跑赢了恒生指数,占比35%;有37家仅一年没有跑赢恒指,占比37%;有25家有两年没有跑赢恒指,占比25%;只有3家公司在五年内只跑赢了两年,也就是说是靠着某两年的大涨上的榜,占比非常小。在这100家公司中,非借壳上市的且连续5年都有正收益的有23家,占比23%。
港股涨幅榜前列的公司与日本、美国的区别:
分析完港股近五年涨幅榜前100位的公司,再与之前朋友圈里发布过的日本十年10倍股和美国十年涨幅前10大牛股比较下,可以发现三个市场表现优秀的股票的特点不太相同:
日本特点:
1)涨幅榜前列的公司以类消费品企业居多,就算是制*公司,也是传统的医*企业;
2)估值合理,大多在15-20倍,仅一百日元店seria和*妆店COSMOS在30倍;
3)典型的优质白马成长企业,基本上10家公司都是十年间收入和利润每年有增长(除了两家公司在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利润略有下滑)。
美国特点:
1)涨幅榜前列的可以说全部都是“创新型公司”,像priceline、苹果、亚马逊、一家传媒公司(Netflix)、一家PC半导体公司(Skyworks)、两家生物制*公司(AlexionandRegeneron)、一家基因测序公司(illumina)这些自不必说,连饮料公司(MonsterBeverage怪物饮料)、服装企业(UnderArmour)、零售企业(DollarTree)也都是在传统领域开辟了新的细分市场的;
2)都很贵!四五十倍是常态。最高的NetflixPE-TTM330倍!(当然人家17年动态PE嗖得降到了47倍,至于7倍的利润增长怎么来的我就没有细究了),UA竟然PE-TTM有80倍!涨幅榜里面PE-TTM最低的是啥不知道大家猜得到吗?duangduangduang,是苹果!11倍;
3)既然涨幅榜前列的公司是以创新企业为主,那么利润波动也是typical创新类公司的样子,波动比较大。但是几家成长类公司比如苹果、priceline、MonsterBeverage和UA,收入和利润是年年增长的。
香港特点:
1)香港市场更接近日本,涨幅榜以传统企业为主,很少创新型企业(近5年涨幅榜前100位里面占比不到15%),医*和大众消费品占了30%,地产金融26%,公用事业和交运物流14%,剩下的是汽车、传统电子元器件等公司;
2)估值也与日本市场很接近,20倍以下占了近60%,优质白马企业在20倍左右;
3)41%的公司净利润从2012年开始连续四年正增长;40%的公司ROIC连续四年超过10%,其中10家的ROIC在这四年间逐年上升。
具体公司分析:
下面具体看10家比较有代表性的公司(其实主要是图走的好看,一直在创新高,几乎不管何时买入都不会被套),分别是:舜宇光学科技、敏华控股、腾讯、创科实业、申洲国际、中国民航信息网络、敏实集团、大快活、香港电讯、维他奶。这几个公司的共同点是主业单一且简单(有好几家是几十年专注做一个领域,比如敏华、创科、申洲、敏实、维他奶)、财务稳健。
1、舜宇光学科技
公司的股价图:12年初至今涨幅14倍!
主要财务概览:
从12年至今,收入增长了4.3倍,利润增长了3.5倍,股价涨了14倍,实现了戴维斯双击!此外,公司从06年上市至今10年间,除了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收入利润下滑,其余9年均实现正增长!
与A股对标公司欧菲光的简单对比,完胜:
2、敏华控股
生产和销售芝华士沙发,这个沙发我想很多人都知道,就是那个电动功能性沙发,在中国有232家自营店和1234家加盟店,并且在中国功能性沙发市场中有29.5%的市占率,在美国功能性沙发市场中有10.9%的市占率,排名前三。
电动沙发销售占比敏华整体销售收入的88%。剩余3%不到是床垫,品牌叫爱蒙,这个比较小众,知道的人很少。剩下9%左右是其他家居用品比如板式家具、海绵、家具配件等产品。
公司产品51%出口美国,34%内销中国,剩余15%销往加拿大、欧洲和其他国家。
公司的股价图:12年初至今涨幅5.5倍!
主要财务概览:
除了11年度(11年3月至12年3月),由于毛利率下滑8个点(主要由于报告期内最重要的原材料-真皮和PVC仿皮价格上涨18%)导致的净利润大幅下滑外,12年至今净利润一直增长。
公司的历年毛利率、净利率和费用率,可以看到费用率一直控制的很好。
A股与其做相似业务的公司有美克家居、索菲亚和曲美家居,但是他们都是做大家居而非仅仅是做沙发,所以可比性不强。
3、腾讯控股
腾讯就不多分析了吧……贴几张图大家感受一下:
股价走势图:
从12.6至今,涨幅4.6倍。如果再拉长一点看10年(从06年中开始买),涨幅有惊人的60倍!!如果从他上市那一天(04年6月16日)就开始买,涨幅有300倍!!!
估值:腾讯最新市值17,265亿港币,PE-TTM46倍,16年预测PE38倍。
财务摘要:
可以看到收入和利润一直在比较高速的增长,截至2015年收入1028.6亿,10年间翻了73倍(相比2005年);净利润288亿,比10年前翻了59倍!
4、创科实业
创科实业是一个外国公司,产品100%外销(75%销往北美,剩余的销往欧洲和其他国家)。所以我们对创科的产品会不熟悉。创科实业的工厂在东莞。主要业务分两块:
1)生产电动工具(15年占比销售79%)
主要是以下品牌的电动工具:
其中,RYOBI和Homelite分别是2000年和2004年收购的。
举几个例子:
2)生产地板护理工具,主要是吸尘器(15年占比销售21%)
其中,VAX是1999年收购的。
股价走势图:从2012年初至今涨幅3.3倍。
财务摘要:
收入利润每年都稳定增长,最新一期利润较4年前翻了1.34倍,股价翻了3.4倍,也实现了戴维斯双击!
公司的ROE、ROIC、毛利率和净利率从2009年开始都是逐年上升的,特别优秀的指标!
A股没有对标公司。
5、申洲国际
这是我做过上市审计的公司,当时在宁波待了陆陆续续快半年,与财务部上下一众员工结下深厚的友谊。
申洲国际的业务非常简单,为Uniqlo、Nike、Adidas的运动、休闲和内衣做贴牌生产(全部是针织衣物)。工序包括了织布、染整、印绣花、裁剪与缝制四个完整的工序。除了中国外,还有一部分产能在越南和柬埔寨。
申洲的发展我认为有两个关键优势:
1)很早把一部分产能转移去了越南和柬埔寨,享受了当地的廉价劳动力和税收优惠政策;
2)最早是最美国运动品牌如Nike、Adidas的贴牌,后来谈下了Uniqlo,享受了Uniqlo的爆发式增长,可以说与优衣库共同发展起来的。
股价走势图:2012年初至今涨了3.3倍。
财务摘要:
从09年开始,除了12年由于国际经济形势不好以及棉花价格从11年高点大幅下滑导致净利润和收入略微下滑外(鲁泰12年下滑16.5%),其他年份收入和利润一直在增长。事实上,申洲自从06年上市开始,除了12年外,收入和利润就是一直增长的。
与A股对标公司鲁泰关键财务指标的对比:(其实鲁泰与申洲还不完全相同,鲁泰只到织布环节,申洲一直到成衣,但是鲁泰也算A股纺织的龙头公司,也是出口为主,还是有可比性)
从毛利率来看,申洲与鲁泰相差无几,但是净利率申洲高出鲁泰近7个点!说明申洲的费用控制好很多。另外,投入资本回报率申洲也比鲁泰好很多。但是可以看出,港股给了大市值白马公司溢价。
6、中国民航信息网络
公司有以下几块业务:
1)传统航空信息技术服务(这块业务与航班订座量正相关),预计10%增长;
2)结算清算业务,预计也是10%增长;
3)数据网络业务,增速会较快;
4)系统集成服务,增速会较快;
此外,大名鼎鼎的航旅纵横也是这家公司旗下的,今年启动资本化。航旅纵横背靠公司信息技术和数据优势,为旅客提供从出行准备到抵达目的地全过程的完整信息跟踪服务,目前用户数量已超2000万。
个人觉得垄断优势是公司最大的护城河。
股价走势图:12年初至今翻了3.2倍。
财务摘要:
从09年至今一直保持着收入和利润的正增长。ROIC也逐年增长,15年底ROIC是16.8%。净利润率这几年一直维持在30%左右,15年特别高,有36%。
A股没有可以对标的公司。
7、敏实集团
一家汽车零部件公司,生产和销售乘用车的装饰条、装饰件和车身结构件,目前60%内销(06年的时候87%内销,后来外销占比逐渐增加),40%外销。基本上听说过的车辆品牌(包括通用、福特、大众、宝马、戴姆勒、日产、本田和丰田等)都是其客户。敏实的收入按客户划分为:日系占39%,美系占31%,欧系占17%,中系占8%,韩系占4%,其他为1%。敏实的核心业务市场占有率超过30%,核心客户汽车产量占全球汽车产量超过80%。且公司的产品铝条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的趋势,未来发展也很看好。此外,公司新建了汽车摄像头生产线在宁波的春晓生产基地,预计这个月试产,今年可贡献少量的收入17-18年逐步形成500万套的产能。
股价走势图:12年初至今翻了3倍!
财务摘要:
由于10年开始,铝价一路下滑,公司的毛利率一路下滑,所以10年开始利润增速一直小于收入增速,且11、12年净利润小幅下滑。但是15年公司毛利率企稳回升,且未来受益于新产品汽车摄像头,毛利率有进一步提升的可能。
8、大快活
就是那个中式快餐,与大家乐齐名的。全港首间大快活在1972年12月在荃湾众安街开幕,截至2016年3月31日,共有135间餐厅,其中香港125间,大陆10间。大快活在大陆的扩张在2012年达到顶峰,有26间餐厅,之后就逐年关店,专注在香港本土发展了。
股价走势图:12年初至今涨幅2.7倍。
财务摘要:
大快活的收入每年都有增长,但是都很慢,在10%以内,净利润增速几乎每年都快于收入增速,除了13年度,因为调整了大陆业务,关闭了不盈利的华北地区的店铺,计提了一次性的固定资产减值,所以净利润下滑了23%。
9、香港电讯-SS
李泽楷的电讯盈科旗下的电信资产,固话+宽带+移动通信业务,香港700多万人口,450万+用他们的移动通信。
股价走势图:12年初至今涨幅2.2倍。
财务摘要:
15年末净利润相比12年初翻了223%,与股价涨幅一致。
10、维他奶(Vitasoy International)
就是我们一直喝的维他豆奶,最新一期财报显示,香港及澳门市场占据37%份额、43%销往大陆、10%销往北美、8%销往澳洲及新西兰、剩余2%销往新加坡。这几个市场只有大陆增速最快,常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余几个市场近几年增速都很缓慢。
股价走势图:12年初至今涨幅1.8倍,不同于以上9只股票,维他奶股价16年初创出新高,至今还比高点低10%左右。
财务摘要:
除了11年度净利润略有下滑,其余年份收入利润都是稳定增长。
以上10个公司除了香港电讯的股价涨幅与利润涨幅几乎完全一致外,其余9家公司都是股价涨幅远甚于利润涨幅,也就是说股价实现了利润和估值的戴维斯双击!
再看一眼大A股:
以下是A股最近五年的涨幅榜:
A股近五年涨幅榜前10的公司有9家是TMT公司,3家连续5年净利润正增长,只有1家股价一直在创新高,就是第一名网宿科技!其余几家都离去年5月高点相去甚远了。
入选神奇公式指数次数最多的股票
10月29日,中邮中证价值回报量化策略指数型基金(A类006255/C类006256)开售,作为一只设计理念源自价值投资代表乔尔•格林布拉特“神奇公式”的基金备受市场关注。
神奇公式即分别按照有形资本回报率、息税前盈余/企业价值高低,对在美国主要的证券交易所交易的3500家大公司(剔除了若干金融股与公用事业股)进行排名,排名结果从1到3500。最后,将每家公司的两个排名结果相加。数值较小的股票,成为投资标的。
中邮中证价值回报量化策略指数型基金也应用了神奇公式的核心理念,“用便宜的价格买优质的公司”,用股票收益率(YE)衡量是否便宜,用资本收益率(ROC)衡量是否优质,综合两个指标选出“质低价优”的股票进行投资。
那么,什么情况下ROC会为负数?ROC为负数的股票为什么会排在ROC为正数的股票前面?什么是无息流动负债?为什么曾经入选神奇公式次数最多的某只股票会被剔除出神奇公式指数成份股?
此处必须提醒各位读者注意的是:案例分析仅是针对神奇公式成份股的历史财务报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期望您读完之后,对神奇公式的选股理念有一个更具体的认知,而不是建议您配置某只股票。历史不能代表未来,即便神奇公式能把过去12年中的某只牛股选出来,我们并不保证未来神奇公式还能继续把牛股选出来。
一
入选神奇公式指数次数最多的股票
自2006年1月1日至2018年8月31日,在全部26期选股中,某只股票共入选神奇公式指数成份股24期,是全部616只曾入选的股票中入选次数最多的。神奇公式指数每半年选股一次,入选24次就说明神奇公式指数累计持有该股票的时间长达12年之久,至今该股票仍然在最新的一期成份股中。因此可以认为该股票是最能代表神奇公式指数选股理念的案例,因此首篇案例分析我们选择该股票,并称它为股票A。
二
股票A的股价走势
如图6-1所示,2006年1月1日至2018年8月31日这段时间内,股票A仅在灰色柱状标注的两个时间区间内(2007年5月15日至2007年11月7日和2013年5月9日至2013年11月7日)从神奇公式指数中剔除出去了,其他时间都属于指数成份股。
图6-1股票A股价和神奇公式指数、上证综指走势对比
数据来源:Wind资讯
在这段时间内股票A的股价涨幅6935.48%,远超神奇公式指数涨幅(1132.73%),更远超上证综指(134.72%),这个收益率在全部A股中排名第4名。如表6-1所示,把2006年1月1日之前上市的(剔除2006年之后曾被借壳上市的股票)全部A股的区间涨跌幅进行排序,股票A排在第4位。
表6-1 全部A股根据区间涨跌幅排序前十名
证券简称
上市日期
区间涨跌幅2006/01/01至2018/08/31
总市值(亿元)2018/8/31
华夏幸福
2003/12/30
10222.20%
741.69
长春高新
1996/12/18
10220.51%
391.90
恒瑞医*
2000/10/18
8169.89%
2,435.94
股票A
1996/11/18
6935.48%
2,343.13
恒生电子
2003/12/16
6604.54%
329.54
古井贡酒
1996/9/27
5749.61%
395.17
股票B
2001/8/27
5192.12%
8,280.73
华东医*
2000/1/27
4929.37%
655.89
康美*业
2001/3/19
4656.60%
1,036.06
通化东宝
1994/8/24
4208.65%
355.88
数据来源:Wind资讯
三
股票A的历史ROC和EY指标
神奇公式指数是根据全部A股的财务报表来计算ROC和EY这两个指标,再根据这两个指标的综合排名情况决定个股是否能入选神奇公式指数。股票A的历史ROC和EY指标值详见图6-2所示,灰色的柱子代表未入选神奇公式指数的时间段,可以看出灰色的柱子长度明显比左右两侧的柱子短。
图6-2 股票A的历史ROC和EY
数据来源:Wind资讯
股票A的历史ROC均是小于零的负数。根据神奇公式指数的编制规则(详见神奇公式系列介绍文章《神奇公式指数编制方法》),ROC为负数的股票是排在ROC为正数的股票前面的。那么,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情况下ROC会为负数?
ROC=EBIT/(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存货+固定资产-无息流动负债)
在数据处理阶段,首先会删除EBIT为负的股票,因此导致ROC为负数的原因就是“无息流动负债”的绝对值超过了“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存货+固定资产”。
再来看什么是无息流动负债?
无息流动负债=应付帐款+预收款项+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递延收益.流动负债+其他流动负债
可以把“无息流动负债”看成是企业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一种无偿资金占用。以股票A为例,股票A的下游经销商需要先付货款后才能提货,而股票A的上游供应商需要先供应原材料后获得货款。股票A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取了大量的无息流动资金。因此,无息流动负债越高的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地位越高。而无息流动负债高的结果就是ROC为负数,因此神奇公式指数的编制规则中规定ROC为负数的股票是排在ROC为正数的股票前面的。
四
股票A的息税前利润和无息流动负债
经过筛选,在计算股票A历史各期ROC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众多财务指标中,无息流动负债和半年滚动息税前利润EBIT是变化最为明显的两个财务指标,具体数值如图6-3所示。在过去十二年的时间里,股票A的息税前利润EBIT和无息流动负债都出现大幅增长,这说明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在产业链中的地位不断攀升,反映了公司在产业链中的优势地位和强大的渠道话语权。
图6-3 股票A的无息流动负债和半年滚动EBIT(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Wind资讯
五
为什么股票A会被剔除出神奇公式指数成份股?
历史上股票A有两次被剔除出神奇公式指数成份股:2007年5月15日至2007年11月7日和2013年5月9日至2013年11月7日。通过分析EY的计算公式,我们可以发现分子是利润指标,分母中含有总市值指标。也就是说,如果公司的盈利下滑,或者股价上涨导致总市值大幅增加都会导致公司的EY指标下降,从而可能导致股票A在全部股票的EY排名下滑从而影响总排名不在前80名之内,因此被剔除出神奇公式指数成份股。接下来,我们通过具体的数据来检验猜想是否正确。
EY计算公式如下:EY=EBIT/(总市值+带息负债+其他权益工具+少数股东权益)
1、前期股价涨幅过高导致2007年5月股票A被剔除出神奇公式指数成份股
如表6-2所示,2007年5月,根据2007年1季报数据进行神奇公式成份股调整,其中EY指标出现了大幅下滑,由此导致股票A被剔除出神奇公式指数。
EY分母中的总市值和上期相比增加了187.30%,直接导致EY下降了62.34%。总市值的增长主要是由于股价上涨导致的,因此可以认为前期股价涨幅过高导致2007年5月股票A从神奇公式中剔除。
表6-2 股票A的EY指标计算表(2006Q3和2007Q1)
数据来源:Wind资讯
2、盈利缩水和前期股价上涨共同导致2013年5月股票A被剔除出神奇公式指数成份股
如表6-3所示,2013年5月,根据2013年1季报数据进行神奇公式成份股调整,其中EY指标出现了大幅下滑,由此导致股票A被剔除出神奇公式指数成份股。
EY分子中的EBIT和上期相比下降了21.53%,EY分母中的总市值上涨了16.56%,两个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EY下降了29.70%。因此可以认为是盈利缩水和前期股价上涨共同导致2013年5月股票A从神奇公式中剔除。
表6-3 股票A的EY指标计算表(2012Q3和2013Q1)
2012Q3
2013Q1
变化率
分子
EBIT半年滚动
46.96
36.85
-21.53%
分母
其他权益工具
0.00
0.00
带息债务
171.55
157.32
-8.30%
少数股东权益
0.00
0.00
总市值
692.11
806.71
16.56%
EY
5.44%
3.82%
-29.70%
数据来源:Wind资讯
(资讯)
求2010年3月到2011年3月,沪深两市涨幅最大的五只股票,分别列举,谢谢!
2680
大元股份2012年2月3日至2012年2月7日连续三个交易日收盘价格涨幅累计偏离值超过20%,股票交易异晶额变尽游著每样地乱行常波动
计算这一个涨跌幅偏离值是这样计算的,以那一个市场标的的指数进行相关计算,如今天的这股票的涨跌幅减去这股票所在的证券交易所的标的指数(上海证券交易所为上证指数,深圳证券交易所为深证成指)。我来给你计算下2月2到2月6大元的偏离值=(1.88%-1.96%)+(9.97%-0.77%)+(10.00%-0.03%)=19.09%这个偏离值是不到20%的这样你就应该知道是怎么计算了吧?
有谁晓的这次大牛市涨幅最大的前十只股票?
中国十大散户都买次新股专门炒热点
都说今年股市像2012、2018,那两年股市到底啥模样?
最近,资本市场的大佬们总是反复提及2012和2018。
为何大家都关注2012和2018?
那两年,国际和国内究竟发生了哪些大事?2018为何熊冠全球?
它们和今年又有何异同?
我们又能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A
2012年啥模样?
海外:美国再度启动印钞机,欧债危机进一步扩散
美国方面,2012年仍处于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复苏过程中。
上一年,美国刚刚结束了第二轮量化宽松(QE2),经济增速三季度开始触底反弹。但时间进入2012年,时任美联储**的伯南克在3月的讲话中释放了新一轮QE的信号,随后的6月,PMI重新快速滑落至50.6%,几近触及荣枯线,美国经济增速从底部反弹仅仅持续了3个季度。
最终,美联储于9月14日的议息会议正式宣布开启第三轮量化宽松(QE3),并在12月宣布量化宽松力度加码。
欧洲方面,2012年是欧债危机进一步扩散的一年。
先是2月惠誉将希腊的长期本外币发行人违约评级(IDR)降至最垃圾级。随后的5月和6月,西班牙和塞浦路斯先后爆发银行危机。到了7月,穆迪甚至将欧元区拥有最高信誉的德国、荷兰和卢森堡的信用评级前景从“稳定”调为“负面”。
最终,受欧债危机拖累,欧元区2012年GDP同比下滑0.6%。
国内:经济下行叠加宽松预期
2012年,国内经济增长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国内方面,通胀高位回落,房地产仍处于调控周期;国外方面,欧债危机愈演愈烈,对出口产生影响。
在此背景下,一至三季度GDP增速持续下滑,货币政策宽松预期不断强化。2月24日,央行宣布降准0.5个百分点,随后的5月再次降准,并在6月和7月连续两次降息。最终,四季度GDP增速实现了反转,由三季度的7.5%回升至8.1%。
除了货币政策,2012年的金融创新也激发了房地产的活力。年初,保监会放宽了保险资金的投资范围和投资额度,允许险资投资银行理财产品、券商资管等,在实际操作中,这些资金很多都直接投向了住宅项目。
A股:全年一波三折,地产周期相关板块走强
2012年的A股总体围绕政策预期和经济表现波动。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
1月6日-3月2日:上行阶段,沪指涨14.53%,通胀回落,货币宽松形成一致预期;
3月5日-3月29日:下行阶段,沪指跌8.47%,两会宽松预期落空;
3月30日-5月7日:上行阶段:沪指涨8.87%,宽松预期再起;
5月8日-12月3日:下行阶段,沪指跌20.07%,经济增速下滑超预期;
12月4日-12月31日:上行阶段,改革预期强化,市场风险偏好上升。
全年来看,沪指2012年涨幅为3.2%。具体板块方面,房地产板块全年上涨33.8%,位居申万所有行业第一,银行、建筑装饰和家用电器等地产周期相关板块也涨幅居前。此外,受益金融创新,非银金融同样有不错表现。
今年和2012年有何异同?
总体来看,2022年和2012年有诸多相似之处。其中,最大的共同点是国内经济均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2012年强调稳中求进,今年强调稳增长。基于这一经济背景,今年与2012年都存在着较强的货币政策宽松预期。
但在具体细节方面,今年又与2012年有诸多不同。
首先,当前面临的外部环境与2012年不同。2012年美联储尚处于宽松周期,而今年美联储已进入加息周期,中美存在政策背离。另一方面,俄乌冲突使得国内面临的通胀压力也要高于2012年。叠加这两方面的因素就导致了宽松政策的力度和时间均与2012年不可同日而语。
其次,从拉动经济的方式来看,三驾马车中出口都受到限制。在此基础上,2012年主要是通过扩内需和房地产投资复苏。但今年这两种方式都存在一定的障碍。一方面,新冠疫情仍在爆发,对内需存在较强的抑制;另一方面,尽管去年底已开始对房地产政策进行纠偏,但“房住不炒”的总基调没有变。
最后,现在的A股也无法与十年前直接比较。一方面,A股的股票结构出现了较大变化。以沪深300指数为例,2012年沪深300指数成分股主要是金融和周期股,因此更容易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而当前沪深300指数的成分股中,消费股和成长股占比大幅提高,使得沪深300盈利的波动与宏观经济的变化相关性减弱。另一方面,如今A股的开放性也远甚于2012年。2012年时,还没有沪股通深股通,A股更没有被纳入MSCI等国际指数。这也就意味着,当前的A股相对更容易受到外部市场和资金的影响。
B
2018年啥模样?
2018年的A股,沪指全年下跌24.59%;深成指下跌34.42%;创业板指下跌28.65%;中小板指下跌37.75%,熊冠全球。上证指数2018年跌幅为有史以来第二,仅次于2008年的跌幅。
从细分行业上来看,当年没有一个行业取得正收益,周期和成长板块跌幅最大。跌幅排名靠前的电子、轻工制造、机械设备、电气设备等均是受贸易战加征关税影响较大的行业,跌幅较小的行业集中在消费和金融行业。
从大小盘风格来看,自2018年2月以来,贯穿2017年的蓝筹行情终结,估值下杀,中小盘延续自2016年以来估值下行的趋势,大小盘均演绎震荡下行的走势。
2018年股市惨烈的背后是内外风险历史性的演绎。首先,中美贸易摩擦加剧与国内去杠杆持续推进;其次,中美经济与金融周期的错位进一步使A股失去吸引力。
1、关于中美贸易战
2018年3月23日,特朗普**首次向中国挑起贸易摩擦,宣告中美贸易争端开始。随后中国**开始对美方进行反制。随着摩擦升级、双方谈判态度几轮反复,恐慌情绪笼罩着资本市场,投资者对风险的容忍程度螺旋式下降,市场迅速下跌。
受加征关税政策影响,国内企业盈利预期恶化,对外出口锐减、对内消费不足,从而引发2018年经济动能趋缓。企业盈利预期下滑进一步下挫股价,制造业和成长风格板块受损严重。
2、关于国内去杠杆
2018年国内去杠杆持续推进。数据显示,2018年企业信用债违约数量及金额成倍增加,125只违约债券中有106家由民企发行,信用风险急剧上升。债券的爆雷又进一步加深对企业经营能力的悲观预期,故市场在2018年底又迎来一轮低迷行情。
3、中美经济周期错位
2018年美国经济加速改善,中国经济动能趋缓。宏观层面,三驾马车动力不足,全球经济基本面恶化、中美摩擦造成出口受损;微观层面,企业盈利预期下滑,销售净利率和权益乘数同时下降。两相错位,A股市场盈利预期下滑,基本面失去吸引力。
4、中美金融周期错位
中美经济周期错配导致金融周期错位,2018年美联储超预期加息四次,而国内四次降准,以维持去杠杆所需的流动性,两者方向产生分化。货币政策分化进一步引发全球资金回流美国,带来市场压力。故国内货币政策尽管全年维持宽松,受制于基本面悲观预期以及资本外流压力,未能有效带动股市上行。
C
2012和2018对今年A股投资有哪些启示?
和2012年相比,今年的海外环境更困难更复杂,国内货币政策的掣肘更多。
但海通证券表示,2012年市场的年度低点出现在12月,而今年与12年相比,外部因素扰动更为严峻,年初下跌幅度较大,随着3月16日金稳会的召开,今年的低点大概率已经出现,往后看将是填坑的行情。
和2018年相比,2022年的海外环境也要更差一些,美联储收紧力度更高,地缘风险也没那么容易控制,强美债+强美元+高油价对全球股市都有压制。今年国内环境要比2018年略好一些,高层稳增长的决心很大。但同样面临本土疫情不确定性和地产悲观预期这两大掣肘。
中信建投认为,与2018年的“政策底”相比,当前市场位置偏高,下跌时间较短。从微观流动性上看资金流入并不强劲,配置型外资流出压力依然值得关注。当前仍有部分中期担忧未解,如经济和企业盈利仍在寻底、全球通胀和美联储加息、疫情反复影响复苏等。
总的来说,历史从来不会简单的重复。就当前A股来看,俄乌战争进入尾声后,可能会迎来第一个拐点,因为地缘冲突、滞胀风险对全球股市的压制能适度缓解。此外,最近金融委等几次会议接连召开,标志着本轮下跌政策底已经出现,市场信心修复,流动恶化获得缓解。
但或许乐观并不那么容易!本轮全球成长股下跌的根本原因还是金融刺激退潮,过去两年股市赚的钱主要是美联储放水放出来的,当美联储进入收水阶段时,全球成长股很难乐观。而且未来美国通胀压力越大,美联储收紧的力度可能就越高,这并不是一个好信号,因为当前的美联储更在意防通胀而非保股市。
考虑到全年5.5%左右的GDP增速目标以及信用扩张不及预期的现状,未来国内各方面政策还将进一步加码,因此后续还要紧密跟踪政策的进一步落地。
综上,今年A股大概率将是一个震荡的结构性行情。指数的走势将取决于国外环境的变化、国内经济何时见底以及政策的预期差。长期来看,A股特别是成长股的的拐点可能要等美联储重新进入宽松阶段。
总之,今年A股投资需要稳当一点。
链接1:本周全球主要资本市场及大宗商品表现
链接2:A股分段市值公司表现(本周)
1、本周市值1000亿元以上公司涨幅前10
2、本周市值100-1000亿元以上公司涨幅前10
3、本周市值100亿元以下公司涨幅前10
一支股票股价涨幅涨跌额变成来自白色横杠是怎么回事?
【最新公告】【2012-05-28】召开股东大会停牌一天紫金矿业于2012-05-28召开股东大会。
A股2012年一季度涨幅前十名是哪些股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5147b5d0102e3d1.html你可以去看下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