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杨利伟在太空飞行时历时几小时,于哪月哪日在什么地方着陆, 杨利伟驾乘“神舟”5号飞船进入太空,绕地球14圈,行程60万公里,历时21小时23分,圆满地完成了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
杨利伟在太空飞行时历时几小时,于哪月哪日在什么地方着陆,
杨利伟驾乘“神舟”5号飞船进入太空,绕地球14圈,行程60万公里,历时21小时23分,圆满地完成了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2003年10月15日9时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将中国第一名航天员送上太空。飞船经过绕地球14圈以后,于16日6点23分在内蒙古阿木古郎草原安全着陆。
神舟13为何半夜发射?
神舟13半夜发射有几个原因:发射时机必须保证飞船在整个运行期间尽可能地受到垂直阳光的照射。在满足太阳能电池帆板的充能需求的同时,还要尽可能的避免太阳光辐射对飞船上姿态测量设备的影响。载人飞船在轨运行的时间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在确定发射时间的同时也要考虑到飞船返航时的气候状况以及其他影响。2021年10月16日凌晨,神舟十三号载人航天飞船顺利发射升空,与空间站成功完成对接,三名航天员奔赴星辰大海进入中国空间站,执行神舟13号载人任务的翟志刚、王亚平、业光复三名宇航员,16日进入空间站后,将分别打开天舟二号和天舟三号货运飞船舱口,进一步开展再生生保,在轨维修等技术验证,和应用转移材料和废物,并酌情开展舱外活动。神舟13号起飞时间的选择非常关键,他无法做到和普通航天飞机一样,想什么时候飞就什么时候飞,必须严格预测和计算发射时间内的天气状况,升空时间不允许出现一秒钟的差错,同时还要满足多种情况,第一是发射点的地面风力不能过大,第二是天空中不能出现异常天气状况,比如雷电云团下雨等等,第三,发射时空气中的温度、湿度、大气,电场必须达到非常平稳的状态,以上几点全部满足了,才能保证神舟13的发射不会出一点差错。经过精确的计算之后,10月16号凌晨这个时间点,成为了我国科学家们心中最完美的时机。而且在这个发射窗口,对于后续的这个太空交会对接,就比较有利于调节它的角度,也可以快速的实现,神舟13号飞船与核心舱的交汇对接。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其意义在于
AB解析: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标志着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圆满完成,中国空间站即将进入建造阶段。C选项和D选项是2021年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圆满着落的意义。【考点】形势与政策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着陆,欢迎回家!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太空出差三人组”回来啦!
看过直播的你是不是意犹未尽?
下面让我们一起回顾
他们的回家之路
铭记这历史性的时刻!
成功着陆!
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主降落伞打开,太空出差半年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即将返回地面。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着陆后,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接力报告“感觉良好”。
航天员翟志刚率先顺利出舱,出舱后,翟志刚接受央视独家专访表示:“感觉非常良好!”
航天员王亚平第二位顺利出舱,出舱后,王亚平接受央视独家专访时,对女儿说:“摘星星的妈妈回来了!”
03:04
航天员叶光富顺利出舱后,比心报平安。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务圆满完成,中国空间站即将进入建造阶段。
任务成功,梦想实现
航天英雄们的征程告一段落
但中国航天的前进的步伐不会停止
宇宙那么大,我们想好好看看
一起期待吧
期待下一次的点火起飞!
来源:新闻联播、央视财经、新华社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来自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下列关于神舟十三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
ABCD解析:本题考查时政。A项错误,神舟十三号搭乘的航天员是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聂海胜曾经搭乘神舟六号、神舟十号、神舟十二号三次完成航天任务。B项错误,王亚平先后搭载神舟十号、神舟十三号完成航天任务,总计198天,是我国累计在轨时间最长的航天员。C项错误,中国空间站建造分为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两个阶段实施,其中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主要任务目标是,突破并掌握空间站建造和运营相关的一系列关键技术。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完美收官。D项错误,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BCD。
神舟一号到七号名称、发射时间、发射地点、返回时间表格
神舟系列飞船名称发射时间发射地点神舟1号:1999年11月20日凌晨6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舟2号:2001年1月10日1时0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舟3号: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舟4号: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舟5号:2003年10月15日09时0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舟6号:2005年10月12日09时0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舟7号: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2022年4月16日上午,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稳稳降落在东风着陆场,这次飞行任务实现了多个首次,展现了中国航天科技的...
A解析:本题考查时事**。A项错误,我国目前有四大航天发射场,分别是始建于1958年的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始建于1967年的中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始建于1970年的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和始建于20硫宗好规队汽宣09年的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其中,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因成功发射了所有北斗导航卫星而被亲切的称为“北斗母港”。B项正确,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于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C项正确,2008年9月25日至27日的神舟七号飞行任务中,翟志刚担任飞船指令长,并顺利出舱进行太空行走,成为第一位太空行走的中国人。2018年1月,翟志刚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D项正确,月球探测器嫦娥四号于2018年12月8日发射升空,是我国第一次实现月背登陆的探测器,也是人类第一个着陆月球背面的探测器,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意义重大。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其意义在于
AB解析: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标志着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圆满完成,中国空间站即将进入建造阶段。C选项和D选项是2021年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圆满着落的意义。【考点】形势与政策
神舟十三号成功着陆!为什么飞船返回时剧烈燃烧,升空时却不会?
神舟十三号已经成功在东风着陆场着陆!三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终于平安返回地球了!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史上又一里程碑时刻,神舟十三号任务的圆满成功,将会拉开中国空间站全面建造的大幕。
三位航天员在空间站上生活和工作了长达183天的时间,这是中国航天史上最久的一次载人太空飞行任务。时隔半年,三位航天员终于回到了地球上,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中。
神舟十三号返回舱经受住了考验,把三位航天员安全带回来了。返回舱的外表面有些部分看起来黑黢黢的,在返回时经过了高温灼烧。但在发射升空时,神舟飞船却不会经历这样的过程,这是为什么呢?飞船在返回时究竟经历了怎样惊险的考验呢?
神舟十三号从地面发射升空时,这是一个从速度为零开始的加速过程。用于发射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火箭,其起飞重量可达497吨。再加上地球表面附近的大气层非常稠密,所以火箭加速十分困难。
火箭在大气层内飞行时,速度并没有那么快,与空气的相互作用没有那么强烈,不会让飞船燃烧起来。而且在飞船外面,还有整流罩的保护,这能防止气动加热效应对飞船产生影响。
火箭发射升空约120秒后,逃逸塔分离,此时火箭的高度约为39公里,速度约为1.65公里/秒。到了80公里高的空中,火箭离开了稠密的大气层。当高度超过110公里时,飞船穿过大气层边缘进入太空中,整流罩被抛掉,飞船直接暴露在太空中。
在大气层内飞行时,火箭的速度没有超过3公里/秒。进入太空后,空气阻力变得非常微弱,此时4枚助推器已分离、一二级已分离,消耗了大量燃料的火箭变轻了很多,所以火箭就能继续加速到7.7公里/秒,最终进入轨道。
当神舟十三号返回时,飞船先与空间站分离。在撤离空间站后,神舟飞船进行第一次姿态调整,然后轨道舱被分离,返回-推进舱组合体继续前进。由于采用快速返回技术,飞船只需要绕地球转几圈,就能找到返回时机。
在进行第二次调姿后,发动机点火制动,飞船速度降下来,脱离原来的轨道,开始进入返回轨道。飞船从将近400公里高的轨道上下降,一直降到145公里时,再次调姿,然后推进舱被分离。返回舱载着航天员继续下降,建立正确的再入姿态角,准备再入大气层。
返回舱的再入角度很关键,如果角度太小,返回舱将会被大气层弹到太空中,无法返回,这就像石头在水上打水漂那样。如果角度太大,返回舱再入的速度过快,将会产生过高的温度,导致飞船有可能被烧毁。
返回舱以大约1.6°再入攻角进入大气层,此时速度可达7.9公里/秒。返回舱以如此快的速度在大气层中穿行,这会强烈压缩飞行前方的空气,由此产生巨大的气动加热效应,让返回舱外表面的温度升高到上千度。
为了应对这样的极端高温,返回舱外面覆盖着蜂窝状防热材料,它们在高温烧蚀后,会带走巨大的热量,让返回舱的内表面温度只有大约30℃,身穿舱内航天服的航天员不会感到有多热。
在此期间,返回舱的外面是高温等离子体,航天员通过舷窗能够看到壮观的景象。此时,飞船与地面的通信受到等离子体的干扰而中断,这就是所谓的“黑障区”,持续大约4分钟。
经过大气层的充分减速后,返回舱的速度降为200米/秒。在10公里的高度,返回舱的引导伞、减速伞、主降落伞依次打开,防热大底抛掉。在主降落伞的作用下,返回舱继续减速,直到降为3.5米/秒。在距离地面1.2米的地方,反推火箭启动,返回舱以安全速度在地面上着陆。
有些人可能会说了,为啥不让降落伞一开始就打开减速呢?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返回舱再入时的速度太快,一开始空气比较稀薄,降落伞起不到多少减速作用。
另一方面,返回舱与空气发生相互剧烈作用后,还会产生上千度高温,如果早早打开降落伞,无疑会被烧毁,根本无法让返回舱减速。只有到大气层足够稠密,返回舱的温度和速度足够低时,降落伞才能起到有效的减速作用。
最后,让我们一起热烈欢迎神舟十三号的三位航天员回家!
神舟十三号要多久才能到达目的地?
9个小时
我国的神舟13号载人飞船返回时,花费了9个小时,使用了快速返回技术,比神舟12号返回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二,但相比俄罗斯飞船还是不够快。