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管涛:美联储激进加息、美元涨势放缓,但全球“美元荒”加剧 导读 近日,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于《第一财经日报》发表文章。他指出,在通胀飙升、美联储超预期紧缩催
管涛:美联储激进加息、美元涨势放缓,但全球“美元荒”加剧
导读
近日,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于《第一财经日报》发表文章。他指出,在通胀飙升、美联储超预期紧缩催生的强势美元周期下,美元资产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不断增强,主要表现为外资在美进一步净增持证券资产,全球“美元荒”加剧。同时,美元涨势放缓,海外投资者对美债的兴趣总体趋于减弱。
以下为文章全文。
正文
今年7月份,美联储背对背加息75BP,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升至2.25%~2.50%的中性水平。但在8月底杰克逊霍尔年会美联储**鲍威尔发表八分钟的超级鹰派讲话之前,市场憧憬未来美联储紧缩步伐可能放慢甚至明年开始降息,金融市场迎来喘息之机。当月,美元指数微涨1.1%,上月上涨2.9%;2年、5年和10年期美债收益率分别回落3、31和31BP,上月分别上升39、20和13BP;标普500指数上涨9.1%,上月下跌8.4%。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最新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数据显示,同期美国证券投资项下跨境资本净流入加速,强势美元周期的虹吸效应进一步显现。
外资在美进一步净增持证券资产
增持规模超过了今年上半年的月均水平
7月份,美国证券投资项下资本净流入1535亿美元,为连续三个月净流入,较上半年月均净流入规模高出21%。其中,私人海外投资者净买入1501亿美元,较上半年月均净买入规模高出12%;官方海外投资者净买入33亿美元,终结了之前的连续两个月净卖出,上半年月均净卖出67亿美元(见图1)。
值得指出的是,私人和官方海外投资者双双增持,是今年2月份以来首次。这显示,今年以来,通胀飙升、美联储超预期紧缩催生的强势美元周期下,美元资产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全球“美元荒”越演越烈。根据国际金融协会的统计数据,当月,新兴市场证券投资净流出107亿美元,为连续五个月净流出。
海外投资者对长短期证券资产均有所增持
但银行对外负债增加较多,国际投资者风险偏好降低
7月份,银行对外负债净增1226亿美元,贡献了当月美国证券投资项下资本净流入规模的80%,较上半年月均多增965亿美元,相当于同期美国证券投资净流入多增额的3.62倍;海外投资者增持长期证券资产(包括美国证券和外国机构、企业在美发行上市的外国证券)60亿美元,较上半年月均少增841亿美元,相当于同期美国证券投资净流入多增额的-3.16倍;短期美国国库券及其他托管债务托管海外持有额净增249亿美元,多增143亿美元,相当于同期美国证券投资净流入多增额的54%。银行对外负债成为美国证券投资净流入的主力军,表明在通胀上行、货币紧缩、金融动荡的环境下,海外投资者避险情绪上升,减持了风险资产,而增加了现金持有。
类似情形在2020年3月疫情大流行、经济大停摆,美股十天四次熔断,金融市场极度恐慌时期也发生过。当月,海外投资者减持长期证券资产1492亿美元,短期美国国库券及其他托管债务托管海外持有额净下降96亿美元,银行对外负债净增4738亿美元,美国证券投资净流入3150亿美元,后二者均刷新历史记录(见图2)。
剔除银行对外负债变动后
私人海外投资者继续增持美国证券资产,但增持幅度有所下降
当月,私人海外投资者在美增持证券资产274亿美元,为连续十个月净增,增持规模较上半年月均规模下降71%。其中,减持长期美国证券(包括中长期美国国债、**机构债、企业债和美国公司股票)119亿美元,上半年为月均增持647亿美元。这主要是因为私人海外投资者同期减持了美国公司股票571亿美元,较上半年月均规模多减69%;增持中长期美债261亿美元,较上半年月均规模少增65%。同期,他们还减持了外国在美上市公司股票89亿美元,结束了之前的“三连增”。
这表明私人海外投资者乘当月美股反弹之际,降低了在美股票资产的风险暴露。此外,私人海外投资者小幅减持了短期美国国库券61亿美元,较上半年月均规模少减56%;增持其他短期可转让证券336亿美元,较上半年月均规模多增32%(见图3)。
官方海外投资者略微加仓了美国证券资产
当月,官方海外投资者在美增持证券资产33亿美元,较上半年月均净减持67亿美元的情况略有改观。其中,增持长期美国证券61亿美元(其中增持**机构债和企业债123亿美元,减持中长期美债30亿美元,减持股票32亿美元),略高于上半年月均增持59亿美元的规模;减持短期美国国库券和其他可转让证券26亿美元(其中减持短期美国国库券43亿美元),高于上半年月均减持10亿美元的规模(见图4)。
外资持有美债余额增加
主要是因为美债收益率下行、美债价格上涨的正估值效应
7月末,外国投资者合计持有美债余额75012亿美元,较上月末增加703亿美元,为连续两个月环比增加,较上月多增598亿美元。其中,外资净增持美债127亿美元,仅贡献了持有美债增加额的18%,环比少增279亿美元;正估值效应576亿美元,贡献了持有美债增加额的82%,上月为负估值效应301亿美元。由此可见,7月份外资持有美债余额环比多增,并非是外资真金白银地大幅增持了美债。今年上半年,外资持有美债余额累计减少3168亿美元,其中:负估值效应5831亿美元,主要反映了同期美债收益率上行、美债价格下跌的影响,贡献了184%;外资净增持美债2664亿美元,为负贡献84%(见图5)。
将上半年外资持有美债余额下降等同于外资大幅减持美债,纯属以讹传讹。对于中国外汇储备余额变动的解释,也经常出现因混淆流量和存量的概念,产生类似的误解。其实,今年7月份,中国外汇储备余额增加328亿美元,正是受益于全球股债反弹的正估值效应影响;上半年外汇储备余额减少1789亿美元,其中,因为美元上涨、股债双杀的负估值效应减少2010亿美元,交易引起的外汇储备资产增加222亿美元。最近,有人将前8个月中国外汇储备余额减少1953亿美元,与海关贸易顺差大、银行涉外收付顺收小、贸易结售汇顺差更小联系起来,说明当前国内资本外流严重,造成外汇储备下降,有指鹿为马之嫌。
海外投资者对美债的兴趣总体趋于减弱
7月份,外资净增持美债规模较上半年月均少增71%。从交易主体看,7月末,私人海外投资者持有美债余额35858亿美元,环比增加302亿美元,其中净增持美债200亿美元,较今年上半年月均少增67%,正估值效应103亿美元;官方海外投资者持有美债余额39427亿美元,环比增加401亿美元,其中净减持美债73亿美元,少减54%,正估值效应474亿美元。由此可见,私人投资者对美债只是加仓放缓,而官方投资者减持美债的态度则更为坚决。
实际上,从去年4月份以来,除去年7月份外,其他月份官方海外投资者均为净减持美债(见图6和图4)。这部分反映了相关经济体因美联储紧缩、美指走高,抛售外汇储备,干预当地资本外流、汇率贬值的影响。从交易品种看,7月份,外资增持中长期美债231亿美元,较今年上半年月均少增61%;减持短期美国国库券104亿美元,少减33%(见图6)。这延续了上半年“锁长卖短”的交易策略,只是程度有所减轻。
中国投资者美债持有额重新增加
但这不等于中资重新增持美债
7月末,中国投资者持有美债余额9700亿美元,较上月末增加22亿美元,中止了去年12月份以来的“七连跌”,较上月多增152亿美元。其中,中资实际净减持中长期美债71亿美元,较今年上半年月均多减104%;短期美国国库券买卖净额及正估值效应合计93亿美元,今年上半年为月均-133亿美元。
不过,中资减持中长期美债的同时,增持了其他中长期证券资产合计82亿美元,较上半年月均少增53%。其中,增持美国**机构债和公司债合计82亿美元,增持外国债券76亿美元,减持美国和外国公司股票4亿美元。总体上,当月中资净增持中长期证券资产11亿美元,较今年上半年月均少增92%。
有意思的是,今年3月份人民币汇率冲高回落以来至7月份,剔除中长期美债后,中国投资者在美累计净增持长期证券资产1057亿美元,同比增长70%(见图7)。同期,中国可比口径的银行代客货物贸易涉外收付顺差与海关贸易顺差之比为60%,同比上升6.4个百分点;银行代客货物贸易结售汇顺差与海关贸易顺差之比为31%,同比下降23.8个百分点。这表明中国当期贸易顺差转化为贸易顺收的漏损减少,但转化为结售汇顺差的效率下降,贸易顺收更多变成了民间对外资产运用,包括投资美国证券。这与前述结论正好相互印证。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这是中国企业或机构依法合规的对外投资,就不能视作资本外逃。事实上,当央行基本退出外汇市场干预后,一定是经常项目顺差越大,资本项下净流出越多。只不过资本流出的主体既可能是本国居民个人、企业和机构减少了海外资产运用(资产方),也可能是非居民个人、企业和机构减少了中国金融资产或债权持有(负债方)。
根据外汇*的国际收支统计,今年一季度,由于外来证券投资由上年同期净流入597亿转为净流出387亿美元,中国证券投资项下录得净流出798亿美元,同比多流出667亿美元。同期,居民个人、企业和机构其他投资项下对外资产运用减少1557亿美元,其他投资净流出252亿美元,同比少流出699亿美元,较好地对冲了证券投资项下的外资减持压力。
为什么你值得加入《大宗商品贸易知识体系46讲·学习营》
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的大宗商品上涨,到欧洲战事背景下,能源、谷物等各类大宗商品进一步吃紧,市场价格波动剧烈,少数商品甚至出现极端行情。由此,在新经济、数字经济等耀眼潮流中,本来长期潜在公众关注的视线水平面以下的大宗商品及大宗商品贸易,这几个月来不断成为被世人瞩目和焦虑的热点。今年3月伦敦金属交易所镍逼空事件,几乎引发全网开始学习什么是期货逼空这样的大宗商品交易的专业化概念。
大宗商品显然不是因为宏观环境的巨变而意外闯进人们视野,相反是在动荡的环境中,大宗商品作为经济活动的根本基础的价值在沉重背景下被凸显出来。当人们都在仰望星空,追逐新经济的“诗和远方”时,几乎忽视了脚下大宗商品这等旧经济大地的默默存在。今日这大地竟然意外的伴着战云的怒吼,如巨鲸一样抖动起庞大的身躯,将人们从“元宇宙”、“虚拟世界”的畅想中猛然打断,迎面撞见黑黝黝踏浪而来的油轮和散货船,使人们猛然意识到这相貌粗糙的旧经济元素竟然一日不可或缺,且至关重要。以至有人观察到“标准普尔500指数中,今年表现最好的21只股票,竟均属于能源、化肥或其它大宗商品生产企业”;而与此同时,纳斯达克科技股却创下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大跌幅,让人冷然感到似乎泡沫要破裂的危险。此消彼长间,人类似乎可能发现,自己并没有如所乐观料想的那样,比之先古已经走出了很远。
本次学习营的主讲老师赵钢是北京金诚同达(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拥有大宗商品贸易领域19年工作经验,专注于铁矿石、金属、煤炭、钢材、化工品等大宗商品贸易业务的风险管理及法律事务管理及咨询;曾在央企国企任职多年,负责大宗商品贸易业务法律事务及全面风险管理;担任众多大型贸易企业风控及法律顾问,并持续为行业大型企业、知名专业院校提供国际贸易专题及系列讲座。
反复思量,我们觉得这是一次饱含诚意的邀请。准备良久的课程也希望能让你眼前一亮,并给到你到实实在在的业务帮助。相较大宗商品贸易行业持续热点的交易投研端知识体系研究,此次课程体系注重大宗商品贸易期现业务本身的综合生态结构、贸易运营管理及交易执行的全流程专业规范,以及贸易生态的底层法律规范,与大宗商品行业投研端知识体系形成有机互补。
课程共陆续更新包括大宗商品贸易知识体系框架、风险管理、法律合规管理、买卖交易、贸易融资结算、贸易物流、衍生品合规、交易纠纷解决、贸易数字化,共9个专业模块,合计46讲的系列视频课程。
?如果觉得内容不错,
为保证即时看到我们推送
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请关注扑克百家研究院并「设为星标」
38.29美元在中国等于多少人民币
38.29美元=249.444人民币元1美元=6.5146人民币元
全国存量房产价值多少?有人说是100万亿美元!那你知道城市更新该往哪投了吗?
城市更新,顾名思义就是“让城市换个新面貌”,而从投资意义上就是“赋予城市新的价值”。城市包含很多内容,直接反映成财富的就是房产价值,不是有人说“买房就等于买一座城市的股票,房价就代表着人们对城市的预期”。这不,当中国城市的房价已经赶超英美了,中国的城市也纷纷进入全球顶级城市阵容,“北上广深”已经不再仅仅是中国的一线城市,而是全球的一线城市。
那么中国城市里的存量房产的价值有多大?本来这是一个缺乏统计的问题,感谢潘石屹、管清友、任泽平、左晖、刘德科、张大伟等大咖的贡献,这两天经过大家共同的梳理,基本可以得到这么一个区间数据:200万亿元人民币到100万亿美元之间。
全国房屋的总面积似乎还比较好计算:从1978年到2017年累计的中国城镇住宅存量面积267亿平方米(任泽平数据),考虑空置折算后得到全国城镇住房总面积298亿平方米,其中商品住房112亿平方米、保障房72亿平方米、小产权房73亿平方米、房改房41亿平方米(管清友数据)。
房屋的总市值估算各家算法差异很大。链家左晖拿出来的数据是:2017年全国新房商品房交易大概1500万套,13万亿GMV,套均价值约85万元;二手房交易大概500万套,6.5万亿GMV,套均价值约130万元。根据链家的楼盘字典统计,全国城市住宅的总套数大概2.1-2.2亿套,按中位数估算,总市值大约在200万亿元人民币。这个数据与刘德科估算的接近,他估算全国房地产总面积为315.52亿平方米,按2017年商品房平均价7892元/平方米估算,全国房地产总市值为249万亿元,其中住宅215.94亿平凡米,市值为170万亿元。
张大伟拿出来的数据,2000-2017年18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额是84.3万亿元,其中住宅70万亿元,商品房销售面积152亿平方米,其中商品房住宅销售面积是134.8亿平方米,按照2017年商品房平均价7892元/平方米,考虑这18年城市比重、区位的变化(越往后,越多的中小城市和远郊区位),他认为这18年的商品房市值就该在250亿元人民币左右,再反算其他类房屋的估值,全国房屋的市值应该在600-700万亿元人民币,也就是大约100万亿美元!
恰好,他们之间的中位数就是网上流传甚广,被老潘拿来说明中国房地产泡沫的那张图中那个数字:470万亿元人民币,65亿美元。这张图也许有很多不准确的地方,但会被很多人拿来说事,至少是代表着人们心中的几点共识:1、中国的财富绝大多数体现为房产;2、这样的房产价值明显与国家真实的经济实力不符;3、当全球的财富创造都没法匹配这样的市值时,不是泡沫又是什么?
我的观点是:这么巨大的数字既说明机遇所在(想想看,09年带来房地产整体爆发性增长的“4万亿”不过是这个数字的百分之一!),也说明着巨大的动荡势能,一个小的波动就可能导致失稳,甚至崩溃(还记得股市里的“千股跌停”吧,要庆幸这是流通率极低的不动产市场)。那么结论其实也很清晰:1、存量房产市场的流动性限制从严将会是常态,偌大的盘面真正能获得当下的市值套现的注定是极少数人;2、绝大多数的房产估值都只是纸面价值,投资存量房产关键还在于能用起来,最靠谱的估值永远都是现金流折现,不能产生现金流的资产估值再高都是烫手山芋(拿来抵押都不靠谱);3、流动性很重要,城市发展后劲很重要,城市中的区位很重要,一切在已经饱和的市场里再去做新区、小镇、文旅地产、产业地产的都要小心,小心有去无回!
知道以上计算估值的各位专家为何相差会这么大吗?就是他们以当期的平均价格来计算所有房产的总值,相当于是以流通股当期小份额的成交价来计算所有非流通股的价值,拿来放大的基数越大偏差也就越大。我们拿左总的数据来说,新房加二手房的年交易额大约20万亿元,也就相当于他计算的房产总值200万亿元的10%,而其中13万亿元的新房销售额(相当于IPO的新股发行)很快又会变成短期不会交易的存量,每年实际的换手率大约也就是3%左右。这3%的交易成交价确实影响了市场预期,但更多的也就体现为财富预期。
我们根据成熟市场的经验可以知道,即使全球最有经济实力的美国,真正贵的房子也就集中在那么少数几个核心城市,大多数的房产其实是不值钱的。回到中国的现实,那些存在法律瑕疵的小产权房、那么根本就不允许交易的保障房、那些硬件软件都差强人意的房改房其实根本没有什么交易价值!那些青壮年人口正在流失的衰落城市(可以对比费城)、那些要靠“抢人”才能勉强有点人气的新城、那些人们去过一次就不会再去一次的旅游景区,在人口红利已经不可能再现的当下,那里空空荡荡的房子有什么价值(去看看鄂尔多斯、曹妃甸、滨海新区吧)!这些房产价值“被平均”才是中国最大的财富泡影!
这大概就是为什么我会看好“城市更新”而绝不看好“特色小镇”的原因,当你明明知道全都是泡沫的时候,你为什么不去找一块摸起来更坚实的肥皂,而非要钻进别人吹起来的泡泡里享受吸毒般的快感?一年时间比特币就“闪崩”了,一年能跌掉接近90%的财富游戏刺激极了。房地产的泡沫游戏也许通过政策可以“冻”住,但并意味着就不会爆,自己的房子值多少钱拿到市场里去吆喝一下就知道了。
11月27日下午,我特别邀请了五位我心目中城市更新的投资高手来交流城市更新的投资心法,他们分别是愿景集团的陶红兵、翰同资本的王倩、御风集团的张磊、基汇资本的陈天和博思恩资本的冯剑云。他们或者善于创造流动性,或者擅长精准捕猎,或者能洞察先机,或者习惯逆市而行,或者长于火中取栗,不用过多的包装,他们正在操盘的一个个经典案例就会告诉你什么才叫做长袖善舞。
百万亿级的资产市场,百分之一都是万亿!而在这巅峰之上,唯有真正的智者能全身而退。你若还不懂,这个时代的财富已与你无关。
如果在美国飞安育少带ipodclassical回来,249美金,要上多少税呢?
如果只有一个两个,就不用报了。我的APPLEMACNOTEBOOKPRO和NOKIAN958GB都是在美国读书时候买的,现在回国了,没有报关交税,因为是自己使用的,不是拿来卖的……不过拿来就只能算是水货了……但质量比国内行货好
39.99美元等于多少人民币
39.99美元等于249.2377人民币
1美元兑换人民币6.24.9.9美元折合人民币大业编司列振最社喜负约多少元我要答案
折合61.776人民币
249.4亿日元等于等于多少人名币
美元对日元112左右美元对人民币6.7所以所以6.7人民币等于112日元计算大概等于15块钱。
美元与各币种的汇率?
1美元=8.26人民币1美元=0.35英镑1美元=0.74欧元1美元=1.13瑞士法郎1美元=1.19加拿大元1美元=1.32奥大利亚元1美元=1.38新西兰元1美元=1.63新加坡元1美元=5.52丹麦克朗1美元=6.07挪威克朗1美元=6.8瑞典克朗1美元=7.77港币1美元=8.01澳门元
249美元是多少人名币?
按1美元 ≈ 6.6105人民币,1人民币 ≈ 0.1513美元,所以249美元等于1646.0145
ipad2mini还未发布上市,请问预计售价会是多少?
249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