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千分米等于多少米(2公里是多少千米?)

admin 2024-01-15 15:56:09 608

摘要:2公里是多少千米? 2公里是2千米。 公里是中国对千米的通俗、广泛应用的叫法。1公里=1千米。 1 千米(公里)= 1000 米(公尺)= 1 0000分米=10 0000厘米(公分) = 100 0000 毫米(公厘) 1

2公里是多少千米?

2公里是2千米。

公里是中国对千米的通俗、广泛应用的叫法。1公里=1千米。

1 千米(公里)= 1000 米(公尺)= 1 0000分米=10 0000厘米(公分) = 100 0000 毫米(公厘)

1790年5月由法国科学家组成的特别委员会,建议以通过巴黎的地球子午线全长的四千万分之一作为长度单位——米。

千米又称公里,是长度单位,通常用于衡量两地之间的距离。是一个国际标准长度计量单位,符号 km,这源自于kilometre这个英文。 kilo是千,metre是米,千米自然就是kilometre。

2400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米

2400平方分米等于24平方米。要将2400平方分米转换为平方米,首先需要了解1平方米等于100平方分米。因此,将2400平方分米转换为平方米的计算公式为:2400平方分米÷100=24平方米。这个答案可以进一步理解为:一个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的面积为1平方米,而碰改缓2400平方分米相当于24个这样的正方形。在实际应用中,将面积转换为不同的单位是非常常见的。因此,我们需要掌握相关的转换规则和计算方法。除了1平方米等于100平方分米这个基本规则外笑模,还有其他一些常见的面积单位转换关系,通过掌握这些单位转换关系,我们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计算和应用。平方分米的应用范围1、房地产:在房地产中,平方分米通常被用来计算房屋的面积。一个卧室可能是10-20平方分米,而一套公寓可能是几十到几百平方分米。2、建筑:在建筑中,平方分米用于测量墙壁、地面、天花板等构件的面积。此外,实际上施工的混凝土、沥青及其他类似材料的容量也可以通过平方分米来衡量。3、科学:平方分米也可以用于表示物体表面积,例如细胞表面积、薄膜表面积等。4、园艺:当你建立新的花园时,你可以使用平方分米来计算种植土地的面积,再歼轿据此确认种植地内可以种下多少植物,当然还能够确定确切的浇水面积。

毫米、分米、千米的复习

毫米、分米、千米的复习

做题基本方法(大声读两遍)                   练习题

(1)、看清单位名称(2)单位换算要看清是从高级单位到低级单位,还是低级单位到高级单位 (3)计算题和比较大小的题目一定要统一单位名称。该拖出来的要拖出来。

(4)填写单位名称要找好参照物,想象生活中实际物体的长度。要看清提供的物体和数据,避免习惯思维,一定要认真分析。 例如一支铅笔长20(    )  一支铅笔长2(    ) 一支铅笔长200(   )

(5)、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河流的长度一般都填千米。山峰的高度一般填米。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高8848米。约9千米高。

一、填写合适的单位名称

1、一支铅笔长180(  ) 2、一列火车每小时行驶80(   )汽车每小时行60(   )

3、学校到少年宫的路程是2400( )4、一根拔河绳长12( )小明的身高约是14(  )

5、黑板宽12(     )长3(    )    6、火柴盒长约40( ),厚约10()  

7、大拇指的宽度大约是10( )    8、黄河的总长度是5464(   )长江的长度是6397(    )

9、课桌高约70(   )            10、教室的门高约是20( )泰安到肥城距离约是30(     )

11、数学课本的厚度约7(  )  12、小明家离学校有2(   )远。  泰山海拔高约1500(   )

13、肥城的龙山高约50(   )龙山塔高约40(  )龙山河全长约10(    )宽约10(   )

二、长度单位换算及计算练习(看清单位,想好之间的进率)

3厘米=(   )毫米

6厘米=(   )毫米

5000米+7000米=(   )千米

 9千米=(   )米 

8厘米=(   )毫米

90毫米=(   )厘米

7千米-3000米=(     )米

1米=(  )分米=(  )厘米

20毫米=(   )厘米

40毫米=(   )厘米

1千米-600米=(    )米

50分米=(  )米=(   )厘米

4厘米=(   )毫米 

170毫米=(  )厘米

2千米+1200米=(    )米

38分米-18分米=(     )分米=(     )米

7000米=(  )千米

3厘米=(   )分米

1分米-2厘米=(  )厘米

比较大小200分米(  )2千米

600毫米=( )分米

15米=(   )分米

20米-15米=( )米

400厘米(   )4米

8厘米=(   )分米

40毫米=(  )厘米

2千米-800米=(    )米

 6分米(    )59厘米

1厘米=(  )毫米

1分米=(  )厘米

100厘米=( )分米=( )米

45分米(    )45毫米

1米=(  )分米

80分米=(  )米

400厘米=( )分米=( )米

1米-6分米=(     )分米  

60厘米=(  )分米

2分米=(  )厘米

1米-4分米=(  )分米

2米-1米3分米=(   )分米

2.从甲地到乙地,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汽车。如果有一天中,火车有2班,汽车有3班,那么在一天中,从甲地到乙地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3.两枚硬币同时抛向空中,落下后正反面可能会出现几种不同的情况?

4.跳跳上学准备带一本语文本、一本数学本、一本英语本,有几种搭配方法?

1000分米等于多少米呢··150毫米等于多少米呢?10公斤等于多少斤呢?10两等于多少克啊··谢谢·

1000分米等于100米··150毫米等于0.15米.10公斤等于20斤.10两等于500克.

700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米

700平方分米等于7平方米。因为1平方米等于100平方分米,所以可以将700平方分米除以100,得到7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都是用来表示面积的单位,但是平方分米是一种较小的单位,通常用于测量小面积,比如房间的面积、桌子的面积等。而平方米则是一种较大的单位,通常用于测量大面积,比如房屋的面积、公园的面积等。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进行面积的测量,因此了解面积的单位转换是非常春察重要的。除了平方分米和平方米之外,还有其他的面积单位,比如平方厘米、平方公里等。在进行单位转换时,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进行计算,以便得到正确的答案。平方米的使用场景1、房屋面积:平方米常用于测量房屋的面积大小,以便确定房屋的售价或租金。2、地面覆盖面积:平方米可用于测量地面覆盖物的面积大小,例如草坪、花园、停车场等。3、建筑施工:平方米可用于测量建筑物的墙壁、屋顶、地板等的面积,以便确定所需的材料量和成本。4、地图测量:平方米可用于测量地图上的区域面积大小,例如城市、国家或大陆等。扒正茄5、农业:平方米可用于测量农田的面积大小,以便计算农作物的种植密度和产量。6、科学研究:平方米可用于测量实清御验室中的实验室台面、烧杯、试管等的表面积。7、艺术设计:平方米可用于测量艺术品的尺寸,例如画布、雕塑等。

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

本单元主要学习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

1、复习前面所学的面积单位

100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

100平方分米=1平方米

10000平方米=1公顷

在常用的面积单位中,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这三个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2、公顷

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

100×100=10000(平方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平方米与公顷的进率是10000

3、平方千米

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

1000×1000=100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是100公顷,所以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进率是100。

4、判断面积单位

公顷和平方千米

建筑物一般用公顷作单位;

领土面积一般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多做题。

5、亩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劳动人民就会计算土地的面积。当时用亩作单位,一亩约等于667平方米。亩这个单位已经不是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了。

每天坚持陪孩子学习十分钟,影响孩子的一生。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精选13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精选13篇)

教学目标:

1.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认识千米

1.学生汇报到路边观察到什么。

2.出示老师制作的第一块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从某路口到某路口6千米的含义,

3.让学生看书第七页的例三,理解到叶镇21千米、灵山23千米的意义。

4.小结: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师:从某路口到某路口6千米,那么你是否知道从某路口到那里大约是1千米,1千米又有多长呢?

师:从某路口到某处就是1千米,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200米,5圈就有1千米。

1.让学生到运动场看一看跑道,想一想5圈约有多长。

汇报板出:1千米=1000米

3.举出例子说一说在我们生活周围有1千米长的物体吗?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一题和第四题。

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

课前活动:

1、量出100米的实际长度,走一走大约有多少步。

3、向家长了解一下从自己家到那里大约是一千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昨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在操场上量出了100米的实际长度。

下面请同学们边看屏幕,边想:我们是用哪个长度单位测量100米的?(米)

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计量长度的单位?请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

一米等于多少分米?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

2.谁能比划一下1米的长度?一起比划一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同学们你们有谁去过唐山吗?如果要测量乐亭到唐山的距离,可选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个单位来测量呢?

师:对用米测量太麻烦了。乐亭到唐山的距离比较远,而米这个单位较短。那用什么单位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长度单位家族的新朋友: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学习千米的认识,你们最想了解千米的什么知识?

提出学习目标:1.千米的实际长度,并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2.千米的应用。

[说明:从测量本地两个城市距离引出新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可以帮助人类理解周围世界,从而增强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自己寻找目标进一步体现学生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1、同学们手里都有一把米尺是1米长,用你手中的米尺连续量几次是1000米?(板书:1000米)

1000米用我们今天所学的千米单位就是1千米。(板书:1千米)

板书:用米尺量1000次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2、请看屏幕:上次我们量出了100米的长度,几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板书:10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板书:沿操场(一圈200米)走5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想一想:我们沿操场走一圈大约用了几分钟?(3分钟)

那么沿这操场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约要几分钟?(15分钟)

板书:走15分钟的路程,长约1千米。

4、小朋友,金融街你们一定很熟悉吧,请看屏幕:从县医院

让学生互相说一说从家长那里了解到,从自己家到那儿大约是一千米。

小结:1千米=1000米

[说明:利用多媒体唤起对行走本地区主要街道实践活动的回忆,以情激情,既使学生感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又助于抽象的“千米”形成正确的“表象”,从而加深对“千米”的认识。]

1千米等于1000米,听起来不容易区分,语文课上朗读讲究抑扬顿挫,谁能巧用停顿,把千米和米区分开来,使人一听就明白。

指导读:注意在数字和单位之间适当停顿。

师:千米也称公里,在上面的权势书上添上(公里),有时也用km表示。

5、我们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千米和米之间怎样换算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学71页例1和例2,重点看一看是怎么想的。

[说明:揭示了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即引导学生自学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活用教材。]

现在我们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那千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呢?

(屏幕显示)请看老师星期天在乐亭到闫各庄路上拍摄的一些镜头,请你仔细观察,哪些地方有“千米”?

1、公路边的里程碑

小结:千米常用来比较长的路程。

[说明:通过观察里程碑、指路标志、速度表、限速标志,让学生体会到“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认识数学的价值。]

练习:72页2把每小时行的路程和合适的交通工具用线连起来。

今天我们学习了千米的认识,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了解了千米的用途。现在请你估计一下,从校门口出发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谁能用比较科学的办法证实?

还可以这样证实:(结合屏幕)

师:1千米,我们大约走20xx步。我们可以从校门口出发数出20xx步,看看你正好走到什么地方,与你刚才的估计是否相符?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六、今天我们学习了千米的认识,同学们学得很好。学校组织同学秋游,现在想请小朋友们帮助设计一条路线。

1、从学校出发到游玩的最后一处景点之间的路程不超过10千米;

游玩的景点要尽可能多,四人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一组设计得。

[说明:创设设计秋游路线的情景,激活学生思维,再次把课堂教学推向。采用小组学习的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交往意识和创新意识。]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7—8千米的认识。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在学生的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日常生活中也有走路上学、乘车旅游、参加运动会等生活经验,这就使得本节课很容易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考虑到锦江小学校园及学生的特殊情况,在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实际长度概念时选用学生熟悉的学校周围的一些环境,这样既能有效化解难点,又能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1.认识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教学重、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四、教学过程:

师:到目前为止,你知道的长度单位有哪些?(毫米、厘米、分米、米)

1.认识1千米。

师:如果我们要量从大庆到哈尔滨的距离,用毫米、厘米、分米、米这4个长度单位合不合适?

师:你感觉1千米应该有多长?

师:1000个1米有多长?你来猜测一下。(400米一圈的操场,走两圈半就是1千米)

师:请每个人都在心里默默地想象一下1千米有多长,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师:1千米究竟是不是你想象的那么长,你想不想亲自到室外去验证一下?我们一会儿到外面去验证一下1千米是不是你想象的那样长。

去室外体验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你们走了多少步?你们感觉走的累不累呀?用多长时间呢?你觉得1千米怎么样?今后,我们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来估测一下,从一点到另一点你走的路大约有多长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写:

1.你眼中的1千米有多长。

教学目标:

1、认识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提问:我们都学了哪些长度单位?

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具体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及1米的长度。

2、教师说明: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比较大的是米。你们还见过或听说过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吗?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到“千米”。

1、认识千米。

教师出示例3的情境图。(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播放提前录制好的视频录像,录像中出现路牌标志)

提出下面的问题:类似图中的情境你见过吗?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情预设:看到上面的情境图,学生一下子会调出已有的知识经验,他们会想到周围的路标。]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解释路标上的“21千米”和“23千米”是什么意思。

教师指出:在计量比较长的路程的时候,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也叫做公里。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2、出示老师收集到的学校附近的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从某路口到当地某个标志性建筑的路程是多少千米的含义。

(1)师:那么1千米的路程有多远呢?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米”有什么关系呢?

同学们都喜欢上体育课,(教师出示学校操场的图片)学校操场的跑道一圈是400米(注:每个学校的跑道可能不相同,这里仅以400米为例说明大体教学思路,实际教学时,尽可能用学生身边的数据),算一算,跑几圈就是1000米?

教师指出:1000米就可以用较大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就是千米。

板书:1千米(公里)=1000米

教师:同学们上学,有步行的,有骑自行车的,有坐公交车的,还有父母开车接送的。人步行每小时可以走5千米,骑自行车每小时可行15千米,坐公交车每小时可以行40千米。你们能估计一下从自己家到学校有多少千米吗?

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让学生仔细观察一下。并让学生按一般的步行速度实际走一走,所需时间大约是1分十几秒。(注:这个教学环节也可以放到课前进行)。然后告诉学生10个这样的长度就是1千米,一般步行12分左右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并让学生想象一下10个100米有多远。

到校门口,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估)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走1千米的活动,感受1千米的距离。(注:如果条件不允许,此题可以作为课外作业)

教师放手让学生先独立填写,然后让学生在组内互相说说是怎样想的。

通过学生回答,使学生明白:1千米是1000米,3千米是3个1000米,就是3000米;1000米是1千米,5000米是5个1000米,就是5千米。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教学,教师没有平均使用力量,教学时把重点放在千米的认识上,长度单位间的变换由于学生基本上属于“教师不讲就会”的状态,所以教师花费的教学时间相对就少一些。]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1、2题。

第1题,是关于物体运动速度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对常见物体运行速度有一定的认识。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进行反馈。

第2题,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

(1)老师家离学校大约有4千米的路程,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来学校?为什么?大概需要多少时间?

(2)妈妈带小明坐长途汽车去看奶奶,途中要走308千米。他们早上8时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

1、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每小时不能超过()千米,磁悬浮列车每小时可行驶()千米,地球绕太阳每秒运行()千米。马拉松长跑比赛全程大约()千米。(课后可在父母的帮助下到图书馆或网上查找这些资料。)

2、写一篇数学日记:《我心目中的千米》

[设计意图:教师在落实了教材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后,课末布置了学生课后实践调查活动,把学生带向了研究性学习的行为中,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环境。]

教材分析:

《千米的认识》是人教版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千米,明确千米与米的关系,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并通过实际测量、走一走等活动感受1千米的长度,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分米”、“厘米”、“毫米”,对这些单位有了初步的认识。这节课,将学习长度单位中的“千米”,通过学习,学生会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本节内容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熟记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在认识千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能用千米正确估计物体或距离的长度。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探索和合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难点、知道米和千米的关系,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三单元的知识:测量。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那你们能不能按一定的顺序说一说?(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你们能从中选择一种长度单位,用你的手去比划一个这样的长度单位是多长吗?比如说,一毫米是……

你们会用这些长度单位吗?那好,老师就来考考你们。

师:我们在选择不同的长度单位时,是以什么为依据的呢?要看什么?

师生一起总结方法:要看数字的大小,再结合物体的实际长短判断选择大单位还是小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我们一般用米。

师:那要测量更长的距离呢?比如从学校到我们的太湖县城,用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合适吗?那么也就是说,我们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就小了,我们需要更大的长度单位的`出现,这就是千米。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1、师:在平时生活中,你若是一个善于发现和观察的人,你就已经留意到这个长度单位了。

说说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说过千米?(指路标、里程碑、时速表等)老师这里也准备了一些例子。你能说出每张图所表示的意思吗?

图一:公路上的里程碑或里程牌

图二:汽车的速度表盘

图三:限速标志,理解时速不超过的意思。

图四:安徽地图的线段比例尺。

2、师:同学们继续往下看,读出下面的信息。

马拉松比赛的全程长约为42千米;长江全长约为6300千米;磁悬浮列车最高时速可达500千米以上;杭州湾跨海大桥长为36千米。

总结:在测量道路、河流等比较长的距离或交通工具一小时行使的路程时,通常我们用千米作单位。千米可以用符号km来表示。千米又叫做公里。

1、师:公里是平时生活中我们常听到的长度单位,1公里就是1千米,那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板书:1千米=1000米)虽然使用的长度单位不同,但表示的实际长度是一样的。

提醒:读的时候注意停顿,分清读的是几千米还是几米。

2、师:你能用手比划出1千米的长度吗?(不能)但是我们能比划出1米的长度是……因为1千米就是1000米,所以我们需要量几个这样的长度才能量出1千米?(1000个)这真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程。

4、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了吗?(1千米=1000米)

师:请换算下面的单位。

1、师:经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把小学里的长度单位全部学完了。谁能按一定的顺序给他们排排位,并说说你是按什么顺序排的?

2、师:相邻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都相同吗?不同在哪里?

五个基本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师:学了这些长度单位,你们说,我们教室的长和宽各有多长,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

师:估计一下,我们教室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吧?在小组内交流,并说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学生先小组讨论,估计教室的长和宽,互说自己估算的方法,全班交流汇报,再测量验证。

师:你已经掌握了这些长度单位了吗?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千米的认识,说说你们现在有什么收获?

用你的方法估一估,从学校大门口到你家大约有多远。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回顾整节课的教学,学生的参与是比较积极的,参与面也是比较广泛的。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处于学生安全,没有组织学生到校外走1千米的活动,让他们切身感受1千米的距离,只是用一般步行速度走100米所用时间,去想象10个100米有多远,需多长时间,学生对于千米的理解还是不够深刻。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2.在实践活动中,学会积累与查找资料,继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常用的长度单位?

2.出示:给下面的物体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提问:这是沪杭铁路,它的全长是180?

追问:为什么沪杭铁路的长度要用千米作单位?

4.举例: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说过千米?

5.教师出示教材第20页的图片:你知道每幅图片上的数字表示什么含义吗?

说明: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可以用字母“km”表示。千米又叫公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千米。

1.初步体验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1)师:1千米到底有多长,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课前的活动。(出示照片)

明确:像这样的100米,我们走10次就是1000米,也就是1千米。(板书:1千米=1000米)

教师指导学生读出这个算式时,要注意前面的数和后面的单位之间需停顿一下。

提问:1千米里面有几个100米吗?(10个)

追问:走100米你花了多长时间?如果让你走1000米要多长时间?走1000米的感受和100米的一样吗?

(3)提问:课前我们做过调查,我们学校的环形跑道一圈是多少米?几圈是1千米?

回答预测:

说一说:你感觉1千米长吗?自由交流。

谈话: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从学校门口到哪儿是1千米,你能说一说从自己家到学校有1千米远吗?

1.完成教材第21页“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图片并提问:小轿车、步行、动车、自行车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追问:老师家离学校约有5千米的路程,如果你是老师,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去上班?请简述理由。

引导学生看图,并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第(1)题组织学生直接计算,第(2)题先让学生讨论,再组织交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1吨的概念,培养用吨这个单位估计物体质量的能力。

2.知道并掌握1吨=1000千克,学会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重点:

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1吨=1000千克,学会吨与千克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质量单位?(克、千克)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师板书:1千克=1000克

2.谈话:同学们,课前老师请大家去观察和了解货车的载重量,谁愿意把你了解到的信息与大家交流?

课件出示教材第22页图片,提问: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这样的图片,码头上这些集装箱,火车皮所运送的都是很重的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什么作单位呢?(吨)明确:吨可以用字母“t”表示。

指出:计量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不用千克作单位。今天我们就一块学习另一个比千克还大的质量单位——吨。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吨。

谈话:一袋大米重100千克。你平常见过这样的一袋大米吗?提过它吗?提过的说说感受。

课件演示,一袋袋地出示,学生跟着100千克、200千克地数,贴满10张。提问:每袋100千克,10袋多少千克?(板书:1000千克)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认识,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2、通过实践活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积极地数学学习情感,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教学流程:

一、导入:认识千米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我和爸爸一起去学校报到。我很高兴,因为爸爸给我买了一个长2分米,宽6厘米,高3厘米的铅笔盒,但是我也累了,那是因为我们来回一共走了2米的路程。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二年级小朋友写的一篇数学日记,我们大家来读一读。(齐读)

师:他们来回只走这么长的路程会累吗?

师:生活中你在哪见过千米?(高速路牌、表盘等)师:老师也搜集了一些生活中的千米,看!

(出示课件:千米km公里的图标)

指着“限速”标志你认识吗?说说什么意思?(学生说不出,老师解释)

师:仔细观察你还发现了什么?(千米可以用km表示,又叫公里)(板书:km公里)

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看来千米在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而且我们还发现了千米用字母km表示,又时还把它叫做公里。

师: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我们就从100米来研究。(出示千米)师:你熟悉这个地方吗?猜一猜从新西巷路口到学校的什么位置大约100米?(学生讨论交流)

师:想知道100米到底在哪吗?看!(播放录像:老师做适当的解释)

师:哦,原来从新西巷口出发,经过操场,还要路过校门口,一直走到体育器材那大约100米

师:想知道走100米大约花多长时间吗?大约花1分半,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体会一下100米有多长。(闭眼睛体会)

师:如果走10个这样的长度,你知道走了多少米吗?(1000米)师:你是怎么想的?(10个100米就是1000米)大约多长时间?(十几分钟)

师:原来我们步行1000米要用十几分钟。现在你们对千米有了初步的认识,那你估一估:从天龙到迎泽桥东走,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学生讨论)

师:老师也做了调查,发现从天龙到迎泽桥东加油站大约1千米,你想说什么?

师:如果老师站在天龙,你在加油站,我大声喊你的名字,你能听见吗?

师:通过刚才我们了解到了10个100米就是1千米,步行1千米大约花十几分钟,而且还发现千米是比米大的单位。

师:我们感受了生活中的1千米,现在回到学校里。(出示课件:操场)

师:一圈200米,几圈是1000米?1000米还可以怎么写?(板书:1千米=1000米)

师: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单位不同,数字也不同)

师:虽然单位、数字不同,但他们表示的距离?(出示课件:操场250米、400米)

追问:你是怎么想的?(4个250米是1000米,也是1千米)师;现在我们知道了1千米=1000米,你能用它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出示课件:想想做做1题)

师: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读一读,找找关键字

师:小花参加跑步比赛,体育老师让他绕400米的操场跑5圈,小花一听,5圈?是多少米,多少千米?你知道吗?打开课本45页,你来写写。(汇报)

师:20xx米=2千米,那么(出示课件)

师:现在我们对千米和米有了一定的了解,那老师考考大家的判断力,认为对的站起来,认为不对坐着不动。(出示课件)汽车每小时行60米

师:你们真了不起,那老师到想问问你们,什么时候用千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长度时用千米)

师:说得好,(老师做手势)

(出示课件:天安门城楼高、南京长江大桥、长江)

师:你会填吗?追问:为什么?

师:你们太聪明了。(老师表情)

师:这又是什么图呢?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呢?

师:谁来回答第一个问题

师:第二个问题你要怎么解决?(同桌讨论)

师:你们真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鸟类飞行速度、长江长度、地球半径等自然界有关千米这一单位的知识)

今天我们有认识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它是?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公顷这个土地面积单位后进行学习的,重点是让学生认识1平方千米,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发现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教材利用实物图片,呈现了四川九寨沟、三峡水库、杭州西湖的面积和我国20__年完成的造林面积等一组实际数据的基础上,直接指出测量和计算大面积的土地,通常用平方千米作单位。以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为基础,告诉学生其面积就是1平方千米,然后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平方千米、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

基于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结合五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演示和教师与学生的探究,使学生形成1平方千米的表象

2、建立空间观念,知道平方千米与公顷及平方米之间的进率。

3、培养学生积极参加活动的习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加关注自然与社会.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1平方千米,利用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为了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在教学中采用了老师启发引导,师生交谈,图像信号法,课堂讨论、交流等手段通过组织学生感悟、探究让学生建立1平方千米的表象知道平方米与公顷以及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并利用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探究新知、感受新知、学习新知、巩固新知。

课堂教学是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形成的有效途径,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实际,以“联系生活,提炼新知——学习新知,建立表象——应用巩固,深化拓展——全课总结、深化认识”的四大教学流程展开教学,这样能给学生更多的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空间,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发展,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具体的教学程序是这样的:

一、联系生活,感受新知

(一)猜想1平方千米有多大:

(二)认识1平方千米:

我们学校的面积大约是5公顷,想一想,多少个这样的面积才是1平方千米呢?

(这样的教学安排,可以促进学生数学思考能力和空间观念的发展)

1、1平方千米的土地有多少公顷?你能推算出来吗?

2、交流,完成板书:

1、同桌交流自己对土地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认识与掌握情况

(1、运动场面积、居民小区占地面积、我们市的面积、江苏省面积以及我国的领土面积用哪个土地面积单位较合适呢?

3、出示从同一幅地图上描下来的5个省的地图,估计出其他四个省的面积大约是多少万平方千米?

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千米,明确千米与米的关系,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用手势表示1毫米、1分米的长度。

2、口答:

1、通过投影出示书本第7页的例3图,“图中的情境大家见过吗?说一说图中主要说了些什么?”找二至三名学生回答。对,图上说的是到叶镇还有21千米,到灵山还有23千米,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2、在日常生活中类似的情境大家见过吗?找二名学生说说身边的类似问题。你知道千米是个怎样的长度单位吗?(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3、出示例3的图,如果我们用毫米、厘米、米来作单位好不好?为什么?找一至二名学生回答让学生说说他们的原因。(很不方便)在什么情况下我们用千米作单位比较方便呢?(明确计量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4、你知道1千米有多长吗?哪个同学能说说?老师:其实昨天同学们就和老师一起跑完了一千米的路程,很多同学都说跑完了很累,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昨天我们跑步时的情境,想想跑完这一千米我们用了多长时间。我们的操作一圈是200米,跑5圈正好是1000米,看来1千米还是很长的。板书:1千米=1000米

做练习二第1、2题

第一题:把每小时行的路程与合适的出行方式连起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进行反馈。

第二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一、说教材

我要说的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千米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学生在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并且初步了解了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已经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但要建立1千米这么大的一个长度观由于念,还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对千米认识不深入,因此我采用了观察法、实验法及尝试练习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

学法指导在教学中也很重要。在分组讨论时,指导他们学会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学会合作与讨论;在认识千米是,指导他们学会自学与总结。

四、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例4。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和1米的关系。

同学们,到现在为止,我们都学过哪几个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请大家比画比画,这些长度单位大概分别有多长呢?

同学们学得真棒!今天我们还要认识一个新的长

(通过回顾,唤起学生对已有的长度单位的有关知识和经验的总结,有利于学生千米长度观念的建立。)

我们认识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1、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作单位,用字母表示,它也叫。

2、认识千米,感知1千米的长度。运动场的跑到通常1圈是400米,半圈是米,2圈是米,2圈半是米。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因此,1千米=。

3、如果学校操场跑道1圈长200米,那么圈正好是1千米。4、用卷尺量出100米的距离,看看它有多长。

个500米是1千米;5个200米是千米。5、两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是50米,个这样的长度是1千6、一个游泳池的长度是100米,个游泳池的长度是1千米。(借助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出千米,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组长检查导学案完成情况,并组织小组交流疑问。

1、小组选代表发言,其他小组成员补。

2、全班学生对小组发言情况进行补充,并作出一些评价。

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

2、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作单位。

1、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1公里=千米6千米=米(使学生进一步解掌握千米和米的换算关系。)

学校运动会1千米的跑步比赛中,第一名到达终点时,最后一名离终点还有100米,最后一名此时跑完了多少米?

六、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到了哪些知识?

教学目标:

1、通过问题解决,练习以米为单位的路程相加,认识米和千米之间的转化,复习组合问题。

3、通过问题解决,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有序地设计出所有的方案,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

教学准备:地图练习纸、彩笔、课件。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任务卡1:说出从雷峰塔出发到博物馆,有多少种不同走法?

1、出示任务卡

板书:3×2。

板书:2+2+2

5)延伸:再添上一条D路线

任务卡2:请你搭乘出租车,快速到达博物馆,取得宝箱钥匙。车费共11元。

1.起步价够不够

a1:810+700+660+500+790=3460(m)或810+700+660+500+790=3460(m)

答:这种方案坐出租车起步价不够。

出示任务卡3:

1、请你设计一条最佳路线。

1、同桌合作

教学目的:

1.学生在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长度的观念,知道1千米(公里)=1000米。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测量1千米的方法。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能力。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2.小组交流,整理资料(课初,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课外测量的情况)

各小组汇报课外测量情况:

1.测量一下路边两根路灯间的距离为多少米?多远为1000米?

2.测量一下学校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多少米?跑几圈是1000米?

1.出示课件

师问: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发表自己的看法。

2.教师小结:通过画面我们看到了路旁的里程碑上标有50千米(km)、100千米(km)的字样,同时板书“千米”;

3.设疑:计算比较长的路程,为什么通常用“千米”(公里)作单位?

你们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把课题补充完整)。

1.各小组汇报课外实际测量情况。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并把有关数量板书。

2.教师说明:路边两根路灯杆间的距离是50米,二十一根路灯杆的距离长1000米;运动场跑道的一圈通常是400米(结合本校实际)跑两圈半是1000米。

师问:你们知道1千米和1米之间的关系吗?(板书;1千米=1000米)

(1)师问:,1米有多长?50米有多长?100米有多长?两个里程碑间1千米的长度?(让学生闭眼想象)

(2)师问: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的里程大约是1千米?(小组讨论)

(3)师问: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猜测的吗?想一想,你还知道什么物体间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或者是几千米?

问:还记得手指游戏吗?现在请你猜一猜“大哥和二哥”之间有什么秘密?

明确:大拇指代表“千米”、食指代表“米”;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距离较远,正好表示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00。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练习十的第1、2题)

1.看下图,从小林家到什么地方有1千米远,把路线画出来。

2.把每小时的路程和合适的交通工具用线连接起来。

师问:你们想不想体验一下走1千米有什么感觉?想不想知道自己走了多少步就是1千米?走了多长时间大约是1千米?(组织学生到操场分小组进行)

汇报:你们是怎么走的?有什么感觉?

1.今天我们学习了千米的认识,你们有什么收获?

2.齐背“手指游戏歌”,加最后一句话“大哥二哥有秘密,这个秘密是1000。”

查阅有关“千米”这个长度单位的小资料,和同学们说一说。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教材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测量》的第三课时《千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并且初步了解了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机会接触千米这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会感到抽象,建立1千米的观念比较困难。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本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制定了以下三条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熟记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化简。

2、能力目标:在认识千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能用千米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探索和合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重点:是使学生建立千米的观念,

难点:在建立千米观念的基础上去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的关键是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加学生对千米的感性认识。

介于学生思维发展的阶段特点,我采用了观察法、实验法及尝试练习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建立联系。

同教法一样,学法指导也必须根据学生特点与学习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在分组实验时,指导他们学会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学会合作与讨论;在认识千米时,指导他们学会自学与总结。

如果我们要测量一下进修附小到红石湖公园的.路程到底有多长?你有没有办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当测量路程的长度时,我们通常用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课题)。现在我们就来认识千米。

【这种导入方法建立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通过设疑提问,巧设悬念,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并了解了千米这种单位的作用。】

1、认识千米(1)认识10米。

在学校的操场上用卷尺量出10米,在两头插两根标枪,让学生走一走,看一看。然后每10米移动一下标枪,同时让学生观察,走步,了解几十米,举例说说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0米?

(2)认识100米。通过测量得到10个10米是100米,观察,然后走一走,想想100米的长度。举例说说从哪里到哪里的长度大约是100米?

上此课的前可以布置学生绕操场跑道跑4圈,每人必须跑完,跑慢没关系。学生先说说赛跑的感受,然后告诉学生跑道为250米,问实际上就是跑了多少米?

让学生结合实际感知以及测量找出米与千米的关系,同为合作解决二者的进率使学生明确1千米=1000米

(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跑完艰苦的1千米,此时“千米”在学生的心中已经烙下了深深的印痕,那将是久远的,突破了建立1千米的观念的难点)

以前我们学过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互化,现在你能不能根据1千米=1000米,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请大家试一试,有困难的同学可以与同桌商量一下。计算2千米=米

这一例题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意识。

经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把长度单位全部学完了。你可以先用手比划一下各长度单位(千米除外)的长度。谁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给它们排排位?

(引导学生对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其进率进行整理和归纳,使学生认识一个完整的长度单位的知识体系。)

1、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一根拔河绳长12小冬肩宽30

一辆汽车每小时行60一本数学书厚8北京到温州之间相距2510

(这道题和生活联系最紧密,可以加强学生对长度单位千米与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对比,培养学生准确使用长度单位的能力。)

3、有A、B、C、D四种物体,它们的长度分别如下。那么最长的一种物体是。

(安排这道题的目的是在学生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基础上,会进行单位换算,并比较大小。又通过选择合适的数量,建立实际长度的观念。)

(在熟练认识长度单位的基础上,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应用题,并能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提高运用长度单位的能力。)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并谈一谈学习体会。

再回顾知识的同时,对情感态度方面也进行回顾整理,有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加深对教学重点的认识,促成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

板书设计:

例1:(1)2千米=米

例2:(1)4000米=千米(2)4350米=千米米

这样的板书设计一是有利于指导学生观察和抽象概括;二是板书设计和教学思路和谐统一,能简明突出地呈现本课知识点,看上去一目了然。

《配菜》是搭配中的学问的一个教学情景,是本学期四个活动课之一。教材通过“配菜”这一情境,让学生了解到配菜的方法和策略。学生从熟悉的生活走进课堂,使数学教学更具体;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有助于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本节课的目标定位是:1.体验平均分;初步理解几分之一。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教学目标: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难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2、能力目标: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21、22页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质量单位“吨”,掌握1吨=1000千克这一单位换算公式。2.能力目标:能用“吨”表述物体的质量,能进行吨与其它质量单位的换算。...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2、能正确计算正方形的周长。能运用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3、采用身边的实物来探究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

教学目标:1、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运算。2、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活动,充分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事情发生的可能性。2、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判断、推理、概括能力。...

教学内容:第68-69页例1、例2,练一练。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一位数乘二、三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的算理,初步掌握笔算乘法的算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培养学生认真书写,仔细检查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掌握笔算乘法的算法。...

教学内容:小数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一)通过观察,从分数的意义上理解分数加减法的原理。(二)会计算分母不超过10、结果不需要约分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进一步巩固有余数除法的意和计算方法。2.能力目标使学生明确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和除数的关系。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心。...

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单位换算和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对学生而言并不困难,而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目标:(一)知识点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2.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二)能力点1.能正确运用毫米、分米表示长度。2.能用手势表示1毫米、1分米。...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材地位: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是:《搭一搭》这课是北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冊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中的起始课,它主要考察学生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立体图形,感受从不同位置观察,观察物体的范围的变化。...

2200分米多少米?

2200分米等于多少米?首先,分米与米之间的进制是十,那么2200分米等于200两1220米。

1000公里是多远?

1000公里是北京到上海的直线距离。

一公里等于1000米,所以1000公里等于1000乘1000等于1000000(一百万)。1000公里就是一辆车以每小时200千米的速度都要开5小时,北京到上海的直线距离也是1000公里左右。意思就是坐飞机从北京到上海的距离就是1000公里左右。

1分米是多少米?分米与米之间怎么换算? - 襄阳热线

2022-11-2215:35:18创氪网

关于分米是多少(19个1分米等于多少米)的知识大家了解吗?以下就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分米是多少(19个1分米等于多少米)的介绍,希望可以给到大家一些参考,一起来了解下吧!

知识点1:毫米、分米的认识

(1)尺子上每1厘米长度之间都有10个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1厘米=10毫米,毫米用符号表示为“mm”。

(2)1分米=10厘米,10个1分米就是1米,1米=10分米,分米用符号表示为“dm”。

(3)米、分米、厘米和毫米,每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例题1:小刚把一根3分米6厘米长的彩带连续对折2次后,沿折痕简短来装饰送给妈妈的礼物,每段彩带长多少厘米?

分析:对折两次就是把这根绳子平均分为4份,最后问的是每段彩带长多少厘米,这里要把3分米6厘米换算成厘米。3分米6厘米=36厘米;36÷4=9(厘米)。

例题2:(难点题)一根绳子绕木桩3圈后多出2分米,如果绕桩4圈,则还差2分米,这根绳子长多少分米?

分析:此题关键是理解木桩的1圈的长度,根据题意我们知道绕木桩3圈后多出2分米,如果绕桩4圈,则还差2分米,所以绕一圈的长度为22=4(分米)。3×42=14(分米)。

例题3:(重点题)小丽家到超市的距离大约是2(千米)。星期天,小丽拿着20枚1元硬币步行去超市,每枚硬币大约厚2(毫米),她一步的长度大约是50(厘米),她1分钟大约走50(米),40分钟后,小丽到达超市。

例题4:(重点题)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例题5:单位换算。

知识点2:千米的认识

(1)计算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用符号表示为“km”,千米也叫公里。

(3)千米与米的换算方法:把千米换成米,在千米数的末尾添上3个0;把米换成千米,在米数末尾去掉3个0。

例题1:(重点题)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3)北京地铁快线开通时最高时速将达到每小时100(千米)。

例题2:(重点题)填空。

例题3:美美走200步大约是100米,她从家到学校走了800步,那么她家到学校大约有多少米?

分析:根据题意美美走200步大约是100米,那么走800步大约就是400米。

例题4:马拉松比赛,从起点开始设服务站,以后每隔1000米设一个。当小伟跑到第5个服务站时,他跑了多少千米?

分析:从起点开始到服务站,小伟跑到第五个服务站时,实际跑了(5-1)个间隔距离。即有(5-1)×1000=4000(千米)。

例题5:一辆旅游大巴车每小时行驶80千米,小兰早上6:00从家里出发乘坐这辆大巴车去游八达岭长城,上午10:00到达长城,小兰家到长城有多少千米?

分析:早上6:00到10:00一共走了4个小时,每小时行驶80千米,即80×4=320(千米)。

知识点3:吨的认识

(1)计量较重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吨用符号表示为“t”。

(3)吨和千克的换算方法:把吨换算成千克,在吨数的末尾添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在千克数的末尾去掉3个0。

例题1:(重点题)填空。

例题2:(基础题)1只大象的体重相当于5只大羚羊的体重,1只大羚羊的体重相当于2匹马的体重。如果1匹马的体重是300千克,那么这只大象的体重是多少吨?

分析:先求出大羚羊的体重=2匹马的体重=2×300=600(千克);一只大象的体重=5只大羚羊的体重=5×600=3000(千克)=3(吨)。

例题3:(难点题)用一个杯子向一个空的瓶子里倒水,如果倒入2杯水(满杯),则连瓶共重360克;如果倒入4杯水(满杯),则连瓶共重520克。一杯水和一个瓶子各重多少克?

分析:这是一道关于生活的数学趣题。2杯水1瓶子共重360克,4杯水1瓶子共重520克,所以两个相减就是两杯水的重量520-360=160(克),所以一杯水是160÷2=80(克);一个瓶子是360-2×80=200(克)。

例题4:(难点题)仓库里有一些水泥,第一天用去一半,第二天用去剩下的一半,最后剩下4吨,仓库里原来有多少吨水泥?

分析:根据题意我们采用倒推法,剩下的4吨即是剩下的一半,那么剩下的就是4×2=8(吨);剩下的8吨即是原有的一半。即原有的水泥是8×2=16(吨)。

例题5:(探究题)爸爸有2张50元、5张20元和5张10元,他买一双鞋子需要100元,一共有几种不同的付钱方法?

分析:第一种:2张50元;第二种:5张20元;第三种:1张50元和5张10元;第四种:1张50元、2张20元和一张10元;第五种:一张50元、一张20元、三张10元;第六种:3张20元、4张10元;第七种:4张20元、两张10元。按次序,一一列举,确保做到不漏不重。

标签:

文章推荐:

2千分米等于多少米(2公里是多少千米?)

股票涨停是卖还是继续持有(股票涨停是什么意思

方正证券价格(方正证券交易系统方正证券)

去加拿大留学需要准备什么(加拿大留学入境注意

盐湖股份股票的市值多少(盐湖股份恢复上市首日

苏美达股价为什么低(股票价格低于净资产是怎么

ipo代表上市吗(上市和IPO是一样的吗?)

机器人编程用什么软件(机器人编程软件下载-机器

相关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